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B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B卷)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形成苍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苍山大理岩的主要形成过程是, 埃布罗河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 由图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试题(B)
2024.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云南大理是大理岩的命名地。苍山山体有大量混合花岗岩和大理岩出露地表,苍山与洱海同属断块山——断陷湖地貌体系。下图示意苍山、洱海及其周边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 形成苍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B. 岩浆活动C. 变质作用D. 地壳运动
2. 苍山大理岩的主要形成过程是( )
A. 形成花岗岩——岩浆活动——花岗岩变质——地壳断裂抬升
B. 岩浆活动——形成石灰岩——地壳断裂抬升——石灰岩变质
C. 形成石灰岩——岩浆活动——石灰岩变质——地壳断裂抬升
D. 地壳断裂抬升——岩浆活动——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变质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苍山位于亚热带,海拔低,没有冰川,A错误。苍山山体有花岗岩,应该是岩浆侵入形成的,后来随着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因此形成苍山的主要地质作用不是岩浆活动,而是地壳运动,B错误,D正确。变质作用指岩浆侵入导致周边岩石变质,变质作用不是形成苍山的主要地质作用,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苍山大理岩的主要形成过程是早期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石灰岩,后来岩浆活动导致岩浆侵入石灰岩,导致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最后地壳断裂抬升形成苍山,大理岩出露地表,C正确。故选C。
【点睛】碳酸盐岩变质而来的大理岩,由花岗质岩石或粉砂岩变质而来的片麻岩,泥质岩变质而来的片岩、板岩,石英砂岩变质而来的石英岩。
特立尼达岛位于西印度群岛东南部,终年气温在20℃~34℃之间,全年降水1500mm左右。下图示意特立尼达岛位置和山脉、河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特立尼达岛雨季的大气环流是( )
A. 赤道低压带B. 东北信风带C. 盛行西风带D. 夏季风
4. 与古巴岛和海地岛相比,特立尼达岛( )
A. 多锋面雨B. 雨季较长C. 年平均气温较低D. 受寒流影响较大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特立尼达岛位于10°N以北地区,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影响,因岛屿北部沿海山脉阻挡海洋水汽,使岛上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形成旱季;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特立尼达岛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雨季,A正确,BD错误。盛行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C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读图可知,特立尼达岛位于10°N以北地区,与古巴岛和海地岛相比,纬度偏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年平均气温较高,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雨季长,降水多,B正确,AC错误。特立尼达岛主要受暖流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1、纬度位置;2、大气环流;3、地形;4、洋流;5、下垫面;6、人类活动。
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下图示意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5. 埃布罗河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B. 地下水C. 冰川融水D. 季节性积雪融水
6. 埃布罗河流域距海较近但降水量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 )
A.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 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C. 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D. 地处西风的背风一侧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图中埃布罗河位于欧洲西南部,发源于坎塔布连山脉,注入地中海,河流径流量受西风带影响较大,故其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A正确。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地下水不是主要补给;当地海拔低,没有冰川融水;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且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季节性积雪融水较少。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埃布罗河向东注入地中海,且该河干流西侧有支流汇入,说明西班牙中部地势较高,当地冬季盛行西风,因此埃布罗河位于西风背风坡,因此降水少,D正确。埃布罗河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A错误。西侧大西洋有加那利寒流,但是对埃布罗河影响较小,B错误。当地地处大陆西岸,几乎没有季风现象,C错误。故选D。
【点睛】埃布罗河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是西班牙流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入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
2024年国庆期间,某地理兴趣小组根据网络气象资料绘制了我国部分区域某时刻天气简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由图可知( )
A. ①地冷暖气团交汇出现阴雨天气B. ②地降水结束,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 ③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D. ④地图示时刻受高压影响,风力强劲
8. 图中a处虚线存在一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为( )
A. B. C. D.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等压线的数值和弯曲可知,①地位于高压脊线附近,没有冷暖气团交汇出现阴雨天气,A错误;②地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没有降水,B错误;据图可知,③地位于暖锋附近,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正确;④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风力较弱,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图可知,a点受其西北部高压影响,以偏北风为主,存在的是冷锋系统;图中A是冷锋,B是暖锋,C是盛行上升气流的气旋,D是盛行下沉气流的反气旋,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一地理研学小组在暑期考察了我国北方地区某河流,发现该河流某处河岸分布有锥状堆积体,且堆积体颗粒上部小、下部大。下图示意该河流域地形及河岸锥状堆积体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图示河岸锥状堆积体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上游山洪搬运堆积B. 两岸重力崩塌堆积
C. 河床流水侵蚀裸露D. 高处冰川搬运堆积
10. 研学小组发现该锥状堆积体的位置可能是( )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
11. 研学小组对该河流考察后认为( )
A. ①河段地形崎岖,可大力发展航运B. ④河段水位季节变化小于其它河段
C. ③河段地势平缓,河水含沙量最低D. 冰川融水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答案】9. B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上游山洪搬运的沉积物主要沿河床沉积,在河岸沉积的较少,且不会是锥状,A错误。据图可知,图中河岸较陡,河岸重力崩塌堆积在河岸,可以形成锥状堆积体,大的先沉积、在下面,小的后沉积,在上面,B正确。图中堆积体河道是凹岸,河床流水侵蚀后是把泥沙带到凸岸,C错误。我国北方冰川地貌较少,图中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①南侧是陡崖,和右图地貌相似,研学小组发现该锥状堆积体的位置可能是①,A正确。②③④三处没有陡坡,因此出现锥状堆积体的可能性不大,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①河段位于上游,地形崎岖、起伏大、流速快,不适合大力发展航运,A错误。④河段上游有湖泊,湖泊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使水位季节变化小于其它河段,B正确。④河段上游有湖泊拦沙,④附近等高线稀疏,河水含沙量最低,C错误。我国北方冰川地貌较少,图中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冰川融水不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D错误。故选B。
【点睛】崩积锥是指高陡斜坡因下部岩土脱落而使上部岩土失却支撑而发生崩塌,崩积物在坡麓形成的锥形堆积体。
喀尔里克山地处天山东段,发育有多级阶梯面。下图示意喀尔里克山多级阶梯面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面关于喀尔里克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山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B. 地壳运动以水平挤压运动为主
C. 山体上部阶梯坡高差将变大D. 阶梯面河道平直,河谷深而窄
13. 喀尔里克山形成过程中,该区域( )
A. 河流间歇性下切形成多级阶梯B. 阶梯面发育期间地壳运动强烈
C. 山地南侧地壳经历了3次抬升D. 目前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喀尔里克山地处天山东段,发育多级阶梯面,结合图可知,断裂发育,阶梯面所在岩块相对抬升,两侧岩块相对下沉,故为地垒,A错误。图中地貌中间隆起,应该是水平挤压运动形成,B正确。,地壳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中部阶梯面相对抬升;之后地壳相对稳定,地势高的区域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相对平坦的夷平面,山体上部阶梯坡高差将变小,C错误。阶梯面是水平的,河流侧切为主,河道弯曲,河谷宽而浅,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壳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中部阶梯面相对抬升;之后地壳相对稳定,地势高的区域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相对平坦的夷平面;之后地壳间歇性多次抬升、夷平,最终形成多级阶梯面,A错误。阶梯面是水平的,其发育期间地壳运动平稳,B错误。山地南侧有三个阶梯面,地壳经历了3次抬升,C正确。当地降水少,河流发育较差,目前外力作用以风化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中部阶梯面相对抬升;之后地壳相对稳定,地势高的区域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相对平坦的夷平面;之后地壳间歇性多次抬升、夷平,最终形成多级阶梯面。
北极涛动是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天气的重要大气模型,表现为北极地区的气压和中纬度地区的气压呈现相反变化。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极地区的海平面气压降低,而中纬度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升高;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情况则相反。北极涛动影响较弱季节正值南非开普敦多雨季。下图示意北半球主要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4. 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 )
A. 冬季北冰洋与上空大气热量交换变弱B. 极地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增强
C. 北半球极地东风较正常年份势力增强D.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象灾害减少
15. 在北极涛动影响较弱的季节( )
A. ①②洋流的流向为逆时针方向B. ③④洋流性质相同,成因不同
C. ②③洋流性质相同,成因相同D. ④⑤洋流流向相同,性质不同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北极地区存在极地高压,据材料“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极地区的海平面气压降低,而中纬度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升高”可知,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中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力变小,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流减弱,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象灾害减少,D正确。北极地区的海平面气压降低,海表温度和气温应该是上升的,冬季北冰洋与上空大气热量交换变强,A错误。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中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力变小,风力减弱,极地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减弱,B错误。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中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北半球极地东风较正常年份势力偏弱,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南非开普敦多雨季是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北极涛动影响较弱季节正值南非开普敦多雨季,此时是北半球夏季,①②洋流是北印度洋洋流组成部分,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方向,A错误。③是北太平洋暖流,④洋流是加那利寒流,二者性质不相同,成因不同,B错误。③是北太平洋暖流,②洋流是北印度洋洋流组成部分,是暖流,二者都是风海流,C正确。④洋流是加那利寒流,⑤洋流是日本暖流,洋流流向不相同,性质不同,D错误。故选C。
【点睛】南非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南半球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2024年3月29日,我国东北地区经历一次典型的锢囚锋形成过程,天气变化明显。下图示意该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及天气系统状况。
(1)补充完成图示ab之间冷暖锋重合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要求:在适当位置注明冷暖气团和更冷气团,并用箭头表示两种冷气团运动方向)。
(2)简述图中锢囚锋的形成过程。
(3)说明气旋中心多出现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答案】(1) (2)气旋南部西、东两侧分别形成一支冷锋、一支暖锋;在逆时针移动过程中,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最终冷锋追上暖锋,使暖气团被抬离地面,两个锋面合并成锢囚锋。
(3)气旋中心为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锢囚锋为背景材料,考查锢囚锋、气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在锋面气旋中,当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赶上暖锋时,两锋间暖气团被冷气团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类比冷锋、暖锋等概念,在冷性锢囚锋垂直剖面图中,冷气团和更冷气团因较重、密度大,在锋面下方,而暖气团因较轻、密度小,在锋面上方;又因更冷气团的密度比冷气团的大,故更冷气团在所有锋面以下,在b处;冷气团在右侧,在a处;暖气团在所有锋面上方。画图如下。
【小问2详解】
图中锢囚锋的形成过程应该是由于首先在图中锋面气旋中,气旋南部西、东两侧分别形成一支冷锋、一支暖锋;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旋转,在逆时针移动过程中,由于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最终冷锋追上暖锋,使暖气团被冷气团抬离地面,两个锋面合并成了锢囚锋。
小问3详解】
气旋中心多出现阴雨天气是由于,气旋形成于低压系统,近地面受热上升,气旋中心为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温度降低,到期其中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如图)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湖泊面积年内变化很大。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11月至次年4月是东南亚的旱季。
(1)分别指出旱季和雨季洞里萨河的流向。
(2)分析洞里萨湖面积年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3)说明洞里萨湖对湄公河的主要影响。
【答案】(1)雨季由东南向西北流,旱季由西北向东南流。
(2)雨季流域降水丰富,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面面积大;旱季流域降水少,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面面积小,故湖泊面积年内变化大。
(3)雨季接纳湄公河洪水,减轻湄公河下游地区洪水威胁;旱季补给湄公河,提高湄公河下游水位,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洞里萨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西南季风,处于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东北季风,5月雨季时,流域内雨水补给量大,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水位上长涨快于洞里萨湖,因此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的河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洞里萨湖,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1月旱季时,流域内降水少,补给湄公河的雨水少,湄公河干流水位迅速下降,水位回落速度快于洞里萨湖,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湄公河干流,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湄公河。
【小问2详解】
洞里萨湖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为雨季,流域降水丰富,湄公河涨水,由湄公河补充到洞里萨湖,湖水水位上升,湖面面积大;11月—次年4月为旱季,旱季流域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水水位较低,由洞里萨湖补充到湄公河,水位面积减少,水位下降。因此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小问3详解】
结合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洞里萨湖面积的季节变化对河流的补给有典型的季节性,雨季,河水水位上涨较快,湖泊可以承接更多湄公河水,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旱季,湖水水位更高,河水水位低,沿河地区需水缺口大,洞里萨湖补充湄公河,可以减少湄公河下游的干旱影响,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在地壳抬升后,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北甘泉大峡谷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是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该处丹霞地貌在气候、构造、岩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丹霞地貌之上覆盖着黄土层,整体呈高原—峡谷型地貌景观,在国内外实属罕见。下图示意北甘泉大峡谷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图中不整合面为侵蚀面)。
(1)说明北甘泉大峡谷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发育的地质过程。
(2)分析北甘泉高原—峡谷型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形成红色砂岩岩层;地壳运动导致垂直裂隙发育;流水向下侵蚀形成丹霞地貌;后期经历多次黄土沉积、外力侵蚀形成丹霞上覆黄土层与不整合面
(2)有利影响: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利于旅游业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不利影响:峡谷多,交通不便;易发生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大;地形破碎,耕地、聚落分散且规模小。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貌成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在地壳抬升后,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分析,北甘泉大峡谷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发育首先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堆积物,然后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红色砂岩岩层;沉积岩最初形成于地下,后经过地壳运动导致垂直裂隙发育;流水沿着断层破裂处向下侵蚀,导致地势落差变大,出现陡崖,形成丹霞地貌;后期经历多次黄土沉积,出现了黄土覆盖,在外力侵蚀下形成丹霞上覆黄土层与不整合面。
【小问2详解】
北甘泉高原—峡谷型地貌的有利影响表现在,景观特色鲜明,游览价值高,可以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利于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其不利影响表现在,地形起伏大,峡谷多,不利于交通建设,交通不便,联系不变;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易发生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大;流水侵蚀导致地形破碎,耕地、聚落分散且规模小。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台风的多发地。台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洋面的性质影响台风的形成,台风中心抽吸作用导致台风中心海水上升运动,周边海水下沉。图1示意台风影响海洋海水运动,图2示意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温度随深度变化。
(1)说明西北太平洋暖水区台风的形成过程。
(2)说出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暖水区台风数量的变化并说明判断理由。
(3)运用海一气相互作用原理,简析台风对其下方及附近海域海水运动和性质的影响。
【答案】(1)暖水区海面水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海面形成低压;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大气,上升气流加强,近海面气压持续降低;外围暖湿空气不断汇入,进一步发展形成台风。
(2)数量减少。受厄尔尼诺影响,西北太平洋暖水区水温下降,不利于台风生成。
(3)台风产生的强风吹动海面形成大风浪;中心海水上升,使台风中心海水表层水温下降,盐度上升;附近海水下沉,导致海表下层水温升高,盐度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西北太平洋为背景材料,考查台风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台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海—气相互作用包括热量和水分交换。西北太平洋暖水区水温高,大气吸收海水辐射热量增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海面形成低压;上升的大气中富含水汽,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大气,促使大气进一步上升,上升气流加强;由于洋面的气流上升,近海面气压持续降低,使得外围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入;上升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强烈旋转,进一步发展形成台风。
【小问2详解】
厄尔尼诺期间数量西北太平洋暖水区台风数量减少。原因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暖流减弱,向西北太平洋输送的热量减少,导致西太平洋暖水区水温下降,海气相互作用减弱,不利于台风生成。
【小问3详解】
海—气相互作用包括热量和水分交换,台风产生的强风吹动海面形成大风浪,促进海水运动;台风中心控制的海域海水上升,底层海水向上运动,使台风中心控制的海域海水表层水温下降;同时上升的深层海水盐度较大,导致表层海水盐度上升;受台风抽吸作用影响,台风周边的海水下沉,导致海表下层水温升高,盐度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地理试卷,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docx、202411高一地理B期中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B卷)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docx、202411高二地理B期中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