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金乡县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金乡县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春日和煦B. 夏荷绽放
C. 秋风送爽D. 冬雪飞舞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春日和煦是自然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荷绽放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B符合题意。
C.秋风送爽是自然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冬雪飞舞是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
B. “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
C. “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大鱼吃小鱼,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正确。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体现的是生物的生长,不能体现生物的繁殖的特征,故B错误。
C.惊起一滩鸥鹭表示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故C正确。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故D正确。
故选B。
3.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了解本校初一学生的近视率情况,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放问卷了解同学们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调查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文献法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要了解某地青少年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
【详解】A.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生物小组的同学发放问卷了解初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A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
D.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在探究实践中设计对照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对照实验中可以不设计变量
B. 一组对照实验中可以设计多个变量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条件应相同
D. 低温和低氧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对照实验是单一变量实验,重点就是明确变量,根据变量来设计对照实验, A错误。
B.对照实验是单一变量实验,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B错误。
C.对照实验是单一变量实验,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条件应相同且适宜,C正确。
D.低温和低氧存在两个变量,不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C。
5. 盆栽小型瓜果是家庭绿色栽培的新时尚。某同学查阅番茄种植的相关资料后,计划尝试明年春天时在自家阳台种植番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查阅番茄种植资料用到了观察法
B. 该同学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讨论来制订种植方案
C. 种植时只需考虑阳光否充足
D. 现在制定准备明年春天实施的种植方案,可以一直使用而不需要更改。
【答案】B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A.查阅资料属于文献法而不是观察法,A错误。
B.讨论可以帮助更好地制订方案,B正确。
C.种植时除了阳光外,还需考虑水分、肥料、温度等因素,C错误。
D.种植方案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可能不更改,D错误。
故选B。
6. 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
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②④③①⑥⑤D. ②③④①⑥⑤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①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
A. 反光镜、目镜B. 物镜、目镜
C. 遮光镜、镜筒D. 转换器、光圈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转换器上安放物镜。
【详解】A.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是反光镜,A错误。
B.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正确。
C.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是遮光镜、镜筒,C错误。
D.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是转换器、光圈,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每个结构的长度越长,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
B. ②是遮光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光线强弱
C. ⑤是反光镜,视野较暗时应选择平面镜一面
D. ⑧是细准焦螺旋,调节它能使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D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镜座、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
【详解】A.显微镜的①目镜和③物镜能放大物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A错误。
B.②是转换器,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B错误。
C.⑤是反光镜,平面镜聚光的能力较弱,是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的能力较强,是在光线较弱时使用,C错误。
D.⑧是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正确。
故选D。
9. 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400 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 ①和②B. ①和④C. ②和⑥D. ④和⑤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长的倍数大,目镜短的倍数大,据此解答。
【详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③④⑥是目镜,①②⑤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400倍,应选择的是镜头②和⑥。
故选C。
10. 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图像为“b”那么载玻片上图像是()
A. qB. bC. dD. p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玻片标本上的是“b”,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q”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
11. 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取镜;②对光;③观察;④安放;⑤清洁收镜
A. ①②③⑤④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②④③⑤D. ①④③②⑤
【答案】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详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4、清洁收镜所以,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取镜、④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⑤清洁收镜,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要将如图中的甲转换成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是向( )移动。
A. 右上方B. 左下方C. 右上方D. 左下方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中,1个“O”表示1个细胞,图1、图2分别表示更换物镜前后显微镜视野中紧密排列的一行细胞。更换物镜后( )
A. 视野的亮度变亮B. 视野的范围不变
C. 看到的细胞变大D. 放大倍数缩小4倍
【答案】C
【分析】(1)由题图可以看出,图1到图2的变化是因为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
【详解】A.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由图示可以看出,更换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变暗,故A错误。
B.由图示可以看出,更换高倍镜后,看到的细胞变大,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由原来的8个变成了2个,因此视野的范围变小,故C错误。
C.由图示可以看出,更换高倍镜后,看到的细胞变大,视野范围变小,故C正确。
D.由图示可以看出,更换高倍镜后,看到的细胞变大,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由原来的8个变成了2个,说明放大倍数增大了4倍,故D错误。
故选C。
14. 规范的操作可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更清晰,为避免物像中出现气泡,下列正确的盖片方法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是: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用解剖针展开内表皮)→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边缘,然后缓缓放平,这样载玻片上的水就可以慢慢的把盖玻片下面的空气赶走,盖玻片下面就不会出现气泡。
【详解】A.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避免产生气泡,A正确。
B.盖片时,不能将盖玻片垂直盖下,这样容易产生气泡,B错误。
C.盖玻片的一边没有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容易产生气泡,C错误。
D.盖片时,应该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不能使盖玻片的一侧浸没在水中,D错误。
故选A。
15. 如图是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其先后顺序应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D. ③④②①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从植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图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
【详解】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2滴、3取、4展、5盖、6染、7吸,图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实验课上,小林对制作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
A. 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①④
【答案】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大致为:擦→滴→刮→涂→盖→染①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以防其上面的杂质影响观察效果。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刮之前需用凉开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杂质,以免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杂质混合而影响观察效果。刮的时候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使口腔受伤。④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目的是让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来,以免互相遮掩,难以观察。⑤盖: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盖玻片与载玻片大约成45°角,这样盖玻片下不易出现气泡)。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避免滴在盖玻片上面),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详解】在给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加在盖玻片的一侧(位置①),然后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位置③)轻轻吸引。这是为了利用毛细现象,使碘液通过覆盖的细胞,同时避免气泡的产生和样品的移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中的白鹭、桃花、鳜鱼,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A
【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白鹭、桃树、鳜鱼三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8.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而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虽然液体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
A. 杀死细胞B. 减慢细胞运动
C. 维持细胞形态D. 分散细胞
【答案】C
【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其中在“滴”这一步,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虽然液体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维持细胞形态,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C正确。
19.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人脸识别、人脸支付等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是于人体面部存在差异,不易改变也不易被复制,下列与人体面部差异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
【答案】C
【分析】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人体细胞无细胞壁,A错误。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与人体面部差异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C正确。
D.细胞质位于细胞核的外面和细胞膜的里面,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D错误。
故选C。
20. 小明发现妈妈在家洗菠菜时水没有变色,用热水烫几分钟后,水就变成绿色,原因是热水损坏了细胞的某结构,使细胞中色素流到水中造成的。该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
【答案】B
【分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质含有多种物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和物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能对物质有选择性,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把菠菜放在冷水中,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因此,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把菠菜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破坏了细胞中的细胞膜,造成菠菜细胞内物质的外流,B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某海关缴获了一批走私物品,在清点时发现有一包生物样品,但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体还是动物体,海关工作人员借助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生物样品来自植物体,他判断的依据是观察到了(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A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海关工作人员借助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生物样品来自植物体,判断的依据是观察到了细胞壁。A正确。
故选A。
22. 如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葱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⑥
B. 二者都有的结构是②③⑤⑥
C. 切洋葱时闻到的辛辣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结构③中
D. 乙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答案】B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细胞质、⑥线粒体。
【详解】A.洋葱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错误。
B.二者都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⑤细胞质、⑥线粒体,B正确。
C.切洋葱时闻到的辛辣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结构④液泡中,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透明无色,没有叶绿体,甲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因为它有细胞壁、液泡,D错误。
故选B。
23. 下列细胞能够独立完成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是( )
A. 草履虫B. 卵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D.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答案】A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够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详解】A.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靠单个的细胞能完成运动、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A符合题意。
BCD.卵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细胞不能独立完成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玉米叶肉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
A. 细胞膜B. 线粒体C. 叶绿体D. 细胞核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详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玉米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故选B。
二、非选择题(第26-29题,每空2分,第30题每空1分,共50分)
25. 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以下现象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现象。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现象。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现象。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属于______现象。
(5)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答案】(1)生长 (2)繁殖 (3)遗传 (4)变异 (5)细胞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生物体都能由小长大,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能生长。
(2)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现象。
(3)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因此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
(4)变异是指亲子间记忆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因此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体现了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这种现象属于变异现象。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6. 目前生活中的“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金乡县某学校生物学科社团的同学随机向两千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____。
(2)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__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比例为______。
(3)实验探究中选用了两千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的原因是______。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____。
【答案】(1)抽样调查法
(2)①. 6小时以上 ②. 37.99%
(3)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抽样调查是指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详解】(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时应随机取样。
(2)据表格数据可见:使用2~4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8÷963=18.48%;使用5~6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15÷579=19.86%,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4÷458=37.99%,可见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3)实验探究中选用了两千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
27. 在课堂上学习了“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后,小明总结了这个实验的内容要点,并绘制了部分图例。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图③中载玻片上应滴一滴______。
(2)临时装片制作好后,应先置于显微镜的______(填“高”或“低”)倍镜下观察。放置装片后,先调节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下图中的结构_______(填序号)。
(3)下图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当视野出现模糊不清的物像时,要使视野中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4)在普通显微镜下,下图中甲细胞不容易看清楚的结构是[ ]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
(2)①. 低 ②. d
(3)细准焦螺旋 (4)②细胞膜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用解剖针展开内表皮)→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刮(用牙签)→涂→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吸(用吸水纸)。
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中:b是粗准焦螺旋,c是细准焦螺旋,d是物镜,e是反光镜。
细胞结构示意图中: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量少。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目标结构。可见,临时装片制作好后,应先置于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在顺时针(从操作者的右手边看)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d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3)准焦螺旋是显微镜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可见,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当视野出现模糊不清的物像时,要使视野中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4)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可见,在普通显微镜下,题图中,甲细胞不容易看清楚的结构是②细胞膜。
28. 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为______细胞结构模式图,与图1细胞相比,其细胞质内没有______和_____。
(2)使植物花瓣呈现鲜艳颜色的花青素(色素的一种)位于图中结构[ ]______中。
(3)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最外面有[ ]______。
【答案】(1)①. 动物 ②. 叶绿体 ③. 液泡
(2)E液泡 (3)A细胞壁
【分析】图甲中: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E液泡,F细胞质,G线粒体。
【详解】(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结合题图可知,图2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与图1的植物细胞相比,其细胞质内没有叶绿体和液泡。
(2)造就花儿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叫做“花青素”,它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控制花的粉红色、红色、紫色及蓝色等颜色变化。可见,使植物花瓣呈现鲜艳颜色的花青素位于图中结构E液泡中。
(3)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可见,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最外面有A细胞壁。
29. 人们发现,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腐败变质,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
如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把A瓶B瓶的肉汤分别煮沸。肉汤放凉后,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变化。3天后,A瓶浑浊变质,B瓶仍然保鲜:直到4年后,B瓶里的肉汤新鲜如初。接着,将保鲜的B瓶的瓶颈打断,数日后,B瓶中肉汤也浑浊变质了。巴斯德后来又反复做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等(写出任意两种即可)。
(2)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的问题是_____。
(3)上述研究中,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_____。
(4)在巴斯德的实验研究中,曲颈瓶设计的妙处是______,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对照组是_____。
(5)图甲中A瓶煮沸的目的是______。图乙中将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6)这个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①. 观察法 ②. 实验法
(2)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吗
(3)使肉汤变质微生物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而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4)①. 空气可以通过曲颈进入瓶内,而微生物则无法进入 ②. 微生物的有无 ③. B瓶
(5)①. 杀死肉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②. 微生物
(6)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因此,防止食物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写2条,合理即可)
(2)结合题干信息“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腐败变质,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可知,巴斯德的研究旨在解答的问题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吗?
(3)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在巴斯德的研究中,他作出的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而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4)空气中的微生物能被弯曲的瓶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可见,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了曲颈瓶,使曲颈瓶内没有细菌进入。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该实验中,B瓶中无微生物大量繁殖,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A瓶中有微生物大量繁殖,是实验组,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5)在图甲中,A瓶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以确保实验开始时两个瓶子中的肉汤都是无菌的。当图乙中将B瓶的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微生物得以进入瓶内,导致肉汤变质。
(6)根据巴斯德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这个结论是基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推理得出的,也是巴斯德实验的核心发现。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及人数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腕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障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上)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爱迪中学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共有40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