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种群与群落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种群与群落第1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种群与群落第2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种群与群落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种群与群落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种群与群落,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态学家高斯构建了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来研究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B.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控制有害动物数量,也可从环境容纳量角度采取措施去防治
    C.可通过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往往是先增加后下降,直至稳定
    解析:生态学家高斯构建了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来研究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A错误;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可控制有害动物数量,也可从环境容纳量角度(减少食物、增加天敌数量等)采取措施去防治,B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可通过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更加适合环境,其数量变化趋势往往是先增加后下降,直至稳定,D正确。
    2.(2024·惠州高三模拟)海葵是底栖肉食性动物,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有些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海葵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
    C.研究海葵的生态位必须研究其与寄居蟹的关系
    D.捕食者的存在、食性等可能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解析:题述信息表明海葵和寄居蟹并不会从对方身上获取营养,只是生活在一起,且这种方式对双方均有利,但海葵和寄居蟹分开后,二者可独立生活,故二者属于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海葵是底栖肉食性动物,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B正确;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研究海葵的生态位必须研究其与寄居蟹的关系,C正确;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食性等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D正确。
    3.(2024·汕头高三一模)华南马尾杉是一种中型附生蕨类植物,常附生于阴凉的石壁或树干上,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列为近危级。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华南马尾杉的种群数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 )
    A.设置固定面积的样方
    B.在保护区内随机取样
    C.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
    D.采标本回实验室统计
    解析:华南马尾杉是近危级植物,种群数量较少,可在不同样地逐个计数,C合理。
    4.(2024·广州高三一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遍布园区3万多台红外相机的监测表明,6年内东北虎从27 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
    B.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 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
    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因此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要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A正确;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B正确;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不能确定6年内某个时段种群数量是否增长,即不能确定种群是否呈“J”形增长,C错误;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食物供应量,从而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5.在梧桐山封山育林期间,科研人员对两种主要乔木黄牛木和鸭脚木进行调查。右图表示两物种种群数量的比值(D=黄牛木的种群数量/鸭脚木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用样方法不可以同时调查两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B.相比于鸭脚木,b时刻之前黄牛木在数量上更占优势
    C.两个种群在0~d时间段是竞争状态,d~f时间段是非竞争状态
    D.0~d时间段黄牛木的K值和种群数量都逐年下降
    解析:用样方法可以同时调查两种乔木的种群密度,A错误;在b时刻之前D大于1,说明相比于鸭脚木,b时刻之前黄牛木在数量上更占优势,B正确;两个种群之间在0~f时间段一直是竞争状态,C错误;题图表示的是黄牛木的种群数量/鸭脚木的种群数量的值,0~d时间段黄牛木的K值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不能确定,D错误。
    6.研究者研究证实了东亚—北美东部间断分布植物中生态位保守性的存在,即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在生态位上更为相似的趋势,从而可以反映谱系的进化历史。数据显示草本植物的生态位比木本植物更为保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
    B.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C.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D.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有可能保留共有祖先的性状
    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故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错误。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B正确。一般来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物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C正确。数据显示草本植物的生态位比木本植物更为保守,因此其更有可能保留共有祖先的性状,D正确。
    7.(2024·肇庆高三二模)东莞市同沙水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进了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等10余种生物来治理水质污染,其中耐盐性挺水植物莞草对水体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等10余种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同沙水库中莞草的生态位通常包括它的种群密度、栖息地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引进的多种生物不会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莞草和其他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竞争无机盐和阳光
    解析: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选项中没有微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植物生态位主要研究其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引进的多种生物会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莞草和其他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竞争无机盐和阳光,D正确。
    8.生态学家对某群落中的两个种群(甲、乙)进行了长期调查,统计了两者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M),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t1→t2时间段,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t2→t3时间段,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C.t3→t4时间段,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t2和t4时刻,甲、乙两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解析:已知M表示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当M大于1.0时,种群数量增加,当M等于1.0时,种群数量不变,当M小于1.0时,种群数量减少,t1→t2时间段,甲种群M一直大于1.0,故t1→t2时间段,甲种群的数量一直增加,A错误;t2→t3时间段,乙种群M一直大于1.0,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食物的争夺、生存空间的争夺等)逐渐加剧,B正确;t3→t4时间段(不包括t4时刻),乙种群M一直大于1.0,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t2和t4时刻,甲、乙两种群的M值相同,即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同,但是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增长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
    9.小球藻是鱼类的优良饵料且对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鱼腥藻是养殖水体中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类。为揭示两种藻类的种间关系及其受pH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注:竞争抑制参数越大,说明竞争抑制作用越强。
    A.水体富营养化后鱼腥藻可能会大量增加
    B.小球藻与鱼腥藻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且小球藻占优势
    C.养殖水体中小球藻的种群数量仅受鱼腥藻和水质pH的影响
    D.监测养殖水体的pH和鱼腥藻含量对于提高鱼类产量有积极意义
    解析:鱼腥藻是养殖水体中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类,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N、P含量增加,鱼腥藻可能会大量增加,A正确;竞争抑制参数越大,说明竞争抑制作用越强,由题表数据可知,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作用更强,B正确;养殖水体中小球藻的种群数量不仅受鱼腥藻和水质pH的影响,还受光照强度和营养物质供应等因素的影响,C错误;水体的pH和鱼腥藻数量会对小球藻的数量产生影响,小球藻又是鱼类的优良饵料,因此监测养殖水体的pH和鱼腥藻含量对于提高鱼类产量有积极意义,D正确。
    10.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已知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能量在甲、乙之间的传递效率一定为10%~20%
    B.甲为被捕食者,甲、乙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决定两种昆虫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年龄结构
    D.甲昆虫的环境容纳量为1.4×106头
    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若甲、乙分别为两个营养级中的部分个体,则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为10%~20%,A错误;甲为被捕食者,甲、乙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决定两种昆虫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错误;甲昆虫的种群数量围绕K值发生波动,故其环境容纳量不是1.4×106头,D错误。
    11.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自然条件下,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B.①③之间的生殖隔离可能与卵细胞膜上受体不同有关
    C.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D.①和②的生态位有重叠
    解析:由题干可知,②和③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故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错误;①③之间的生殖隔离可能与卵细胞膜上受体不同有关,导致精子不能与异种生物卵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正确;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正确;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①和②的分布区域有重叠,故其生态位有重叠,D正确。
    12.(2024·惠州高三模拟)某养分贫瘠的湿地有长苞香蒲、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等植物,其中优势种是多节荸荠和大克拉莎。为了研究施肥对该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它们都分别种在两个养分(低养分为该贫瘠湿地土壤,高养分为适当施肥的湿地土壤)水平处理中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或推测错误的是( D )
    注:L:低养分(分别位于15 cm、30 cm、60 cm的浅、中、深的水中),H:高养分(分别位于15 cm、30 cm、60 cm的浅、中、深的水中)。柱状图中的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A.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
    B.对于施肥处理的生长响应最不明显的是多节荸荠
    C.据此实验预测:较深的水淹会增加长苞香蒲在该群落的分布范围
    D.据此实验预测:施肥会导致该群落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增加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浅水和低养分条件下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A正确;由题图可知,多节荸荠在高养分条件下生长量变化不明显,说明多节荸荠对于施肥处理的生长响应最不明显,B正确;不论是在低养分条件下还是在高养分条件下,随着水深深度的增加,长苞香蒲的生长量最大,据此实验预测:较深的水淹会增加长苞香蒲在该群落的分布范围,C正确;施肥只是改变了这三个物种的生长量,而没有改变物种的数量,因此施肥不会导致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退耕农田的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3)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植物的相对多度下降,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种植物的相对多度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是不是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的更快,相对多度更大,优势取代。(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答案:(1)时间短、速度较快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不能确定 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种植物的相对多度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是不是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的更快,相对多度更大,优势取代 (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4.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区,这里物种较为丰富,有海藻、藤壶和海星等。在泥质海滩上,栖息着大量的蛤、沙蚕和甲壳动物。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要研究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进行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现象。泥质海滩上的生物群落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垂直结构。
    (2)海岸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通常泥质海滩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这些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位可以分成不同类型,营养生态位反映了物种间食物组成的相似程度,空间生态位反映的是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重叠程度。在泥质沙滩上A和B两物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从生态位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所以研究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泥质海滩上的生物群落也具有垂直结构。(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活动的输入、生物的遗体残骸或者凋落物导致泥质海滩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3)A和B两种群的营养生态位相似度很高,空间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也很高,导致泥质沙滩上A和B两物种存在激烈的竞争。
    答案:(1)物种组成 分层 具有 (2)不同 人类活动的输入、生物的遗体残骸或者凋落物 (3)A和B两种群的营养生态位相似度很高,空间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也很高
    15.(2024·湛江高三一模)杜松在水土保持、保土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西营子杜松进行调查时发现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以基径(基部茎周长)划分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Ⅰ~Ⅲ径级为幼苗,Ⅳ~Ⅵ径级为中树,Ⅶ~Ⅷ径级为成树。图2为不同径级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杜松进行年龄结构调查时采用样方法中的________(填“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法取样,由图1可知杜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图2中成树的死亡率高是导致小树生存率高的重要因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由于杜松成年树高度可达10米,以杜松为优势种的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较为复杂,这为该群落中的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杜松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亡的杜松以及杜松的残枝落叶能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杜松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两个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距取样 增长型 减少对小树的遮光,有利于增强小树的光合作用;减少成树与小树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争夺 (2)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生态位 (3)物质循环 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16.玉米蚜虫是危害玉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蚜虫体内寄生蜂种类多,可分为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幼虫取食蚜虫组织导致蚜虫死亡)和重寄生蜂(可从初级寄生蜂体内获取营养)。为探讨玉米—大蒜间作模式对玉米蚜虫的控害能力,科研人员选取两块面积相当的农田分别进行玉米单作和玉米—大蒜间作,期间水肥管理相同。对两块农田的玉米蚜虫数量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________法调查农田中玉米蚜虫的种群数量,调查时应做到________,以减小实验误差。
    (2)玉米—大蒜间作能显著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大蒜间作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该种植方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蒜间作发生蚜虫灾害的可能性更________,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的生长周期约为一季。玉米收成后,大蒜逐渐成熟,对光能的需求明显减少,致使土地的光能利用率降低。为解决此问题,同时尽可能恢复土壤的氮肥力,请你综合已学知识,为农户设计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蚜虫活动能力小,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减小实验误差。(2)玉米—大蒜间作,合理利用了空间资源,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玉米—大蒜间作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使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玉米—大蒜间作模式下,重寄生蜂数量占比减少,对初级寄生蜂的威胁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级寄生蜂来杀死蚜虫,所以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蒜间作发生蚜虫灾害的可能性更小。(4)收成玉米后马上种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种豆科植物),可恢复土壤的氮肥力。
    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 (2)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增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使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
    (3)小 玉米—大蒜间作模式下,重寄生蜂数量占比减少,对初级寄生蜂的威胁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级寄生蜂来杀死蚜虫 (4)收成玉米后马上种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种豆科植物)
    pH
    6
    7
    8
    9
    鱼腥藻对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1.78
    1.70
    0.67
    0.29
    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10.16
    12.91
    9.10
    4.90
    交配(♀×♂)
    ①×②
    ②×①
    ①×③
    ③×①
    ②×③
    ③×②
    交配率/%
    0
    8
    16
    2
    46
    18
    精子传送率/%
    0
    0
    0
    0
    100
    100
    种植模式
    玉米蚜虫数量/头
    寄生蜂数量/头
    初级寄生蜂
    重寄生蜂
    种类数/种
    比例/%
    种类数/种
    比例/%
    玉米单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
    玉米—大蒜间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二种群和群落: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二种群和群落,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