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页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2页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将1.76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某浓度的硝酸中,得到和NO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时,金属离子恰好全部转化为沉淀,测得沉淀的质量为3.12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B.该硝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和NO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70%
    D.向得到的和NO混合气体中通入一定量后被水完全吸收,消耗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
    2.将的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硝酸中,收集到、。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 )
    A.B.C.D.
    3.用充有的烧瓶进行“喷泉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解题思路正确的是( )
    A.产生“喷泉”证明与发生了反应
    B.无色溶液变红证明 极易溶于水
    C.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证明溶解已达饱和
    D.加热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红色变浅或褪去
    4.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但不能吸收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5.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解题思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能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D.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氧化产物
    6.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B.实验室收集NO
    C.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D.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
    7.用如图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开始反应阶段几乎不产生气泡,约2分钟后,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5分钟后产生气体逐渐变快,溶液变为蓝色,液面上方气体变为浅红棕色。
    下列解题思路合理的是( )
    A.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和
    B.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铜与稀硝酸反应时可能吸收热量
    C.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或可能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催化剂
    D.当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铜丝表面一定无现象
    8.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是( )
    A.盐酸B.浓硝酸C.氯化铁溶液D.硫酸铜溶液
    9.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挤压滴管并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吸,产生红色“喷泉”
    B.“喷泉”的产生能证明与发生了反应
    C.若将换成,也能产生明显的“喷泉”
    D.实验后,取出烧瓶中的溶液,测得其,原因是:,
    10.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物质一定是
    B.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C.Zn粒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硝酸均产生气泡,说明Zn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向溶液中先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不能说明溶液一定含
    11.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氧气对实验现象的干扰,以及实验后装置内氮氧化物无法全部排出进行绿色化处理等问题,某实验小组对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注:下图中的试管底部有小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先拉注射器A活塞,其目的是除去反应前试管内的空气
    B.注射器B可用于调节或平衡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
    C.该实验装置可通过控制止水夹和注射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D.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缓慢拉动注射器A即可将试管内的氮氧化物全部排射器A中
    12.室温下,将充满某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如图)。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将15.2g铜和镁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的浓硝酸中,固体恰好完全溶解,生成的标况下的混合气体和共8.96L。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此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沉淀质量为25.4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浓硝酸的物质的量为浓度为
    C.金属与浓硝酸反应共转移电子数目为
    D.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量的混合通入水中,如气体完全被吸收,所需标况下的
    14.白硼钙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FeO、和等杂质),利用白硼钙石制取强还原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偏硼酸钠()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难溶于乙醇,碱性条件下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中可能有、、NO
    B.该流程用到两步过滤操作
    C.物质a可循环利用
    D.“反应W”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5.下列分子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且其空间结构为V形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
    16.(1)的空间构型______。
    (2)硬脂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浓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7.氧化镓()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设计以砷化镓废料(主要成分为GaAs、、)为原料生产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Ga和Al的化学性质相似;
    ⅱ.对硝酸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催化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Ga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3)①“浸取”时GaA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若取A、B两组样品分别进行“浸取”实验,向A中不断通入,其他条件、操作完全一样,得到镓元素的浸出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前10min内,浸出速率A______B(填 > 、 = 或 < ),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沉镓”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需要控制硝酸用量的原因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后发现,实际工业生产中,在“浸取”步骤除了加硝酸外,还需要加入,从绿色化学角度解题思路加入的优点___________。
    18.五水硫酸铜在化工、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硫酸铜溶液
    称取3.0g铜粉放入双颈烧瓶中,加入11.0mL,再分批缓慢加入5.0mL浓,待反应缓和后水浴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补加6.0mL和1.0mL浓硝酸。
    ①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硝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②分批加入硝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制得五水硫酸铜粗品
    待Cu接近于全部溶解后,趁热用倾析法将溶液转至小烧杯中,然后通过“相关操作”得到粗五水硫酸铜晶体。
    ①趁热用倾析法转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相关操作”得到粗五水硫酸铜晶体,其“相关操作”是指将溶液转至蒸发皿中,水浴加热,_________。
    ③如果蒸发水时温度过高,得到的晶体会偏白色,则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做“被氧化”的实验,发现溶液变深棕色。猜想可能是生成的或NO与或反应,使溶液变为深棕色,设计下列装置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后关闭c打开a、b,通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时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关闭___________(选填“a”“b”“c”),打开___________(选填“a”“b”“c”)及分液漏斗活塞,反应后丙中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NO与反应;
    (4)完成(3)中实验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通一段时间,更新丙、丁中试剂,关闭a和b,打开c及分液漏斗活塞。反应后丙中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也可与反应。对此你认为这个结论___________(填“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若你认为合理此空不用填)
    (5)这个装置的一个缺陷是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甲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A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B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方案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得到的和NO混合气体通入一定量后被水完全吸收,又重新转化为,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气获得电子数等于计算失去电子数,故消耗物质的量为=0.02ml,标准状况下,消耗氧气的体积是,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将的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硝酸中,收集到、,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共转移电子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和与金属离子反应的氢氧根的质量之和,由关系式,可知,,则,则沉淀的质量为5.6g+5.1g=10.7g;
    选B。
    3.答案:D
    解析:A.产生“喷泉”证明烧瓶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压强差,可能是与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极易溶于水,A错误;
    B.无色溶液变红证明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B错误;
    C.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可能是空气,比如止水夹下方的玻璃管未插入水中时会有空气进入,故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不能说明的溶解达到饱和,C错误;
    D.,加热时,氨气挥发,平衡逆移,减小,则红色变浅或褪去,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装置特点进行判断;装置①浓硝酸和铜反应,装置②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将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若浓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A. 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若浓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不出现红棕色气体,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
    B.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赶走装置中的空气,故B正确;
    C.②中的试剂为水,使与反应生成NO:,故C正确;
    D. 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故D正确;
    故选A。
    5.答案:A
    解析:A.①只能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所以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A正确;
    B.②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浓硝酸发生了分解反应,B错误;
    C.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可能是木炭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错误;
    D.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为还原产物,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反应生成,图中装置能制取氯气,故A正确;
    B.NO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打开活塞,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氨气溶于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大气压将水通过导管进入烧瓶中而形成喷泉,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而使其水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溶液变红色,所以该装置能 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HCl都能和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溶液除去中的HCl,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由实验现象可知,铜表面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面上方气体变为浅红棕色,由于NO和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故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A错误;
    B.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开始反应阶段几乎不产生气泡,约2分钟后,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5分钟后产生气体逐渐变快,故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溶液温度升高,故推测铜与稀硝酸反应时可能放出热量,B错误;
    C.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开始反应阶段几乎不产生气泡,约2分钟后,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5分钟后产生气体逐渐变快,故推测或可能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催化剂,因为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当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含有,此时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则硫酸电离出的与能与铜继续反应,故铜丝表面将继续产生无色气泡,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B
    解析:常温下,Fe、Al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可用铝制容器(或铁制容器)来存放浓硫酸、浓硝酸,据此解题思路作答。
    A.铁与盐酸可持续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存放,A项错误;
    B.常温下,浓硝酸与铁发生钝化,可以用铁制容器存放,B项正确;
    C.常温下,铁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存放,C项错误;
    D.常温下,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存放,D项错误;
    答案选B。
    9.答案:D
    解析:A.该实验中水中未加入酚酞,故不会产生红色“喷泉”,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会形成压强差,“喷泉”的产生不能证明与水发生了反应,B错误;
    C.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氨气,溶解的量小,压强差也较小,不能产生明显的“喷泉”,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出氢氧根使得溶液显碱性,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物质说明氧化KI生成,不一定是,故A错误;
    B.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有,故B错误;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Zn反应生成NO气体,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应先加入KSCN溶液,如无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如变红色,说明含有,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拉注射器A可将试管中气体排出,同时使试管中的液面上升,A正确;拉注射器B,可降低广口瓶中的压强,推注射器B,可增大气压强,B正确;该实验装置可通过控制止水夹和注射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C正确;反应停止后,提拉粗铜丝,使粗铜丝下端靠近软胶塞A,再打开止水夹,缓慢拉注射器A活塞,可观察到试管内的无色气体被吸入注射器A内,试管内稀硝酸液面逐渐上升,注射器B活塞缓慢向内移动,如不提拉铜丝会继续反应,D错误。
    12.答案:B
    解析: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
    B.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和,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再通入后,NO、和反应生成硝酸,液面会继续上升,C正确;
    D.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正确;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A.气体为浓硝酸与氧化亚铁反应后生成的及与碳酸钙反应产生的,无NO气体,A错误;
    B.由解题思路,操作X和操作Y都是过滤,B正确;
    C.由解题思路,物质a为乙醇,可以在醇浸步骤循环使用,C正确;
    D.“反应W”为和混合反应生成和MgO,无元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本题选A。
    15.答案:C
    解析:A.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为V形,故A错误;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模型为直线型,空间结构为直线型,故B错误;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四面体,空间结构为V形,故C正确。D.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模型为四面体,空间结构为三角锥,故D错误;故选:C。
    16.答案:(1)正四面体
    (2)
    (3)
    (4)
    解析:
    17.答案:(1)
    (2);
    (3)①.;②. < ; ③.反应生成的有催化作用,充入后逸出,反应速率下降
    (4)①.;②.硝酸用量过多,会导致沉淀溶解;若硝酸用量过少,会导致沉淀不完全
    (5)可将氧化为硝酸,减少污染,提高硝酸利用率
    解析:
    18.答案:(1)分液漏斗;氧化铜粉;防止反应产生的热效应增加硝酸的挥发量;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2)除去残余固体;防止硫酸铜晶体析出;浓缩至表面有晶膜出现,取下蒸发皿(或拆去热源),自然冷却,析出粗五水硫酸铜晶体;
    解析:(1)①仪器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硝酸的主要作用是氧化铜粉;
    ②分批加入硝酸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反应产生的热效应增加硝酸的挥发量;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
    (2)①趁热用倾析法转液的目的是除去残余固体、防止硫酸铜晶体析出;
    ②通过“相关操作”得到粗五水硫酸铜晶体,其“相关操作”是指将溶液转至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至表面有晶膜出现,取下蒸发皿(或拆去热源),自然冷却,析出粗五水硫酸铜晶体;
    ③如果蒸发水时温度过高,得到的晶体会偏白色,说明受热分解产生,方程式为:。
    19.答案:(1)赶走装置中空气,防止氧化NO干扰实验结果
    (2)
    (3)①.ac②.b
    (4)①.不合理②.因为反应到后来硝酸变稀,有NO产生,丙中红棕色可能是NO与反应的结果(或是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O与反应的结果)
    (5)无尾气处理装置
    (6)acd
    解析:(1)加入药品后关闭c打开a、b,通一段时间赶走装置中空气,防止氧化NO干扰实验结果;
    (2)反应开始时,装置甲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证明NO与反应,需要把甲中生成的转化为NO,所以气体要先通入水中,所以关闭ac,打开b及分液漏斗活塞,反应后丙中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NO与反应;
    (4)反应到后来硝酸变稀,有NO产生,丙中红棕色可能是NO与反应的结果,所以不合理。
    (5)氮氧化合物有毒,该装置的一个缺陷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6)a.加热该绿色溶液,二氧化氮气体挥发,可通过颜色的变化证明,故a正确;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浓度降低同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能证明溶液颜色的变化原因,故b错误;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可将二氧化氮气体排出,通过颜色变化可证明,故c正确;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如颜色变为绿色可证明,故d正确;选b。



    实验装置
    选项
    气体
    实验现象
    A
    试管中液面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试管中液面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停止后,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一定量的,试管中的液面会继续上升
    D
    试管中液面迅速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氮的固定: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练 氮的固定,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备考·考点专练(2025届)高中化学试题第15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点专练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一轮备考·考点专练(2025届)高中化学试题第15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点专练含解析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技术可以改善环境、造福人类,NH3可用作脱硝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3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3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