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2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29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30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310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314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318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321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48504/0-173492016325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背景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用典的分类,用典的作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1.了解《水龙吟》背景和内容,赏析诗歌,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岑cén:小而高的山。簪zān:别住头发的簪子。游子:久居外乡的人。吴钩:钩,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脍kuài:把鱼、肉切细。揾wèn:拭擦。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秀丽的美景却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即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但是作者不直说自己“愁”和“恨”,而是说远山“献愁供恨”,这是采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家乡沦陷,国家残破,而一人独自徘徊于赏心亭上,就已够悲伤的了,何况又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呢! ,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国势衰颓的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飘零身世和心境孤寂的“江南游子”即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交融,虚实相兼,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看吴钩,正是词人雄心壮志的表现。然而,他却是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词人满腔悲愤无处发泄,只能一边走动,一边不断地拍击着栏杆以泄其情。而词人这种心情却并无人能够理解,这就更增加了他的悲愤。
如果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是以静态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悲凉和“愁”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则是以动态的人物动作写出了词人的激愤和“恨”。
上片小结: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里,而辛弃疾则不愿意弃官归隐,因为他有着报国的雄心壮志。这里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如果也象许汜那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了。从而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已经这样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辛弃疾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的愤慨和痛苦——南宋政权投降派得势,风雨飘摇,怎不令人忧愁!自己长期不被重用,大好年光白白流逝而虚度光阴,又怎不令人感伤!
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 。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人痛苦之极,不禁一洒悲痛之泪。这不是多愁善感的弱者的眼泪,而是不遇于时的英雄的眼泪。知音难求,词人的痛苦无人来安慰,因此只好唤取红巾翠袖的女子来擦泪了。但“倩何人”又表明无人可代为唤取红巾翠袖,因而只好独自哀伤,从而表现了词人的极度孤独与痛苦。
下片结句“倩何人”等十三字,与上片结句“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感情沉郁,结构严谨。
下片小结: 下片言志。通过古人古事即运用典故来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
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辛弃疾的登临意是复杂的。眺望楚天清秋山水,引发家国恢复的忧患;听闻江南落日哀鸿,牵动游子流寓的悲思;拍握身边宝剑栏杆,空怀英雄北伐的壮志。思想古人胸襟抱负,深感功业难成的悲愤。登临所见的景物,被涂抹了一层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怆的色彩。
词人的登临意:(1)想要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2)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 境的悲痛和愤慨。
词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他的抒情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
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借助三个典故来抒情。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三个典故,并思考这三个典故的运用方式是什么样的,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三个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莼鲈之思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
1、莼鲈之思: 晋人张翰应当时的执政者齐王之邀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弃官归乡,巧合的是,张翰归乡后不久,齐王兵败,张翰得免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了时机。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作者的用意: ①现在虽然非常思念家乡,但即使有莼鲈之思又能怎么样呢?家乡还在金兵的统治下。表达了悲愤之情。 ②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弃官归乡,但我却并不因为南宋王朝面临危机而隐退,因为我有着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两种理解都体现了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
2、求田问舍: 陈登因许汜没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却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作者的用意: 我如果像许汜一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了。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自己留在南宋王朝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国尽忠尽力,鞠躬尽瘁的。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人已渐渐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正值壮年的词人,慷慨激愤,拍遍栏杆,忧愤难泄,恨恨地唱出:“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意境:空旷辽远。语言:大气豪放。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和用典。
上片先描写景物,这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评课ppt课件,共2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说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词鉴赏五步骤,五品情感,一看诗题,二想作者,三通诗意,四明手法,看诗题,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栏杆拍遍悲断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