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题目表格中,写在试卷上无效。)
1. 作为“宇航食品”的理想食材——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利用阳光,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下面某同学对小球藻所做的四项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小球藻是生物 ②小球藻可以影响环境 ③小球藻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小球藻没有细胞结构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小球藻个体小、繁殖快、新陈代谢旺盛,能光合作用,小球藻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
【详解】题干中“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利用阳光,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球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结构,且细胞中有叶绿体;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球藻能进行繁殖,生长和发育。所以小球藻属于生物。“小球藻可以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球藻可以影响环境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古诗词或谚语中,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蕴含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的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B. 葵花朵朵向太阳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D.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葵花朵朵向太阳”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都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故选C。
3. 关于生物圈和栖息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 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200米
D. 栖息地是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A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BC.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正确、BC错误。
D.栖息地是指物理和生物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光线、湿度、筑巢地点等,所有这些因素一起构成适宜于动物居住的某一特殊场所。它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D错误。
故选A。
4. 一个夏天的早晨,善于思考的小女孩花花注意到池塘里的鱼儿都浮在水面急促的张合着小嘴,为此她设计了温度对鲫鱼呼吸频率影响的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以如图曲线图,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鱼儿浮头是为了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
B.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鲫鱼的呼吸频率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C. 鲫鱼的需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D. 鲫鱼在20℃时呼吸频率最高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详解】A.在无光的条件下,水中的藻类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池塘中有较多的藻类,消耗了较多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故鲫鱼的浮头是水中缺少充足的氧气,故A错误。
B.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鲫鱼的呼吸频率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故B正确。
C.根据图中曲线可知:鲫鱼的呼吸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不能得出需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故C错误。
D.根据图中曲线可知:鲫鱼在30℃时呼吸频率最高,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图为观察菠菜叶片下表皮时的四个镜头(I、Ⅱ、Ⅲ、IV)及两个物像,结合图形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镜头Ⅱ、IV组合比I、Ⅲ组合观察到的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
B. 从甲图到乙图,需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C. 从甲图到乙图,只需要转动转换器,由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即可
D. A、B细胞相比,结构上主要区别是为A细胞有叶绿体
【答案】C
【分析】(1)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图中:Ⅰ、Ⅱ为目镜;Ⅲ、Ⅳ为物镜。
(2)图甲中:A保卫细胞、B表皮细胞;图乙是放大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
【详解】A.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视野范围大;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视野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 镜头Ⅱ、Ⅳ组合(放大400倍)比Ⅰ、Ⅲ组合(放大80倍)观察到的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A正确。
B.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是将物像由左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的过程,由于在显微镜下成倒像的特点,即像与玻片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B正确。
C.从甲图到乙图,是低倍视野换高倍视野,其步骤是: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C错误。
D.植物叶片上的B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A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B细胞相比,结构上主要区别是A细胞有叶绿体,D正确。
故选C。
6. 生物实验小组分别用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出细胞简图如图,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B. ①是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C. 甲图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D. ④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A正确。
B.①是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B正确。
C.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细胞内具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内只有线粒体,C错误。
D.④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正确。
故选C。
7. 新疆棉花拥有较高的品质,所以成为许多国家服装制造商首选的原材料。下图是新疆棉植物体结构层次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受精卵经b和c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棉花与人的皮肤都属于器官
C. 棉花种子的种皮属于图中A保护组织,该组织的作用是保护和分泌
D. 棉花生长过程中经常掐去它的茎尖,棉花就不再继续长高
【答案】C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A正确。
B.棉花与人的皮肤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B正确。
C.图中A是保护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分生组织,D是营养组织,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A保护组织,植物体的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没有分泌作用,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C错误。
D.棉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需要将其顶芽掐掉,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发育,棉花就不能继续长高,这叫去除顶端优势,D正确。
故选C。
8. 我国植被丰富,植物类群种类繁多,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是池塘水变绿的主要原因
B.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C. 肾蕨、海带和葫芦藓都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D. 卷柏、苏铁、月季都有输导组织,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答案】D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详解】A.藻类植物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一些单细胞的藻类大量繁殖会使池塘水变绿,A正确。
B.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不是真正的根,B正确。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叶子背面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海带属于藻类,生活在水中,利用孢子繁殖;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结构简单,利用孢子繁殖,C正确。
D.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是被子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9. 甲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乙图为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时,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B. 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C. 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甲图4中的导管运输至果实储存
D. 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只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答案】B
【分析】图甲:1上表皮,2叶肉,3下表皮,4叶脉,5气孔;图乙: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
【详解】A.观察时,要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A错误。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B正确。
C.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C错误。
D.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也影响无机盐的运输,但不会影响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B。
10. 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 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 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
【详解】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该实验该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A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B袋壁内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壁内水珠最少,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故选A。
11. 植物工厂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对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以促进植物生长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列相关调节措施,能提高果蔬产量的是( )
A. 适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B. 适当提高夜间温度
C. 适量增加夜间氧气浓度D.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D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会降低光合作用,不利于提高果蔬产量,A错误。
BC.适当提高夜间温度、适量增加夜间氧气浓度都会增强呼吸作用,不利于提高果蔬产量,BC错误。
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增强光合作用,利于提高果蔬产量,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⑤
B. 步骤①的目的是耗尽叶片细胞内原有的淀粉
C. 步骤②的操作中只需遮盖叶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即可
D. 步骤③的操作中,小烧杯中盛放的是清水,大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加碘→⑤显色观察。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溶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详解】A.图中所示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④⑤,A错误。
B.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叶片细胞内原有的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B正确。
C.步骤②部分遮光操作中应完全遮盖叶片,而不是只遮盖上表面或下表面,C错误。
D.步骤③酒精脱色的操作中,小烧杯中盛放的是酒精,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D错误。
故选B。
13. 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 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
C. 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 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甲组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乙组不进行。
【详解】A.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故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B正确。
C.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故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而乙组煮熟的种子未消耗氧气,故蜡烛继续燃烧,C正确。
D.通过两组对照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了耗氧气,D错误。
故选D。
14. 我国有几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业耕种经验。下列措施与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及时排涝——抑制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 “种豆肥田”——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使土壤肥沃
D. 正其行,通其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利于植物成活,B正确。
C.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因此种豆肥田,C正确。
D.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做到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有的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的能阻滞和吸附灰尘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动物会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故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并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B错误。
C.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故C正确。
D.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绿色植物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故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他们运动更灵活
B. 坚韧的外骨骼使节肢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
C. 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
D.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详解】A.动物的身体分节,可以使该类动物的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见,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不分节的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A正确。
B.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B正确。
C.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它们的身体都分节,但前者结构更复杂,更适应陆地复杂环境 ,推测节肢动物可能由环节动物进化而来,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但是腔肠动物比扁形动物更低等,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用鳃呼吸,适应于水中生活
B. 部分爬行类如乌龟和鳄鱼用肺呼吸,适应于水陆两栖生活
C. 鸟类和哺乳类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D. 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适应于对复杂多变环境作出反应
【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详解】A.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A正确。
B.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生物用肺来获取空气中的氧,鳃可获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所以,部分爬行类如乌龟和鳄鱼用肺呼吸,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B错误。
C.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减少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生物生活和分布的范围,C正确。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以适应复杂的陆生生活,D正确。
故选B。
18. 如图是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动物新成员,它们是长翅目昆虫长腹新蝎蛉和爬行类红唇棘蜥。下列有关这两个新物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能在陆地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 长腹新蝎蛉的体温不恒定而红唇棘蜥的体温恒定
C. 它们的体表都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
D.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都用肺呼吸
【答案】C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详解】A.红唇棘蜥属于爬行类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长腹新蝎蛉属于长翅目昆虫,不属于陆生脊椎动物,故A错误。
B.长腹新蝎蛉和红唇棘蜥的体温均不恒定,均属于变温动物,故B错误。
C.它们的体表都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红唇棘蜥体表覆盖角质鳞片,长腹新蝎蛉体表有外骨骼,均可防止水分蒸发,故C正确。
D.长腹新蝎蛉和红唇棘蜥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其中红唇棘蜥用肺呼吸,而长腹新蝎蛉用气管呼吸,故D错误。
故选C。
19.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肢特化成翼,是飞行器官
B. 身体一般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
C. 骨骼轻、薄、坚固,利于减轻体重
D. 用气囊和肺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肺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详解】A.鸟类全身覆羽,前肢特化成翼,是飞行器官,A正确。
B.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B正确。
C.鸟类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 利于飞翔时减轻体重,C正确。
D.鸟类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呼吸,储存空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鸟类的呼吸为双重呼吸,D错误。
故选D。
20. 我国大熊猫“美香”“添添”于2000年旅居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2020年8月,“美香”诞下幼崽“小奇迹”。2023年11月9日,“美香”“添添”“小奇迹”结束旅居生涯,顺利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下列对该物种特征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体表被毛B. 胎生哺乳
C. 用肺呼吸D. 牙齿无分化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详解】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具有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具有牙齿的分化,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21. 某些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的动物,称为“惊”。 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种防御行为B. 这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 这是一种学习行为D. 动物蛰伏时不消耗任何能量
【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详解】某些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的动物,称为“惊”。这是动物对温度等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体现了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利于动物生存。
2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不是动物“语言”的是( )
A.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B. 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C. 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
D. 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
【答案】B
【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A.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是用动作传递信息,属于动物“语言”,A不符合题意。
B.动物语言是同种动物之间信息交流而产生的。同种类的动物的语言是相通的,不同种类的动物语言是不相通的。因此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不是通过动物的“语言”发挥作用的,B符合题意。
C.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属于气味传递信息,属于动物“语言”,C不符合题意。
D.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属于用声音传递信息,属于动物“语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这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下列关于绿脓杆菌、噬菌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绿脓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B. 绿脓杆菌通过芽孢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C.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菌细胞内
D. 噬菌体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答案】B
【分析】绿脓杆菌属于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详解】A.绿脓杆菌等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A正确。
B.绿脓杆菌等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B错误。
C.噬菌体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菌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C正确。
D.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噬菌体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正确。
故选B。
24. 微生物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观察下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类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B. 乙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C. 丙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甲的抗生素
D. 甲、乙、丙属于原核生物,丁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C
【分析】图中甲细菌、乙病毒、丙青霉、丁酵母菌。
【详解】A.甲细菌都是单细胞的,A错误。
B.人体内有三道免疫防线,所以病毒侵入人体,不一定会使人患病,B错误。
C.丙青霉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甲细菌的抗生素(青霉素),C正确。
D.甲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丙青霉、丁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乙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25. 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右表所示。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
B. 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水稻与大豆的远
C. 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多
D. 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
【答案】B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详解】A.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故A正确。
B.水稻和小麦同科,水稻和大豆同门,所以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故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门大于科,所以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多,故C正确。
D.目大于属,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大题,每空1分,共50分。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6. 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亚洲最大的十万亩天然荷花池。每年从五月份至十月份,十万亩荷花竞相开放。某生物小组制作了莲藕细胞的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问题:
(1)藕断丝连中“丝”是_________组织。
(2)显微镜是最常用的观察工具,观察前,要先进行对光。图一中的________(填数字)能用于调节光线强弱。
(3)图二为制作该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步骤A、E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小郑同学在观察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个气泡,这是步骤________(填字母)操作不规范所致,若要将气泡移出视野,应将玻片向_________方向移动。
(5)图三为莲藕细胞的细胞质在显微镜下的流动情况,那么莲藕细胞质实际是沿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流动的。
【答案】(1)输导 (2)6、7
(3)①. ECBDA ②. 碘液##稀碘液 ③. 清水
(4)①. D ②. 左下
(5)顺
【分析】图一: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图二:A染和吸,B展,C撕,D盖,E滴。图三:莲藕细胞的细胞质在显微镜下沿顺时针流动情况。
【详解】(1)藕断丝连中“丝”起到物质长途运输的功能,则属于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其细胞呈管状并上下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运输通道。
(2)遮光器上的每个光圈都可以对正通光孔,通过大小不等的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因此可以调节视野明亮程度的有7反光镜、6遮光器,当外界光线弱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小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平面镜。
(3)通过图二C可知,制作的是植物装片。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E滴、C撕、B展、D盖、A染和吸,则图二为制作该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ECBDA。
步骤A是染和吸,具体操作是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步骤E是滴,具体操作是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因此步骤A、E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清水。
(4)步骤D是盖盖玻片,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因此在观察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个气泡,这是步骤D操作不规范所致。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因此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右上方有一个气泡,则向左下方向移动玻片,气泡会向右上方移出视野。
(5)由图三可知,莲藕细胞的细胞质在显微镜下沿顺时针方向流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那么莲藕细胞质实际也是沿顺时针方向流动。
27.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志愿者的脂肪细胞经过改造,打印出一颗微小、完整的心脏(图1)。这一医学突破或将为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D打印心脏原理如图2所示,多能干细胞经过图2中①_________过程,细胞核中的_________先复制再平均分开,随后细胞膜内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使细胞的_________增多;再经过②_________过程,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不同的_________。
(2)3D打印心脏虽小,但它具有血管、心房与心室等完整结构,因此3D打印的心脏属于__________层次。心肌细胞不停地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与上皮细胞相比,心肌细胞中的_________(填细胞结构)数量更多。
【答案】(1)①. 细胞分裂 ②. 遗传物质##染色体 ③. 数目##数量 ④. 细胞分化 ⑤. 组织
(2)①. 器官 ②. 线粒体
【分析】(1)图2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详解】(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图2中①是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开,随后细胞膜内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使细胞的数目增多;再经过图2中的②细胞分化过程,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不同的组织。
(2)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如心脏、肝脏、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皮肤等。因此,心脏属于器官;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心肌细胞不停地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与上皮细胞相比,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更多。
28. 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落下帷幕。中国队共获得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图甲为相关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关节示意图,图丙为杠杆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块骨骼肌都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2)做屈肘动作时,图甲[①]处于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处于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从而牵动骨绕_________转动,产生屈肘动作。
(3)乙图中,能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摩擦,使关节灵活运动的是[ ]___________和关节腔中的滑液;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_________。
(4)丙图中7是支点,图甲中的[ ]_________在运动中的作用与它类似。
(5)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运动系统,还需要___________系统的协调控制。
【答案】(1)①. 肌腹##肌腱 ②. 肌腱##肌腹
(2)①. 收缩 ②. 舒张 ③. 关节##肘关节
(3)①. [E]关节软骨 ②. [B]关节囊
(4)[③]关节 (5)神经
【分析】图甲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③关节(肘关节),④骨。
图乙中:A关节头、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窝、E关节软骨。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1)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
(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甲所示的动作是屈肘,此时图甲的[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从而牵动骨绕关节(或肘关节)转动。
(3)乙图中,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E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B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4)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可见,丙图中7是支点,图甲中的③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与它类似。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运动系统,还需要在神经系统的协调控制。
29. 绿色植物决定着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图1中的A、B、C表示植物的生理过程,图2是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情况。请据图作答:
(1)图1中能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_,它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进行。
(2)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图1中_____________过程散失(填字母)。
(3)图2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点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4)图2中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的部分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吸收量减少。
(5)地面沉降威胁主要由过度用水引起。研究发现,农田用水占我国用水总量的80%,真正被农作物利用的水不到30%。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势在必行。试验表明,相同面积农田不同的灌溉方式耗水量比例如下表: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最佳的灌溉方式是___________。其实水分被农作物吸收主要用于___________(填一生理过程),请写出一条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
【答案】(1)①. A呼吸作用 ②. 线粒体
(2)B (3)①. b、f ②. f
(4)①. 气孔关闭 ②. 二氧化碳##CO2
(5)①. 滴灌 ②. 蒸腾作用 ③. 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答对一条即可)
【分析】图1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详解】(1)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可见,图1中能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是A呼吸作用,它主要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可见,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图1中B蒸腾作用过程散失。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乙中,b、f点是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都为零,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图2中,6时后(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开始逐渐积累。当超过18时(f点),由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到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出现消耗。因此,植物在一天中有机物积累的最多的时候是f点。
(4)在夏日中午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结合题图可知,图2中,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5)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最佳的灌溉方式是滴灌,因为滴灌的耗水量之比最小,能节约水。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水分被农作物吸收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环境的意义有: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写1条,合理即可)
30. 一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中的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生物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现出“真容”。根据寄主细胞的不同,它属于____________病毒。
(2)图2与图3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它在遇到不良环境时会形成____________。
(3)图3所示微生物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举一例其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
(4)我们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一个个“霉斑”是图4生物形成的菌落,使它呈青绿色的结构是[1]___________。
(5)从图5中看出,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1)动物 (2)①.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 芽孢
(3)①. 出芽生殖 ②. 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答出一条即可,答案合理即可)
(4)孢子##孢子囊##孢子丝
(5)促进物质循环##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简单的无机物
【分析】图1是病毒,A表示蛋白质外壳和B内部的遗传物质;图2是细菌,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集中区域,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图3是酵母菌;图4是青霉,1是孢子囊,2是直立菌丝,3是营养菌丝;图5表示物质循环。
【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A蛋白质外壳和B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2)图2表示细菌结构模式图,图3是酵母菌,二者的区别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它在遇到不良环境时会形成芽孢。
(3)图3是酵母菌,目前正在进行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利用酵母菌发酵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上可以用来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
(4)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青霉的1孢子呈青绿色。
(5)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作用是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31. 为确定熊蜂和蜜蜂中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即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的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朵花所用的时间)
【提出问题】
熊蜂和蜜蜂中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
【作出假设】
(1)___________。
【制定并实施计划】
(2)同学们调查访花时间时,各温度区间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的数据后,要取___________,计算得到访花时间,从而绘制出上图的曲线,这样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由图1可知,温度对___________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在___________区间时,蜜蜂的访花时间最短。同学们依据蜜蜂的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进一步计算出了蜜蜂的访花频率(5分钟内访花的总次数)。如图2所示,熊蜂在___________区间内访花频率最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依据图2中的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___________(填“熊蜂”或“蜜蜂”)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4)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所在方位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这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答案】(1)熊蜂(蜜蜂)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
(2)①. 平均值 ②. 减小实验误差 ③. 蜜蜂 ④. T1 ⑤. T2
(3)熊蜂 (4)①. 先天性 ②. 遗传物质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行为。
【详解】(1) 根据提出的问题“熊蜂和蜜蜂中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可作出假设为:熊蜂(蜜蜂)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
(2)各温度区间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的数据后,为减少实验误差,应该取平均值,计算得到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绘制出如图的曲线。由图1可知,温度对蜜蜂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温度在T1区间时,蜜蜂的访花时间最短。由图2可知,当温度在T2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
(3)依据图2中的访花频率:熊蜂的访花频率较高,传粉效率更高,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4)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所在方位这是这是蜜蜂通过动作进行通讯(信息交流)。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所在方位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蔷薇目
科
禾本科
豆科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灌溉方式
畦灌
喷灌
滴灌
耗水量之比
10
5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