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1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2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3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4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5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6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7页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课时 内能-【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子动理论,物质中的分子状态,比热容,m水m食用油,比热容的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②城市的“热岛效应”,热量的计算,判断以下说法正确与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一切物质都是由 构成。
    (一)分子动理论内容:
    (分子指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思考:“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否正确?
    ①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
    ② 分子其实还可以再分(分子——原子——质子——夸克)
    注意:分子直径 ,约为 ,数量庞大,只能用 观察。
    如图所示,形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
    我们看到阳光下飞舞的灰尘、水中翻腾的杂质、空气中弥漫的“白雾”都不是分子。
    2、一切物质的分子在 做 运动.
    扩散: 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的分子运动是双向的,在扩散中两种分子会同时进入对方
    思考: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一:结论二: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物质 能扩散
    扩散现象与 有关。
    区分扩散现象和机械运动
    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变大?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抗”,要是压缩液体和固体呢?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r=r0 引力 = 斥力当r>r0 引力 > 斥力当r10r0 几乎没有作用力
    固态 液态 气态
    有形状、有体积、不能流动
    形状、 体积、 流动
    1、构成物体的 ,其具有的 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什么是内能?内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从内能的定义角度思考,内能大小和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2、单位是:焦耳(J)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二)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体积(相对于气体而言)、物质种类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和 。
    实质:(不一样)
    结果:(一样)
    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J)。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温度只能说“是、降低、升高”
    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含有,它只存在于热传递转移过程)
    内能只能说“有、具有、含有、改变了、传递了”
    (如液体的沸腾、晶体的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
    比热容是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比水容”、“比酒容”
    可以用来比较物质容纳热量的能力的物理量
    实验:比较水和油的吸热能力
    ① 两者 比较 。
    ② 两者 比较 。
    (2)表二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_。
    (1)表一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
    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不同
    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
    水与煤油,哪一种物质吸热的能力更强?你能否比较?
    思考: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不同。那应该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12.6×103焦的热量。
    我们来看看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
    比较水与煤油吸热的能力
    我们可以计算出1千克煤油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即可进行比较: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焦/(千克·℃),符号: J/(kg·℃)
    实验证明: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时放出的热量, 也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变的,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无关,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和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定值。(不能说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
    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①从表中我们了解到, 的比热容最大,说明它的 最强。②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 。
    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比热容越大,越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比热容也可以理解为反映了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由上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气候的变化影响也比较大。
    水的比热容: 4.2×103焦/(千克·℃)
    早春,农民为了不使秧苗在晚上低温冻坏,常晚上灌水到秧田,白天将水放掉,请你说说这其中的科学道理。
     ①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油好?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油的大,在质量一定时,降低相同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②汽车发动机为什么用水来冷却? 有什么好处?
    水的比热容 4.2×103焦/(千克·℃)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热量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到了冬季,一般往水箱里加防冻剂,因为当温度达到零下时,水容易结冰。
    ③为什么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因此白天海水温度低,沙子温度高。晚上没有光照时,海水和沙子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的小。所以海水温度高,沙子温度低。
      城市内有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你能够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Ⅲ. 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对比
    ②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③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t0 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度,t 表示物体的末温度。
    Q吸=cm (t-t0) =cmΔt
    Q放=cm (t0-t) =cmΔt
    (2019杭州)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mΔt(Q)得知(  )A. 比热跟热量成正比B. 比热跟质量成反比C. 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或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黄豆有间隙,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吸盘内存在引力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物体热的变化而变化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说明分子在运动
    (一)分子动理论内容:常见的物质是由 、 构成的; 分子在 运动;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二)扩散1.定义: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 对方的现象。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 。3.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 运动的;分子间是有 的。
    (三)内能1.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对物体做功,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其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 。(2)热传递。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 ,就可以发生热传递。 其实质是内能的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 。
    4. 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四)比热容1.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与它的 和升高的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用符号 表示。2.定义式:。定义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Q 、m 、t 。 (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实验器材:水、食用油、两个电加热器、 、 。其中水和食用油的 (填“质量”或“体积”)相同,两个电加热器的(填“功率”或“质量”)相同。
    2.实验方法:转换法,通过液体的 来判定物体吸热的多少。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控制物质的 和 相同。3.实验结论: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 ,吸热能力越强。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得 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例1】(2021·成都)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点拨】热茶暖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A不正确;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大,故B不正确;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正确;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积雪也有内能,故D不正确。
    【例2】(2018·桂林)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偶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点拨】根据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比热容小的特点来分析。
    【例3】(2018•南京)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装器材时,先固定上面铁圈的高度B.升高相同温度,a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C.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D.不添加器材,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以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点拔】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在加热中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比热容的不同上,根据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比热容小的特点来分析。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改变、比热容的概念。注意如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根据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比热容小的特点来分析。
    【例4】(2018·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 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 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点拔】AB选项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注意是分子运动,而灰尘不是,C答案中的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中的变黑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而选A。
    【方法归纳】本题是典型的理论知识考查,只要对基本知识理解透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相关课件

    第10课时+声现象-【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

    这是一份第10课时+声现象-【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声现象复习课,声音的产生,②转换法,声音的传播,部分介质中的声速,④回声,⑤回声的应用,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③音调的波形,超声波和次声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9课时 信息的传递-【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

    这是一份第09课时 信息的传递-【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电话的工作过程,电话交换机的连接,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①模拟通信,②数字通信,电磁波的产生,波的基本特征,②波长,③频率,③波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5课时 电和热-【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

    这是一份第05课时 电和热-【精品课】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通用版),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电流的热效应,①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演示实验,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转换法,阻值不等,滑动变阻器,Ⅳ电路连接图,归纳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