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浮力的大小,气体产生的浮力,浮力的应用,浮力的产生,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浮力方向、探究浮力大小、探究气体产生的浮力、探究浮力产生原因实验器材自制压强计、自制验证气体产生浮力实验器材、自制魔术器材、烧杯、纯净水瓶(无底带盖)、乒乓球
教学特点和目标
教学特点:
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地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有利于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灵活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并对探究实验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引导,实验与教学程序安排紧凑、合理。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和指导。对实验课内容的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的讲解和演示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采用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素养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认识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会测量浮力大小
3、通过观察和分析,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魔术和学生互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演示):向魔法烧杯中加水,烧杯中变出一个神奇的礼物。
师:神奇的礼物是老师利用魔法变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样出现的?
生:加水受到浮力
师:同学们太棒了,已经知道加水后物体受到浮力。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认识浮力老师板书课题
通过魔术和学生互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
师:我们一起朗读学习目标
生:齐声朗读
有的放矢
新课教学
一、浮力的方向【过渡语】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进行今天的学习。
师(边说边演示):其实在老师刚才变魔术就是把球放在了烧杯?
生:底部师(边说边演示):往杯中加水球会?
生:浮起来师:说明球收到一个向?
生:上的力师:所力浮力的方向是?
生:向上的【板书】方向:向上
师:但是向上的方向有很多种(用翻页笔演示), 具体是哪个方向呢?大家请看
师:量筒水平放置时,引导学生说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量筒倾斜放置时,引导学生得出浮力的方向还是与重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
【过渡语】有的同学觉得只通过实验还是不太直观,想通过受力分析来描述浮力的方向。那我们就可以把以上两幅图抽象出两个物理模型:
师: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画出受力分析图,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学生板演后,让该生给同学们讲解生:画受力分析图。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根据二力平衡,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板书】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的大小
【过渡语】我们认识力浮力的方向了,下面来认识一下浮力的大小
【板书】二、大小:
师:演示一图,引导学生读出物体的重力大小0.6N。
演示二图:给物体一个向上的托力,引导学生发现示数变小,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0.5N,得出托力的大小等于0.6N-0.5N=0.1N。对比实验:演示一图后,演示三图,引导学生发现将物体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浮力实际上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生:托力。
【板书】
一、概念:
1、定义:托力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得出托力的大小等于G-F拉。
【过渡语】实际上到这里,我们已经会计算浮力的大小了。下面我们还是从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
师:对浸入水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G=F拉+F浮,引导学生推出F浮=G-F拉。
【板书】、称重法 F浮=G-F拉
师:到这里咱们是不是就用到了浮力的符号了?符号是?
(生:F浮)单位是?
(生:牛顿)【板书】
3、符号:F浮
4、单位:牛(N)【分组实验】:实验台上摆放形状不同的小石块、铁块、铝块、铁块。
生:利用称重法做实验,不同小组交换受力物体,充分实验讨论
师:巡回指导,指出注意事项。请小组代表回答测出的浮力并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一般不同。
三、气体产生的浮力
【过渡语】我们之前的实验都是探究的液体产生的浮力,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浮力呢?下面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
师:如图放置好实验器材,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拿开夹子,请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到袋子那一次上翘
师:引导学生得出气体也能产生浮力引导学生说出浮力定义。
【板书】一、概念:
1、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托力
四、浮力的应用
【学以致用】你能举几个应用浮力的例子 吗 ?
生:举例并由其他同学补充
五、浮力的产生
【过渡语】
我们现在已经全面的认识了浮力,那么浮力是怎么产生的 ?
师:(边演示边引导):老师在课程的开始是把球放在杯底加入水,所以咱们用
(生:带盖)瓶子代替杯子,大家看加入水后?
生:球浮起来了。
师:(边演示边引导):把盖子去掉再加水?
生:球不会浮起来。
师:说明浮力的产生是需要条件的,咱们还得深入的探究。
师:研究对象为各面的面积为S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后,引导学生说出物体会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压强和深度h有关,h 越大压强越大。在实验室用U型管压强计的(生:高度差)反映压强的大小。(师:拿出自制压强计)
师: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个探头放在正方体的左右或者前后两个面的同一深度的对称点,U型管压强计的高度差相同。把两个探头放在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的的对称点,U型管压强计的高度差不相同。
生:两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下表面的压强大于上表面的压强。而F=PS,所以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
【板书】2、压力差法(原因) F浮=F下-F上
师:要产生浮力,必须 F 下 >F上解决问题:
师;没有盖时,小球浮不起来是因为没有?
生:F下
【过渡语】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港珠澳大桥,这里有一段文字,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有什么祝福送给我们的祖国吗?
生:祝祖国繁荣昌盛(掌声)
师:问题来了:桥墩受浮力吗?
生:(引导)不受浮力,因为没有F下
六、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自行回顾本节内容,老 师 利 用 知识树概括
师:(展示学习目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吗?
师生一起回顾:已经完成学习目标。
七、巩固提高:多媒体课件中的习题,学生完成后,请学生当小老师。
八、布置作业(分层次):
1、学案的作业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智慧学习》第八题、第九题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受力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推理归纳能力,以及理论分析的科学的态度。
通过实验,将课堂放手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浮力的相应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结合化学反应,展示气体产生的浮力,实现跨学科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力是看不见的概念,在这里教师用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将水的压力转化为看得见的橡皮膜形变,同时利用正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压力差产生的原因。
培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学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利用热门案例,紧靠热门考点
板书设计
一、概念 二、大小
1、定义:液/气托力 1、称重法
2、方向:竖直向上 F浮=G-F拉
3、符号:F浮 2、压力差法(原因)
4、单位:牛(N) F浮=F下-F
《认识浮力》课后反思
本节课程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进而展开计算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变魔术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浮力的特点,继而给浮力下定义。这样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思想,效果很好。在解决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难题上,我选用实验探究法,直观的实验结合理性的分析,使学生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由于本节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物理探究法的培养,我选用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后的教学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欲望较高,基本上会用测力计测重力与浮力,但仪器使用不够规范。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还算成功,但有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合作意识和分析意识不强,表现展示欲望不足,有待于加强引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预习案,课堂探究案,当堂训练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