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学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505184/0-1733892389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无题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无题学案设计,共2页。
1、疏通并理解诗歌内容。
2、整体感知诗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流程
【任务一】借助资料,初学诗歌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朝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文学常识
诗以“无题”命名,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写作背景
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日山灵都观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李商隐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印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任务二】读诗,疏通诗意。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蜡炬( )云鬓( )夜吟( )
蓬山( )殷勤( )
2、解词
别: 东风:
残: 丝:
泪: 云鬓改:
云鬓: 蓬山:
青鸟:
3、疏通诗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任务三】品诗,体会情感。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惜别之苦。第一个“难”指 ,第二个“难”写出了 。后一句情景交融,用 (季节)景象进一步渲染别离的
气氛,也表达了离别的 之情。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展现爱情忠贞。以 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悔的爱情追求。先以“蚕丝”象征 ,再以“蜡泪”比喻 ,再用“方”“始”是 意思,使痴情之意尽显,自己对感情至死不渝,而思念的痛苦也终生相随。“泪”字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露于外,执着而又无望的内心世界被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这两句常用来比喻 精神和
的精神。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写别后的担心。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 ”均是诗人的猜测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显于外。“ ”“ ”是说因为相思的痛苦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 之感,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作宽慰之语,借 进一步表达了关切之情。意思是对方居住 (A、远B、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透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之感。
5、诗歌主旨
本诗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之情。
《无题》 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并理解诗歌内容。
2、整体感知诗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流程
【任务一】借助资料,初学诗歌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朝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文学常识
诗以“无题”命名,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写作背景
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日山灵都观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李商隐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印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任务二】读诗,疏通诗意。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蜡炬( )云鬓( )夜吟( )
蓬山( )殷勤( )
2、解词
别:分别 东风: 春风
残: 凋零 丝: 与“思”谐音
泪: 烛泪,蜡泪 云鬓改: 青春年华消逝
云鬓: 年轻女子的秀发 蓬山: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3、疏通诗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任务三】品诗,体会情感。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惜别之苦。第一个“难”指 相会困难 ,第二个“难”写出了分别时的痛苦难堪 。后一句情景交融,用 暮春 (季节)景象进一步渲染别离的
悲伤凄凉 气氛,也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悲伤 之情。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展现爱情忠贞。以 比喻、象征和双关 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悔的爱情追求。先以“蚕丝”象征 思方尽 ,再以“蜡泪”比喻 相思之泪 ,再用“方”“始”是 才 意思,使痴情之意尽显,自己对感情至死不渝,而思念的痛苦也终生相随。“泪”字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露于外,执着而又无望的内心世界被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这两句常用来比喻人们为理想而执着追求 的精神和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写别后的担心。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但 ”“ 应 ”均是诗人的猜测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显于外。“ 云鬓改 ”“ 月光寒 ”是说因为相思的痛苦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 悲凉伤感 之感,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作宽慰之语,借 典故 进一步表达了关切之情。意思是对方居住 B (A、远B、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透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之感。
5、诗歌主旨
本诗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之情。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三首寒食学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读文生情,整体感知,研读入境,合作讨论,探究课文,品味语言,拓展升华,拥抱亲情,联系生活,抒写亲情,反思,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共1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