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三语文docx、高三语文答案1docx、高三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炼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D.“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
B.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
C.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的局限。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3分)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
D.钟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字。(3分)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见 麒 麟
哥舒意
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返家在屋后种下了第一株桃树,每年开春又种下新树,园子里的桃树变成了桃林,桃林又连成一片。从屋里往外望,是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一旦绽开,满眼都是花海。南庄方圆百里都能闻到桃花清香,人称“万里桃花”。
丁丑年秋,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
不久日本翻译就传出话,藤原长官要为儿子承太找个家庭教师,要求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史记通鉴无不精通,还要一手工整行书。整个南庄唯有一个私塾先生符合要求,当地人称苏夫子。
夫子女儿守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奇特身形。再次醒来时,守真已经躺在父亲的怀里。
“我好像看见了一头走兽。”守真说,“它像是很大的狗或者很大的鹿,但要比它们都大,它头上有冠冕一样的犄角,昂着脖颈,看起来很骄傲,又孤独,像是落单了在寻找伙伴,但是它看着我的时候,眼神就像看着自家幼崽。”
夫子提起笔,在粗纸上写下两个字,两个非常多笔画的古字。
守真学着写,四十二笔,一笔一画,写出这两个字。她看纸上墨字,仿佛一头沉默古兽,浓缩在她笔端。
夫子说:“麒麟,这是它的名字。”
“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
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
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
一天,午课结束,一队士兵从车上扛下一棵大树。
承太说:“父亲说,园里桃树已经枯死,想看看樱花树移植过来能否存活。”
守真说:“如果能呢?”
承太说:“那就把桃林都砍掉,全部换成樱花树。反正这片桃林都快死了。这样到了隔年春天,我们就能看见漫山樱花了。”
守真说:“樱花不是南庄的桃花。”
月亮渐渐隐没,云隐风起,风起树动,树叶簌簌作响。
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摸麒麟的躯体,感觉手上一片湿滑,还以为是雨水,再看向麒麟,她看清了它身上的斑纹。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有的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白日依山奔流到海,十年生死不尽长江。她能认出一些诗句,每当她读出所见的文字,随着雨水的冲刷,躯体上的文字又变成了新的字句。她仔细分辨,看着自己的手,雨水的颜色没有这么深,在夜里,这是像黑墨一样的颜色,粘在她的手上。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一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走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
藤原请夫子前往书房一叙。夫子进入书房,看见藤原正在写字,“夫子的颜体,真有真卿先生的风骨。 ”藤原说,“相比真卿行楷,我对另一位大家的字体更为推崇。”
夫子说:“这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有宋以来,没有比它更具美感的书法了。”夫子说:“字是好字。”藤原说:“夫子擅长否。”夫子说:“没练过,恐非所长。”藤原说:“书法之道,不能勉强。我们不说书法,来说一下这两个字。”夫子问:“哪两个字?”藤原拈起老旧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藤原说,“我们就说一下麒麟。夫子既然写了,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夫子摇了摇头,“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大多出现在上古神话、民间传说,麕身牛尾有角,现实里并无这种动物,我想这大抵是古人的想象,牵强附会。”
藤原说:“原来夫子看来,麒麟只是想象。那么说起来,孔子二见麒麟,《春秋》见麟而止,只是孔子想当然。”
夫子说:“也许孔子见到的只是一种鸵鹿,所以这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藤原说:“所以夫子并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祥瑞之兽。”
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一下藤原先生,如果见到了麒麟,又会怎样?”
藤原说:“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养,我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夫子说:“遗憾的是,藤原先生见不到麒麟。不管在这个园子里,还是其他地方,都没有藤原先生想象中的麒麟,那只是传说中的动物。”
雷雨过后,南庄执行宵禁。第二天进苏园上课时,大门卫兵仔细检查了夫子的通行证,才放他们进入府邸。夫子下午开始讲解经文,讲的是《里仁篇》章节。
藤原进入教室听讲时,夫子正好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个孩子随之吟唱,仿佛这是一句孔子千年前吟唱的诗。
藤原拍了拍手,从教室门外走进两名日本宪兵。
藤原说:“最后还想再问夫子一次,夫子见过麒麟没有。”
夫子说:“我从没有见过麒麟。”
一名宪兵搭住了夫子的肩膀,夫子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就不说话了。
夜晚苏园的方向,那里红光艳艳,不知道火从何而起,是谁放火烧山。漫山的桃林都在燃烧,看起来仿佛万里桃花一起盛开。山林间火光绰绰,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什么活物浴火奔走,化为灰烬,散于花海。
守真看了一会儿,从书包里取出一本古旧的线装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夫子的颜楷,“丁丑年秋”。之后空白。
守真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挥笔,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
“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原载《小说月报》2023年第 l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将苏园原主人“崇祯煤山后辞官”这一细节置于1937年日本侵华的大背景中,与苏夫子的形象形成对照。
B.“漫山樱花”和“满园桃花”,虽都是唯美的物象,但在小说中产生了树种选择矛盾,作者将之上升到文化冲突层面。
C.苏夫子和藤原讨论书法之道时,从风骨和美感的角度比较颜体和瘦金体,夫子的“恐非所长”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
D.夫子在藤原两番追问下,尤其是日本宪兵武力胁迫下,虽未直言麒麟的真实性,但最终“不说话了”予以默认。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藤原聘请精典籍、善书法的家庭教师,并与夫子探讨书体,深究麒麟的有无,多角度直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守真幻见麒麟一段中,作者将古老的汉字、诗词和传奇的麒麟结合,以虚写实,离奇而又真切,使形象形意兼具。
C.苏夫子多次引用孔子的事迹和语录,从孔子见麟,到“子不语”“朝闻道夕死”等,借此明志并作为斗争策略。
D.小说结尾夫子化麟,隐入万里桃林,表达言简义丰,寓悲壮于诗意,艺术化地完成了矛盾冲突后的主旨揭示。
8.小说中麒麟形象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麒麟形象的丰富意蕴。(6分)
9.有人说,本文借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给读者带来了特殊的审美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己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嗣源入城,抚安军民。是日,帝①入自梁门,百官迎谒于马首,拜伏请罪,帝慰劳之,使各复其位。李嗣源迎贺,帝喜不自胜,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帝命访求梁主②,顷之,或以其首献。
帝遣使以灭梁告吴、蜀,二国皆惧。徐温尤严可求曰:“公前沮吾计,今将奈何?”可求笑曰:“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出数年,将有内变,吾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
……
帝至万胜镇,闻嗣源已据大梁,诸军离叛,神色沮丧,登高叹曰:“吾不济矣!”即命旋师。帝之出关也,扈从兵二万五千,及还,已失万余人。甲中,帝至石桥西,置酒悲涕,谓李绍荣等诸将曰:“卿辈事吾以来,急难富贵靡不同之;今致吾至此,皆无一策以相救乎?”诸将百余人,皆截发置地,誓以死报,因相与号泣。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材料二: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机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项羽、李存勖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于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
【注】①帝:此指后唐庄宗李存勖。②梁主:指后梁末代皇帝朱友贞。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机者发A而可中B而不足C以持久D虽成E必败F苟G败必亡。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卑,使动用法,使……谦卑,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的“封”用法相同。
B. 相,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中“嬉戏莫相忘”的“相”字意思不相同。
C. 而,连词,表顺承,与《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的“而”用法相同。
D. 间,挑拨使人不和,与《鸿门宴》“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后唐庄宗进入大梁城后,后梁百官前来拜谒请罪,后唐庄宗命他们仍旧担任原职;又命人寻找后梁君主,不一会儿,就有人拿着后梁君主的头颅来进献。
B. 李嗣源占据了大梁城,朝廷军队叛变背离,后唐庄宗极为伤感。他到达石桥西后悲痛流泪,跟随他的百余名将领都割断头发,表示誓死报答他。
C. 项羽气量狭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如果有足够的气量,渡江之后能够调整策略卷土重来,与刘邦作殊死搏斗,那么汉朝应该会疲于应对。
D. 后唐庄宗灭梁之后,许诺与李嗣源共享天下,这让李嗣源萌生了不轨之心。假设后唐庄宗只是论功行赏,李嗣源也只能收敛自己的雄心,对君主俯首听命。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徐温尤严可求曰:“公前沮吾计,今将奈何?”
(2)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
14. 严可求认为李存勖“志气骄满,御下无法”,王夫之认为李存勖“量不足”,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②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③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③“餐毡”句:用苏武牧羊事。羔儿:美酒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二句的“角”声,与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用。
B. 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
C. 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人的形象。
D. 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由雪生发,言志抒怀。
16. “餐毡怀雁使”一句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苏武传》的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老师在历史课上,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宋代文人的日常活动,引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他们热衷于写书法、喝新茶。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归家心切、问路于行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借代手法,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前,我国有未成年网民近2亿左右,②未成年人“触网”的年龄越来越低。③一方面,网络满足了孩子们对多元知识的渴求,④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⑤另一方面,“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也暗藏危机,⑥可能让孩子们陷入不良信息、网络暴力的泥潭。(甲),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暑期是孩子们的触网高峰期,网络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假期安不安全、充不充实。此次专项行动涵盖了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应用商店、儿童智能设备、未成年人模式6个重点整治方面。(乙),具有新特点新表现;a有些方面是“顽疾”,潜藏很深不断“变异”。这些整治重点都是网络平台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此次整治行动体现了监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抓“新”破“顽”的坚定态度。
清朗的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A ,既需要各部门抓平时、抓节点,让网络治理更常态、更长效、更精准,也需要社会各界 B 。父母要做好“第一责任人”,学习掌握网络知识和科学育儿技能,用高效陪伴和切实引导塑造良好家庭环境。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利用好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和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提升孩子的自护能力,培育家长的家教素养。
保护孩子们的网络安全,“科技向善”是必须坚守的底线。b一些不法行为往往“披着外衣”“穿着马甲”“套着新衣”,对此,相关网络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健全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优化升级网络安全监管和预防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不良信息、不良导向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监管部门也要密切关注涉未成年人问题新特点新表现,重视技术赋能,推动部门联动,及时亮剑严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紧守住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线。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
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有人说一样,有人说不一样。你的看法是什
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请概括第四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5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这幅题为“坚持‘原则’”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全面理解这幅漫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文学自觉
①
(自觉的开始)
南朝时期地位
文笔之分强调
文学文体辨析
始于《汉书·艺文志》
③
举例
论证
增强说服力
增添文采
《典论·论文》分四科更自觉
《文赋》分十类文体
《文心雕龙》《文选》更系统
审美特性追求
( ② )
语言形式美的追求
艺术特征的追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人物自身的矛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