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辽夏金元的统治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2.元朝在行省的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从而起到相互牵制、分权制衡的态势。行省辖区内的宣慰司、路、府、州、县和汉军万户府等职位,全都受朝廷的任用、调遣和考核的管理。元朝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削弱行省内部权力的集中
3.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多样,管理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机构为( )
A.中书省B.宣政院
C.直隶省D.河南江北行省
4.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釆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官僚制D.厂卫制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6.北宋初年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分别是 ( )
A.中书省、中书省B.中书门下、中书省
C.尚书省、中书省D.门下省、中书省
7.下列属于辽、西夏和金统治措施共同点的是( )
A.实行南北面官制B.向宋王朝称臣纳贡
C.实行猛安谋克制D.学习中原王朝制度
8.《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
A.党项B.蒙古C.契丹D.女真
9.据图1、图2可知,元明时期( )
A.国家疆域得到大大拓展B.大一统局面得到了巩固
C.东北边疆管理得到加强D.地方行政区划日趋混乱
10.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乡里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
11.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好恶而调整
C.三级管理体制要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变迁的主线
12.由于宋代传世典籍材料相对丰富,故北宋时期宋辽、宋夏榷场以及南宋时期宋金榷场的研究成果较为丰赡,而对于夏金榷场则多语焉不详。自黑水城出土的17件西夏榷场使文书公布后,夏金榷场研究得到极大改观,其中一份文书如图
对该文书解读正确的是( )
A.行文的对象是三司,属于下行文,但无行文机构
B.可以证实榷场是各对峙政权之间商贸往来的场所
C.可以推断大庆三年西夏开始设立榷场使管理榷场
D.文书的性质不明,无法判断所述事项与榷场有关
二、问答题
13.默写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概括
三、材料解题思路题
14.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解题思路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15.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刘晓满《近百年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轴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2) 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 据材料三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题思路】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行省的划分使得题干材料中提到的“黄河、长江、洞庭”等河流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A项;
选项B,行省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整合资源发展经济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
选项C,题干中没有体现“因俗而治加”,排除C项;
选项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是结果不是意图,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代行省制度,首先要正确解读“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一信息,通过行省制度化解险峻地势,结合行省的目的和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2.答案:A
3.答案:A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政府管理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机构是中书省,A项正确;
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即吐蕃地区的机构,B项错误;
元代并未设立直隶省,C项错误;
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不管理今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行省制和中书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元朝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区,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4.答案:A
【解题思路】 依据题干信息“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结合所学知识:元世祖时期,为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管辖,元政府实现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一直沿用至今。A正确;
B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创的;
C错误,郡县官僚制度是在秦朝广泛推行的;
D错误,厂卫制度是明朝开创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的行省制,答题关键在意对材料的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元世祖时期,为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管辖,元政府实现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材料反映元朝行中书省没有实权,完全从属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从而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可见上述言论从实质上反映了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选A。
元朝行省仍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故B项错误;
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故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解题思路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进行解题思路即可。
6.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识记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分别是中书门下和中书省。故选B。
7.答案:D
【解题思路】A、结合所学知识,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 ,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辽、西夏和金都没有向宋王朝称臣纳贡,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辽、西夏和金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都向中原王朝进行学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辽西夏和金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C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古文材料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已经告诉了“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对应教材学习的契丹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接受汉族农耕及管理制度,又保持契丹游牧生活的特点,“得其宜矣”。女真人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蒙古人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党项人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只有契丹是根据地域设置南北面官。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契丹人的制度,根据“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结合教材学习的契丹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解题思路即可。
9.答案:C
【解题思路】依据两幅图示可知,元朝在东北地区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卫所、奴儿干都司等机构,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东北地区的管理,C项正确;
两幅图示均涉及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并没有扩大疆域,A项错误;
两幅图示都只涉及东北地区,不能说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项错误;
元朝在东北地区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卫所、奴儿干都司等机构,说明地方管理有序,而非混乱,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和明朝的边疆管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两幅图示信息,结合元朝的行省制和明朝管理东北的措施及其影响解题思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题思路的能力。
10.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到元朝,中央通过调整行政机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因此A正确;
B错误,中央直接管理的行政单位只到县;
C错误,地方官职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D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独立性较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此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1.答案:D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都是在县制的基础上不断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变革,因此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变迁的主线,故D选项正确。
A选项过于绝对,如西汉初期出现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东汉末年出现地方豪强割据,唐朝出现藩镇割据等现象,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错误;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皇帝好恶的因素;
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地方三级、二级行政制度的比较问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题思路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可以看出县作为以及地方行政单位,一直存在,并根据需要不断发展,进而得出结论。
12.答案:D
【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图片中的文字残缺,文书性质不明,无法判断所述事项与榷场有关,D项正确;
“但无行文机构”与题干所给图片中“今下三司”不符,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仅此一件文书不足以证实榷场是各对峙政权之间商贸往来的场所,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仅凭此文不能得出大庆三年西夏开始设立榷场使管理榷场,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史料的重要作用,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及史料的类型、作用进行解题思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3.答案: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具体可分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专制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段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这一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以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书写即可。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具体可分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专制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段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故答案为: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具体可分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专制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段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点评】本题要求默写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概括,解答本题需掌握辽宋到元的历史发展概况,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考生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解题思路。
14.答案:(1)制度:郡县制。
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历史作用: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
(2)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越来越受压抑。
【解题思路】(1)制度,根据材料“新皇帝(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等信息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因此这时期新皇帝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特点,根据材料“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下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因此中央派遣官员直接控制地方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历史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因此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郡县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原因,根据材料“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可得出元朝疆域辽阔;根据材料“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可得出民族征服;根据材料“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度是吸取前朝管理地方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不断受压制,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认识郡县制和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
15.答案:(1)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关系: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
优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后世依然沿用行省的设置(或中国省制的开端)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解题思路】(1)秦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汉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
(2)关系:根据材料“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优点”:根据材料“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轴结合”可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世依然沿用行省的设置(或中国省制的开端)。
(3)理解:根据材料“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行政制度终维护中央集权。主要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故答案为:(1)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关系: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
优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后世依然沿用行省的设置(或中国省制的开端)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主要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准确作答的能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解题思路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并把握解题思路,作答时特别需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10辽夏金元的统治,共3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训练题专题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十二课两宋的政治军事和辽夏金元的统治,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