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卷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卷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卷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卷,共1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2023年同步练习卷1.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C.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2.下列对《富贵不能淫》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对公孙衍等名噪一时的纵横家崇拜不已,认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威震八方,叱咤风云,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是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 B.孟子则嘲讽公孙衍等人只会摇唇鼓舌,在诸侯面前竟像妻妾顺从丈夫一样,不问是非,一味顺从,没有仁义道德的准则,只是“妾妇之道”,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的语言含蓄而幽默,他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来说明把顺从当作正理的做法很不可取。 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点不谋而合。3.下列有关课文《<孟子>二章》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4.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孟子>三章》第二句中“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孟子>三章》第四句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从守城方的失利可以推断:攻城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凭借“人和”无坚不摧。 D.《<孟子>三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在第四段进一步阐述其在治国中的意义。5.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的理解有误的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三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四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6.给下列字注音畎   说   鬲   拂   7.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岂不诚:    大丈夫:   是焉得:    父命之: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女家:    夫子:   以顺为正:    与民由之:   不能淫:    不能移:   不能屈:    发于畎亩:   举于版筑:    举于士:   8.找出通假字。(1)亲戚畔之“   ”同“   ”,解释:   。(2)往之女家“   ”同“   ”,解释:   。(3)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解释: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解释:   。9.一词多义辨析。(1)之(2)戒(3)发(4)故10.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富贵不能淫   (4)贫贱不能移   (5)威武不能屈   (6)必先苦其心志    (7)劳其筋骨    (8)空乏其身    (9)所以动心忍性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2.古今异义。(1)七里之郭古义:   。今义:姓。(2)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   。今义:国家。(4)所以动心忍性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   。今义:从里面到外面。13.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试着用“/”给课文句子画出停顿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总结、梳理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用    的论证方法阐明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紧接着就归纳概括第1自然段的事例,用    的论证方法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第2自然段则从    和    的角度分别从    面和    面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最后点明中心论点:   1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生活,谈谈你对“道”的理解。16.《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颂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100字以内。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18.请简要概括《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主要内容。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20.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2)结合课文《富贵不能淫》,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喻说理: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ABC.理解正确。D.有误,本文从“舜发于畎亩之中”到“百里奚举于市”的部分属于举例论证,证明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的论点;本文第二段则通过引用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通篇设喻说理说法错误。故选:D。2.【解答】ABC.正确;D.有误,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只能是实现大丈夫之道的前提。故选:D。3.【解答】ABD.正确;C.有误,司马迁、欧阳修、张海迪都是历经磨难然后获得成功的,所以三个人的事例能够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故选:C。4.【解答】A.有误,“三里”“七里”是在说城池之小,包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天时不如地利”。BCD.正确。故选:A。5.【解答】ACD.正确。B.有误,第二、三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四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故选:B。6.【解答】答案:quán;yuè;gé;bì7.【解答】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诚:真正,确实;句意为: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句意为:这怎么能够。焉:怎么,哪里;句意为: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句意为:告诫她说。戒:告诫;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句意为:你丈夫家里。女:同“汝”,你;句意为:丈夫。夫子:丈夫;句意为:把顺从当作准则。正:准则,标准;句意为: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句意为:不能是他迷惑。淫: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不能使他动摇。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不能使他屈服。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从田野中被尧起用。发:兴起,被任用;句意为:从筑墙的工匠中被殷王选拔。举:选拔,任用;句意为: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进而得到任用。士:狱官。答案: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焉:怎么,哪里。命:教导,训诲。戒:告诫。戒:谨慎。女:同“汝”,你。夫子:丈夫。正:准则,标准。由:遵从。淫: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发:兴起,被任用。举:选拔,任用。士:狱官。8.【解答】(1)句意为:亲戚都叛离了。畔,同“叛”,背叛。(2)句意为:到了你夫家。女,同“汝”,你。(3)句意为: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4)句意为: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衡,同“横”,梗塞,指不顺。(5)句意为: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答案:(1)畔 叛 背叛(2)女 汝 你(3)曾 增 增加(4)衡 横 梗塞,指不顺(5)拂 弼 辅佐9.【解答】(1)句意: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边界界限。之:的句意:弃城而逃。之:代词,指城池。句意: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之:到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父亲训导他。之:他。句意:送他到门口。之:到。句意:这是做别人妻子的方法。之:的。(2)句意:告诫他说。戒:告诫。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3)句意:舜从田地间耕种被任用。发:被任用。句意:怨恨显露在言语中。发:显露、流露。(4)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到某人身上。故:所以。句意:两条狼像之前一样一起紧随。故:原来。答案:(1)的 代词,指城池 到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他 到 的(2)告诫 谨慎(3)被任用 显露、流露(4)所以 原来10.【解答】(1)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2)句意: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威:震慑。(3)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使……迷惑。(4)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使……动摇。(5)句意: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6)句意: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使……痛苦。(7)句意: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8)句意: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使……穷困。(9)句意: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答案:(1)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2)震慑。(3)使……迷惑。(4)使……动摇。(5)使……屈服。(6)使……痛苦。(7)使……劳累。(8)使……穷困。(9)使……惊动;使……坚韧。11.【解答】(1)重点词有:威,震慑;以,凭借。句意: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2)重点词有:故,所以;有,要么,或者。句意: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重点词有: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4)重点词有:淫,使……迷惑;摇,使……动摇;屈,使……屈服。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5)重点词有: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6)重点词有: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句意: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答案:(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4)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5)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6)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12.【解答】(1)句意: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2)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护城河。(3)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国:国防。(4)句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5)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答案:(1)外城(2)护城河(3)国防(4)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5)在国外13.【解答】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解答】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可知,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用摆事实的论证方法阐明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紧接着就归纳概括第1自然段的事例,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第2自然段则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摆事实 讲道理 个人 国家 正 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解答】答案:示例:以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16.【解答】答案:示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句话,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鼓励我不畏强暴,坚持正义。17.【解答】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例子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答案: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接着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8.【解答】《富贵不能淫》一文,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文章批驳有力,语言深入浅出。了解了这些内容,再根据文章写作的顺序来概括内容即可。答案:本文探讨的是“何谓大大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否定景春的观点;紧接着用“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接下来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19.【解答】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与概括。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从个人到国家,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此来提醒大家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答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人处困境方能激发斗志,成就功业,而国如无忧患则易遭灭亡的道理或为了让人们明白人接受艰难磨练的必要。20.【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题干要求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首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根据句子意思来概括。抓住句子中的“一怒而诸侯惧”进行表述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还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①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②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21.【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ABC.正确;D.有误,“淫”这里的意思是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故选:D。(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朗读节奏为:岂不/诚/大丈夫哉?(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能力。通过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是”指这的意思,指示代词,指前面“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也是指示代词,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大丈夫只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翻译用自己的话描述为: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答案:(1)D(2)岂不/诚/大丈夫哉?(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委而去之   多助之至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往送之门   妾妇之道也   戒之曰   必敬必戒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A.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B.妾妇之道也道:方法C.与民由之由:遵从D.富贵不能淫淫:淫乱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