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连云港灌南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原卷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连云港灌南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连云港灌南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都能直接相互转化
    C. 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D. 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前提,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A错误;
    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为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又转化为血浆,但淋巴不能直接转化为组织液,B错误;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C错误;
    D、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前提,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例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都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D。
    2.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国球,集竞技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比赛时运动员各个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每一个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赛时,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
    B. 比赛时,运动员挥动球拍击球属于条件反射
    C. 比赛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会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D. 比赛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级中枢神经的功能如下: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具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③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体的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详解】A、比赛时人体大量出汗,水分散失较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A正确;
    B、运动员挥动球拍击球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B 正确;
    C、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
    D、比赛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呼吸加快,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C。
    3.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种激素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
    B. 不同神经递质可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
    C. 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清除
    D. 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的前提都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后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A、多种激素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例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共同调节血糖,A正确;
    B、不同神经递质可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兴奋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发生兴奋,而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面发生抑制,B正确;
    C、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一般都被分解,避免活动的持续,C正确;
    D、有些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例如性激素,D错误。
    故选D。
    4. 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④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
    B. 反射弧中的任意一个结构受损,则反射一定不能发生
    C. 1中的神经递质进入3时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 A处的神经冲动的传递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发生,反射弧要完整;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依靠神经递质,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④是传出神经,刺激④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⑤,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A错误;
    B、反射活动中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中的任意一个结构受损,则反射一定不能发生,B正确;
    C、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3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过程实现的,C错误;
    D、A处为突触结构,该处神经冲动的传递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5.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体
    B. 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的过程
    C. 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 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机制与抗感染免疫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结合,说明肝细胞表面的该结构相当于抗原,A错误;
    B、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因此抗体参与了攻击肝细胞,B错误;
    C、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C错误;
    D、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与抗感染免疫在本质上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D。
    6. 下图是下丘脑参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B. 图示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缺水会引起垂体后叶合成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 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仅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增加产热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传导(参与神经调节),例如接受寒冷等刺激,又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A正确;
    B、图示的水盐调节中有抗利尿激素的参与,体温调节中有激素参与调节产热等,这些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图示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C错误;
    D、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除了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甲状腺)的分泌增加产热外,下丘脑也可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等,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产热,D 错误。
    故选A。
    7.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B. 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C. 将浓度X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浓度Y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作用都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A正确;
    B、应该选用带有少量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利于插条存活,各枝条芽的数量要相等,B错误;
    C、若X浓度高于Y浓度,则将质量浓度为X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质量浓度为Y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都是对植物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例如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这种两重性,但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具备,D错误。
    故选A。
    8. 草莓果实的生长发育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生长
    B. 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C. 成熟阶段、衰老阶段,乙烯分别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D. 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气孔关闭③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④维持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作用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芽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各个部位,作用:①促进果实成熟②促进开花③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③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
    【详解】A、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核的分裂,因此草莓果实在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较高,A正确;
    B、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B正确;
    C、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促进叶、花和果实脱落,因为在草莓果实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乙烯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C正确;
    D、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激素共同控制草莓的生长、发育,其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脱落酸、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起协同作用,但是这四种激素之间不全是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D。
    9. 蝗虫(幼虫为跳蝻)食性广、取食量大,干旱年份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易发生蝗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 可在蝗虫数量达到K/2时利用相应的病毒进行防治
    C. 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水,可有效控制蝗虫数量
    D. 将蝗虫全部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A错误;
    B、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进行防治,蝗虫数量容易快速恢复,应该在蝗虫数量达到K/2之前利用相应的病毒进行防治,B错误;
    C、干旱年份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水,改变蝗虫的生存环境,可有效控制蝗虫数量,C正确;
    D、将蝗虫全部诱杀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随季节或气候变化会呈现不同的季相
    B.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
    C.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D. 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但不会改变草原群落的优势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或气候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季相,A正确;
    B、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B正确;
    C、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环境相适应的特征,C正确;
    D、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改变草原群落的优势物种,D错误。
    故选D。
    11. 为探究光照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培养液稀释102倍后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并防止小球藻聚集成团
    B. 滴加培养液后,用滤纸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边缘吸引进行引流
    C.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能观察到完整的计数室
    D. 依据图示结果,可以估算出培养液中小球藻密度为3.5×108个·mL-1
    【答案】D
    【解析】
    【分析】酵母菌个数计算:
    (1)16×25型的计数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1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100(稀释倍数)×10000;
    (2)25×16型的计数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100(稀释倍数)×10000。
    【详解】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二氧化碳溶解于培养液中,增大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量,A错误;
    B、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B错误;
    C、10×目镜、40×物镜属于高倍镜,视野范围小,只能看到部分的方格,C错误;
    D、该血细胞计数板的规格为25×16,1个中格(分为16个小格)中的酵母菌数为14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为14÷16×400×100×10000=3.5×108个,D正确。
    故选D。
    12. 研究人员在观察了一种软体动物的生长情况后发现,该动物的种群密度(个·m-2)对个体的最大体长(mm)和单位面积质量(g·m-2)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与图示数据相符的是( )
    A. 最大体长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B. 单位面积质量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C. 该种群的K值为600~1200个
    D.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1000个·m-2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叫种群密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A、据图分析,最大体长随着种群密度的逐渐增大而减小,A正确;
    B、据图分析,在种群密度小于400,随着种群密度的逐渐增大单位面积质量也增大,种群密度400之后,随着种群密度的逐渐增大,单位面积质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B错误;
    C、由右图可知,在种群密度为600时,单位面积质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基本稳定,而最大体长随着种群密度的逐渐增大而减小,不能得出种群的K值,C 错误;
    D、该图只是显示的种群密度与最大体长和单位面积质量的关系,不能推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A。
    13. 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带给海洋生物灭顶之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污水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B.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C.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放射性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D. 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会影响全球的所有国家,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因此,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详解】A、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引起生物基因突变,且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因此,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A正确;
    B、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C正确;
    D、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会影响全球的所有国家,这是依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14. 如图所示为生物界可能出现的4种生态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树→虫→鸟的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可分别用图甲和图丙表示
    B. 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
    C. 生态金字塔中,每一种生物只能属于一层,每一层都不含分解者
    D. 生物量金字塔中,一般来说,植物的生物量要大于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 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 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叫作能量金字塔。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 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 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 就形成数量金字塔,它们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详解】A、一棵树上有很多植食性昆虫,还有少量鸟类,所以数量金字塔可用图甲表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特点,所以能量金字塔可用图丙表示,A正确;
    B、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比如树和虫子的关系,作为消费者的虫子数量远多于生产者树的数量,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的现象,B正确;
    C、生态金字塔中,对于杂食性动物而言,可以属于不同营养级,进而属于两层甚至多层,C错误;
    D、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个营养级之间生物量关系,通常呈现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因此,植物的生物量要大于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D正确。
    故选C。
    15. 神州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乘务人员拟在太空构建“斑马鱼-金鱼藻-微生物”小型受控生命系统以实现“太空养鱼”,该生命系统简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系统中的金鱼藻和斑马鱼能够形成一条食物链
    B.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决定了“太空养鱼”需在密闭的装置中开展
    C. 斑马鱼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为金鱼藻提供物质和能量
    D. 该生命系统可自给自足,除光照外无需外界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AB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金鱼藻属于生产者,斑马鱼属于消费者,故二者可以形成一条食物链,A正确;
    B、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决定了“太空养鱼”需在密闭的装置中开展,以维持装置内的压强稳定,B正确;
    C、斑马鱼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为金鱼藻提供无机物,但能量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被金鱼藻利用,C错误;
    D、据图可知,该生命系统还不能完全可自给自足,如斑马鱼的食物只由投喂系统提供,但是斑马鱼和金鱼藻两种生物能在部分物质上互为补给,D错误。
    故选AB。
    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流表乙连接方式,可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B. 图B中cd段由K+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C. 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
    D. 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小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表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时需要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接在膜内一个接在膜外,而乙电流表电极都在膜外,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
    B、图B中cd段由K+内流、Na+外流引起,该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B错误;
    C、刺激图A中的C处,两表的两个电极均依次兴奋,都会发生两次偏转,C正确;
    D、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则会使突触后膜更加处于静息状态,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D错误。
    故选ABD。
    17. 如图是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由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B. 过程①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膜特定分子发生的变化
    C. 过程②需要细胞因子参与,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D. 二次免疫时,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裂解靶细胞,清除病原体
    【答案】BC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迁移到胸腺中成熟,A错误;
    B、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膜特定分子发生的变化,B正确;
    C、过程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需要细胞因子参与,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C正确;
    D、抗原二次入侵,记忆 T细胞可以迅速分裂分化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BC。
    18. 我国古籍中描述了很多体现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农作行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种谷,雨后为佳”描述了要在下雨后种谷,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区中草生,茇之”描述了要清除田里的杂草,体现了种间竞争对生物的影响
    C. “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没有共同的生态位
    D. “六月雨后种绿豆,八月中,犁䅖杀之……十月中种瓜”描述了可用犁将绿豆植株翻埋到土中肥田后种瓜,体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凡种谷,雨后为佳”描述了要在下雨后种谷,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区中草生,茇之”描述了要及时清除田里的杂草,其目的是通过减弱种间竞争提高产量,体现了种间竞争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说明两物种有共同的生态位,C错误;
    D、“六月雨后种绿豆,八月中,犁䅖杀之……十月中种瓜”描述了可用犁将绿豆植株翻埋到土中肥田后种瓜,该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绿豆植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进而起到肥田的作用,该过程体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ABD。
    19. 长白山地区稻田很好地形成了“四周种芋头、空中频灯诱、禾间天敌吃、禾下养蛙鳅”的共养体系。如图为该共养体系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代表能量值,其中a2、b3、d1、d2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共养体系物种丰富度增加,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B. “空中频灯诱”是利用物理信息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C.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3/(b1+b2+b3+d1)×100%
    D. 两种植食性动物之间的种间竞争,一定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发生分化
    【答案】A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详解】A、物种丰富度增加意味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复杂的营养结构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稳定性,并且通过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共养体系中的互利共生等)能够提高生产力,A 正确;
    B、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这属于生物防治 ,“空中频灯诱”是利用物理信息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B正确;
    C、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2 +d1,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b3,因此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3 /( a2 +d1)×100%,C错误;
    D、两种植食性动物之间的种间竞争,不一定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发生改变,有可能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存状态,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8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20. HCV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图1示HCV生活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HCV识别肝细胞表面的_________受体,通过_________作用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
    (2)人体被HCV感染后,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HCV在内环境中散播,该过程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一方面,HCV会与_________相结合;另一方面辅助T细胞经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原等过程激活后,会分泌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后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及时清除HCV。
    (3)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尽早检测确诊是防治的关键。受检者体内的_________(填两种)可作为诊断的依据。若受检者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_________,则可以认为患者已经痊愈。
    (4)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检测肝脏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为研究TIGIT阻断后对小鼠肝脏免疫耐受的影响,研究人员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结果如图2。
    ①肝脏是特殊的免疫耐受器官。乙肝病毒(HBV)是噬肝性病毒,只侵入肝细胞,根本原因是_________。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中的T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TIGIT,其与肝脏表面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活性,使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影响机体的_________免疫。
    ②实验结果显示,第3组小鼠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原因是_________。实验组小鼠中,肝脏受损最严重的是第_________组小鼠。
    【答案】(1) ①. CD81(或SR-B1) ②. 胞吞
    (2) ①. 三 ②. B细胞 ③. 细胞因子 ④. 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3) ①. HCV病毒,HCV的核酸RNA,以及HCV抗体 ②. HCV(的RNA)
    (4) ①. 肝细胞表达出识别乙肝病毒HBV的受体 ②. 特异性 ③. 该组小鼠体内肝脏中的T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TIGIT,其与肝脏表面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活性 ④. 4
    【解析】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HCV识别肝细胞表面的CD81(或SR-B1)受体,HCV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并感染细胞
    【小问2详解】
    体液免疫阻止HCV在内环境中散播,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一方面,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另一方面辅助T细胞经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原等过程激活后,会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且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被激活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可以与HCV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小问3详解】
    当HCV感染逬入慢性期后,尽早检测确诊是防治的关键。此时患者体内会存在HCV病毒,HCV的核酸RNA,以及HCV抗体,因此这些物质可作为诊断的依据。若受检者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HCV(的RNA),则可以认为患者已经痊愈。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TIGIT阻断后对小鼠肝脏免疫耐受的影响,研究人员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ALT含量可表示肝脏细胞受损情况。
    ①肝脏是特殊的免疫耐受器官。乙肝病毒(HBV)是噬肝性病毒,只侵入肝细胞,根本原因是肝细胞表达出识别乙肝病毒HBV的受体。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中的T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TIGIT,其与肝脏表面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活性,使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②实验结果显示,第3组的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低,说明第3组肝脏细胞无损伤,所以与第1组结果对比可知,第3组小鼠的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即该组小鼠体内肝脏中的T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TIGIT,其与肝脏表面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活性;表现为第4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最高,说明肝脏发生了损伤,损伤原因是TIGIT单抗可使乙肝模型小鼠中的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抑制解除,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增强,从而引发肝脏受损。
    21. 长期精神压力会引起炎症性肠病(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其发展的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字母组合表示物质名称,实线箭头表示促进,虚线箭头表示部分细胞的变化;下表为图中部分物质的来源及主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神经冲动传至肠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内的_________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_________打开,突触后膜电位升高。若突触间隙Na+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峰值_________。
    (2)机体长期精神压力下,_________(选填“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经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使机体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该过程中效应器为_________;同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被活化,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
    (3)下列有关参与上述过程的物质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糖皮质激素和CRH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不相同
    ②肠神经胶质细胞和肠神经元都有树突和轴突,都能传导兴奋
    ③CSF1、TGFβ2和TNF不都来源于免疫细胞,且不都引起炎症反应
    ④TGFβ2会抑制肠神经元的发育,却能促进肠上皮细胞发生表型的转化,这种差异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不同
    (4)据图分析长期精神压力引起炎症性肠病的机制可能为_________,针对长期精神压力引起的炎症性肠病,尝试提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_________。
    【答案】(1) ①. 突触小泡 ②. Na+通道 ③. 增大
    (2) ①. 交感 ②.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髓质 ③. 糖皮质激素
    (3)①③ (4) ①. 长期精神压力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加,该激素能促进压力相关肠神经胶质细胞释放CSF1,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加剧,该激素还可促进TGFβ2含量升高,抑制肠神经元的发育,导致消化不良 ②. 通过缓解压力,抑制CRH、ACTH,糖皮质激素,CSF1等的分泌。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情绪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在体液调节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激素C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
    【小问1详解】
    当神经冲动传至肠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ACh,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过程实现的,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升高。若突触间隙Na+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峰值将增大,因为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小问2详解】
    机体在一定强度的情绪压力下,交感神经兴奋,经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肾上腺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使机体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此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被活化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多,该激素对免疫调节有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①糖皮质激素(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在内质网上合成)和CRH(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不同,①正确;
    ②肠神经胶质细胞无轴突,也不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其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②错误;
    ③CSF1、TGFβ2和TNF不都来源于免疫细胞,且不都引起炎症反应,如CSF1来自神经胶质细胞,TGFβ2作用到消化不良,③正确;
    ④TGFβ2会抑制肠神经元的发育,却能促进肠上皮细胞发生表型的转化,这种差异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相同),从而控制合成的不同的细胞膜表面受体,④错误。
    故选①③。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长期精神压力导致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加,一方面促进压力相关肠神经胶质细胞释放CSF1,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加剧,另一方面促进TGFβ2含量升高,抑制肠神经元的发育,导致消化不良;由于在长期精神压力下,下丘脑分泌CRH,促进垂体分泌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加,其促进压力相关肠神经胶质细胞释放CSF1,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加剧,所以可通过缓解压力,抑制CRH、ACTH,糖皮质激素,CSF1等的分泌,达到缓解肠道炎症的目的。
    22. 糖尿病治疗是现代医学仍未很好解决的难题,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A表示胰岛素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选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该过程反映了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是_________,胰岛素分泌除了受神经递质的调节,还受到_________等物质的调节。
    (2)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A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以促进_________,进而增加细胞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使血糖浓度下降,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调节。
    (3)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会增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合成,最终导致脑内斑块的形成,损害认知功能。为探究运动是否能改善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科研人员对180名T2DM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_,分析图中数据并给出结论_________。
    ②为了使结论更科学,除了检测图2中数据外,还需要检测_________。
    【答案】(1) ①. 副交感 ②. 体液调节作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③. 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
    (2) ①. 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上转运 ②. 摄取、利用和储存 ③. 神经和体液
    (3) ①. 运动类型 ②. 适当的抗阻运动 ③.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能更有效降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 ④. 脑内板块的大小
    【解析】
    【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小问1详解】
    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同时胰岛素的分泌还会受到血糖升高的直接刺激,还会受到胰高血糖素的调节,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反映了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是体液调节作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结合图示可知,胰岛素分泌除了受神经递质的调节,还受到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A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上的转运过程,进而增加细胞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下降,可见,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和体液调节。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运动是否能改善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运动方式,因变量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①结合图中信息也可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运动类型,B组的处理是适当的抗阻运动,图中数据显示,C组比A组和B组能更有效降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因而可得出的结论是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能更有效降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
    ②为了使结论更科学,除了检测图2中数据外,还需要检测脑内板块的大小,进而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23. 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下图为某洪泛区生态护坡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护坡中鱼类、沉水植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从淹没区到偶然洪泛区,依次分布着各种鱼类和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人们在季节性洪泛区砍伐原有植物,换种湿生植物,这种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
    (2)为研究洪水过后对土壤中动物类群的影响,常采用_________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用_________溶液固定保存土壤中的小动物。
    (3)科研人员通过“样方选定→航空拍照→识别照片中动物”的方法调查了该生态护坡某动物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利用生态护坡取代混凝土护坡的优点有_________。
    (4)当环境污染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护坡中生物量会显著下降,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限的,该生态护坡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沙氏变色蜥属于_________营养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该食物网中所有生物不可构成生物群落
    B.该食物网中沙氏变色蜥与网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动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主要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D.采用样方法可准确掌握该生态护坡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1) ①. 消费者、生产者 ②. 水平 ③. 次生
    (2) ①. 取样器取样法 ②. 70%的酒精
    (3) ①. 对动物的干扰小,且操作便捷,调查周期短,安全性高 ②. 能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因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4) ①. 自我调节能力 ②. 第三、四 ③. BD
    【解析】
    【分析】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①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1详解】
    该生态护坡中鱼类、沉水植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从淹没区到偶然洪泛区,依次分布着各种鱼类和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人们在季节性洪泛区砍伐原有植物,换种湿生植物,这种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因为这种演替发生在保留有土壤条件的环境中。
    【小问2详解】
    为研究洪水过后对土壤中动物类群的影响,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通过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还可用70%的酒精溶液固定保存土壤中的小动物,便于后续的观察和鉴别。
    【小问3详解】
    科研人员通过“样方选定→航空拍照→识别照片中动物”的方法调查了该生态护坡某动物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不需要捕获动物进行标记,因而对动物的干扰小,且操作便捷,调查周期短,安全性高,利用生态护坡取代混凝土护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能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因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而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小问4详解】
    当环境污染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护坡中生物量会显著下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该生态护坡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沙氏变色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于第三、四营养级,分别属于第二级和第三级消费者。
    A、该食物网中所有生物不可构成生物群落,因为该食物网只是显示了该区域的一部分食物网,其没有包括其中的分解者,A正确;
    B、该食物网中沙氏变色蜥乙网蜘蛛为食,因而二者为捕食关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B错误;
    C、动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主要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通过这些营养关系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C正确;
    D、采用样方法能调查该生态护坡植物的种群密度,这里只是估计值,不是准确值,D错误。
    故选BD。
    24. 研究表明,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控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其化学本质为_________,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
    (2)由图1可知,独脚金内酯对IPT的活性具有_________作用。生长素通过_________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分泌。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变化分别为_________。
    (3)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图2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据图可知结构A的作用是_________,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变化是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某科研团队提出“独脚金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调控顶端优势”。现有若干相同胚芽鞘、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琼脂块等实验材料,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
    【答案】(1) ①. 色氨酸 ②. 吲哚乙酸(IAA) ③.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 ①. 抑制 ②. 作用于IPT和CKX ③. 升高、降低
    (3) ①. 运输(H+)和催化(ATP 水解) ②. 下降
    (4) ①. 将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基部或下端涂抹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乙组不做处理。将甲、乙两组胚芽鞘均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检测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②. 甲组空白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乙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
    【解析】
    【分析】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顶端优势是生长素特性体现的结果。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在幼嫩的部分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小问1详解】
    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生长素可以抑制IPT的活性,独脚金内酯也会抑制IPT的活性,所以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对IPT的活性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由题意可知,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下运输时,既能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酶(IPT)的活性,又能提高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KX)的活性,所以生长素可通过二者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分泌。生长素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分泌,顶芽摘除后,生长素合成降低,对侧芽细胞分裂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由题意可知,生长素可通过活化独脚金内酯合成酶基因MAX3或MAX4来促进该类激素的合成,所以摘除顶芽导致独脚金内脂的含量降低。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构A的作用是运输(H+)和催化(ATP 水解),激活酶X后,使细胞壁的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水解,使细胞壁松散,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而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H+从细胞内通过细胞膜运送到细胞壁的增多,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下降。
    【小问4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为验证“独脚金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调控顶端优势”,因此自变量为独脚金内酯的有无,因变量为是否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极性运输是一种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运输过程,因此设定实验思路:将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基部或下端涂抹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乙组不做处理。将甲、乙两组胚芽鞘均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检测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预期结果:甲组空白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乙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物质名称
    来源
    主要作用
    ACh
    肠补经元
    神经递质
    TGFβ2
    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神经元等多种细胞的生长抑制因子
    CSF1
    压力相关的肠神经胶质细胞
    促进单核细胞增殖
    TNF
    单核细胞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发热。可造成肿瘤细胞死亡

    相关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连云港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连云港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生物试题pdf、高二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