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5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5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草→兔→狼 B.草←兔←狼
    C.阳光→草→兔→狼 D.兔→草→狼
    2.右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3.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猎杀,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4.把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长。若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间超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说明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 )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
    5.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杨树在进行蒸腾作用时,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大气的湿度。这个实例说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性
    B.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C.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够影响环境
    6.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D.乙和丁数量增加
    7.某地为控制甘蔗害虫,引入了有毒蔗蟾,却造成了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8.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
    10.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某地有关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状况?(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13.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各项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B.植树造林
    C.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D.城市建设要布局合理
    14.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5.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景来看,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6.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同种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玉米植株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能够生长和发育D.能够繁殖后代
    1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
    1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蛇与猫头鹰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19.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检测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最多
    20.在动物界中,羚羊发现猎豹后会迅速奔逃,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6分)鳀鱼(见右图)曾经是黄海数量最多的鱼种,也是黄海食物网中的关键物种。请回答下面有关鳀鱼的问题。
    (1)鳀鱼是洄游鱼类。每年春季黄海北部水域温度回升,鳀鱼进入黄海北部近海海域,影响鳀鱼洄游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2)鳀鱼俗称为“鲅鱼食”,因为它是鲅鱼的主食。鲅鱼与鳀鱼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
    22. (16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盘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23. (10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与植物通过 的关系形成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空气、 等。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遗体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24.(8分)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很早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分解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4)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上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25.(10分)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符合环保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请分析回答问题。
    (1)政府“限塑”的原因:现行塑料袋进入生态系统后不能被
    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2)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说法的真实性。
    实验步骤:
    ①在同一块肥沃菜地里取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 ,分别加入大小相等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②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现行塑料袋和 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③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被分解或部分被分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被分解,则证明 ;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被分解,则证明 。
    参考答案:
    1-5ABDBD
    6-10ACDAB
    11-15BACDB
    16-20BACBC
    21.
    (1)温度
    (2)捕食
    22.
    (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
    (3)阴暗 明亮 光 不能 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取 5次的平均值
    (5)光 阴暗
    23.
    (1)生产 消费 吃与被吃
    (2)阳光(或水)
    (3)有机物
    24.
    (1)捕食
    (2)细菌、真菌
    (3)太阳能
    (4)鱼
    25.
    (1)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2)①分成两等份(或平均分成两份) ②新型材料购物袋
    该厂家的说法真实可信 该厂家的说法不可信
    组别
    水 质
    水量/毫升
    水温/℃
    蛙卵数/枚
    孵出的蝌蚪数/只
    A组
    河水
    500
    22
    30
    28
    B组
    蒸馏水
    500
    10
    30
    9
    生 物
    体内杀虫剂相对含量
    浮游植物
    1
    浮游动物
    10

    100
    食鱼鸟
    1 000
    环境
    第一次/只
    第二次/只
    第三次/只
    第四次/只
    第五次/只
    明亮
    0
    1
    2
    0
    2
    阴暗
    10
    9
    8
    10
    8

    相关试卷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