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某名初二学生的相关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质量约50kg
    B. 身高约1.58m
    C. 百米赛跑成绩约14s
    D. 双脚静止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50Pa
    【答案】D
    【解析】解:A、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约为1.7m,初中生的身高略小一些,约为1.58m,故B符合实际;
    C、初中生跑一百米的时间约为14s,故C符合实际;
    D、初中生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F=G=mg=50kg×10N/kg=500N,受力面积大约S=500cm2=0.05m2,压强约为p=FS=GS=500N0.05m2=1×104Pa,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1)根据成年人的身高、初中生的质量进行判断;
    (2)初中生跑一百米的时间约为14s;
    (3)先算出初中生的体重、估测出双脚的面积,然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计算他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对常见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面积等有所了解,还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2.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以下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无需力维持
    B. 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C. 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 牛顿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理论,推动了物理学科新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即运动需要力维持,故A错误;
    B、哥白尼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故B正确;
    C、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建立的,故C错误;
    D、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相对论,实现了物理学新的革命,故D错误。
    故选:B。
    知道物理学家的名字并且知道物理学家的贡献。本题根据对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写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物理学史。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与响应“双减”号召,学校举行了《青春⋅成长》诗歌朗诵大赛,以下四个选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朗诵者的声音是通过其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C. 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
    D. 禁止观众在多功能厅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朗诵者的声音是其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B正确;
    C、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禁止观众在多功能厅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3)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4)防止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三个特征,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地上的鸽影
    B. 水中桥的倒影
    C. 汽车后视镜中的景物
    D. 从水球看到的倒立人脸
    【答案】A
    【解析】解:A、地上的鸽影,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水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汽车后视镜中的景物,属于凸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从水球看到的倒立人脸,声音凸透镜形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逐项分析各情景利用的关系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属于光学基础题。
    5.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与重力成正比B.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 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D. 重力只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答案】B
    【解析】解:A.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质量与重力无关,故A错误;
    B.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正确;
    C.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的,故C错误;
    D.重力是因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而产生的,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质量与重力无关;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3)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的;
    (4)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重心只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此题考查重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6.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有关
    D. 鞋底凹凸不平,是通过改变压力来增大摩擦
    【答案】B
    【解析】解: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摩擦力可能是动力,故A错误;
    B、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
    C、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压力的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D错误。
    故选:B。
    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有压力的作用,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会在两个接触面上产生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该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摩擦力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
    7.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5:3,体积之比是10:3,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 1:2B. 2:1C. 9:5D. 50:9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m甲:m乙=5:3,体积之比V甲:V乙=10:3,
    由ρ=mV可得,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m甲V甲m乙V乙=m甲m乙×V乙V甲=53×310=12。
    故选:A。
    知道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ρ=mV求出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8.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答案】D
    【解析】解:A.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即石头裂开后密度不变,故A错误;
    B.根据ρ=mV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冰的体积大,所以冰的密度小,故B错误;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所以密度变大,故C错误;
    D.自行车的体积一定,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为减轻质量,所以比赛用的自行车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D正确。
    故选:D。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2)密度公式为ρ=mV;
    (3)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用密度公式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9.甲、乙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水平向东做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相对于甲在水平向西运动
    B. 甲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10m
    C. 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且越来越快
    D. 当t=2s时,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m
    【答案】A
    【解析】解:A.由图示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物体都水平向东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相当于向甲的反方向运动的,所以乙是向西运动的,故A正确;
    B.由图示知,甲在2s内走的路程为20m,故B错误;
    C.由图示知,乙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t=2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20m,乙4s通过的路程为20m,则时间为2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t=2s时,甲、乙的距离s=s甲−s乙=20m−10m=10m,故D错误。
    故选:A。
    (1)由图像知,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st可求速度,然后根据参照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2)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甲乙2s时两者的路程,相减可得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
    此题考查了s−t图像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图像特点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10.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是,弹簧所受拉力与长度成正比
    B.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放置待测物体后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C. 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水平面的凹形底部相垂直
    D. 使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时,“适量”的含义是既能浸没物体,且浸没后不会溢出量筒
    【答案】B
    【解析】解:A、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故A错误;
    B、天平使用有两次调平,一次是测量前的调平,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调平,二是测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调平,故B正确;
    C、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水平面的凹形底部相平,即平视,不能俯视或者仰视,故C错误;
    D、使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时,“适量”的含义是既能浸没物体,且浸没后不会超过量筒能够测量的最大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2)使用天平时,测质量前,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3)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水平面的凹形底部相平;
    (4)使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时,“适量”的含义是既能浸没物体,且浸没后不会超过量筒能够测量的最大体积。
    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天平使用方法、量筒的读数方法、排水法,属于基础知识。
    11.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历届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B. 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减速滑行时受力平衡
    C. 被击打的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越快越难停下,是因为其惯性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解析】解:A、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
    B、做减速运动的冰壶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被击打的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运动状态的理解,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惯性影响因素的认识,属基础题。
    12.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看手机、电脑等屏幕,会用眼过度,容易得近现限。下列关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B. 丙和丁C. 甲和丁D. 丙和乙
    【答案】A
    【解析】解: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乙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放满水的游泳池看起来很浅,但实际很深,不能随便下水,以下能正确说明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属基础题目。
    14.有一只装满货物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小南同学用水平向右的力去推箱子,但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南对箱子的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 小南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箱子所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解:
    A、小南用水平向右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没有推动,所以箱子处于静止状态;箱子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故A错误;
    B、小南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箱子所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同时作用在地面和箱子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特点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暗含的条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没有惯性
    B. 小融推动购物车加速向前运动,人推车的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C. 小江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上立定跳远,向列车行驶反方向跳,会离列车上的起跳点更远
    D. 重力为500N的杠铃静止在水平面上,小渝用400N的力竖直向上去提时,杠铃所受合力为0N
    【答案】D
    【解析】解:A、惯性是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它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都无关,故A错误;
    B、小融推动购物车时,人推车的力和车推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而购物车能加速运动,是因为购物车受到的推力大于车所受的阻力,故B错误;
    C、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上立定时,人相对车是静止的,由于人自身具有惯性,则向列车行驶方向和行驶的反向跳远,距离是一样的,故C错误;
    D、用400N的力提重力为500N的杠铃时,提不动杠铃,所以杠铃仍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合力为0,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人在跳远时,由于惯性,人在空中还要在水平方向上和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运动,这和人站在静止的火车上是一样的,所以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
    (4)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其所受合力为零。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力的合成、惯性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是很大,属于中档题。
    16.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从t=0s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将物体的s−t图像记录在图乙中,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N
    B. 在4~6s的过程中,拉力F大小不变
    C. 物体0~6s内,物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大小为4m/s
    【答案】B
    【解析】解:A、由s−t图象可知,0~3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故A错误;
    B、由图知物体在0~3s内静止,拉力逐渐增大,4s以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拉力F不变,故B正确;
    C、0~3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3s~4s内,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4s~6s内,物体的速度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由图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为v=st=6m2s=3m/s,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根据拉力判断出t=1s时的摩擦力;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定F的大小变化情况;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3)根据图像分析速度的变化,然后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4)由图和v=st算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要求能熟练读图,并能结合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17.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照物)( )
    A. 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 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 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 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答案】A
    【解析】解: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由于惯性,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左运动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的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大,惯性大,所以相对于乒乓球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乒乓球向右运动。
    故选:A。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状态,故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容器中的水也有惯性,故也有相对小车向左运动的趋势,水的密度大于整个乒乓球的密度,故乒乓球故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本题的难度在于这两个小球分别在一只盛水的容器中,因此解题时要考虑水的密度大于整个乒乓球密度,水的密度小于整个铁球密度等,总之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18.物理课代表阳阳在抱作业去办公室时,用双手水平地夹住一叠作业,简化后如图所示,已知他在这叠作业的两端单手可施加的最大摩擦力均为60N,每本作业的质量为300g,作业与作业之间能产生的最大摩擦力为45N,则阳阳能水平夹住不滑落的作业本数最多为( )
    A. 30B. 32C. 40D. 42
    【答案】B
    【解析】解:每本作业的质量为300g=0.3kg;设所有的作业本为n本,则所有作业本的总重力:G=nmg=n×0.3kg×10N/kg=n×3N,
    将所有作业本当作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则根据二力平衡可得:2f最大≥G,即2×60N≥n×3N------①
    除最外侧两本作业本(n−2本),将剩余作业本当作整体,剩余作业本的总重力:G′=(n−2)mg=(n−2)×0.3kg×10N/kg=(n−2)×3N
    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则根据二力平衡可得:2f≥G′,
    即2×45N≥(n−2)×3N-------②
    联立①②可得:n≤32,故最多可以有32本作业本。
    故选:B。
    设所有的书为n本,根据G=mg表示出所有书的重力,再将所有书当作整体,对其受力分析,并根据二力平衡表示出重力与静摩擦力间的关系式;再考虑除最外侧两本书(n−2本),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表示出重力和静摩擦力间的关系式,联立关系求解。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会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9.如图所示,甲图中为新型冠状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该病毒图像的整体宽度为______cm。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答案】3.60 2.6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病毒图象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6.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60cm−3.00cm=3.60cm;
    (2)由图中,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是1N,每一个小格是0.2N.一定要从数值小的往数值大的顺序读,力的大小为2.6N。
    故答案为:3.60;2.6。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首先确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
    20.如图所示,小融在马路边用手机先后拍了两张街景照片,若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大的是______(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答案】右 小轿车
    【解析】解: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选择小轿车为参照物时,在第一张照片中,小轿车和大卡车的车头是对齐的,在第二张照片中,大卡车相对于小轿车的位置偏右了,所以大卡车以小轿车为参照物时是向右运动的;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图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相对于背景通过的距离最短,小轿车相对于背景通过的距离最长,由v=st可知,小轿车运动速度最大,大卡车的速度最小。
    故答案为:右;小轿车。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1.如图所示,雨天后的夜晚,小融同学背着月光在行走,为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应走地面上较______(选填“亮”或“暗”)处,因为此时月光射到地面上的积水处,发生的是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亮 镜面反射
    【解析】解:雨天后的夜晚,背着月光在行走,地面的积水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比较集中,几乎没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起来较暗的是积水;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起来较亮的是地面,此时为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应走地面上较亮处。
    故答案为:亮;镜面反射。
    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22.如图甲所示,电动扶梯运行时,站在扶梯上的小刚相对地面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乙所示,小刚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行李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前进,为了加快速度,小刚将推力增大到30N,则此时行李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答案】运动 20
    【解析】解:电动扶梯运行时,站在扶梯上的小刚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行李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摩擦力为20N;推力增大到30N,行李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均不变,则摩擦力不变,仍为20N。
    故答案为:运动;20。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能利用二力平衡状态摩擦力的大小,并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答的关键。
    23.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为______kg(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约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答案】3.6 3.6
    【解析】解: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N,可知物体的重力G=36N,
    物体的质量m=Gg=36N10N/kg=3.6kg;
    故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3.6kg;
    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若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仍为3.6kg。
    故答案为:3.6;3.6。
    由重力公式得到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重力公式的应用和质量的概念,属于基础内容,难度不大。
    24.现有a、b两个小球,分别由ρa=3g/cm3、ρb=2g/cm3的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3:4。体积之比为Va:Vb=3:4。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______球是空心的;若将此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则该球所加水的质量与加水后的总质量之比为______。
    【答案】a 1:7
    【解析】解: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可得,a、b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Va实Vb实=maρambρb=33g/cm342g/cm3=1:2=2:4,
    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小于两球的体积之比3:4,而实心部分的材料体积之比为2:4;a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a球一定是空心,b球一定是实心。
    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
    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为4V,由前面计算可知a球材料的实心体积为2V,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Va空=Va−Va实=3V−2V=V;
    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上水,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则该球所加水的质量与加水后的总质量之比为m水:ma水=(ρ水×V):(ρa×2V+ρ水×V)=1:(2×3+1)=1:7。
    故答案为:a;1:7。
    知道两种材料的密度、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根据ρ=mV求出a、b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然后与两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从而判断只有一个球是空心时哪个球是空心的;
    根据两球的体积之比设出两球的体积,进一步得出两球材料的体积,然后求出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上水,根据m=ρV求出该球所加水的质量与实心部分的质量之比。
    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与空心问题,属于中档题。
    25.某冰块中有一金属块,金属块和冰块的总质量为133g,总体积为70cm,将他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发现最终沉底,如图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图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则冰全部熔化后体积减小了_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ρ冰=0.9×103kg/m3)
    【答案】6 7.9
    【解析】解: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体积减小了ΔV=SΔh=10cm2×0.6cm=6cm3;
    设冰块的质量为m冰,由题意有
    ΔV=m冰ρ冰−m冰ρ水=m冰0.9g/cm3−m冰1g/cm3=6cm3;
    解得:m冰=54g,由ρ=mV可得冰块的体积
    V冰=m冰ρ冰=54g0.9g/cm3=60cm3;
    金属块的质量m金=m总−m冰=133g−54g=79g;
    金属块的体积V金=V总−V冰=70cm3−60cm3=10cm3;
    金属块的密度
    ρ金=m金V金=79g10cm3=7.9g/cm3。
    故答案为:6;7.9。
    (1)直接利用ΔV=SΔh可求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了多少cm3;
    (2)根据密度公式结合体积的减少量作为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冰块中冰的质量和体积;
    (3)用总体积减去冰块的体积即为金属块的体积,用总质量减去冰块的质量即为金属块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计算时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制单位,此题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难度较大,属于难题。
    26.某校跨学科实践学习小组在专业人员支持下,研制了一台可自动旋转的浇水装置,为某公园的花盆浇水,其浇水部分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花盆以O为圆心,紧密排列成内、外两个圆圈,内外两圈花盆数之比为2:3。浇水装置的喷水嘴通过竖直水管安装于圆心O处,喷水嘴的高度固定为h,将水从O点抽送到喷水嘴处需要的时间为t,则水在竖直管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喷水嘴出水速度及转动一周的时间均可调,以保证喷出的水全部落入花盆中。当依次给内圈和外圈的花盆浇水时,喷水嘴出水速度及转动一周所用时间分别用v1、T1和v2、T2表示,花盆半径远小于同心圆半径。当喷水嘴各旋转一周,给内圈和外圈上每个花盆浇灌的水质量之比为______。
    【答案】ht 3v1T1:2v2T2
    【解析】解:(1)根据v=st可知,水在竖直管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st=ht;
    (2)内圈盆栽浇水时,喷水嘴旋转一周喷出水的质量:m1=ρV1=ρSv1T1;
    外圈盆栽浇水时,喷水嘴旋转一周喷出水的质量:m2=ρV2=ρSv2T2;
    假设内圈花盆的数量是2n个,外圈花盆的数量是3n个;
    则内圈和外圈上每个花盆浇灌的水质量之比为:
    (m12n)(m23n)=3m12m2=3ρSv1T12ρSv2T2=3v1T12v2T2。
    故答案为:ht;3v1T1:2v2T2。
    (1)利用速度公式v=st计算;
    (2)利用公式m=ρV分别计算内外圈给花盆喷水的质量,再进行数学运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分。
    27.如图所示,画出小球摆动到A点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解:小球的重心在小球的球心,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此画出小球重力示意图。
    会找出规则物体的重心,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28.如图所示,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解:
    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再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9.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对应的出射光线。
    【答案】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30.(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二)如图丙所示,小明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3)实验时,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4)保持玻璃板静止不动,将蜡烛以2cm/s的相对地面速度靠近玻璃板,则蜡烛的像以______cm/s的相对地面速度靠近玻璃板,且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同一高度 照相机 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 不变
    【解析】解:(1)实验前,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确保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图乙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图丙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直接可在点燃的蜡烛A这侧观察到蜡烛B,移动B直到与A的像重合,这样便可确定像的位置;
    (4)在平面镜的成像中,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蜡烛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与其像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相等,所以像移动的速度与蜡烛移动的速度相同,都为2cm/s;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相同的;无论蜡烛距离玻璃板多远,其像的大小都与蜡烛本身的大小一致,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变大或变小,蜡烛在移动的过程中,蜡烛的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照相机;(3)方便确定像的位置;(4)2;不变。
    (1)实验前,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便可确定像的位置;
    (4)在平面镜的成像中,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相同的。
    本题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31.(一)如图1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南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并分别观察小车滑离斜面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差别。根据实验情形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南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具有______;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______。
    (3)由上述实验推理,若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二)如图2所示,小开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应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2)小开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操作,如图甲、乙、丙所示,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比较______两图的实验。
    (3)如图丁所示,小开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与图甲相比较,木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相同 惯性 运动状态 匀速 水平 甲、乙 平衡 变小
    【解析】解:(一)(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小车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由实验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若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为零,它的运动速度就不会变化,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二)(1)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应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丁所示,小开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中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因斜向上拉木块,则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小,因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与图甲相比较,木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小。故答案为:(一)(1)相同;(2)惯性;运动状态;(3)匀速;(二)(1)水平;(2)甲、乙;(3)平衡;变小。
    (一)(1)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具有相同的初速度;(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在速度相等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假如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二)(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实验结论得出方法,要注意推理法的应用。
    32.小开发现外婆家的盐蛋咸淡适中恰到好处,猜想可能和盐水的密度有关,他和小侨分别测量外婆家用来腌制盐蛋的盐水密度。

    (1)实验前,小开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开首先将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45.6g;观察到量筒内的盐水液面如图丙所示,量筒内的盐水体积为______cm3。根据这个实验步骤和测量的数据,小开计算出了这种盐水的密度为______g/cm3;
    (3)小侨利用电子秤测量该盐水密度,他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①取密度为9g/cm3的合金块,用电子秤测得其质量为90.0g(图丁);
    ②将合金块放入溢水杯中后,向溢水杯中注满盐水,测得溢水杯、盐水、合金块的总质量为111.0g(图戊)。取出合金块,向溢水杯中补满盐水,测得溢水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31.5g(图己);
    ③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这种盐水的密度为______g/cm3。若测量后发现仅在图戊和图己两次测量中,此电子秤的每次测量值均比真实值小1g,则这样测得的盐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小侨用正确的实验数据重新计算了盐水密度,对比小开和小侨的实验,发现小开实验测出的密度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零刻线 右 77.4 30 1.06 1.05 不变 天平测量质量没有电子秤精确
    【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此时,指针左偏,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盐水和烧杯总质量为:m1=50g+20g+5g+2.4g=77.4g,
    根据题意,盐水的质量是:m=m1−m2=77.4g−45.6g=31.8g,
    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盐水的体积是:V=30mL=30cm3,
    则盐水的密度为:
    ρ=mV=31.8g30cm3=1.06g∕cm3;
    (3)①取密度为9g/cm3的合金块,用电子秤测得其质量为90.0g,则合金的体积:
    V合金=m合金ρ合金=90.0g9g/cm3=10cm3;
    图戊中盐水的质量为:m盐水=111.0g−90.0g=21.0g,
    图己中加入盐水质量为m加=31.5g−21.0g=10.5g,图己中加入盐水的体积等于合金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ρ=m加V合金=10.5g10cm3=1.05g/cm3;
    若测量后才发现此电子秤的每次测量值均比真实值小1g,
    则合金的体积:V合金=m合金ρ合金=90.0g9g/cm3=10cm3;
    合金块排开盐水的质量为:m″=(31.5g+1g)−[(111g+1g)−90g]=10.5g,
    盐水的密度ρ=m加V合金=10.5g10cm3=1.05g/cm3,所以测量的密度不变。
    (4)小开的实验中,天平测量质量没有电子秤精确,故石块的质量会有偏差,测出的密度误差较大。
    故答案为:(1)零刻线;右;(2)77.4;30;1.06;(3)③1.05;不变;(4)天平测量质量没有电子秤精确。
    (1)天平的正确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零刻度,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天平上翘的一端移动;
    (2)确定标尺的分度值,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质量,根据题意得出盐水的质量,由图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盐水的密度;
    (3)已知合金块的密度和电子秤测得其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合金块的体积;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图戊中盐水的质量和图己中加入盐水质量,而图己中加入盐水的体积等于合金块的体积,根据ρ=m加V加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此电子秤的每次测量值均比真实值大1g,根据密度公式算出盐水密度,再算出排开盐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从而判断出偏差。
    (4)根据天平测量质量没有电子秤精确来分析。
    本题测量盐水的密度,考查天平的调节和使用、量筒的使用及密度公式的运用,同时也考查了使用电子秤测量盐水的密度和误差分析,第(3)问有一定的难度。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33.2021年11月19日,重庆永川国家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内,长城汽车爪庆分公司第30万台下线仪式在总装车间举行。2018年至今,该公司在重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61亿元,纳税52.83亿元。如图所示,是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生产的坦克300型越野车,车辆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min所通过的路程为720m。已知车辆总质量m=2000kg,受到的阻力f大小恒为车重的0.1倍,求:
    (1)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小;
    (2)车辆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解:(1)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小:
    v=st=720m1×60s=12m/s;
    (2)车辆受到的阻力大小:
    f=0.1G=0.1mg=0.1×2000kg×10N/kg=2000N。
    答:(1)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小为12m/s;
    (2)车辆受到的阻力大小为2000N。
    【解析】(1)已知车的行驶时间和路程,根据v=st计算车行驶的速度;
    (2)根据f=0.1G=0.1mg计算阻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速度与重力的有关计算,属于基础题。
    3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A与B,它们的底面积为100cm2,高10cm,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B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其中A容器内水的深度为6cm。将一块实心铁块浸没在A容器内的水中,将一块质量为4500g的实心铜块浸没在B容器内的酒精中,且把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全部倒入A容器,则恰好使A容器的液面与杯口相平(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不计酒精的损耗,ρ酒=0.8g/cm3,ρ铁=8g/cm3,ρ铜=9g/cm3,求:
    (1)A容器中水的质量;
    (2)B容器中溢出酒精的体积;
    (3)将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全部倒入A容器后,A、B两容器总质量的差值Δm。
    【答案】解:(1)A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水=Sh=100cm2×6cm=600cm3,
    由ρ=mV可得,A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g/cm3×600cm3=600g;
    (2)由题意可知,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为:
    m酒精=m水=600g,
    由ρ=mV可得,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V酒精=m酒精ρ酒精=600g0.8g/cm3=750cm3,
    铜块的体积为:
    V铜=m铜ρ铜=4500g9g/cm3=500cm3,
    A与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的容积均为:
    V容=Sh′=100cm2×10cm=1000cm3;
    所以B容器中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V溢酒精=V铜+V酒精−V容=500cm3+750cm3−1000cm3cm=250cm3;
    (3)将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倒入A容器,恰好使A容器的液面与杯口相平,
    则铁块的体积:
    V铁=V容−V溢酒精−V水=1000cm3−250cm3−600cm3=150cm3,
    则铁块的质量:
    m铁=ρ铁V铁=8g/cm3×150cm3=1200g,
    倒入酒精的质量:
    m溢酒精=ρ酒精精V溢酒精=0.8g/cm3×250cm3=200g,
    A容器中铁块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mA=m水+m溢酒精+m铁=600g+200g+1200g=2000g,
    B容器中铜块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mB=m酒精−m溢酒精+m铜=600g−200g+4500g=4900g,
    所以将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全部倒入A容器后,A、B两容器总质量的差值为:
    Δm=mB−mA=4900g−2000g=2900g。
    答:(1)A容器中水的质量为600g;
    (2)B容器中溢出酒精的体积为250cm3;
    (3)将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全部倒入A容器后,A、B两容器总质量的差值为2900g。
    【解析】(1)根据题意求出A容器中水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
    (2)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A容器中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变形V=mρ求出酒精和铜块的体积,根据体积关系可求出B容器中溢出酒精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溢出酒精的质量,根据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求出铝块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铁块的质量,最后求出A容器中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与B容器中铜块与液体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可求出A、B两容器总质量的差值Δm。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35.小一同学在参观冰雕展览时,捡到了一块零件。如图甲,零件内部是一块疏松多孔的圆柱形石块,侧面均匀包裹着一层冰(圆柱上下底面封有一层厚度不计的薄冰),测得其高度为20cm。有一个内底面积为300cm2、高18cm的柱形杯子,内装有12cm深的水,测得其总质量为4000g。现将零件轻轻竖直放入杯中,零件沉入杯底,如图丙,液面刚好上升至杯口,此时冰还未熔化,再次测得其总质量为7200g。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冰块均匀地完全熔化,整块石头充分吸水,此时液面高度为17.5cm,已知每1cm3的石块吸水0.1g。求:
    (1)空杯子的质量是多少?
    (2)带冰零件的底面积是多少?
    (3)干燥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解:
    (1)由题意可知,杯中装有12cm深的水,则水的体积为:V水=S杯h水=300cm2×12cm=3600cm3,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杯中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3600cm3=3600g,
    杯子和水总质量为4000g,则空杯子的质量为:m杯=m总−m水=4000g−3600g=400g;
    (2)柱形杯子的容积:V容=S杯h杯=300cm2×18cm=5400cm3,
    由题意可知,当零件沉入杯底,在冰还未熔化时,液面刚好上升至杯口,此时水的高度为18cm,即零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8cm,
    则带冰零件浸入水中的体积:V浸=V容−V水=5400cm3−3600cm3=1800cm3,
    由V=Sh可得带冰零件的底面积:S物=V浸h浸=1800cm318cm=100cm2。
    (3)零件的总质量m零件=m总−m总1=7200g−4000g=3200g,
    零件的体积V零件=S物h零件=100cm2×20cm=2000cm3
    设石块的体积为V石,则冰的体积为V零件−V石,这部分冰变成水的体积V零件−V石ρ水ρ冰,整个石块充分吸收,1cm3吸水0.1g,也就是吸收0.1cm3 水,整个石块吸水体积0.1×V石cm3,
    现在杯子中水的体积等于杯子中原来水的体积加冰转化为水的体积减去石块吸收的收的体积,
    即(S杯−V石h零件)h水1=V+V零件−V石ρ水ρ冰−0.1×V石,
    代入数据可得:(300cm2−V石20cm)×17.5cm=3600cm3+2000cm3−V石1g/cm3×0.9g/cm3−0.1×V石,
    解得:V石=1200cm3,
    冰的体积:V冰=V零件−V石=2000cm3−1200cm3=800cm3
    冰的质量:m冰=V冰ρ冰=800cm3×0.9g/cm3=720g,
    干燥石块的质量:m石=m零件−m冰=3200g−720g=2480g,
    干燥石块的密度:ρ石=m石V石=2480g1200cm3≈2.07g/cm3。
    答:(1)空杯子的质量为400g;
    (2)带冰零件的底面积为100cm2;
    (3)干燥石块的密度为2.07g/cm3。
    【解析】(1)杯子的内底面积已知,装水的深度已知,可求出水的体积和质量,装水后的总质量已知,杯子的质量等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水的质量;
    (2)当零件沉入杯底,在冰还未熔化时,液面刚好上升至杯口,根据水的体积不变求出带冰零件的底面积;
    (3)石块和冰的总质量等于杯子中放入零件后的质量减去未放入零件前水和杯子的质量,零件的底面积已求出,可求出体积V总,设石块的体积为V零件,零件上冰的体积为V零件−V石这部分冰变成水的体积V零件−V石ρ水ρ冰,整个石块充分吸收,1cm3吸水0.1g,也就是0.1cm3 ,整个石块吸水体积0.1×V石cm3,再根据现在杯子中水的体积等于杯子中原来水的体积加冰转化为水的体积减去石块吸收的收的体积,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冰的体积,进而求出原来冰的质量和石块的质量,干燥石块的密度等于干燥石块的质量除以体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如同根据题意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共7页。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试卷(有答案),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