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获奖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思路,教学用具,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 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②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区分“天气”和“气候”,并且联系实际正确运用。(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预报图。(综合思维)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用实力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4.学会解读天气预报图,能根据天气预报制定日常生活计划。(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和风向标;理解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气象资料播报天气。
【学情分析】
本节为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是学习整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第二节气温和第三节降水为第四节气候的两大要素,让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的整体架构。本节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但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出天气的特点。
【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中的天气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模拟播报天气。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天气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关注天气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天气如何?昨天的天气又如何?请同学们描述昨天和今天的天气。
生:举手回答。
师:今天天气真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昨天天气阴沉,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天气预报说,明天仍有小到中雪。同学们注意到描述天气的词语有哪些?
生:举手回答。
师:阴、晴、雨、雪等词是用于描述天气的。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天气状况并感受身边的天气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天气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天气呢?天气的概念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描述的是短时间的大气变化情况,是时时刻刻在变化。同一地区不同时刻天气不同,例如我国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同一时刻,不同地区天气也不相同。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常识举例说明天气多变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我们出门前通常习惯看天气,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出行计划和增添衣服,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例说明天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吗?
生:举例说明。
师:天气会影响农业生产,例如我国7月份的抢收抢种,也会影响生活,例如我国婺源的晒秋,还会影响交通,例如2024年春节前武汉因为冻雨导致交通瘫痪。
【活动】认识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安排户外活动都会考虑天气因素。
1.根据你的经验,什么样的天气适合放风筝?
2.介绍你遇到过的印象深刻的天气,谈谈这样的天气对你的户外活动的影响。
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地理。
师:既然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人工能影响天气吗?
生:思考并回答的。
师:由于现当代科技的发展,人工也可以影响天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根据天气预报,一场即将到来的降雨让人们倍感担忧。如果降雨如期而至,势必会影响开幕式的顺利举行。然而开幕式当晚,国家体育馆周边范围并没有降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师:原来,为保障开幕式顺利举行,有关部门早有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预案。对于西部移来的大范围的降水云团,在其到达北京上空之前,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把降雨留在河北。对国家体育场周边小范围的降水云团,实施人工干预,阻止和延缓降雨,从而保证奥运会开幕式顺利进行。
承转过渡:既然天气与生活密切联系,我们能不呢提前知道未来的天气呢?
生:能。
师:其实,观测天气古人早已能根据生活经验总结,你知道哪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吗?
生:举手并回答。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棒。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鳞片打开的松果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谚语学习古人如何天气预报,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也能启发学生多多观察身边的天气预报。
师:现在我们如何知道未来天气?
生:举手回答。
师: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卫星云图观测。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像。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师:卫星云图如何判读呢?在卫星云图上有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请仔细观察图,图中判断:A、B两地的天气状况。
生:图中A地云层厚,是阴雨区;B地是晴朗天气。
师:真不错,经过简单学习,大家就能读出天气了。我们想了解天气,一般会收看哪一档节目呢?
生:天气预报。
师:是的。请同学们收看天气预报,仔细观察天气预报都播报哪些天气要素?
生:思考并回答。
师:天气预报是预告一日或多日内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我们观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会发现用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风力,你能读出风力的大小吗?
生:思考。
师: 在天气符号中,用风矢图来表示风,风矢图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是指的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一共八个基本方向。风力等级表示风速的大小。在风矢图中,风向杆是指风的来向,风雨表示风俗,风向杆与风羽互相垂直,图中所示表示北方5级。一个风旗代表八级风,速度为20m/s。
师:在天气预报图中,除了风向还有一些天气符号,你认识哪些天气符号呢?
生:读图识别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可以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认一认天气符号。
师:在电视播报城市天气预报时,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有时,一个城市名称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如西宁16日的天气是中雨转多云。右图所示分别是晴转多云和小雨转中雨。
师: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请看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天气预报的制作大致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利用气象卫星等进行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数据。第二步通过观测站,接收气象数据。第三步利用计算机对气象资料进行处理,得出预报结论。第四步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师:同学们平时看天气预报吗?从哪里观看天气预报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手机app,拨打电话,公众号,收听天气,电脑上网等等方式。
【活动】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
1.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2023年2月7日天气预报。
2.查询你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的各项生活指数。除了图4.6所示指数,你还能找到哪些指数?
3.查询你所在地未来三天的天气,看看你的课后活动安排,是否需要调整,请做好未来三天的天气记录,看看其与天气预报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想想原因?
生: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师:生活指数的发布,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能根据天气情况做出更合适的决策,比如选择合适的衣物、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等。在手机上用天气软件查询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并且做好这三天真实天气状况的记录。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概念:短时间的阴晴雨雪
2.天气的影响(对农业,对生活,对交通)
3.人工对天气的影响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白色——云层 蓝色——海洋 绿色——陆地
2.天气预报 ① 风 ② 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的制作
4.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
【课后作业】
学校计划举行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天气状况如下表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天气状况,本周最适合开展体育节活动的时间是( )
A.周一至周二B.周二至周三
C.周三至周四D.周四至周五
2.近期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周二B.周三
C.周四D.周五
3.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行为值得推荐的是(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②公交出行
③推广新能源汽车④淘汰高污染产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读下列天气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晴,北风2级B.小雨转多云,北风5级
C.阴转多云,北风2级D.晴,东风5级
读图“某地某日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当日( )
A.天气多云转小雪B.东北风6级
C.气温日较差为5°CD.空气质量状况为优
6.为了提高空气的质量,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够做
到的是( )
A.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B.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C.尽量乘坐公交车上学D.节假日多燃放烟花
7.下列做法中,对减轻雾霾有效的是( )
A.节约用水B.燃放烟花爆竹C.路边烧烤D.绿色出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优秀教案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展示、提问,学生活动,布置任务,播放、提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