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1)第1页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1)第2页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  文化根脉——《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1)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音乐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黄河船夫曲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黄河船夫曲教案设计,共8页。
    (一)视频对比导入逐字稿:
    师:同学们,上课!请坐!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观看完毕)
    师:同学们,歌中唱的是哪一群人?他们所用的是哪一地方言?
    生:(自行回答)船夫演唱,湖南方言
    师:不错,大家听的很仔细,视频当中所演唱的方言为湖南常德方言。那么,通过视频想一想,船夫在你心中有着怎样的形象呢?
    生:(自行回答)善良、勤劳、朴实、憨厚、不屈不挠、勇敢。
    师:哇,大家回答得很积极,原来这便是船夫们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呀。
    师:《澧水船夫号子》通过复杂多变、富有气势的号子音乐,生动地反映了澧水船夫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信、坚毅、勇敢的性格。当然,各地之间的船夫们性格也迥然不同,在我国大西北地区,也生活着这样一群船夫们,想不想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让我们一起聆听《黄河船夫曲》,走进陕北船夫们的世界吧!
    歌曲介绍逐字稿:
    师:当然,在此之前,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了解有关《黄河船夫曲》的内容:《黄河船夫曲》(也称《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是一首陕北地区的船夫号子,系1942年前后,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在晋、陕交界的黄河岸边采集整理所得,为老船夫李思敏所唱。20世纪50年代初收人《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后作为多部影视剧插曲和独唱曲目在全国广为流传。
    该民歌以其质朴的音乐语言再现了黄河迁回曲折的河道中无数繁忙劳作的船只、艄公的艺术形象,以九曲万象的黄河情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师:而在导入时老师也反复强调这是一首劳动号子,拿赫维劳动号子呢?
    生:(自行回答)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该歌曲用于统一步伐,调节呼吸。特点:①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 ,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 ②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③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和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
    初步感知逐字稿:
    师:(教师出示视频)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观看视频,当音乐响起,画面出现,你看到了些什么?
    (视频观看完毕)
    生:(自行回答)黄河、大人、小孩,有大鼓、唢呐吹奏。
    师:很好,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在视频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奔流不息的黄河,曲曲折折,蜿蜿蜒蜒。而音乐响起时,大鼓的奏响,唢呐的吹奏,更是将音画巧妙的结合。
    师:当大鼓奏响,唢呐出现,黄河那波涛汹涌的画面立马呈现在我们眼前:黄河汹涌,九曲十八弯,曲曲折折,一往直前,任它“山重水复”,定会怎样?
    生:(自行回答)“柳暗花明”。
    师:很好,“柳暗花明”。黄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她积淀着文明印记和语言文化珍宝,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行生息。单听歌曲有可能不足以让大家感受到黄河的伟大、黄河的气势,而当音画结合之后,仿佛能更加设身处地的去感受那奔流不息、那浩浩荡荡。问题又来了,演唱者演唱的音调如何?是高还是低呢?
    生:(自行回答)音调很高。
    师:没错,音调偏高,极其符合陕北音乐特色,在中国广阔的民歌海洋里,陕北民歌凭借着其独特的、颇有地方风情的特点为人们所熟知、喜爱。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由于有着特殊的地域及社会背景,因而成就了其自然质朴、土地情怀、壮美豪放、多样性、强烈、高亢等特点。总的来说,陕北民歌通过简单朴实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土地和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出豪放的音乐风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它们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师:同学们,刚刚是通过音画结合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歌曲,接下来我们关掉画面,只听歌曲,你们可以闭眼用心聆听,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
    (音乐聆听完毕)
    生:(自行回答)船夫演唱,他们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你们的音乐感知力很强,为大家点赞。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最后一个问题,演唱者演唱发音与其他歌曲演唱有何不同?
    生:(自行回答)带有陕北方言。
    师:没错,因这浓厚的陕北方言的加入,使歌曲极其富有当地地方特色,想不想学一学用陕北方言演唱歌曲呢?不如让我们试试看?
    歌曲学唱逐字稿:
    师:首先请听老师朗诵这首歌曲的歌词,大家仔细聆听,在听的过程当中去找哪几个字带有陕北方言特色。
    (聆听完毕)
    生:(自行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带有方言特色,总共有五处。那么接下来请你们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师:很好,大家把握的非常准确,接下来请听老师演唱歌曲的第一段,那么在听的过程当中,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一只手,边听边画旋律线,并根据旋律线来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
    (音乐聆听完毕)
    师:好,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跳动较大
    师:很好,你能够很清晰的从旋律线当中发现旋律线的跳动是比较大的。为何会如此呢?我们听一听江苏民歌,对比感受一下。
    (音乐聆听完毕)
    师:从听觉来看,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因此跳动起伏较小。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因此跳动起伏较大。接下来请听老师再次演唱第一段,你们可以跟随老师一起小声哼唱,并且在唱的时候请思考旋律是否有重复,他重复了几次呢?
    (音乐聆听完毕)
    生:5次
    师:很好,五次,通过这五次的重复,更加能够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塑造了黄河船夫粗犷的形象。同时从歌曲整体来看,我们能够发现它分为了两段,并且这两段是通过对答的形式来进行的,那么接下来老师演唱第一段,同时希望大家用回答的方式去演唱第二段。
    (歌曲演唱完毕)
    师:嗯,没想到大家把旋律记得这么熟练了。问题来了,接下来请听老师再次演唱第一段的旋律,大家仔细聆听并思考这一段和之前我们所唱的有何不同。哦,你们发现老师所唱的这一段旋律显得平直死板,没有之前那么具有韵味了,很好,是因为我们之前所唱的那段旋律,它是加了装饰音的,那装饰音它其实包括了前倚音和下滑音,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加入,使得整个旋律更加跌宕,表现力度也更强,民歌风味也更浓厚,更凸显陕北特色。相反,不带装饰音将会使得旋律平直死板。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装饰音针对这一句旋律(有装饰音的旋律)来唱一唱。
    师:不错,大家学得很快,运用得很快。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左边为第一大组,右边为第二大组。一大组唱第一段——“问”,二大组唱第二段——“答”,请大家配合默契,一问一答来进行。
    师:大家配合真默契。最后让我们完整的将歌曲演唱一遍。
    深入歌词,欣赏民歌中歌词美学逐字稿:
    师:同学们,《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十分简练质朴,几无文学性的修饰,但却正是通过这近乎口语化的歌词饶有艺术化、富有镜头感地描绘了黄河河道中的一派壮观之景。第一段歌词问了很多问题,你能发现问题中有何规律吗?
    师:上阙以“你晓得…”开始发问,然后以“天下黄河这一视野开阔的宏大空间之远景镜头发端,中景镜头是黄河里的“弯”与“弯”里的“船”。接着镜头进一步拉近,近景镜头定位在“船”上的“竿”。最后,将前面的景象都隐退,以特写镜头转向并锁定在歌中突出的表现主体--持竿的“艄公”,并由此点题。整段歌词的描述是以电影镜头(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影像手法投向“黄河一弯一船一竿-艄公”这一系列由远及近、渐次收拢的景象,描绘了黄河边一副极具画面动感的劳作场景,完成影像与声画同步、立体化的叙事与抒情。
    下阙则以“我晓得…”起句并作答,仅将问句中的“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作“九十九”,这一细微(两个字)的变动,既巧妙地完成了对上阙间题的回答,更体现了民歌短小而精悍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民歌中,类似的“问答式”并非罕见,且可谓数量众多,如流传全国的《对花》、《对鸟》、《数花》、《猜调》、《猜花》等。但象《黄河船夫曲》这样上阙设问、下仅改动两个字即成作答的歌词结构,则实为罕见尚值一提的是,《黄河船夫曲》虽可划归号子类,但其并非是在高强度劳动之时演唱,因而并无在激流险滩中行船搏斗之感,而是在较为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而具有辽阔、高远的情绪与意境。
    歌曲影响力逐字稿:
    师:同学们,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源头,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黄河”亦成为中国音乐创作中一个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重要母题。早在20世纪上半页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即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敌斗争精神与激昂雄浑的民族情感其第一乐章就是与这首陕北民歌同名(不同曲)的《黄河船夫曲》,音乐以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生动地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1969年,股承宗、储望华等还将其改编成同名的钢琴协奏曲,而成为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成功传播海外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首民歌《黄河船夫曲》虽结构短小精练,却蕴含深邃内涵,饱含深情地抒发了对母亲河的眷恋、对华夏文明的追思,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颂。以其高远之意、磅之势、浩瀚之美,而成为中国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如在1984年获“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与'最佳导演奖”的电影《人生》(根据作家路遥小说改编吴天明导演)、以及《黄河情》等十多部与黄河题材相关联的影视作品中用作插曲或主题歌,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寻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的代表典范性配乐。而且,这首民歌的核心主题音调还被运用于诸多现当代款曲的创作之中。较为集中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流行歌坛“西北风”时期,出现的多首歌曲中都借鉴采用了这首《黄河船夫曲》的主题或核心乐汇进行创作。如在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中,歌曲的第一句即是来自《黄河船夫曲》的开始动机。第二句则是来自《黄河船夫曲的》中垛句的音调框架。另一首“西北风”力作《黄土高坡》的第一句也与《黄河船夫曲》中的核心音调有着密切的关联。
    创意实践逐字稿:
    师:同学们,最后请尝试用家乡方言演唱歌曲,边唱的时候也可边跟随音乐做即兴表演哦。
    小结逐字稿:
    师:欢乐的音乐课堂马上就要结束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源头,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黄河亦成为中国音乐创作中的一种特殊文化意义的重要母题,而今天所学习的黄河船夫曲,更有着荡气回肠、截然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希望这节课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并更加热爱中华上下5000年优秀传统。课程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相关教案

    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艺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八以及附点节奏为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领航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领航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