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A4,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我国在古代有很多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制火药,烧制陶器,冶铁等
B. 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 虽然我们的生活需要很多化工产品,但我们不应该使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利于人体健康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变身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下列节气适配的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B. 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C.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 大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3.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A. B. C. D.
4.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 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C. 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D. 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5.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D. 称取氯化钠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
A. AB. BC. CD. D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3.58℃B. 用100mL量筒量取9mL盐酸
C. 用10mL量筒量取到7.52mL盐酸D. 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
9.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有关气体a和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a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 液态a气体可用作冷冻剂,这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C. 空气中的气体b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D. 气体c主要成分是CO2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酸钾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反应速率加快,高锰酸钾作催化剂
B.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D. 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11.“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少量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B.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 利用硫粉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人造空气”成分与空气完全一致,只是含量上略有差别
12.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种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烧的木条B. 食盐和白糖----尝味道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少量二氧化锰D. 铁粉和铝粉----用磁铁吸引
13.如图实验操作能获得预期效果的是( )
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 只有①④D. 只有②
1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物质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的粒子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D.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16.“嫦娥一号”从月球上返回信息表明,月球表面含有丰富的氦−3和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氦、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 一个镁离子中有12个电子
C.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D. 氦−3核内有3个质子
17.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错误结论是 ( )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氧化汞分子
C.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上述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18.用如图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全部为二氧化碳
B.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呼出气体的所有成分都不溶于水
C. 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D. 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19.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甲、乙、丙、丁装置中水的作用都相同
C. 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相同
D. 从实验丙和丁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剧烈
20.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 如图1实验,可证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C. 如图2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即可
D. 如图3实验,可证明蜡烛熄灭后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1.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 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乙不变色
22.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O2(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B. 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
C.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
D. 工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O2,主要是利用了N2和O2的密度不同
23.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提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40℃就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实验中白磷的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②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
③若集气瓶中无水,则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偏小;
④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70mL;
⑤该实验还可得出剩余气体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 ③④B. ②⑤C. ①③⑤D. ②④
24.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152m16gB. 152m16C. 152m12gD. 152m12
25.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折线c代表氧气B. t3时刻,剩余固体物质有三种
C. 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D. 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26.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填空。
(1)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 ______ ;验电笔中填充的稀有气体是 ______ ;
(2)氮气能作为食品填充气的原因 ______ ;
(3)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如①矿泉水;②稀有气体;③二氧化碳;④四氧化三铁;⑤冰水混合物;⑥澄清石灰水;⑦蜡烛燃烧产物;⑧铁粉: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⑩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 ______ ;
(4)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5)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其阴离子Xm−的电子层结构与Y的阳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 (用a、n、n表示);
(6)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则等质量的镁、铝两种金属中,镁原子、铝原子的个数比是 ______ (最简整数比);
(7)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 和 ______ ;
(8)写出下列化学符号:①三个氮分子 ______ ;②质子数为9的离子 ______ ;③两个镁离子 ______ ;④硫离子 ______ 。
27.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用高锰酸钾来制取O2时,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______ ,其目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______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 ______ ;
(2)装置A中使用的燃料酒精,化学符号为C2H6O,已知燃烧时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酒精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3)C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其中分液漏斗可用 ______ 替代达到相同效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______ ,符号表达式 ______ 。硫燃烧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 ;
(4)实验室选用A和F组合制取甲烷气体,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大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制取甲烷可在常温下进行
(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装置G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端通入;用装置G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28.如图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 (填字母,下同);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______ 。
(2)图2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 ______ ;溴的化学性质与图1中 ______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溴的符号为Br,请写出溴离子的化学符号 ______ 。
(3)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
①当m−n>10时,该粒子为 ______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n=8时,若该粒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 ,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 ;若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 。
2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A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填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 ______ ,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30.某同学研究“影响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快慢的因素”,查阅资料,猜想如下:
【提出猜想】催化剂种类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过氧化氢生成O2的快慢。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排水法收集等体积的一瓶氧气,记录收集气体时间。
【实验记录】
(1)实验②中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为 ______ mL。
(2)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 ______ 。
【结论】(3)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 ______ 。
【反思】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过氧化氢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4) ______ 。
【拓展】(5)若要测定相同时间内所产生氧气体积,如图1装置应选 ______ (填序号),测定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 ______ (填“有”或“没有”)影响。
(6)某同学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 ______ (填序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双氧水的质量
B.分别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C.记录相同时间天平读数差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我国在古代有很多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制火药,烧制陶器,冶铁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选项说法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我们的生活需要很多化工产品,我们应该依法合理使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不能过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化学的发展史,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万物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C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D错误。
故选:C。
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化学物品的分类和图标的认识,难度不大,了解汽油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等污染物,故错;
B、燃烧农作物秸秆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等污染物,故错;
C、燃煤火力发电过程中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等污染物,故错。
D、在使用新能源过程中不污染环境,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产生污染物考虑;
B、根据燃烧农作物秸秆产生污染物考虑;
C、根据燃煤火力发电,能产生空气污染物考虑;
D、根据新能源不污染环境考虑。
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关键是看该过程中是否能污染环境。
5.【答案】A
【解析】解: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A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B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操作错误;
D、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6.【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于探空气球,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被加热到红热,不会剧烈燃烧,故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答案】D
【解析】解:A、普通温度计准确到0.1℃,所以不能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3.58℃,故A错;
B、量取9mL液体一般是选用与之相等的量筒与稍大的规格的量筒一次性量出,选用100mL量筒使实际液体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可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故B错误;
C、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不可以精确到0.01mL,故C错误;
D、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故D正确。
故选:D。
考虑量筒及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10 mL量筒准确到0.1mL。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气体a是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而不是约占空气质量的78%,故A错误;
B、液氮气化吸热,可以用作冷冻剂,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性质,故B正确;
C、气体b是氧气,空气中的气体b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不是呼吸作用,故C错误;
D、气体c主要成分是稀有气体,而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来分析判断;
B、根据液氮气化吸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性质来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中的氧气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分析判断;
D、根据气体c主要成分是稀有气体来分析判断。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分解产生氧气,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该选项正确。
D、为了便于运输,应该加压把氧气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而分离。
C、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分解产生氧气,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
D、氧气不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A、“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不利于人的呼吸,会损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
B、“人造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氧气,可以供给蜡烛燃烧,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故B正确;
C、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气体体积没有明显变化,不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错误;
D、“人造空气”成分与空气不完全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不利于人的呼吸来分析判断;
B、根据“人造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氧气,可以供给蜡烛燃烧来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气体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来分析判断;
D、根据“人造空气”成分与空气不完全一致来分析判断。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
12.【答案】B
【解析】解:A、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在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B错误;
C、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用磁铁吸引,可以被吸引的是铁粉,不能被吸引的是铝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在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磁铁可以吸引铁粉,不能吸引铝粉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答案】C
【解析】解: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能获得预期效果。
②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
③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催化效果,不能获得预期效果。
④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能获得预期效果。
故①④能获得预期效果。
故选:C。
①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收集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③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④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故B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故C正确;
D、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5.【答案】B
【解析】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一个镁离子中有10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氦−3核内有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氦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由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
A、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氧化汞分子,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等.
熟悉化学变化的实质,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8.【答案】C
【解析】解:A、实验1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但不能得出呼出气体中全部为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不能说明呼出气体的所有成分都不溶于水,如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2不能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选项正确。
B、甲、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丙和丁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该选项不正确。
C、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相同,都是四氧化三铁,该选项正确。
D、从实验丙和丁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剧烈,该选项正确。
故选:B。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甲、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丙和丁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C、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相同,都是四氧化三铁。
D、从实验丙和丁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剧烈。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图1装置的实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图3实验中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可以使蜡烛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该选项正确;
B、图1和图2的实验中酚酞溶液都变红色,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正确;
C、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该选项正确;
D、图1中烧杯乙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甲不变色,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D
【解析】解:A、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正确,可以节约能源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O2,主要是利用了N2和O2的沸点不同,密度不同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A、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正确;B、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正确;C、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正确,可以节约能源等;D、工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O2,主要是利用了N2和O2的沸点不同,密度不同错误。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氧气的工业制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B
【解析】解:①该实验中白磷的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白磷必须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说法错误。
②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故说法正确。
③集气瓶中的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若集气瓶中无水,会使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从而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幅度过大,使进入水的体积变大,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偏大,故说法错误。
④集气瓶的容积为150mL,在加入50mL水后剩余的容积为100mL,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反应完全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20mL,故说法错误。
⑤足量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剩余的主要气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说法正确。
故②⑤说法正确。
故选:B。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A
【解析】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则mg:x=16:152,x=152m16g。
故选:A。
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B
【解析】解:高锰酸钾加热到较低温度时(t1时刻)即可分解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到一定温度时(t2时刻),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
A、由图示可知,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所以c不能代表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B、t3时刻,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均已完全分解,此时剩余的固体是氯化钾、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三种固体的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C、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首先分解产生氧气,因此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的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产物,在高锰酸钾反应前,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等知识以及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6.【答案】氧气或O2 氖气或Ne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 ①②⑥⑦⑨⑩ 34 a+m+n 9:8 二氧化硫或SO2 二氧化氮或NO2 3N2 F− 2Mg2+ S2−
【解析】解:(1)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能与食物中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氖气充电后显红光,容易观察,常用于验电笔中;
(2)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能作为食品填充气;
(3)①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②稀有气体中含有氖气、氩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③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④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⑤冰水混合物是由水这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⑥澄清石灰水种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⑦蜡烛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混合物;⑧铁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⑥⑦⑨⑩;
(4)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则x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质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6+18=34;
(5)若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阴离子Xm−是X原子得到m个电子形成的,其离子核外电子数为a+m。阴离子Xm−的电子层结构与Y的阳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Yn+的核外电子数为a+m,Yn+是Y失去n个电子得到的,设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z,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z,则z−n=a+m,z=a+m+n;
(6)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质量之比;相同质量的镁和铝两种金属中,含有镁原子和铝原子个数比124:127=9:8;
(7)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8)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三个氮分子表示为3N2;
②质子数为9的离子是氟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F−;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④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S2−。
故答案为:(1)氧气;氖气;
(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
(3)①②⑥⑦⑨⑩;
(4)34;
(5)a+m+n;
(6)9:8;
(7)二氧化硫或SO2;二氧化氮或NO2;
(8)①3N2;
②F−;
③2Mg2+;
④S2−。
(1)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2)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3)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分析;
(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5)根据阴离子Xm−的电子层结构与Y的阳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进行分析;
(6)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质量之比分析;
(7)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分析;
(8)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原子和离子中各微粒的数值关系,以及化学用语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中等。
27.【答案】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KMnO4→△K2MnO4+MnO2+O2 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C2H5OH+O2→点燃CO2+H2O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注射器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Fe+O2→点燃Fe3O4 防止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BD b b
【解析】解:(1)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用F装置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5OH+O2→点燃CO2+H2O;
(3)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分液漏斗可用注射器代替达到相同效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点燃Fe3O4;为了防止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进入空气污染环境,在做硫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要放少量水;
(4)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行使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故A正确;
B.甲烷难溶于水,故B错误;
C.甲烷不和水反应,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故D错误;
(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装置G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空气从a端排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用装置G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水从a端排出。
故答案为:
(1)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KMnO4→△K2MnO4+MnO2+O2;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2)C2H5OH+O2→点燃CO2+H2O;
(3)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注射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Fe+O2→点燃Fe3O4;防止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4)BD;
(5)b;b。
(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
(3)根据装置C的特点和分液漏斗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28.【答案】ACE D 7 F Br− 阳离子 Cl− Ar Ca2+
【解析】解:(1)如图1,A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电子数是2,属于稳定结构,C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在D中,质子数=电子数=12,是镁原子,属于金属原子。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图2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35−2−8−18=7;溴与F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溴的符号为Br,溴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溴离子,溴离子的化学符号为Br−。
(3)①当m−n>10时,即m>10+n,该粒子为阳离子;
②当n=8时,若该粒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粒子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该粒子是氯离子,符号为Cl−,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n=8,m=2+8+8=18,为氩原子,符号为Ar;若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粒子质子数是20,电子数是18,为钙离子,符号为Ca2+。
故答案为:(1)ACE;D;
(2)7;F;Br−;
(3)①阳离子;
②Cl−;Ar;Ca2+。
(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
(2)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x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析。
(3)①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②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写出符号。
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9.【答案】长颈漏斗 H2O2→MnO2H2O+O2 c 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P+O2→点燃P2O5 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中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A 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MnO2H2O+O2;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
(4)C 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 K1、K4,关闭 K2、K3,其中打开 K1 的目的是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点燃P2O5,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压强减小,则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中。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H2O2→MnO2H2O+O2;
(3)c;
(4)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P+O2→点燃P2O5;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中。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符号表达式;
(3)根据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来分析解答;
(4)根据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来分析解答;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解答;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来分析解答;根据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装置C内压强减小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答案】100 100 二氧化锰,0.5g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催化剂种类不同可以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过氧化氢溶液,100mL c 没有 AC
A
B
C
D
物质
氧气
干冰
氦气
稀有气体
性质
助燃性
易升华
密度小,很稳定
通电发光
用途
做燃料
人工降雨
探空气球
霓虹灯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反应物
5%过氧化氢溶液100mL
5%过氧化氢溶液 ______ mL
3%过氧化氢100mL
加入固体
0.5g氯化钠固体
0.5g二氧化锰
收集气体时间
165s
46s
80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绵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