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原卷版).doc
    • 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解析版).doc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原卷版)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原卷版)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原卷版)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原卷版doc、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05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天津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天津·统考模拟预测)阅读《篱笆青青》完成下面小题。
    篱笆青青
    刘峰
    ①在乡村,窗前无须挂画,一方篱笆青青,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风景画。它,与粉墙、黛瓦、格子窗一样,是乡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扎篱笆,一般选在春季,往往就地取材,柳枝、毛竹、杂树,皆可伐而利用。在扎篱笆之前,先沿着土地四周挖一道壕沟,将它们交叉埋下,绑紧;当埋好后,摇一摇,看是否稳固,同时观察间隙大小,以防禽畜钻入。
    ③篱笆里,可种蔬菜、瓜果。村里人家,爱惜每一寸土地,哪怕篱笆根沿,也不会轻易放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一边听收音机播放的评书,一边种下了扁豆、豇豆、葫芦、丝瓜等农作物种子。一旁的土陶提壶里,粗梗茶叶汤儿清香袅袅,是当年农人解渴的标配。当篱笆一扎好,大家的心就安定了不少,尽可甩开膀子干其他活。
    ④不知不觉,篱笆生了根,柳枝、毛竹、杂树发了芽,长出了叶子,甚至长出了蘑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畦畦蔬菜瓜果种子发芽了,芽儿纷纷破土而出,长出了秧苗,不久伸出了藤蔓,开始攀缘,篱笆更绿了;野葡萄、牵牛花、金银花纷纷来凑热闹,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伸出柔韧的卷须,一寸寸扩展空间,篱笆更紧密了。
    ⑤乡间有一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有了篱笆,人们似乎走得更亲近了,常见到邻里之间隔着篱笆说话,像藤蔓一样永远扯不完。采摘蔬果时,你送我半篮,我赠你半筐。情到深处,大家还会打开篱门,你来我往,串来串去,像走亲戚一样。
    ⑥我喜欢在篱笆里看书。当“吱呀”一声推开篱门,时间仿佛变慢了。蔬果丛里,蜜蜂嘤嘤嗡嗡地飞着,粉蝶与蜻蜓时起时落,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一个人坐在篱笆影子里,凝视日头筛下的碎金似的斑点,感觉故园篱笆竟是如此的美妙。
    当累了,躺在地上,仰对的,是一汪随时要滴下的瓦蓝,高高的天空,白棉花一般的云彩在缓缓飘着,仿佛要将心带走。
    ⑦偶尔,会从打谷场飘来一缕灰尘,从村巷走来一群捉蜗牛的孩子,从草坡走下一只前来蹭痒的羊,从远方走来一位捕蛇人,或者一位漂泊者。大多数时间,篱笆是安静的,连“喔喔”的鸡啼声也仿佛变得遥远了起来。
    ⑧阒寂中,一切遵照四季时序生长着,悄无声息地,紫色的扁豆花丛中卧了一串灰葡萄,粉红的牵牛花影里挂起了几条绿丝瓜,雪白的金银花清香里吊着一只青葫芦。蜗牛、蚂蚱、蚜虫,也喜欢篱笆,它们在藤叶上分泌气味,吸引了一群黄雀。它们栖在附近的荆棘丛里,怯怯地飞来捕食,飘忽来去,宛如一团团灰雾。高天之上,鹞子仿佛一个小黑点,像磨盘一样旋着,一切在它的俯瞰之下。
    ⑨多年过后,我长大了,走出了村庄。随着光阴流转,村庄有些人老了,有些人变成了一座座黄土堆,更多的人走向了外面世界。其中,有些人回来了,不再离开了;有些人已回不来了,永远流浪在外。繁闹一时的村庄,渐渐沉寂了下来。
    ⑩那一年,厌倦漂泊的我,回到了生命的起点。我才知晓,村庄已拆迁多年,老屋已不再了。循着记忆,我寻找旧年的痕迹。当看到一切变得模糊时,我忽然瞥见了老屋门前的那一圈篱笆。原来,它还在这里呀!
    ⑪泪水,霎时像虫子一样在脸上爬。眼前的这一丛篱笆,已与荒草杂树融为一体,那些野葡萄、牵牛花、金银花仍在,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仿佛在守望什么。
    ⑫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故乡!
    (选自《鲁中晨报》)
    1.文中描写了有关“篱笆”的哪些事情,请结合②~⑥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阒寂中,一切遵照四季时序生长着,悄无声息地,紫色的扁豆花丛中卧了一串灰葡萄,粉红的牵牛花影里挂起了几条绿丝瓜,雪白的金银花清香里吊着一只青葫芦。
    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故乡”。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题目“篱笆青青”,交代了写作对象,文章围绕“篱笆”展开叙述,是文章的线索。
    B.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篱笆生机勃勃的景象。
    C.第⑦段“连‘喔喔’的鸡啼声也仿佛变得遥远了起来。”一句是虚写,写出了篱笆的安静。
    D.第⑥段引用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意在表明篱笆无人问津,被人冷落。
    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情感细腻丰富,真挚感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024上·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玉兰花开香满园
    张理坤
    ①校园文化广场有一片玉兰花树,在国槐、杨柳、月季的映衬下犹显身姿挺拔,别具一格。一冬的沉默,玉兰花似乎等不及萌出新芽,在春寒料峭中争先恐后地从光滑的枝干上涌出一串串蓓蕾,散在树上,如满天的星斗。待到花开时节,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的像雪、粉的若霞、红的似火、紫的如烟,满树繁花,摇曳多姿。无须绿叶陪衬,不用蜂蝶流连,典雅娴静,宛如盛装女王,雍容华贵;清新纯洁,又似小家碧玉,温婉可人。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浓郁的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③十多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大家或坐或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
    ④老校长苦心经营几十载,振兴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平时,师生们都亲切地招呼他“老校长”,他常常顶着满头银发和大家促膝而谈,笑容像美丽的玉兰花在每个人脸庞绽放。他很宽容,在你犯错的时候;他很热情,在你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很执着,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
    ⑤难以忘怀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灿若玉兰的脸,成绩蝉联年级桂冠的森,文采飞扬知书达理的曼,叱咤球场所向无敌的鹏,沉稳善良勤勤恳恳的明,寡言少语埋头苦学的宁。曾经,我伴着他们吟咏佳词丽句,书写锦绣文章,品味千古诗情;曾经,他们登顶高等学府,成为行业翘楚,开启精彩人生,正像这一树树玉兰,五彩斑斓,香溢四海!
    ⑥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成百上千的初三学子相聚树下,和亲密的师友留下离别的剪影,那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怒放的花朵、靓丽的青春都在瞬间定格。“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一届届学子满怀憧憬相聚校园,相伴清风明月,相守满园芬芳,又依依不舍告别母校奔赴山海,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氤氲着这一树繁花、一园芳香。更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珍爱的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雄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当年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如老校长般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树影婆娑参差错落的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往事,高高耸立成最美的风景,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5.阅读文章第①段,简要概括玉兰花的花形、花色、气质等特征。
    6.文章在第④自然段插叙老校长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7.本文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⑥自然段,简要分析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8.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玉兰花开香满园”的含义。
    (2023·天津南开·统考三模)阅读《野菊花之恋》一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之恋
    刘文方
    ①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泉的老树搀扶着甄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看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随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的。
    ②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③它是质朴而勇于面对悬崖峭壁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让自己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它完成了自我的超越,花香四溢。它就是这样,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
    ④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野菊花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的香气四处飘散。
    ⑤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杳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
    ⑥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杏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野菊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
    ⑧立冬之后,风霜雷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便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9.请结合文章③~⑦段的内容,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
    质朴而勇于面对悬崖峭壁——① ——② ——③ ——越老越有用。
    10.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它从不后悔让自己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它完成了自我的超越,花香四溢。
    11.请简要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作者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土坡、峭壁等景物,写出了秋天热闹温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西风凛冽的古道的喜爱之情。
    B.野菊花绝不择地而生。越是悬崖峭壁之上,野菊花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
    C.初春,野菊花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野菊花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
    D.第⑥段引用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满地黄花堆积”,意在表明靖康之变后,大才女易安居士的词风由沉郁凄婉,转为消新可人。
    E.野菊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便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
    (2023·天津红桥·统考三模)阅读《三角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祥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裁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稞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1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15.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023·天津和平·统考三模)阅读散文《梧桐》,完成下面小题。
    梧桐
    ①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浓阴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风景自然的乡间居住,记忆的青瓦上就少不了这层厚绿。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关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灵通;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睛;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②梧桐之树,丰富不能把握,浑圆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一张古琴。外表粗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
    ③梧桐有着音乐天赋,据说是制琴的良材。天然资质加上一段取纳万籁的经历,造就了梧桐的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
    ④首先是雨声。梧桐宽阔的叶子是为雨声而生。春雨的轻柔婉约,夏雨的激烈豪放,秋雨的忧郁缠绵……击落淋漓之间,都化作千般妙韵,点点滴滴汇入生命的湖泊。湿润的梧桐啊,原来是被这样浸透和滋养。然后是风声。北风之马嘶,南风之虎啸,东风之龙吟……一一收聚在胸。有时树枝会折断,那正是随风而舞的激越。然后是鸟声。燕子的新曲,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全都以传统的木刻存放。秋叶凋零。而只有梧桐的叶子落尽,天空才可以完全呈现出来。再往后就是雷声。扑扑簌簌,由疏朗的枝条加以整理。当然还有雷声,那带电的强音。
    ⑤够了吗?如此深厚的艺术素养,难道还不够一张琴的需要吗?你看梧桐的年轮,那是清晰完整的金质唱片,记录了难以计数的乐谱。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
    ⑥是古代一位采风的乐官吧,梧桐。他被丰富灵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忘记回去复命。他走不动了,因为背负的实在太多,为一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就令他热血澎湃。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啊,听啊,听天之音,听地之乐。他听到了河水的倾诉,听到了云彩的感叹……
    ⑦或者还有另外的传说:知音不在,弹者故去;孤琴空立,久而化石;天地滋润,活为嘉树;丝弦已失,谁识此木?
    ⑧等有一天梧桐干卧:掀去树衣,露出纯洁之躯,丝弦排列如江河奔流!你听吧,琴声就是爱恨悲欢滔滔而出,千般情感一发无收。
    ⑨这样的梧桐,不拿来做琴,会有多么可惜。
    ⑩不幸的是,一棵梧桐不能为琴,却成了我的书案。仿佛被禁无期的囚徒,默默忍受命运的苦难。清漆之下,可见音波起伏,乐澜依稀。读书余暇,手指轻故,其声深沉宏美,动人魂魄,那是,志士不可更移的决心啊!若拍案而起,慷慨悲歌之音,可使肝胆共振,书剑同声!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
    ⑪梧桐繁茂,最终做琴的却是少数,因为弹者有限,知音太稀。但梧桐就是梧桐,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只要你用手叩问,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回答。
    ⑫你看,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这才真正是梧桐的至高境界。
    17.“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请根据②~⑫段分条概述。
    18.分析开头所引古诗在全文的作用。
    19.“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这句话中“不幸”指什么?“大幸”指什么?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20.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开篇点题,用诗意的语言为梧桐的出场铺垫了美的氛围,引出下文对梧桐可做琴、可记感情、可为他物但初心不改的品质的赞美。
    B.“为一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就令他热血澎湃”,这说明梧桐心自灵通,爱恨悲欢情感丰富,具有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具体生动地表现梧桐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的情形。
    C.“你看梧桐的年轮,那是清晰完整的金质唱片,记录了难以计数的乐谱”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赞美梧桐是大自然的乐音的记录者。
    D.本文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情节跌宕,文采斐然。
    E.作者在文中既赞美了嘉木梧桐,又托物言志,诗意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2023·天津河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各题。
    桂花树下的茶花
    鲁建文
    ①满院子的花木,我最喜欢的却是这棵桂花树下的七芯球茶花。它虽卑处一隅,但始终生机勃勃。每当到院子里赏花时,总是要让我生出一点愧对它的感觉来。
    ②这棵茶花是朋友小张送我的。小张本是学美术的,却爱上了花木种植,成为闻名遐迩的茶花种植专业户。那年,我应邀参观了他的种植基地。在那个平缓的山坡上,我第一次见到了那样漫山遍野的茶花。它们形态多样,有球状的、碗状的,也有碟状的、樽状的,而且色彩斑斓,殷红、大红、水红,纯白、乳白、粉白、桔黄、鹅黄,淡黄……真可谓应有尽有。最让人叫绝的是,那成千上万棵茶花,被按色彩的大类,成不同的几何图形种在山坡上。从坡下往上看,宛如一幅巨大的抽象派油画。那无法计数、五彩缤纷的花朵,就像那堆积在画面上厚实而富于变化的油彩色块。他领着我在基地内穿行,不断指着分区的茶花说,这片是六角大红,那片是十八学士;这片是赤丹,那片是香妃;这片是白宝珠,那片是七芯球……并一一向我介绍着它们的特点及生长习性。结束时,他从土里取出一棵七芯球送与我。
    ③我也是一个花木爱好者,院子里早已种得满满的,我只好将这棵茶花种在了桂花树下。桂花树有着与平房不相上下的身高。茶花在它的下面,就像是一棵生长在雨伞之下的小蘑菇。除清晨的旭日会送给它短暂的温暖,傍晚的斜阳会带给它片刻的抚慰外,其余的时间只是阳光穿过茂密的桂花树冠,筛洒而下,在它的身躯留下一些零星的光点。与院子里的其他植物相比,它所接受到的阳光恩惠显然少得可怜,但它似乎毫无怨言,很是满足。春去冬来,它总是舒畅地、纵情地生长着。每当花期一过,它便雨后春笋般地发枝,树冠上长满了绿中带红的新叶。但我心中那种不该将它种桂花树下的疙瘩却一直不能消除,便殷勤地为它浇水、施肥,以求弥补。几年下来,它的身躯,便从来时与二三岁的孩提相仿,已经长成了七尺男儿一般,不乏蓬勃生机。
    ④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大地尚未完全苏醒,它便率先张开笑脸,尽情地开放。它的花儿虽然不多,稀疏地点缀在树冠的绿叶之间,但不仅个头大,而且红得格外可爱,是那种饱含着水分的红,体内积蓄着充足养分的红,花瓣厚实,鲜艳,且湿润,加上那金黄色的燕丝,就像是仙女抛下的一颗颗绣球。它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比别的花儿也要长得多,有着一两周的花期。就是要凋谢了,也表现出依依不舍,花瓣一片一片地分二三天慢慢地落下。这时的花朵,虽然变得残缺,但有着与残荷一样的另类之美。院子里与它呼应的,只有东角上的那株腊梅,在那还不见一片叶子的枝头上,一朵挨一朵地开着指头大的黄色花朵,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味,而其它的植物仿佛都还在熟睡中似的,毫无声息。它俩一红一黄地竞相开放,格外耀眼,顷刻间,便让整个院子有了春天的色彩和春天的气息。
    ⑤邻居老刘家也有一棵七芯球茶花,种在院子的正中央。一到开花季节,它就像要和我家的茶花比赛一样,总是比我家的开得更多。去年,它开得尤其旺盛,满满的一树,一时只见花朵不见叶,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大火球似的。老伴不断地夸赞老刘家的茶花开得热闹,喻示着喜庆,后悔自家的茶花不该种在桂花树下。然而,花期过后,老刘家的这棵茶花就像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无精打采的,叶子稀稀疏疏,绿中带黄,简直就是病人的那张脸。而此时,我家院子里的茶花却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发出了许多柔软的新枝,上面依次长着绿中带红的嫩叶。微风吹来,它们摇头晃脑似的,仿佛在提醒我该为树冠剪枝了。看到这种情景,想起邻居的那棵茶花,老伴感叹地对我说:“看来,植物也与人类一样,孕育得太多,对自己的拖累也就大了!”
    ⑥小张曾告诉我,不争阳光雨露是茶花与生俱来、不会动摇的秉性。难怪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棵桂花树下的茶花能始终生机勃勃的秘密所在吧。
    21.选文展现了我与“茶花”不同生命阶段的往事,请根据文章②—④段内容补全相关内容。
    (1)“我”应邀参观小张的种植基地, ,“我”将茶花种在桂花树下。
    (2)几年下来,
    (3)每年春节来临之际,
    (4)一两周花期后,茶花慢慢地凋谢。凋谢时的花朵虽然变得残缺,
    2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除清晨的旭日会送给它短暂的温暖,傍晚的斜阳会带给它片刻的抚慰外,其余的时间只是阳光穿过茂密的桂花树冠,筛洒而下,在它的身躯留下一些零星的光点。
    23.文章第⑤段写邻居家的茶花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②段运用了嗅觉描写,生动地描绘出“我”第一次见到漫山遍野的茶花时的景象。
    B.第③段中,“我”总是殷勤地为院中的茶花浇水、施肥,是因为想要弥补对它的亏欠。
    C.第④段写茶花与腊梅一黄一红竞相绽放,两者相映成趣,为院子带来春天的气息。
    D.第⑥段引用老子的话,意在表明茶花与生俱来的不争的秉性,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慨叹。
    E.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桂花树下的茶花为线索,在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
    (2023·天津河东·统考二模)阅读《春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柳
    石广田
    ①记忆里,家乡有许多种落叶树木,在春天,最先发芽的就是柳树。柳树喜水,生命力极旺盛,大多生长在池塘边、河岸上。伴随着温暖的东风,那一抹抹鹅黄浅绿开始向村里人报送春的消息。
    ②孩子们最是按捺不住,远远瞧见柳树发出新绿,便三五成群相约折柳,做成各式各样的小玩意。从树上拧下来的柳皮筒,完完整整,可以做成简单的笛子,吹起来嘀嘀呜呜,大街小巷立刻热闹起来。做不成笛子的细柳条,也可以直接被编成圆环,戴在头上。还有的孩子会用两根木棍儿将细柳条夹紧,用力往下一捋,柳条的皮和嫩叶一下子被挤到枝条的尾部做成小玩意。小孩们一边手里甩着它,一边高唱起歌谣,小伙伴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唱,那幽默的腔调直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③大人们不着急,他们要等到柳穗完全吐出,才按照习俗动手做一道春天里的美味。每到这时,小孩子个个都是爬树高手,成了大人们捋柳穗的最好帮手。回到家,大人将摘下的柳穗用开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泡几天,待穗子里浓重的苦味淡去,拿陈醋、蒜汁一拌,那清新的味道自是美味无比。焯熟的柳穗吃不完也不要紧,晒干后还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随吃随泡,十分方便。
    ④叽叽喳喳的鸟儿吵翻了枝头,吵乱了它的秀发,春风就不停地替它梳理,风尘沾在它身上了,雨滴就忙不迭帮它洗浴,还有谁比这一大家子更温馨更幸福呢?到了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楣插上新折的柳枝。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只记得有人告诫:“到了这一天,不能再吹柳笛,不然夜里蝎子就会爬出来蜇人的舌头!”长大后,我才知道,清明节插柳枝、将柳条编成头冠,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介子推。可惜年少时只知折柳、戴柳,只觉得好玩却缺少了应有的恭敬之情。
    ⑤到了暮春,成熟的柳穗就会吐出白白的柳絮,在风里四处飘飞。那时并不觉得飘飞的柳絮像如今这样惹人厌烦,反而感觉十分梦幻。儿时的我,最喜欢追着一团团柳絮奔跑,还使劲儿仰起头,把快要降落的柳絮再吹上天。苏东坡在《蝶恋花·春景》里这样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入词如此美妙,想来当年的苏东坡也不讨厌它们吧。
    ⑥柳不仅在诗人笔下诗情画意,从古到今,人们从垂柳独特的具象中凝练出内涵丰富的意象,并赋予诸多感情寄托。
    ⑦如今,我渐渐明白,古人对柳树的一番深情,也知晓了赋予它的很多文化深意,比如折柳送别、种柳纪念等。不过到了现代,柳树又成了绿化城乡的主力军之一。也许因为太过寻常,尽管春风拂柳,许多人却只待它是一种易活而生长期长的树种,而忽略了它背后的那许多故事。
    ⑧又是一年春回大地。数十年过去了,但故乡的柳枝在春风里袅袅依依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荡漾……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3月29日)
    25.文中围绕“春柳”描写了儿时的诸多美好时光,请结合②~⑤段内容填写下表。
    26.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小孩们一边手里甩着它,一边高唱起歌谣,小伙伴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唱,那幽默的腔调直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27.结尾作者写道:“数十年过去了,但故乡的柳枝在春风里袅袅依依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荡漾……”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引出对柳树的描写,引发了作者的回忆。
    B.第④段写“我”因年少,不懂折柳的深意“少了应有的恭敬之情”表现了“我”对自己曾经无知的悔恨。
    C.第⑤段引用苏东坡的词,意在表明当年的苏东坡对柳絮的喜爱,他笔下的柳絮充满诗情画意。
    D.第⑥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柳絮入词的描写,引出下文古人在柳中寄寓的情感和文化。
    E.文章以“春柳”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情感,虽不能引起现代人共鸣,但字里行间充满真挚。
    (2023·天津河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抬头看见花
    张金凤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益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④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用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⑤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⑥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薄片,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⑦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急骤的风雨打落,被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网络文章,有修改)
    29.文中都写了哪些“花”?请从文中寻找并梳理、归纳。
    30.从修辞方法入手,对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3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我”将从市场上买到的长寿梅分发给了同事、好友、老夫妇和孤寡老人。
    B.看护卫生间的老夫妇,艰苦劳碌一生,喝酒和扎花是聊以排遣愁苦的良方。
    C.第⑥段中,老人的腿病艰难、屋子狭暗,和他的“不见困顿之情”、窗台摆满鲜艳的木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象丰满,主题突出。
    D.文中人物的共同特点是:无论平凡还是不幸,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热爱生活,努力创造美好。
    E.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感强,真挚动人。
    32.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3·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阅读《谁能让我带走星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迟子建
    ①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霾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好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
    ②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很快在我面部制造了一场“树挂”,未被帽子围巾护卫住的刘海、鬓角和睫毛,顷刻间濡满霜雪。刘海宛如盛开的梨树,变得沉实了——那是花朵压弯枝条了!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它们这么做,是想让我书写冬天的诗篇吧。最有趣的是上下睫毛,霜雪做了红娘,生生将它们黏在一起了!可我要赏这大好冬景,就得让它们劳燕分飞。不管外部环境多么酷寒,人的眼睛永远涌动着温泉,尺要使劲眨眼,眼底的热气就把睫毛的霜雪融化了!不过睫毛正浓情蜜意着,拆散它们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眨眼撕扯它们的时候,脱落的霜雪会掠走几根睫毛,做它们的俘虏。如果你冰天雪地走一遭回来,发现睫毛稀疏了,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啊。
    ③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
    ④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率着,即便是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十多年前我和爱人最喜欢夜晚撩开窗帘,依偎在床上赏月。我们不止一次看见流星划过。很奇怪,他去世后,我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躺在这张床上,独自也赏了无数轮好月亮,却很少看到流星。如果说他是流星的话,他划过短暂的生命时空后,我是多么希望他落入我的心底啊。因为到了我心底,他就是做了恒星了,再不会陨落。可我深知故乡的原野,是他魂牵梦系之地。而他坠入原野,是坠入辽阔和自由,比坠入爱人的心,更加地久天长。
    ⑤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
    ⑥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小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够我吃小半年的。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PM2.5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⑦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33.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现在的“我”与以前的“我”的主要经历。
    34.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
    3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谁能让我带走星空”的作用。
    3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散文第②段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对故乡山野的风雪进行了精妙的描写,想像丰富而独特,读来活泼灵动,让人叹服。
    B.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抬头看蓝天,完全沉浸与陶醉其中,对蓝天的干净纯洁感到无比好奇与惊讶。
    C.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统率”原指率领,指挥。这里指山峦原野完全被白雪覆盖了,天地白茫茫一片。
    D.作者在结尾说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温柔的梦乡,是因为她居住的城市会拥有蓝天、好空气,这会让人睡得踏实。
    E.散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语言表达朴实、真切,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2023·天津·统考一模)阅读《月光下的杨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的杨柳
    汤圆
    ①上几日参加了一个同学会,提起来一些旧事,心里一直有些纠结。今天吃完晚饭,拾掇下东西,还是从家门走了出来。
    ②天色已经不早,夜静静的,褪尽了白日的喧哗。天上飘着云,遮住了高高挂起的月亮。闷闷的天,一时无风。公园里暗暗的,黑黝黝的亭子,黑黝黝的桥,连原来苍翠的树,也是黑黝黝的。眼前的一切,似凝固了的雕塑,刻板木讷几乎走失了所有生的气息。于此,本来就不太舒展的心,竟也变得沉闷起来。
    ③找一个地方坐下,看看头上的天,看看脚下的地,只觉得十分的无趣与无聊。好在此时突然有一阵清风吹来,身旁不远处,那些种在湖边的柳树枝猛地晃动了一下,像甩出的水袖,把湖里的水撩拨出来几道波纹,这像闪电般的波纹,一瞬间滑向不远的湖心消失了。此刻,无意间觉得,天一下明亮了许多,抬头一看,月亮恰好高高地挂在柳树的上方。
    ④月光下的柳树,倒垂着长长的枝条,像少女洗浴后吹干的发,整齐且舒缓地垂挂着。长长而又浓密的发,萌萌地遮着整个树干,几许婉约,遮挡着害羞的脸颊。
    ⑤微风轻拂,月光下恬静的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这婀娜的树枝,在淡淡的月色里,一颦一颤总显颜色,让人沉醉其中,这真叫一个美啊!也许就因为是美,古往今来,她身上才镌刻着太多太多的眷恋和情殇。
    ⑥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罪霏”,这是惜别的美;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是苦留的美;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则更是幽闭深锁压抑的美 ……
    ⑦杨柳通性。置身今夜的月色,那阵阵的清风正朝我徐徐吹拂。月光如水,清风徐徐,撩开这垂柳厚重的面纱。倒垂的柳枝,宛如帷幕重重的门帘,层层叠叠却严而不密。清风吹过,枝动叶摆,轻歌受舞,步移影摇。就在这柳枝摆摇动静之间,我猛然觉得,今夜这杨柳的美,不正在这严而不密的“疏”吗。
    ⑧疏者,清除阻塞使其通畅。世间万物必以疏才通达,不疏则阻塞。人生亦如是,不疏则郁结,郁结则不快,所有的痛苦与疾病也便因此而滋生了。所以唯疏才能除淤扫郁,才能使人变得心胸豁达。
    ⑨今晚杨柳的美,还在于她的柔。这被清风吹起的轻柔的柳条,彼此碰擦,似牵衣待话。彼此相拥又似结伴同行。这亲密的情状,仿佛热恋的情侣,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浓密的柳荫里,相依相拥,含情脉脉。此情此景,岂非只一个“柔”字了得。
    ⑩人们常把柔比作软弱,比作温和。其实柔者,并非只是懦弱。柔只在她的表象,而她真正的品性,便是骨子里的坚强。那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杨柳也如是,看似随风轻摇,任弯任曲,然一旦放开束缚,她必会复回原样。这便是柔的坚强。如此想着,隐约觉得沉闷纠结的心,不知何时也舒畅起来了。
    ⑪夜色正浓,月上中天。此时云散月朗,皎洁的月光尽情地泻照在公园里,那本来黑黝黝的景物,也变得清晰起来。健步从公园里出来,只觉得眼前的景,竟如水洗般的清新。
    (原文有删改)
    37.请结合全文,梳理作者情感变化,将下面空格补充完整。
    (1) —沉闷—(2) —沉醉—(3) —(4) —轻松
    3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亲密的情状,仿佛热恋的情侣,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浓密的柳荫里,相依相拥,含情脉脉。
    39.请结合全文分析,月光下的杨柳带给作者哪些人生感悟。
    4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②段写公园沉闷的环境,烘托作者的心情,与文末写公园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
    B.第④段描写月光下的杨柳婉约羞怯、婀娜多姿的情态,表现出杨柳外柔内刚的品性。
    C.第⑥段引用诗句,表现杨柳多样的美,语言典雅,目的是凸显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D.第⑦段结尾句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杨柳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
    E.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023·天津西青·统考一模)阅读《怎一个“愁”字了得》,回答小题。
    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洪波
    ①乡愁与童年焊接。当我脱口说出这句话时,故乡的青纱帐、瓜园和黏豆包;故乡田野上潺潺的渠水,以及鸣叫不止的绿蝈蝈、“山叫驴”;故乡的厚达半米的冬雪,甚至还仿佛嗅到了点燃鞭炮时弥漫于冷空气中的火药味儿,听到那被鞭炮声震落于树梢的雪粉们滑落时的窸窣声……
    ②故乡冬季最让人惦记的是黏豆包。山海关外的黏豆包,黏年同音,透着喜庆,加上香甜的红豆馅,芳香略酸的黏黄米面,底下衬以深绿的苏子叶,咬一口美妙无比。尤其是冻得梆硬的黏豆包放进炕上老奶奶的火盆烤过之后,用小手拍下沾上的草木灰,这时托在手上的豆包有一层焦壳,一口咬下,沁入舌尖的是热辣辣的芳香味道。其中有豆馅与红糖混合的滋味,有黏黄米发酵后的气息,像米酒。尽管那时我从没喝过,但这种混合气息似乎就像酒一样醉人,尤其对一个贪婪的饥饿如狼的草原少年!
    ③吃完火烤豆包,嘴唇肯定是沾满草木灰的,用那冷且硬的棉衣袖口一擦,便开心地冲向漫漫雪地去追逐打闹了。
    ④如果说黏豆包的滋味属于冬天和白雪,属于火盆和春节的话,而香瓜与甜杆儿则注定属于碧绿的夏天。香瓜的学名叫甜瓜,因为本身成熟后特有的芳香,在我的故乡都叫它“香瓜”。记得乡下进城卖瓜的马车上,照例铺满碧绿的高粱叶子,香瓜们惬意地躺在松软的高粱沙发床上,向小城少年传递香甜的气息与梦想。夏天炎热时节,能吃上一个脆甜的香瓜,是莫大的享受。
    ⑤甜杆儿是我们最喜爱的小吃。它是一种甜汁饱满的高粱品种,有甘蔗的甜,皮却不像甘蔗那么厚硬,啃起来十分方便。用牙齿逐一剥下甜杆儿绿色的外皮,露出的是同样嫩绿的芯,一口咬下,甜水立刻顺舌尖流入喉底,反复咀嚼后吐出渣滓,吃法与甘蔗近似。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把竹竿状的甜杆握在手中,让它幻化为孙悟空的金箍棒,朝冥想中的白骨精一路打去;或者当成一把解放军的冲锋枪,向假想敌无情扫射。一根甜杆儿,甜蜜着多少草原小城孩子的童年!
    ⑥下面我要说一种更特别的食物“姑蔫儿”,一度我认为它的学名是灯笼果。因为它成熟后的葡萄状的果实有一层坚韧柔软的外衣,剥开后是苹果味儿黄莹莹的果实,这层金黄色的外衣极像灯笼。这种美味的小浆果,吃时不用洗,因为有一层天然的外包装。“姑蔫儿”外形如葡萄,味道类苹果,有极好的口感,在故乡产量极低,故而显得珍稀。所以儿时的“姑蔫儿”几近一个味道的传奇,每每把玩许久方才入口。
    ⑦北京这几年瓜果市场上不乏“姑蔫儿”,十几元一斤,我便大包地买回家,剥去软皮,一洗便是一大碗,逐一吃开去。奇怪的是再也没有昔日吃“姑蔫儿”的快乐,也许是供应太充足的缘故吧!
    ⑧可见乡愁的触发,也需要适当的场景和适时的道具,不光是吃“姑蔫儿”,即便是香瓜,也再没吃出当年的口感。不知是品种的退化还是年龄的增长。舌尖上的乡愁,现在已不易觅到,或许这乡愁一如远逝的岁月和童年,怅望中的怀念已远胜于实地踏勘乃至重回故乡。
    ⑨日暮乡关,怎一个“愁”字了得!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41.作者通过对童年时期几种食物的回忆来叙写乡愁。请你默读文本,用笔在文章中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2.“贪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贪得无厌,渴求而不知满足”,但用在“尤其对一个贪婪的饥饿如狼的草原少年!”这个句子中却毫不违和,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个词进行赏析式批注。
    4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题目“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乡愁一如远逝的岁月和童年,黏豆包、香瓜、甜杆儿、“姑蔫儿”都是作者记忆中最难忘的滋味。
    B.文章第①段通过写故乡的景物,表达了“我”对故乡的强烈怀念和赞美之情。
    C.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有人认为文章第⑦段与我童年生活无关,因此可以删掉。
    D.作者记忆中的童年是快乐的,结尾又说是“愁”,是因为童年最喜爱的食物再也吃不出 当年的口感,是因为逝去的岁月与童年生活一去不复返;是因为即使实地踏勘、重回故乡,也找不回童年的快乐。
    E.读完此文,不禁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的《故乡》。这两篇文章同样都是写故乡,在情感上是完全相同的。
    (2024上·天津滨海新·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李存葆的《雪国里的精灵》,完成下面小题。
    雪国里的精灵
    李存葆
    ①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苍茫坤舆,曾发出这样的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味出这两句诗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②那是茗县城西定林寺中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③博大与渺小,永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无疑是一枝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幼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④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上了雪后的崂山。
    ⑤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我俩俨然成了雪人。此处东西两边山崖下,古松奇槐相见,北面是一片竹林。沉甸甸的积雪,缀满竹的枯枝黄叶,把亭亭玉立的竹竿压弯。整片竹林竟像一群周身缟素的云鹤,交颈而眠。
    ⑥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⑦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到巨石下,呈现在面前的竟是一片美艳的小花。我也快速而细心地用双手扒着雪层,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
    ⑧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轻易降落。
    ⑨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⑩又是很多年前,我应友人之邀,到雪国一游,去北疆早春的大森林,虽然萧索且寂寞,但它却赠我以深邃和幽远;雪国的大洁白,虽然凝滞而单调,但它却深埋了一切龌龊,以诗意般的沉默赐我以诗一般的思索。
    ⑪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葬葬安睡着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几乎能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此时,我的惊讶之状,绝不亚于在崂山中的那次寻找。
    ⑫几朵蓝色的小花,使我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⑬人们惯常吟诵刺破青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人们也惯常喜爱咏唱那报春的腊梅,好像只有它才是唯一的傲雪斗霜的花魁。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报和序曲。
    ⑭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选文有删改)
    45.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雪野中两次偶然的经历。
    46.请结合语境,试着从不同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也快速而细心地用双手扒着雪层,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47.作者在写发现雪地里的小花之前,为什么要在第⑤、⑩段中写雪的大而广?
    48.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⑬段中画线的“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024上·天津河东·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芦花雪》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雪
    王 洁
    ①大地褪去了斑斓的秋色,冬日如期而至。西安的冬日,地上堆积着枯黄的落叶,光秃秃的树枝在凛冽的风中颤抖。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总盼着温暖的春天早点到来。不由得想起城郊穆柯寨村的春天。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和煦的暖风中,如波涛滚滚的绿色海洋,沁人心脾的芦草清香迎面扑来,一片盎然生机。
    ②不知道那片芦苇荡,在冬日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③晨光微露,我沿着出城的公路骑行。村庄笼罩在薄雾当中,乡道上行人稀少。穆柯寨仿佛还在沉睡中,显得幽静而质朴。
    ④我穿过茫茫的田野,路过连片的村宅,沿着小路拐过几个弯,不一会儿,一大片漫天蔽日的芦苇荡便出现在眼前。白茫茫的苇丛层层叠叠,一直延绵到视线的尽头,与天边火红的朝阳相接。
    ⑤一缕缕金色的霞光透过云层洒向芦苇。一株株并肩而立的苇秆挺立着,顶着饱满的穗子,芦花摇曳,妙曼多姿。叶片和花穗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霞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⑥微风过处,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此刻,每一朵芦花仿佛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在寒风中跳跃着,共同奏响一曲冬季恋歌。
    ⑦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倩影。“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眼前这迷人的画卷,为秦楚古道上苍凉沉寂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诗意和几分款款的柔情。闭上眼睛,耳畔,只有风的吟唱和花穗的簌簌低语,似有似无的云雀啾鸣缥缈旷远。
    ⑧正当我惬意地独享着这一片美好时,一阵“哗哗”的桨声由远而近。睁开眼来,只见一只小船在湖水中荡漾而来。我踏上了小船,小船钻进了芦丛深处。飘扬的芦花飘落在浅水里水鸟的翅膀上,与洁白的羽毛浑然一体。那些觅食的水鸟立在芦苇丛中,优哉游哉地晒着太阳,偶尔用细长的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偶尔钻进水里叼出一条小鱼。船桨惊动了那些正在栖息的鸟儿,它们扑腾着翅膀飞远,激起层层细浪,掀动丛丛芦苇,抖落出蓬蓬芦花。阳光透过苇秆洒向水面,湖水如碎金子闪烁着光芒,投映在我宁静的双眸中。
    ⑨千百年来,时光荏苒,这片芦苇荡陪伴穆柯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穆柯寨历史悠久,村口的古树盘根错节,斑驳的树皮上写满了沧桑。如今古树历尽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陪伴着穆柯寨祖祖辈辈的乡民们,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春去秋来,迎来一场又一场芦雪纷飞,这是宁静无闻的相守,让人觊觎。
    ⑩相传,历史上女将穆桂英曾屯兵于此,谱写了巾帼英雄之歌。不知,穆桂英是否在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沉吟苦思兵法布阵?是否走进过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阵阵芦花飘来,落在她的头顶,装点着她的发髻,那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
    ⑪一只白鹭扑腾着翅膀飞过来,停在我们的船舷上,打断了我那无边无际的遐思。小船划出苇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艳阳高照,水天相接,芦花纷飞。
    ⑫冬日的芦苇荡,虽没有春天的生机盎然,没有夏天的蓬勃绿意,不似秋天的灿灿金黄,却呈现出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素雅风姿和寂静之美。这种美是北方的冬日所独有的,足以打动每一颗向往宁静的心。
    ⑬沐浴着芦花雪,我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09日,有删改)
    49.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0.第⑦段引用“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
    51.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倩影。
    52.为什么芦花雪能让作者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请结合全文分析。
    (2024上·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春光好食“椿”滋味
    申功晶
    ①外公家的小院角落里,有他亲手栽种的一棵香椿树。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此处的“大椿”指的就是香椿树,椿树以人间八千年当作自己的一年,可见生命力极强。想来,外公植此树木,也有寄寓家中老人长春不老之愿。
    ②每到“小楼一夜听春雨”后,历经一冬蛰伏的椿树光秃秃的树梢上冒出了细尖墩芽,渐渐地长成肥厚锈红的叶片。倘在清展,叶上沾带些许露珠,瞧着红殷殷、鲜爽爽的,着实惹人怜爱。“北方文雄”元好问在诗中写道:“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想得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这首诗勾勒出一幅顽童双双对对骑在树上摘椿芽,清新怡然的早春图。
    ③香椿可食,《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元旦进梅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早在明朝,香椿已作为贡莱专供宫廷食用,可见它的受捧程度,自是不言而喻。
    ④清明前后,外婆便会挎着竹篮去后院采摘香椿,半晌才开回一篮闻着有鲜香之气的嫩嫩细芽。回到厨房,外婆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切成碎末,又在瓷碗里打上两枚新鲜土鸡蛋,将香椿段与蛋液混在一起,大火烧锅,香椿段裹着蛋液,“吡溜”一下便站入热油,外婆不断翻搅勺子至炒熟,一盘金黄翠绿的香椿鸡蛋上桌。那剑拔弩张的香味不由分说地闯入鼻孔,我搛一筷子,放到嘴里,齿颊生香,恨不能把舌头也吞下肚。
    ⑤俗话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香椿就如同蔬菜里的昙花,一年仅现半月光景,趁着鲜嫩,需多采一些,抓紧时间吃。在这段“食椿季”,外婆怕家人吃腻,不断地翻新花样。
    ⑥外公生平无其他嗜好,唯一所好便是靠坐在藤椅上小的,这就少不得下酒菜。在那个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公便在自家小院的香椿树上做起了“文章”。香椿煮毛豆是一味上好的佐酒之物,其做法如《食豆饮水斋闲笔》中记载的那样:“香椿嫩头在开水中略烫,沥去水,碎切,加盐;毛豆加盐煮熟,与香椿同拌匀,候冷,贮之玻璃瓶中,隔日取食。”那“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滋味最让人“上头”。
    ⑦香椿不仅可入食,还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香椿叶苦、温,煮水洗疮疥风症,消风去毒。”每到“食椿季”,外婆都会做各种香椿美食督促着我多吃一点。比如,香椿鸡蛋煎饼、香椿猪肉水饺、香椿鱼等。我年幼时,清晨急着上学堂,不肯好好吃早饭。外婆便会一大早起身,摊香椿鸡蛋卷饼,她先将香椿切碎,和蛋液一起拌匀,随后合入面粉,按口味加入调料,调匀成面糊,摊在平底锅上,做成饼状。等我醒来时,一张喷香四溢的香椿鸡蛋卷饼已打包放入食盒。课间拿出来吃,既可口又垫饥。
    ⑧转眼到了一年“食椿季”,我又怀念起外婆家的那棵香椿树。自从外婆过世,家里的院子已经荒废,我努力寻找着那棵香椿树,它的树皮剥离了树干,根部完全断裂。我忽然想起了“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句话,它有着传说中八千岁为一年的高寿传说,却仅活了短短数十年。
    53.根据对文章的阅读,概括香椿树具有哪些特点。
    5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我搛一筷子,放到嘴里,齿颊生香,恨不能把舌头也吞下肚。
    55.文中第②自然段引用元好问的诗有什么作用?
    56.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2024上·天津武清·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一树“飞天”挽春来》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树“飞天”挽春来
    管苏清
    ①杏花春雨,江南三月似水墨洇染,一天比一天水灵。
    ②每年这个时节,白玉兰成群结队,如飞天而至。一树一树的玉兰花舒展苞蕾,争先恐后,绽放如玉,凝脂停云,预示着春天一路飞奔而来了。
    ③十多年来的每个早春,我徜徉在玉兰花下,深深触摸到人世间的美好。在古典园林建筑中,玉兰常植于厅前院后或楼台周围,据《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
    ④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霞光轻抹,仿若雪花缀满枝头,晶莹洁白。饱胀得似乎马上要脱衣而出;有的才展开两三花瓣儿,羞羞答答地低着头,似是一位少女掩面而笑。
    ⑤玉兰开出花朵,层层叠叠,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煞是绚烂;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气韵。沈周的《题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古人早已将玉兰花比拟杨贵妃,并与《霓裳羽衣曲》的掌故勾连起来。玉兰花雅香幽,引得古代诗人皆以“玉雪霓裳”竞相题咏。
    ⑥玉兰花承受着日月的轻轻爱抚,愈开愈盛,散发着馥郁的香味。氤氲在这样的清香里,似有一种沉醉的感觉。每一次,从她的身边经过,我总要放慢脚步,看一眼她的娇羞,看一眼她的妩媚,看一眼她的清丽。有时,不经意间,还会遇到鸟儿栖飞于花前叶下的浪漫,一只栖于枝头,一只飞于叶下,顾盼传情。见着这灵动的身影,我的脑海里不觉就浮现出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仕女的背景便是嶙峋湖石和花色正艳的紫玉兰。那鲜明清丽的色彩,映照出大好春光。
    ⑦玉兰花一开,所有的花事将会磅礴追随。她们的生命虽短暂,却令人赞叹。当饱满的花蕾顶着冬日残留的寒冷破枝而出,当花朵如破茧之蝶飞舞而出,真正的春天已经欢悦着来了。早春玉兰极为绚烂地开,花期却很短。十几天的光景,如果吹来一场风,大朵大朵的花瓣就会飞散,从相依过的枝头带着深深眷恋,悄然飘落在草坪上,白绒毯一般轻盈美好,仿佛溢满整个世界的纯洁,春天没有被辜负,晴空对坐,看几朵碧空浮云,听几声黄鹂鸣翠柳,春天实在是妙趣横生。
    ⑧没过几天,白玉兰悄然退出舞台,落在草坪上,如一层薄薄的白绒毯。紫玉兰随即粉墨登场,舒展着薄翼,恰如可爱的笑脸,紫中透粉的玉兰花彰显着她迷人的身段,娉婷婀娜,一阵风吹来,它便摇曳着妩媚的身姿,像蝴蝶似的振翅飞翔,又似调皮的小精灵,飞向大地的怀抱,要是你驻足品味,定能发觉那清晰的脉搏,似乎能听到它那驿动的心声,唤醒你心灵深处的柔情,即使你心如止水,也抵挡不住这撩人的气息。
    ⑨岁月静好,往事如烟。心中多一份懂得和淡雅,多一份坦然和豁达,便是人生的快乐,一树“飞天”迎着春风,拨动我的心弦。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57.请结合文章第④~⑥段概括玉兰花的特点。
    58.第⑤段引用沈周的《题玉兰》这首古诗有何作用?
    59.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当饱满的花蕾顶着冬日残留的寒冷破枝而出,当花朵如破茧之蝶飞舞而出,真正的春天已经欢悦着来了。
    60.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在文章最后写“一树‘飞天’迎着春风,拨动我的心弦”。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2)
    (3)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时间
    柳树发出新绿时
    柳穗完全吐出时
    到了清明节时

    事件



    儿时的我追着柳絮奔跑,还使劲儿把快要降落的柳絮再吹上天。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4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武汉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4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武汉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4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武汉专用原卷版doc、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4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武汉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3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四川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3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四川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3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四川专用原卷版doc、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3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四川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2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83题(辽宁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2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83题(辽宁专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2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83题辽宁专用原卷版doc、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精选12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83题辽宁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