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期中复习 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期中复习 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时具体安排,学习目标,情境·任务,阅读策略,题型题路,学习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感情表达主题复习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学时具体安排】
【学习目标】
回顾第一单元的课文,从课文的基础字词、文学常识、日积月累、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感情等方面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基础。
梳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等课文,借助主题相关阅读题,梳理总结感情表达文章的阅读思路,归纳考察题型及答题方法。
3.完成限时小练,查缺补漏,说出阅读文章的感受及自己的闯关感受。
【情境·任务】
积极的情感表达会带给我们积极的能量,并促进情感共鸣,进一步拉近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想一想,我们如何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有关情感表达类的文本吧!
【阅读策略】
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1 关注对景物的描写,体会情感
例,《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出“我”对园子的热爱,也暗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方法2关注文中具体的事件,体会情感
例,《祖父的园子》在第4自然段中运用反复的句式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我”跟着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菜等。文章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件,表达了"我"对祖父的深深依恋。
方法3关注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情感
例,《梅花魂》中的“常会有一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手背”“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眼含泪水”这三处对外祖父流泪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神态描写)
方法4:关注直抒胸臆的语句,体会情感
例,《月是故乡明》中的“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小月亮的喜爱;“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小月亮深深的怀念。
【题型题路】
期末考试是这样考的
示例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2: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题技巧
1、概括段落层意(谁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
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方法:
(1)分析关系,找中心句。
(2)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 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 发生了!l什么事,结果 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
(3)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 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
2、主旨概括(内容+情)
步骤:
(1)要全面阅读,把握阅读材料的要点。
(2)探究局部相关段落,仔细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3)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
方法:
(1)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摘选关键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回答。
技巧:
(1)审读题干,寻找区域。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再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从原文中找到与要求相匹配的段落、词句,再加以归纳概括。
(2)辨别问题,联系背景。
3、理解句子意思
理解词义(答:本意+文中意)
(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句意[答:文中意+延伸意(即蕴含的情感/品质/精神/特点/道理)]
方法:
(1)结合时代背景(2)抓住关键词语(3)要联系上下文(4)思考言外之意(5)分析修辞方法常见
【学习活动】
活动一:回顾单元 整体构建
回顾第一单元的课文,从课文的基础字词、文学常识、日积月累、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进行梳理提升,查漏补缺吧。
1.易错字词及多音字
2.四字词语
3.重点句子、古诗
4.方法梳理
课型
3课时
基础知识积累梳理
1课时
能力提升建构课
1课时
讲评课
1课时
活动二:回顾梳理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蠑,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 的小说《 》。
(2)选文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
(3)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
(4)选文通过“……愿意……”的句式描写了园子里沐浴在阳光下的一些最物,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说出你的理由。
(5)在萧红眼中,祖父的园子是特别的。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正是因为孩童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写出了自己对园子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
C.作者能度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圆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是个懒惰的人,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
活动二:小试牛刀 总结方法
结合单元所学,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哪些。
童年的夏天
①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嘶嘶的蝉声,像连绵的丝线,牵出遥远的童年。
②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姥姥家度过的。儿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一把把大大的蒲扇,慢慢摇着童年的欢乐……
③记忆很深的是夏日的午后,姥姥总是要赶着我和舅舅家的表哥,让我和表哥一起到床上去睡觉。姥姥嫌我俩爱说话,就躺在中间将我们隔开,命令我们好好地闭上眼睛。但是,我虽然人在床上,心却早已飞到了外边,无奈有姥姥的监视,我只好闭着眼睛在床上装睡:屏着气,眯着眼,一动不动,等待机会往外面逃。那时我总是想,真不知道大人怎么那么爱睡觉,而且不一会儿工夫就可以鼾声如雷。听姥姥的鼾声渐渐均匀,我就悄悄爬下床去,轻轻挠挠表哥的脚心,他立刻会意,我们俩提上鞋子,光着脚丫一前一后,蹑手蹑脚,逃出家门。大地被晒得滚烫滚烫的,我们穿上凉鞋,叫上几个要好的伙伴,跑到姥姥家后面的园子里。
④这是姥爷精心侍弄的园子,一般情况下,是不许小孩入内的,只有这日高人稀的午后,我们才敢轻轻打开园门,进入园子里。这儿的花醒着,草醒着,风儿迈着小脚慢慢地在院子里踱步。园子里一棵棵大大的篦麻,粗壮的枝茎间,斜逸出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翡翠伞,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阳。然后我们在园子里自由穿梭,没有大人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的天地。一畦畦绿色的韭菜,郁郁葱葱,一垄垄,一行行,极认真而恣意地生长着,那弥漫的韭菜的清香,冲淡了儿时的贫穷和枯燥,充溢着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满足。豆支像小姑娘编成的小辫儿,在夏日的暖风里,轻轻摇摆。一株株西红柿,枝丫间结满了果实,红得透亮,粉得诱人,绿得可爱,我们禁不住诱惑,选个熟透的摘下来,在衣服上蹭蹭,就吞吃起来。表哥最喜欢的是捉蛐蛐,在墙角,在树下,在菜畦里。我总是像个小尾巴,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甘心听他指挥。有时候,一只蛐蛐快要被手扣住,可是我笨手笨脚,把它吓跑了,有时也会因此踩坏姥爷的菜,招来表哥的一阵埋怨,并恐吓我:"以后再这样,不带你来了!"我只得更加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被剥夺了来小园玩耍的权利。
⑤我们有时候玩够了,就转移目的地,走向村外,去看农民灌溉庄稼。绿色的田野,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那么静谧安详。那是老式的抽水机,井下抽出的水,先要蓄在一个水泥磨成的大池子里,再由大池子的出口,把水引到田间。这水池的水,虽然有着一股难闻的机油味,但这却是我们童年见到的最凉爽、最好玩的水。我和小伙伴们,可以立在水池边缘,围成一圈,眯起眼睛,拼命掬起大捧的水,向对方洒泼,那阵势,好像在过泼水节。这水点儿飘落在身上,凉津津,爽逸逸,冲去满身燥热。只是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掉进了这个池子里。虽然水不深,刚没膝盖,但是我浸满水的裙子,使劲贴在身上,而且沉沉的,走路都迈不开腿了。小伙伴们分两拨,使劲地帮我拧裙子的水,但裙子还是湿湿的。我穿上它,既难受又害怕,怕回家后姥姥大嗓门的训斥。小伙伴们陪着我,悻悻地回家。从村南的田野走到村北的家,需要一段长长的路。快到家的时候,这裙子越来越轻,居然奇迹般地干了,真感激这夏季的阳光呀,热情,泼辣,善解人意。
⑥那个夏天,因为那些朴素的风景,我们的童年不再寂寞;因为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我们的童年便有了阳光的颜色。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枝茎( ) 尾巴( ) 静谧( )掬起( )膝盖( )
2.简要概括文章中所写的童年趣事。
3.文章第①段的第一句话是 描写,突出了天气的 。第二句话起到了的 作用。
4.从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可以看出“我” 的特点。
5.第④段“这儿的花醒着,草醒着,风儿迈着小脚慢慢地在院子里踱步。”一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的园子,表现了作者 、 的感情。
6.第④段“园子里一棵棵大大的篦麻,粗壮的枝茎间,斜逸出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翡翠伞,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阳。”一句,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篦麻叶子的 和 ,表现出了孩子对它的 之情。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我虽然人在床上,心却早已飞到了外边边”这句话表现了“我”想到外面去玩。( )
(2)文章在写与园子相关的内容时,详写了“我”和表哥玩耍的情景,略写了园子中的植物。( )
(3)文章中既写了“我”在姥爷的园子中玩耍的快乐,也表达了“我”对表哥的厌恶之情,因为他总是埋怨、恐吓“我”。( )
8.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方法总结:
暖冬
暖冬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成了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了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中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梳理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画“ ”的部分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 。
“愁苦”的原因是 。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句中的“目光”是母亲关爱的目光。 B.母亲的目光让“我”在严冬里有春光融融之感。
C.说明阳光照在“我”身上很温暖。 D.体现了母爱将伴随“我”一生,给“我”带来温暖。
4.下面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照应题目
B.呼应开头
C.升华主旨
D.突出感情
方法总结: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习作:他_____了导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怎么表演课本剧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作业布置,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了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