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为7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把第Ⅰ和Ⅱ卷中的各小题答案填写在所给设计的生物答题卡的对应处(完成试卷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南瓜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口感软糯、营养价值高。如图是南瓜花的结构和某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雄花的花蕊只有雄蕊
B. 雄花和雌花都能结果
C. 南瓜的花是单性花、单生花
D. 南瓜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答案】B
【分析】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单性花,单性花分为雌花和雄花。图中虚线箭头表示传粉。
【详解】A.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单性花;只有雄蕊的花为雄花,因此,雄花的花蕊只有雄蕊,A正确。
B.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而来的,只有雌蕊才有子房;因此,雌花能够结果,雄花没有雌蕊不能结果,B错误。
C.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单性花;单生花是相对花序而言的,是指单独一朵花生在茎枝顶上或叶腋部位。南瓜的花是单性花、单生花,C正确。
D.自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南瓜的花是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D正确。
故选B。
2. 下列繁殖方式中,全部属于无性生殖的一组是( )
A. 小麦的种子繁殖和马铃薯的块茎繁殖
B. 鸡蛋孵化新的小鸡和向日葵的种子繁殖
C. 母牛产生出新的小牛和利用椒草的叶片繁殖新的椒草
D. 利用藕繁殖出新的莲和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子树
【答案】D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A.小麦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而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鸡蛋孵化新的小鸡和向日葵的种子繁殖都属于有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母牛产生出新的小牛属于有性生殖,而利用椒草的叶片繁殖新的椒草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藕繁殖出新的莲和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子树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如图1、图2分别是菜豆种子及其幼苗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菜豆种子的胚由①②③⑤组成
B. ④能提供菜豆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
C. 菜豆是双子叶植物,它的根系为须根系
D. 菜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量的光照
【答案】B
【分析】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A是叶、B是茎、C是根。
【详解】A.菜豆种子的胚由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⑤种皮不参与构成胚,A错误。
B.④是子叶,肥厚,储存大量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B正确。
C.菜豆是双子叶植物,但它的根系为直根系,不是须根系,C错误。
D.菜豆种子萌发需适宜温度、充足空气和水分,不需要光照,D错误。
故选B。
4.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保持乐观开朗
B.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心肺功能逐渐完善
C.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注意保持清洁卫生
D. 女同学来月经时,不能参加任何运动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详解】A.进入青春期后,性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初期与异性的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是要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保持乐观开朗,健康地度过人生的金色年华,A正确。
B.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B正确。
C.在性激素作用下,内外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C正确。
D.女同学来月经时是可以适当运动的,比如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散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够使血液循环变得更加流畅。但月经期不能够做剧烈或者过于重的体力劳动,否则可能会出现经期延长或者月经量过多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5.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下列柳树的芽发育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幼叶B. ②——叶
C. ③——侧芽D. ④——枝条
【答案】B
【分析】(1)题图中,①生长点,②幼叶,③芽轴,④芽原基。
(2)叶芽的结构中,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芽轴将来发育成茎;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这样叶芽就发育成了枝条。
【详解】A.①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A错误。
B.②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B正确。
C.③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C错误。
D.④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D错误。
故选B。
6. 蟾蜍是一种两栖动物,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以下对蟾蜍生殖和发育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B. 蝌蚪先生出后肢,再生出前肢
C.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D. 雌雄抱对后将受精卵排入水中
【答案】D
【分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详解】AC.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故A、C正确。
B.蟾蜍的幼体——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先生出后肢,再生出前肢,故B正确。
D.蟾蜍雌雄抱对后,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故D错误。
故选D。
7. 下图表示ABC之间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 A主要由B和C组成B. A存在于细胞核中
C. B中储存有遗传信息D. C中有很多个基因
【答案】C
【分析】图中A是染色体,B是蛋白质,C是DNA。
【详解】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
B.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在细胞核外如线粒体中,B正确。
C.B是蛋白质,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C错误。
D.DNA上有很多个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D正确。
故选C。
8. 图中①、②表示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扦插,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需紧贴
B. ②表示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的有性生殖
C. ①和②都具有可以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的特点
D. 被子植物都可以采用①和②的方式繁殖后代
【答案】C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能保持接穗性状的稳定。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或花药、花粉等外植体置于无菌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它们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详解】A.①嫁接是在果树栽培中一个重要措施,它不但繁殖速度快,而且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使果树高产优质。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使嫁接成功,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关键。由于两者形成层密合,形成层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砧木和接穗接口很快愈合在一起,生长发育成一个新个体,A错误。
B.结合分析,②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所用的材料除茎、叶外,还有花药、花粉等细胞,B错误。
C.①嫁接和②组织培养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的被子植物都适合①嫁接来繁殖,如没有形成层的草本植物就不可以通过嫁接来繁殖,D错误。
故选D。
9. 下列俗语中描述的昆虫生殖发育现象,错误的是( )
A. 作茧自缚——化蛹B. 蜻蜓点水——受精
C. 秋蝉鸣树间——求偶D. 破茧成蝶——成虫
【答案】B
【分析】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详解】A.“作茧自缚——化蛹”描述了昆虫在幼虫阶段末期,会吐丝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茧,并在茧内化蛹的过程。这是蚕等昆虫特有的生殖发育现象,A正确。
B.“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觅食或产卵的行为,蜻蜓觅食时触水是为了捕捉水面上的飞虫,而产卵时蜻蜓会快速触碰水面,将卵产入水中,B错误。
C.“秋蝉鸣树间”描述了蝉在成虫阶段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的行为,即求偶行为。这是蝉等昆虫在繁殖季节常见的生殖发育现象,C正确。
D.“破茧成蝶”描述了昆虫从茧中羽化成成虫的过程。这是蝴蝶等昆虫特有的生殖发育现象,D正确。
故选B。
10. 下图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睾丸,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B. 女孩青春期在雌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C. ③表示受精卵,它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
D. ④表示受精作用,场所在输卵管
【答案】C
【分析】人的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人的新生命开始。
图中,①睾丸、②卵细胞、③受精卵、④受精作用。
【详解】A.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所以①表示睾丸,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A正确。
B.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因此,女孩青春期在雌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B正确。
C.③表示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为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C错误。
D.④表示受精作用,受精是指精子进入卵细胞后,雌雄原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始大气成分有甲烷、氢气、水蒸气、氧气等
B.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果蝇的亲缘关系远
C. 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D. 解剖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原始大气主要包括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等,但不包括氧气,氧气是生命出现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A错误。
B.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较高,是较近的进化亲缘物种,而人类与果蝇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人类和黑猩猩都有一个共同的古猿祖先——森林古猿,由此演化出了现在的不同物种,C正确。
D.解剖学证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之一,但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D错误。
故选C。
12. 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荒漠,其地下的根系的状态如图所示,这反映出该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和环境互相影响D. 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B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①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②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③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等植物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根系庞大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地上部分微小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些特征都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B。
13.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是温度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开早逢春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主要描述的是春天到来,江水变暖,鸭子作为生物首先感知到这一环境变化,A符合题意。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描述的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杂草与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豆苗生长不良。这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与温度因素无直接关联,B不符合题意。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描述的是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主要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生长的重要性。与温度因素无直接联系,C不符合题意。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开早逢春”提到向阳(即接受更多阳光照射)的花朵会更早地开放迎接春天,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家猫顽皮、可爱,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如图是家猫身体内某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猫的性别为雌性
B. 这个细胞是生殖细胞
C. 这个细胞有38个基因
D. 可产生两种生殖细胞表示为18条+X或18条+Y
【答案】D
【分析】猫的体细胞内有19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猫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中表示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猫,故A错误。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这个细胞是体细胞,故B错误。
C.正常家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19对,因此有38个DNA分子,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此猫为雄性,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组成可能是18条+X或18条+Y,D正确。
故选D。
15.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内,一段时间后,细菌细胞内会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能证明DNA是( )
A. 提供能量的物质B. 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遗传物质的载体
【答案】C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示意图:
【详解】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的细胞里,并破坏细菌的细胞的病毒。噬菌体体积非常小,组成也极简单,其结构是外面包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紧包在里面的物质是DNA。它的行动好像注射器那样,先把自己附在细菌的外表面,尔后把它的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注射到细菌中去。这样噬菌体就在细菌里面大量繁殖起来,与此同时,细菌细胞中产生一种能溶解细胞外膜的酶,使细胞破裂开来,释放出噬菌体去攻击别的细菌。因此,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故选C。
16. 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孩”政策。有一对夫妇前两胎生的都是男孩,他们再生一个男孩的概率及该男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 50%、22对+XXB. 50%、22对+XY
C. 100%、22对+XXD. 100%、22对+XY
【答案】B
【分析】人的性别遗传图解如下:
【详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因此,这对夫妻第三孩生育男孩的概率是50%,男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如图为动物类群的进化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类在该进化历程中最低等
B. ②代表的类群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 ①代表类群的结构比鸟类简单
D. ①、②代表类群都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D
【分析】图中①两栖类,②哺乳类。
【详解】A.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所以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是鱼类,A正确。
B.②为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B正确。
C.①两栖类比鸟类低等,故其结构比鸟类的简单,C正确。
D.①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②哺乳类的某些个体生活在水中,如鲸鱼,D错误。
故选D。
18.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各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双龙湖水库的全部鱼
B. 美丽的庆云县八级运动广场
C. 渤海中学内的全部植物
D.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害虫
【答案】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详解】A.双龙湖水库的全部鱼只包括了该水域中的部分生物(即鱼类),没有包括该水域中的其他生物(如藻类、水草、其他水生动物等)以及非生物环境(如水、土壤、空气等)。因此,它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美丽的庆云县八级运动广场不仅包括了广场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还包括了广场的土壤、空气、水分、温度等非生物环境。这些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渤海中学内的全部植物只包括了该校园内的部分生物(即植物),没有包括该校园内的其他生物(如动物、微生物等)以及非生物环境(如土壤、空气、水分等)。因此,它也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害虫同样只包括了该农田中的部分生物(即害虫),没有包括该农田中的其他生物(如作物、益虫、微生物等)以及非生物环境(如土壤、空气、水分等)。因此,它也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下图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图中最可能找到两栖动物化石的地层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由图可知,第②层中发现了鱼类化石,两栖动物比鱼类高等,所以可能在第①层能找到两栖动物的化石,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 )
A. 树→蝉→螳螂→黄雀B. 露水→蝉→螳螂→黄雀
C. 蝉→树→螳螂→黄雀D. 黄雀→螳螂→蝉
【答案】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从文中可以看出里面的生物包括:植物、蝉、螳螂、黄雀。各生物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蝉以植物为食,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树→蝉→螳螂→黄雀,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分解者
B.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丁→乙
C.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D. 乙的数量增多,则短时间内甲、丁的数量增多
【答案】D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可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能量(数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多于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
【详解】A.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消费者,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中,甲的数量最多,丙次之,乙再次之,丁最少,因此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甲属于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还应该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
D.在食物链甲→丙→乙→丁中,乙的数量增多,以乙为食的动物丁,由于食物充足,数量也会增多;同时,乙的数量增多,丙的数量会减少,对甲的取食也减少,甲的数量会增多;因此,乙的数量增多,则短时间内甲、丁的数量增多,D正确。
故选。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迁入繁育中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 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 设禁渔期或禁猎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均属于就地保护
D.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
【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包括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迁入繁育中心属于迁地保护,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A错误。
B.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措施,B错误。
C.设禁渔期或禁猎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能够在自然环境中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23.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常常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制作。下列配对错误的是( )
A. 酸奶——乳酸菌B. 酿酒——酵母菌
C. 制醋——醋酸菌D. 泡菜——霉菌
【答案】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D.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同时制作泡菜时利用的微生物也是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A正确,D错误。
B.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可以利用酵母菌的这一特性酿酒,B正确。
C.制醋要用到醋酸菌,醋酸菌发酵能产生醋酸,有特殊的酸味,C正确。
故选D。
24. 二十一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如图是抗虫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虫棉的培育运用了转基因技术
B. 棉花的这种“抗虫”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C. 这种技术能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D. 此过程可以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B
【分析】早在1997年,我国科学家就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属于细菌)来源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
【详解】 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抗虫棉的培育运用了转基因技术,A正确。
B.基因决定性状。棉花的这种“抗虫”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故转基因技术能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C正确。
D.通常,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结合题图可知,此过程可以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25.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475千焦
B. 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 d是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
D. b是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答案】B
【分析】①由图可知,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动物是初级消费者,c动物是次级消费者,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
【详解】A.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a是生产者,a传给d分解者的能量是875,传给b的能量是200,呼吸作用消耗的是175,因此a从太阳获得的能量=875+200+175=1250千焦,A错误。
B.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上一个营养级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约是10~20%.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b的是200千焦,c是30千焦,可知能量传递效率=(30÷200)×100%=15%,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d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错误。
D.b是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50分)
26. 星期天,我县某生物兴趣小组,参观了尚堂镇水发现代大棚西红柿种植基地。西红柿秧苗培育简便、生长周期短,是大棚种植常选的果蔬作物。如图是西红柿植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注:[ ]填序号或字母)。
(1)早春西红柿播种地膜覆盖能够使种子提早出苗,原因是覆盖地膜,以提供种子萌发的_____。
(2)西红柿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图二中的[ ]_____吸收。
(3)西红柿植株的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_____花。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传粉和_____两个生理过程。图四的西红柿果实是由图三中的[ ]_____发育而来;图四中有多粒⑤是因为子房中有多个_____。
(4)果实成熟后销往各地,常采取减弱_____作用的方法,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1)适宜的温度
(2)e成熟区##e根毛区
(3)①. 两性花 ②. 受精 ③. ③子房 ④. 胚珠
(4)呼吸
【分析】图一叶片的结构:a为上表皮,b为叶肉,c为叶脉,d为下表皮;图二为根尖结构示意图,e为成熟区,f为伸长区,g为分生区,h为根冠;图三为花的结构示意图,①为柱头,②为花柱,③为子房,④为萼片;图四为西红柿果实结构图,⑤为种子。
(1)早春时节,由于气温较低,种子的萌发往往会受到抑制。然而,通过地膜覆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温度,为种子萌发提供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从而使种子能够提早出苗。
(2)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西红柿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图二中的e成熟区吸收。
(3)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是单性花,所以西红柿植株的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上黏液的作用下,花粉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的胚珠,在花粉管萌发的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进行有丝分裂并形成两粒精子,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内部后,顶端破裂,释放出两粒精子,其中一粒与卵细胞结合,另一粒与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完成双受精过程。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因此,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图四的西红柿果实是由图三中的③子房发育而来;图四中有多粒⑤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4)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果实成熟后销往各地,采取减弱呼吸作用的方法,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
27. 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1是蜜桃的枝条,2是山桃的树干,用该方式繁殖的桃树,所结出的果实为_____(填“蜜桃”或“山桃”)。
(2)图B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发育,蝗虫和菜粉蝶的外骨骼都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二者在生长过程中都有_____现象。
(3)鸟类的受精方式是_____受精。图C所示已受精鸡卵的结构中,_____(填序号)可以发育成雏鸡。
(4)现有一只基因组成为Aa的单冠母鸡⑤,与一只基因组成为aa的玫瑰冠公鸡④交配,遗传图解如图乙所示,则子代⑧的基因组成为_____,若④与⑤所产下的卵全部孵化,理论上推算,这些小鸡长大后是玫瑰冠的概率为_____。
【答案】(1)蜜桃 (2)①. 变态 ②. 蜕皮
(3)①. 体内 ②. 2
(4)①. Aa ②. 50%
【分析】(1)图甲中,A所示嫁接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如果1是蜜桃的枝条,2是山桃的树干,用该方式繁殖的桃树,所结出的果实为蜜桃。
(2)图甲中,B图的M区域是三种动物都具有特征,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蝗虫和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外骨骼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
(3)凡在雌、雄亲体交配时,精子从雄体传递到雌体的生殖道,逐渐抵达受精地点(如子宫或输卵管),在那里精卵相遇而融合的,称体内受精。此方式大多发生在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所以,鸟类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图D所示已受精鸡卵的结构中,2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为雏鸡。。
(4)现有一只基因组成为Aa的单冠母鸡⑤,与一只基因组成为aa的玫瑰冠公鸡④交配,遗传图解如下:
结合题图可知,子代⑧的基因组成为Aa;若④与⑤所产下的卵全部孵化,理论上推算,这些小鸡长大后是玫瑰冠的概率为50%。
28. 山东农业大学团队破译野生大豆育种密码,拓宽了大豆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大豆遗传和“重新驯化”提供了支撑,分析回答:
(1)据科研数据,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抗盐碱、抗虫、耐旱、耐热等特性,这些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从又黑又小的野生大豆驯化到又黄又大的栽培大豆,丢失了约70%的基因,导致抗盐碱等特性丢失,这种现象称为_____。
(2)黄河三角洲有约280余万亩盐碱地,团队利用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杂交改良栽培大豆抗盐碱能力,创造出耐盐品种“齐黄、34”,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组别_____(填“Ⅰ”或“Ⅱ”)的实验结果,可推断_____为显性性状。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组别Ⅰ中子代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
(3)野生大豆为多年生,含有关键基因PHP和D14;栽培大豆为一年生,与野生大豆杂交有可能变成多年生大豆,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多年生的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理由是_____。
(4)大豆植株茎、叶、果实出现茸毛,可以有效避免害虫的危害,从进化角度来看这属于_____变异,现在极少会发现无茸毛大豆植株,这是由于害虫对大豆进行长期的_____的结果。
【答案】(1)变异 (2)①. Ⅰ ②. 耐盐碱 ③. DD、Dd
(3)①. 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②. 该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4)①. 有利 ②. 选择(自然选择)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抗盐碱、抗虫、耐旱、耐热等特性,这些特性在遗传学上被称为性状。从又黑又小的野生大豆驯化到又黄又大的栽培大豆,丢失了约70%的基因,导致抗盐碱等特性丢失,这是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异。
(2)根据表中Ⅰ的实验结果,耐盐碱×耐盐碱后代出现不耐盐碱的,可推断耐盐碱为显性性状。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不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组别Ⅰ的遗传图为:
则组别Ⅰ中子代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Dd。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栽培大豆为一年生,与野生大豆杂交改变了大豆的基因,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遗传)多样性。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大豆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4)大豆植株表面出现茸毛,可以有效避免害虫的危害,从个体生存来看,有利于大豆的生长繁殖,属于有利变异,引起该变异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现在极少出现茸毛的大豆植株,是因为害虫对大豆进行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没有茸毛的大豆植株在长期选择过程中被淘汰,只保留下有茸毛的植株。
29. “月宫一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及保障技术中心主持修建。“月宫一号”将为人类移居月球做准备,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来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该研究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使我国此项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1)“月宫一号”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可以看做一个______。实验人员可以在“月宫一号”里面长时间的生存,是因为其具备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即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月宫一号”的核心是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该项技术要求系统内的氧气、水和食物在系统内通过生物技术实现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具有全球性。
(3)“月宫一号”的植物舱内种植了大豆,小麦、胡萝卜、番茄、草莓等植物,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番茄开花时间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a.选取三株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如下表环境中培养。
b.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请回答:
①生物兴趣小组选择的番茄植株应该是品种、大小、成熟度相同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目的是_____。
②本实验可以形成_____组对照实验,若选择_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温度。如果甲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答案】(1)①. 生态系统 ②.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③.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周而复始 (3)①. 保证实验的唯一变量 ②. 2##两 ③. 甲、乙 ④. 环境温度对番茄开花时间有影响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 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月宫一号”具备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可见,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3)探究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因此,选择的番茄植株应该是品种、大小、成熟度相同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目的是保证实验的唯一变量。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温度;甲和丙对照,变量是光照。可见,本实验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温度,如果甲组先开花,说明环境温度对番茄开花时间有影响。
30. 科研人员对稻鸭鱼立体养殖农场中的四类生物体内的食物成分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1)若将该农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杂草,水稻属于生物成分中的_____,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表中的组成外还缺少_____。
(2)分析表中各生物消化道中的食物成分,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小鱼的能量难以被鸭子完全利用,原因是_____(写出1点)。
(4)鸭子以杂草、稻叶等为食,鸭子的粪便进入土壤经分解后可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该立体养殖农场与普通农田相比,优点有_____(写出1点)。
【答案】(1)①. 生产者 ②. 分解者
(2)杂草→小虾→小鱼→鸭子##水稻→小虾→小鱼→鸭子
(3)①. 太阳能 ②. 当小鱼被鸭子捕食后,只有部分能量会流入鸭子的体内并被其利用;而另一部分能量则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去
(4)①. 物质循环 ②.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合理即可)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杂草,水稻属于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小鱼小虾等动物属于生产者;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表中的组成外还缺少分解者。
(2)分析表中各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杂草(水稻) →小虾→鸭;杂草(水稻)→小虾→小鱼→鸭子;杂草(水稻) →小鱼→鸭子;杂草(水稻) →鸭子。故最长的食物链是杂草(水稻)→小虾→小鱼→鸭子。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当小鱼被鸭子捕食后,只有部分能量会流入鸭子的体内并被其利用;而另一部分能量则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去;此外,如果小鱼的尸体或残骸没有被及时分解或利用,那么它们所含的能量也会逐渐消失。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有限的,小鱼的能量难以被鸭子完全利用。
(4)鸭子以杂草、水稻等为食,鸭子的粪便进入土壤经分解后可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该立体养殖农场与普通农田相比,具有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
31. 请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今年以来,尚堂镇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争取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有些乡村已在村落路边、空地,河沿边新移植了许多植物,如柳树、桂花树、山茶花、香樟、三角梅等,移植时有的根部带着一个土坨,移植后有的还打着“点滴”。
资料二:我县北海公园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按照“以水为主,以绿为衬,以文为魂”的设计理念,是目前鲁北地区最大的敞开式生态水景公园。这里有超过100多种的植物,古木参天,松柏苍翠,假山杜鹃,令人赏心悦目。清新扑鼻的负离子气息,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吸引着众多的庆云人到此锻炼、旅游,嬉戏。
请分析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资料一中下划线部均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
(2)资料一中为了提高植物移植的成活率,进行带土移植是防止根尖的_____受损。给植物打“点滴”时,针头应插入树木的_____(填“导管”或“筛管”)。
(3)资料二中树木在固碳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的价值。
(4)资料二中的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据此判断,大山雀与蝗虫是_____关系,蛇和苍鹰是_____关系。
【答案】(1)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
(2)①. 根毛 ②. 导管
(3)间接 (4)①. 生物影响环境 ②. 捕食 ③. 竞争
【分析】(1)资料一中下划线部分(如柳树、桂花树、山茶花、香樟、三角梅等)均列举了不同的植物种类,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资料一中提到,为了提高植物移植的成活率,进行带土移植。这是因为根尖的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带土移植可以防止根毛受损,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给植物打“点滴”时,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因此给植物输液(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部位是输导组织中的导管。
(3)资料二中提到,树木在固碳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所起的重要生态功能。
(4)资料二中的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这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的关系。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改变环境的某些特征。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这说明大山雀以这些昆虫为食;而大山雀的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这说明蛇和苍鹰以大山雀为食或存在某种捕食关系。据此判断,大山雀与蝗虫是捕食关系,蛇和苍鹰是竞争关系。
32. 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小林尝试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他的实践记录单如下,请将该记录补充完整。
(1)实践目的
酵母菌属于_____(填细菌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它与做酸奶用的菌种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小林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2)菌种选择
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能力,结果如图,由于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由此可以依据剩余葡萄糖的量得出结论:_____表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能力更强,可以选择培养用来发面。
(3)馒头制作
和面时要用温水溶解酵母,如果用滚烫的水,会_____,影响后续发面过程。小林尝试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_____(填气体名称),而团分别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
(4)拓展与延伸
①通过以上尝试可知,_____(答出至少两种)因素对面粉发酵会产生影响,同学们可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究。
②可以将馒头放在冰箱保存,因为低温可以_____微生物的繁殖。
【答案】(1)①. 真菌 ②. 具有细胞核
(2)葡萄 (3)①. 会将酵母菌杀死 ②. 二氧化碳
(4)①. 菌种和温度 ②. 抑制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做酸奶用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酵母菌与做酸奶用的乳酸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有细胞核。
(2)由题图可知,用葡萄表皮的酵母菌发酵,剩余葡萄糖的量随发酵时间减少迅速,而用番茄表皮的酵母菌发酵,剩余葡萄糖的量随发酵时间减少缓慢;由此说明,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能力更强,可以选择培养用来发面。
(3)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0-35℃时酵母菌的活性最强,生长和繁殖最快。如果用开水,会使酵母菌死亡,影响后续发面过程。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使得面团膨大。
(4)①综上,不同来源的酵母菌和温度因素对面粉发酵都会产生影响,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和选择合适的温度,会获得较好的发酵效果。
②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败,因此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将馒头放在冰箱保存,就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性状表现
耐盐碱
不耐盐碱
Ⅰ
耐盐碱×耐盐碱
92
28
Ⅱ
耐盐碱×不耐盐碱
60
56
分组
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甲
26℃
光照充足
完全相同且满足番茄生长发育需要
乙
10℃
光照充足
丙
26℃
光照不足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鸭子
小鱼、小虾、杂草、水稻
杂草、水稻
小鱼
小虾、杂草、水稻
小虾
杂草、水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决定有酒窝的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