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生物高考 二轮复习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主干知识 自主落实 课件 (2)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生物高考 二轮复习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主干知识 自主落实 课件 (2),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年龄结构,种间竞争,垂直结构,逐级递减,负反馈调节,恢复力,自我调节能力,考点1种群及其动态,考点2群落及其演替,2生态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把脉高考】 新高考对于本部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及其应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试题常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厘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1)相关图示
(2)图示解读①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和死亡率 ,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模型分析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
3.概括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判断——种群数量特征(1)(2023·海南卷)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 )(2)(2023·天津卷)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性别比例与此密切相关。( × )(3)(2023·北京卷)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 )
2.判断——种群数量变化(1)(2023·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原因是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 )(2)(2022·河北卷)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个体数就达到K值。( × )(3)(2021·湖北卷)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 )(4)(2021·河北卷)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竞争最小。( × )
1.(选择性必修2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的原因是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 。 2.(选择性必修2P5探究·实践)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强调随机取样的原因是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
3.(选择性必修2P9正文)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是 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变小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4.(选择性必修2P17思维训练)据循环因果关系分析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 自然生态系统中猎物数量增多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数量增多会使猎物数量减少,猎物数量减少会引起捕食者数量减少,最终使猎物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
【把脉高考】 群落及其演替的常考考点为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演替等,试题多以具体实例为情境,以曲线或表格为信息载体。复习时,要比较归纳五种种间关系、两种群落的空间结构,同时要借助具体实例分析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中的实际应用(如生态修复),分析协同进化。
1.分类概括种间关系
2.归纳概括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空间结构
3.“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判断——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1)(2023·湖南卷)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 )(2)(2023·海南卷)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 )(3)(2022·全国乙卷)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 )(4)(2020·江苏卷)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 )
2.判断与表达——群落空间结构(1)(2023·浙江卷)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可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 × )(2)(2022·江苏卷)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 × )(3)(2022·河北卷)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 )(4)(2021·全国甲卷)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 )
(5)(经典高考题)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但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
1.(选择性必修2P28与社会的联系)立体农业和四大家鱼混养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是什么?提示 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从而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从而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选择性必修2P40思考·讨论)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最终逐渐取代了地衣 。 3.(选择性必修2P41正文)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 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 4.据调查,刺萼龙葵一段时间内出现在我国某地的玉米田中,并很快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该玉米田是否发生了群落演替?请写出判断依据: 否。刺萼龙葵的出现使玉米田中的杂草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是没有改变玉米田中的优势种,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把脉高考】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高考命题中往往与种群、群落等知识综合命题,属于高频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多涉及生活和生产实践,难度不大。复习的重点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分析与运用等。
1.据同化类型判断生态系统功能类群
2.分析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量=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2)一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
(3)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的特殊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不会传递给下一营养级。(4)能量传递效率=该营养级的 同化量 /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3.归纳总结碳循环的过程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1.判断——生态系统结构(1)(2023·广东卷)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 )(2)(2020·浙江卷)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 )(3)(2020·浙江卷)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 )
2.判断与表达——生态系统功能(1)(2023·湖北卷)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 )(2)(2023·全国新课标卷)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 水鸟同化 ;②是 呼吸作用 ;③是 分解者分解 。
(3)(2022·湖南卷)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 )(4)(2022·河北卷)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立体复合种植模式。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5)(2021·浙江卷)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 )(6)(2020·全国Ⅲ卷)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 )
1.(选择性必修2P51旁栏思考)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原因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超过五个营养级后,最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不足以维持该营养级生存。 2.某荔枝园中存在如下食物链:荔枝树→鸡→动物A,鸡的同化量不能100%流入动物A,原因是 鸡的同化量除了流入动物A外,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利用 。若鸡的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为M,动物A的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为N,则M一般小于N,理由是 植物中的纤维很难被鸡消化吸收,故鸡的同化量与摄入量之比较小 。
3.人们对江南某湿地保护区进行除草、杀虫,目的是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4.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这种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试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鱼类的立体放养使池塘群落具有合理的垂直结构,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资源,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
【把脉高考】 近几年高考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的知识考查频率较高,试题情境多取材于生活、生产实践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试题的难度一般较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结构平衡、功能平衡、 收支 平衡。 (2)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正相关
(3)“三看法”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关注生物多样性的“3、3、4、1”
3.理解生态工程的四个基本原理
1.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1)(2022·辽宁卷)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 √ )(2)(2022·河北卷)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 )(3)(2022·海南卷)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 )
(4)(2021·海南卷)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 )
2.判断——人与环境(1)(2022·辽宁卷)光盘行动、一次性餐具使用、秸秆焚烧等活动都能减小生态足迹。( × )(2)(2022·河北卷)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 )(3)(2022·湖北卷)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4)(2022·广东卷)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 )
1.(选择性必修2P83旁栏思考)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是 牛所处的营养级比蔬菜高,牛生存需要占有一定的草地面积,吸收牛生命活动产生的CO2也占有一定的森林、草地或农田面积,所以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 2.(选择性必修2P101旁栏思考)从协调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选择的树种应具有 耐干旱、耐盐碱 的特点,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 。
3.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常使用生态浮床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无机物污染通常会引起水华,使用生态浮床可以有效控制这一现象,原因是 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吸收水体中含氮、磷元素的无机盐,同时也能通过遮光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因而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生物高考 二轮复习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素养整合_诠释应用 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解读,效应器,偏转一次,偏转两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生物高考 二轮复习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主干知识 自主落实 课件 (1),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神经体液免疫,反射弧,过敏反应,考点2体液调节,考点3免疫调节,2自身免疫病,3免疫缺陷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生物高考 二轮复习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二轮核心_精研专攻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亚单位疫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