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几十年来,科学和科幻小说一直致力于将活体组织与非活体的功能性部件紧密结合。起搏器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机器,可与人体内的活体有机组织进行沟通,并直接影响这些组织。由金属和塑料制成的人工关节也是如此,它们经常被植入衰老的人体,以取代其自身的天然(但失效的)关节,并与活体组织结合。但这一过程还能走多远呢?大脑能被会计算和学习的电脑所取代吗?
    目前还没有一台电脑具有像人脑那样的处理能力,但脑电图(EEG)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它可以使大脑和电脑直接交互。该机器检测大脑活动,并将其转换为通过其他机器(例如电灯开关的控制器)执行的外部动作。脑电图技术也被用于在两只或更多动物之间创建“网络化”大脑。在这样的一项研究中,三只猴子的大脑连接在一起,通过集体决策,它们能够执行比单只猴子所能处理的更复杂的任务。
    同样的技术也被用来让严重瘫痪的人更充分地与周围的世界互动。2006年,一位脊髓麻痹患者安装了一种植入物,它使他能够用大脑控制电脑光标。脑机接口工作的其他显著成功案例包括在部分瘫痪患者身上安装大脑植入物,使他们能够仅仅通过思考来控制机械臂。用于这些系统的植入物最初具有很高的侵入性和潜在的危险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使脑组织受损和留下疤痕),现在侵入性较小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发展。
    有远见的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神经连接公司继续致力于改进脑机接口的方法,使用比人类头发细得多的线在大脑和机器之间传输电信号。这些细线不太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并能被更精确地放置。虽然开发这些类型的接口主要是为了帮助残疾人,但这项技术在未来可能对健康人来说会有更广泛的用途,并有助于激活或甚至潜在地替代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患者的脑组织。
    探索这些想法的科幻小说在更广阔的领域表明,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记忆直接下载到硬盘上,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整个意识转移到新的宿主身上。这些想法很吸引人,值得深思,并引发了一些非常复杂的哲学难题。如果人类不能在垂死的太阳吞噬家园之前逃离地球,那么人类的本质也许可以用“记忆驱动器”的形式保存下来,这种驱动器被加载到火箭上并被发送到远离地球轨道的地方。
    (选自《鹦鹉螺与长颈鹿:10½章生命的故事》)
    材料二:
    身联网与人体密切相关,通过整合人类自身相关数据以及非语言符号的多种生物特征,获得使用者的感觉、情绪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动态变化。人类可以通过该技术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生理数据,从而推动医疗与运动等领域的发展。作为信息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发展与变革,身联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技术、数据及其他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挑战。
    与其他技术不同的是,身联网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不仅是用户的照片、个人简历、家庭地址、爱好和生活习惯等个人基本信息,还进一步涉及身体状况、生命体征等更为私密的个人生理数据等信息。各类身联网设备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随时监控与传送用户健康指标等各种个人信息,其中就有数据泄露或黑客入侵盗取等风险。身联网在应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就意味着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各项生理数据都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身联网技术以人体为中心,这项技术及相关设备正在越发靠近人体甚至是深入人体内部,各种附着式、植入式和嵌入式设备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环境中的传感器交互作用,将各项人体数据输送到用户所持有的外部设备。与其他技术相比,身联网设备所收集到的更多是关于人类生命体征的数据。此外,随着相关医疗设备的联网使用,部分植入式设备会完全放置于人类体内,医生也会直接通过此类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从而调整诊治方案。同时,相关专用药物的传输应用程序,也由嵌入式计算机控制和协调。可见,身联网的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问题,已升级到人类的生命健康问题。
    身联网作为一项技术,本身不具备思想和意识。所以,我们就要考虑在面对道德选择、决策或碰到人类道德相关的伦理问题时,身联网设备能否作出恰当选择?是否会触碰人类道德的底线?身联网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都在提醒我们时刻关注技术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在身联网设备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或事故中,我们较难确定应由设计者、生产者、医生或用户本人谁来承担责任。责任界限的模糊,有可能使各个环节的不同主体互相推诿,不利于技术的规范管理。其次,身联网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社会公平。身联网技术有着强大的算法支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将用户的大量数据记录下来,并通过算法技术刻画出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由于设计者的个人偏好等原因,身联网技术也会存在一定的算法偏见,从而带来一些社会不公平。因此,面对身联网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并采取应对伦理道德风险的必要规制。
    (选自苏令银、王慧莲《身联网:新技术、新风险、新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论是起搏器还是人工关节,它们都需要与活体组织紧密结合且与其进行沟通,并直接影响这些组织。
    B.在瘫痪患者身上安装大脑植入物,使他们能通过思考控制机械臂,这是使用了与脑电图一样的技术。
    C.因为身联网与人体密切相关,虽然通过它可以方便掌握人类自身的生理数据,但也带来了风险挑战。
    D.身联网设备带来的问题或事故因责任界限比较模糊而无法确定责任方,这就更要关注伦理道德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脑机接口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在未来下载自己思想和记忆的想法成为可能。
    B.既然脑机接口技术能替代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脑组织,就可以预期它的更大用途。
    C.材料一中改进脑机接口的做法体现了材料二身联网技术以人体为中心的理念。
    D.正因为身联网技术决定了人类的生命健康等问题,它必须慎重发展,有效规制。
    3.下列选项中,对“身联网”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一种将人体连入信息网络的可穿戴、可植入和可嵌入的网络技术。
    B.它可以采集人体生物特征数据、为患者检测疾病并进行精准健康管理。
    C.人类可以通过身联网即时而且直观地掌握身体的生理数据和健康状况。
    D.从发展前景看,“身联网”将成为“物联网”技术的最高级应用形式。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论证的话题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相关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5.材料一在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科幻小说”,各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日(节选)
    吴强
    大地欢笑了。
    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青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谷间、田陌上盛开怒放,喷着扑鼻的香气。
    青年战士杨军的年轻的妻子钱阿菊,坐在村外山脚根的小溪边,洗着杨军的和她自己的衣裳,春风吹动她的衣襟和垂在颊上的头发,春阳沐浴着她的青春的脸,她的影子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溪水里,洁净的、柔和的而又健壮的身姿、面貌,在这个自然景色的画图里,显得分外俊美。她手里搓揉着衣裳,水花飞溅,①嘴里哼唱着她的家乡的江南山歌。
    杨军仿佛听到了歌声,轻脚细步地向溪边走来。待他走近的时候,阿菊还在唱着。她听到脚步声,心一跳,截断了歌声,猛一抬头,见是杨军。
    阿菊把指头上的水珠,弹向杨军的脸上,冷下脸来说:“你唱,我陪你!”
    她收拾了洗好的衣裳,顺便擦了擦脸,理顺了头发,坐到杨军的身边,把杨军拿来的布包解开来,问道:
    “做鞋子要这多布?”
    “做四双!”
    “先做一双两双,以后,我两个月做一双,带给你,包你赤不了脚。”
    “快点做!”杨军说。
    阿菊知道他天天吵着要到前方去,心里本就有点不安,现在,买来了鞋布,催着快做,像是就要动身的样子,心就更是往下沉坠。②她把鞋布卷叠起来,沉默了一阵,细长浓黑的眉毛迅捷地动弹一下,说:
    “来得及,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
    “要两个月!”杨军瞪着眼惊讶地说。
    “手笨,有什么法子?”阿菊含笑地说。
    “跟我卖关子!不高兴做,拉倒!”杨军把鞋布拿回到自己手里,恼闷闷地说。
    “说走就走!”他从衣袋里摸出张华峰、秦守本的来信,接着说:
    “你看!一个班捉四百多,一个班捉五百多,一个连总共捉了一两千。真倒霉!这好的仗,没参加得上!”
    阿菊看着信,低声地念着,杨军的头偎在她的肩膀,给她指认着她认不出的字。③仿佛信上的什么东西刺激了她,看完了信,亮起嗓子来说:“你走吧!鞋子我赶工做就是!”从杨军手里拿过鞋布来。
    “我走了,你……”
    阿菊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子,不是乐于在别人怜悯之下过生活的人,他没有把替她担心的话明白地表露出来。
    阿菊早就知道杨军要到前方去。莱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她看到杨军那种欢天喜地的情绪,和因为没有参加战斗,跺脚懊丧,怨这恨那的样子,她很同情他,乐于他很快就到前方去。但是,杨军负过伤,肩背上的疤痕,深刻地印在她的心眼里。杨军这两天只是催她缝呀洗的,今天又特地跑到五六里外的地方去赶集,买来了鞋料,叫她赶紧做鞋子,她的心又禁不住地慌乱起来,明亮的眸子便渐渐地模糊起来。
    “我?你不要管!”她的话说得很响,但却抑制不住地带着颤声,眼里跟着渗出了泪水。
    “有什么困难?在这里生活过得来?”杨军轻声问道。
    “有吃、有穿、有活做。过得来,没困难。”她说得很爽快。间隔了一下,她揩去眼泪,接着说:
    “不要担心我!好待多待几天,不好待少待几天。你走,我也走!”
    “走?到哪里去?”杨军惊异地问道。
    “回天目山去!”
    “反动派不害你?”
    “我不怕!我当游击队去!”
    “游击队?我们的游击队?”
    “说得活灵活现,一共八十三条好汉,里面有两个女的,双胞胎两姐妹,十八岁,都能双手开枪。”
    “真的假的?”
    “听说打过反动派的汽车,缴了一门小钢炮,捉了九个俘虏。”
    “真想回去?”杨军沉思了一阵,问道。
    阿菊点点头,微笑着说:
    “真的!好不好?”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我不管!”
    “那我明天就走!”
    “怎么走法?”
    “我能来,就能去!冻不坏,饿不死!”
    ④阿菊说的玩笑话,但却像是真的一样。像是撒娇,又像是逞性子。她在用心眼儿试探着杨军,是不是舍得让她走。杨军仿佛没有识破她的心眼儿,呆呆地看着她。在他的感觉里,她比过去坚强得多,她的身上增长了女丈夫的气概。
    “布给你,鞋子你自己做吧!”她把鞋布掷到他的面前,冷着脸说。
    杨军把鞋布又掷还给她。
    她又把鞋布掷到杨军手里。
    年轻的夫妻仿佛回到了初恋的时候,在山下竹林旁边打闹逗乐的生活情趣里,阿菊感到了温暖,定下心来,微笑着。
    杨军告诉她,他在昨天晚上,把她要求参军的事跟留守处主任谈过,留守处主任已经批准她正式参军,她将和他一样,成为解放军的一个战士。
    “是吗?”阿菊站起身来,兴奋地问道。
    “是的!主任要当面跟你谈谈。”
    阿菊用力地把杨军拉站起来,问道:
    “也发军衣给我?也有这个?”她指着杨军胸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问道。
    “都要发的!”
    阿菊乐得几乎跳了起来,身子挺得很直,骄傲地笑着,和杨军并立在一起。
    时近中午,炊烟在山谷里向山顶攀缘而上,和乳白色的云渐渐地连结起来。
    在温暖的阳光下面,他们走回村子。在路上,杨军说:“隔两年,部队打到江南,我们两个不就一道回去了吗?”
    阿菊端着一盆洗好了的衣裳,腋下挟着鞋布,脚步轻快地走着,默默地笑着。
    “四双鞋子,包管在你动身以前做好!要多做,你再去买料子来!”在村子口头,正要分手各回自己住处的时候,阿菊大声地对杨军这样说。
    (选自《红日》第十章第三九节)
    6.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大地欢笑了”这一独句段引出下文,通过环境描写为全文营造出积极欢快的情感氛围。
    B.文章第三段以自然环境的优美衬托人物的内在美,而人物的青春活力又为自然环境增添了生气。
    C.杨军和阿菊在溪边的嬉闹,为下文他们得知可以参军的消息后的兴奋与骄傲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D.从溪边到村庄、从早晨到中午,文章在场景变化中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得行文更加生动有趣。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通过对阿菊哼唱江南山歌的描写,旨在表现出她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B.第②句刻画钱阿菊卷叠鞋布的动作,她想借此掩饰自己对丈夫的埋怨和内心的不安。
    C.第③句中的“亮起嗓子”,通过加大音量表现了阿菊对杨军参加战斗的支持和骄傲。
    D.第④句中写阿菊的“玩笑话”和“像是真的一样”,表现了她对杨军缺乏足够的信任。
    8.从一开始答应“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到最后答应“四双鞋子,包管在你动身以前做好!”,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概括钱阿菊承诺发生先后变化的原因。
    9.作为革命年代的女性,茹志鹃《百合花》中的“新媳妇”与本文中钱阿菊这两位人物的形象塑造既有共性,也有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墨者,强本节用之术也。予尝爱其“圣王作为宫室,便于主,不以为观乐”之言,又尝爱其“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之言,又尝爱其“饮食增气充虚,强体适腹”之言。墨子其甚俭者哉!“卑宫室,菲饮食,恶衣服”,大禹之薄于自奉者。孔子亦曰:“奢则不逊,俭则固。”然则俭固孔子之所不弃哉!或曰:“如子之言,则翟在所取,而孟子辞而辟之,何也?”曰:本二。
    (选自宋濂《诸子辩》)
    材料二:
    非,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其本于黄老。与李斯同事荀卿,以书干韩王不用,乃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五篇,计十余万言。秦王见而悦之,急攻韩,得非。斯自以不如非忌之谮于秦王下吏使自杀。非,惨激人也。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一任以法,其视仁义蔑如也。法之所及,虽刀锯日加,不以为寡恩也。其无忌惮,至谓“孔子未知孝悌忠信之道”,谓“贤尧舜汤武乃天下乱术”,谓“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谓“人君藏术胸中以倡众端,而潜御群臣”。噫,是何言欤!是何言欤!是亦足以杀其身矣!
    (选自宋濂《诸子辩》)
    材料三: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子路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不对。有间,又顾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由,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之贤士也,于是不赠,终身不见。大德毋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选自刘向《说苑》卷八)
    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斯自以不如A非B忌之C谮于秦D王E下F吏G使自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耳目,耳朵和眼睛,与成语“耳目一新”“掩人耳目”的“耳目”意思相同。
    B.二,两样、有区别,与《烛之武退秦师》“且贰于楚也”的“贰”意思不同。
    C.“束帛一”的意思是一束帛,与《归园田居》中“草屋八九间”的句式相同。
    D.有间,过了一会儿,与《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的“有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圣王建宫室是为了便于居住,不是为了观赏游乐;圣人制作衣服,是为了适应身体,不是为了向愚民炫耀。宋濂对此也深表赞赏。
    B.在宋濂看来,墨家与儒家的主张明显不同,因此认为墨子对节俭的崇尚和追求与大禹宫室简陋、饮食菲薄、衣服破旧粗糙的情况也有着实质的不同。
    C.韩非个性残忍偏激,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他肆无忌惮,认为推崇尧、舜、汤、武是扰乱天下的学说,父亲有贤能的儿子在他看来只会造成祸害。
    D.孔子引述《诗经》中男子与姑娘不期而遇的故事,旨在告诉子路,虽然在大的德行上不能超越界限,但是在小的细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奢则不逊,俭则固。”然则俭固孔子之所不弃哉!
    (2)今程子天下之贤士也,于是不赠,终身不见。
    14.墨子和韩非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对比分析。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李白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
    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
    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以春日景象入题,在自然之色的真实写照中隐喻了诗人的感慨。
    B.诗歌颔联描绘春风中柳枝摇曳生姿的景象,紧扣题目中的“春日”二字。
    C.诗人坐对窗牖,面对春日美景自然引发“虚室有余闲”一般的遁世情怀。
    D.“情人”即“有情人”,实指其朋友,表现出诗人与郑明府之间深厚的友谊。
    16.如何理解诗人的“游子”之“悲”?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不但可以激发热情,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讽刺时政。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梦境,实际是以闺房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表达妻子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
    (3)孔子当年曾站在河边抒发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之后,像孔子这样以“水”比喻时光流逝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向日葵因为形似太阳,被称为“太阳花”。它们向日而生,晨朝东,暮向西,因而得了一个A__________的中文名:“向日葵”。向日葵为何会随着太阳转向?现代科学对向日葵摆头机制的解释是由植物生物钟调节生长激素导致的。
    当太阳升起时,生长素就向茎的背光一侧集中,导致茎的两侧生长速度不同,一侧长得快,一侧长得慢,从外观上看就成了“歪脖子”。白天,(甲),向日葵就追着太阳跑;到了夜间,西侧的增长更快,向日葵便摆动回来了。
    如果没有太阳,(乙)?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学家将一些向日葵放到室内培育,在它们的上方放置了固定的光源。结果是,这些花儿仿佛能感应到太阳的移动,依然会继续来回地摆动几天。由此揭示出,向日葵的摆头并不是单纯地向光,而是内部的生物钟在“操控”着它的B__________。
    那么,如果人工设定一个昼夜时长,让光源模拟太阳移动,向日葵能不能实现准确“追踪”呢?
    在一定范围内,向日葵确实可以做到追踪光源,当人工昼夜节律接近24小时的时候,向日葵仍旧追着人造太阳摆头。但是,当人工昼夜接近30小时,追上“太阳”就是奢谈了。
    ①向日葵之所以逐日,②是因为两种生长机制的作用使然。③一是根据可获得的光,④可以设置基本的生长率;⑤二是靠着生物钟的控制或光的方向影响,⑥茎在一个方向会比另一方向长得更多。⑦但这种节律并不会持续一辈子。⑧等到向日葵成熟,⑨生长减缓,⑩它就变成始终面朝东方的“面瘫”了。
    这是为了迎合采花的蜜蜂。如果早上面向东,向日葵的升温会更迅速,因而朝东的花盘更能吸引喜欢暖花的蜜蜂。当摆头不能再带来好处时,向日葵也就懒得继续奉献每日的表演了。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仿佛”与文中加粗的“仿佛”,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B.那封信恐怕没有被郁达夫先生保留,但写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有些仿佛。
    C.文章只是叙述蔡文姬在匈奴时情况的一些仿佛而已,并没有叙述她归汉后的经历。
    D.他停住脚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正从一辆崭新的雪佛兰车里走出来。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第七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最后一段画框的句子使用拟人修辞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达,请你去掉修辞,用说明的表达方式重新组织这句话。要求:语意清楚、完整,表达流畅。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居易虽非谏官,却因在宰相武元衡被杀一案上大胆直言,结果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迁虽可置身事外,却为李陵辩护而惨遭宫刑……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于是“言多必失,沉默是金”成了一些人奉为圭臬的处世信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依此展开立论,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错误。原文只是说“较难确定应由设计者、生产者、医生或用户本人谁来承担责任”,选项“无法确定”以全部代替部分,夸大了范围。
    2.答案:C
    解析:A项,“人类在未来下载自己思想和记忆”只是科幻小说里的设想,材料中并没有“脑机接口技术的新发展”使其成为可能的表述,选项于文无据。B项,误把未然当作已然,文中材料一第四段是说“这项技术在未来有助于激活或甚至潜在地替代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患者的脑组织”,这只是对未来该项技术应用的设想。D项,“身联网技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选项因果关系有逻辑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D项错误。选项说“身联网”将成为“物联网”技术的最高级应用形式,这种表述既夸大其词,又于文无据。故选D。
    4.答案:①两则材料都涉及到了人体与技术的结合。
    材料一主要讨论如何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交互;材料二则介绍了身联网技术如何实现对人体感觉、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动态监测。
    ②两则材料都关注到了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材料一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带来的哲学难题和伦理问题;材料二则重点分析了身联网技术在数据安全、生命健康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论证话题的共同点。首先,需要明确两则材料各自的主要内容和论点。材料一主要讨论了脑机接口技术,如何通过脑电图技术实现大脑与机器的交互,以及这一技术在医疗和残疾人辅助方面的应用。材料二则介绍了身联网技术,它如何整合人类自身数据,实现对人体感觉、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并探讨了这一技术带来的数据安全、生命健康和伦理道德风险。在分析共同点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技术层面,二是风险和挑战层面。技术层面,两则材料都涉及到了人体与技术的结合,只是具体的技术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风险和挑战层面,两则材料都关注到了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等。因此,可以得出答案:两则材料都涉及到了人体与技术的结合,并都关注到了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5.答案:(1)开头提到“科幻小说”的作用:
    ①引出主题:通过提及科幻小说中常见的情节,自然地引出文章要探讨“脑机接口技术与人类未来”的主题。
    ②激发读者兴趣:科幻小说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想象力,提及它能够使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③预设思考框架:开头提及科幻小说,为读者提供了思考框架,即文章将要探讨的是现实中与科幻小说中相似的科技概念和应用。
    (2)结尾提到“科幻小说”的作用:
    ①拓展想象空间:在文章结尾再次提及科幻小说,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思考未来科技可能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②深化主题:通过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脑机接口技术的潜力和未来应用”主题的表达。
    ③引发哲学思考:结尾提及的科幻小说情节引发了复杂的哲学难题,如人类的本质、记忆与意识的关系等,使文章具有更深的思考价值。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一中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科幻小说”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科幻小说”在材料一中的出现位置和上下文内容。开头提到“科幻小说”是为了引出主题,通过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来引出脑机接口技术与人类未来的关系。结尾提到“科幻小说”则是为了拓展想象空间,深化主题,并引发哲学思考。
    在具体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出主题的作用,开头提及科幻小说可以自然地引出文章要探讨的主题;二是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科幻小说往往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想象力,提及它能够使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预设思考框架的作用,开头提及科幻小说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四是拓展想象空间的作用,结尾提及科幻小说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五是深化主题的作用,通过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可以进一步强调和深化文章的主题;六是引发哲学思考的作用,结尾提及的科幻小说情节可以引发复杂的哲学难题。
    因此,可以得出答案:开头提到“科幻小说”的作用是引出主题、激发读者兴趣和预设思考框架;结尾提到“科幻小说”的作用是拓展想象空间、深化主题和引发哲学思考。
    6.答案:C
    解析:C项错误。杨军和阿菊在溪边的嬉闹,主要展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和青春的活力,而并非为下文他们得知可以参军的消息后的兴奋与骄傲作铺垫。事实上,他们得知可以参军的消息后的兴奋与骄傲,更多地是基于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溪边的嬉闹并无直接关联,故选项C对文章的理解是错误的。
    7.答案:C
    解析:选项A,第①句“嘴里哼唱着她的家乡的江南山歌”主要是展现阿菊在美丽自然环境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她作为江南女子的温婉柔美,并非旨在表现出她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故选项A错误。选项B,第②句“她把鞋布卷叠起来,沉默了一阵”是对钱阿菊的动作描写,结合后文“细长浓黑的眉毛迅捷地动弹一下,说:‘来得及,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可知,钱阿菊此时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和不安,但并非是对丈夫的埋怨,而是对丈夫即将上前线的担忧。故选项B错误。选项C,第③句“仿佛信上的什么东西刺激了她,看完了信,亮起嗓子来说”中的“亮起嗓子”是通过加大音量的方式,展现了阿菊在看完信后对杨军参加战斗的支持和骄傲。她希望杨军能够尽快到前方去,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因此她主动承担起做鞋子的任务,以支持杨军的决定。故选项C正确。选项D,第④句“阿菊说的玩笑话,但却像是真的一样,像是撒娇,又像是逞性子”中的“玩笑话”和“像是真的一样”并不是表现阿菊对杨军缺乏足够的信任,而是展现了阿菊在试探杨军是否舍得让她走时的复杂心理。她既想试探杨军的态度,又不想直接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说玩笑话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故选项D错误。故选C。
    8.答案:①起初,钱阿菊不舍丈夫离开,想以做鞋为由拖延时间,所以答应“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
    ②后来,她被丈夫战友的信件所触动,激发了爱国心和革命热情,开始理解并支持丈夫到前线。
    ③同时,钱阿菊自尊心强,不愿成为丈夫的累赘,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因此加快了做鞋的速度。
    ④最后,当得知自己也获准参军时,她更加坚定了支持丈夫的决心,并承诺在丈夫动身之前完成四双鞋子的制作,以展示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感和决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以及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把握。通过阿菊承诺做鞋时间的变化,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从文本中,可以看到阿菊最初答应“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但后来却承诺“四双鞋子,包管在你动身以前做好!”。这一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钱阿菊一开始答应“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这反映了她对丈夫杨军即将离开的不舍和担忧。她希望通过延长做鞋的时间来推迟丈夫的离开,这体现了她作为妻子的深情和不愿分离的心情。
    其次,当杨军展示战友的信件并表达了对未能参与战斗的遗憾时,钱阿菊被信件内容所触动,特别是信中描述的战斗成果和战友们的英勇表现,这激发了她的爱国心和革命热情。她开始理解并支持丈夫想要到前线战斗的愿望。
    接着,钱阿菊的自尊心和坚强性格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她不愿成为丈夫的累赘,而是希望成为他的支持者和战友。因此,当杨军提出可能离开时,她选择坚强地面对,并加快做鞋的速度,以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决定。
    最后,当杨军告诉她留守处主任已经批准她正式参军时,钱阿菊的兴奋和骄傲溢于言表。她意识到自己也将成为解放军的一员,与丈夫并肩作战。这种身份的转变和共同的革命目标使她更加坚定了支持丈夫的决心,并承诺在丈夫动身之前完成四双鞋子的制作。
    综上所述,钱阿菊承诺发生先后变化的原因包括:对丈夫的不舍和担忧、被战友信件激发的爱国心和革命热情、自尊心和坚强性格的推动以及即将成为解放军一员的兴奋和骄傲。
    9.答案:(1)共性特点:两者在革命背景下均表现出坚定的支持与无私奉献,通过实际行动如“新媳妇”献被、钱阿菊做鞋等可见一斑。
    (2)个性表现:
    ①在人物性格上:“新媳妇”性格从羞涩到勇敢逐渐转变,经历丰富的内心变化;而钱阿菊则以内敛深沉著称,通过默默支持丈夫体现了其坚韧不拔。
    ②在情节设置上:“新媳妇”的故事情节更为复杂多变,从借被到献被等事件推动其性格成长;钱阿菊的情节虽简单,但围绕做鞋与等待,深刻刻画了她的忠诚与等待。
    ③在叙述手法上:“新媳妇”形象中频繁使用象征与隐喻,如新被与百合花,增强其形象深度;钱阿菊则更侧重于实际行动的细腻描写,少用象征手法。
    解析:本题的设计意图在于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理解与对比分析能力。题目要求考生在跨文本阅读两篇不同作品的基础上,对其中两位女性人物形象——茹志鹃《百合花》中的“新媳妇”与本文中的钱阿菊——进行共性与个性的对比分析。这既要求考生对人物形象塑造有深入的理解,又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归纳梳理答案时,考生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提炼共性:首先,考生需要提炼出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共性特点。在本文中,两位女性都生活在革命年代,都表现出对革命的支持与无私奉献,这是她们的共性所在。
    分析个性:接着,考生需要分析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个性差异。这可以从性格特征、情节设置、象征与隐喻应用等方面入手。在《百合花》中,“新媳妇”性格从羞涩到勇敢逐渐转变,经历丰富的内心变化;在《红日》(节选)中,钱阿菊则以内敛深沉著称,通过默默支持丈夫体现了她的坚韧不拔。在情节设置上,“新媳妇”的故事情节更为复杂多变,而钱阿菊的情节则相对简单但深刻。在象征与隐喻应用上,“新媳妇”形象中频繁使用象征与隐喻,而钱阿菊则更侧重于实际行动的细腻描写。
    总结归纳:最后,考生需要将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答案。在归纳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本题通过对比分析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既考察了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力,又考察了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答题时,考生需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形成全面而准确的答案。
    10.答案:BCE
    解析:“斯自以不如非”后断开。这里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示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B处断开后,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李斯对韩非的评价。“忌之,谮于秦王”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紧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忌之”是原因,“谮于秦王”是结果。这里的“之”指的是韩非,整句话的意思是李斯因为忌妒韩非,所以在秦王面前诬陷他。因此,从语法上分析,“忌之”和“谮于秦王”之间断开后,这种因果逻辑就更加清晰。所以,应在C处断开。“下吏使自杀”前断开。这是描述秦王对韩非的处理结果的句子,表示秦王将韩非交给官吏处理,最终导致韩非自杀。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出事件的逻辑顺序和结果,且要求必须断开三处的情况下,E处应该断开。故选BCE。
    11.答案:A
    解析:A.不正确。“耳目一新”中的“耳目”指耳中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事物);“掩人耳目”中的“耳目”指的是视听,即耳朵和眼睛。“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中的“耳目”意思是耳朵和眼睛,与“耳目一新”存在不同。B.正确。“且贰于楚也”中“贰”的意思是怀有二心,不专一,不忠诚。文中“本二”中的“二”意思是两样、有区别,两者意思不同。C.正确。《归园田居》中“草屋八九间”的句式是定语后置,意思是八九间草屋,“束帛一”的意思是一束帛,两者句式相同。D.正确。文中的“有间”意思是过了一会儿,《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的“有间”意思是有空隙的(骨节),两者意思不同。故选A。
    12.答案:B
    解析:B项错误。材料一提到“墨者,强本节用之术也”“大禹之薄于自奉者。孔子亦曰:“奢则不逊,俭则固。”“然则俭固孔子之所不弃哉”,意思是墨家的主张是强调节约生活成本并注重实用性,大禹的生活简朴,孔子也说过奢侈会导致傲慢,节俭则能使人保持朴实,所以节俭是孔子所不弃的。墨子崇尚节俭,与大禹的节俭是相似的,宋濂也赞赏墨子的节俭思想。选项B中“在宋濂看来,墨家与儒家的主张明显不同,因此认为墨子对节俭的崇尚和追求与大禹⋯⋯不同”的表述与原文不符,故选项B错误。故选B。
    13.答案:(1)“奢侈就会不谦逊,节俭就会固陋。”既然这样,那么节俭本来也是孔子所不抛弃的啊!
    (2)如今程子是天下有名的贤士,如果现在不赠给他礼物,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解析:参考译文
    材料一:
    墨家的学说,是主张强本节用之术的。我曾赞赏他“圣王建造宫室,是为了便于君主居住,不是为了观赏游乐”的说法,又曾赞赏他“圣人制作衣服,是为了适应身体、和暖肌肤,不是为了荣耀耳目、向愚民炫耀”的说法,还曾赞赏他“饮食是为了增加气力、填充空虚,使身体强健、肚子饱适”的说法。墨子真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啊!“宫室低矮简陋,饮食菲薄简单,衣服破旧粗糙”,这是大禹对自己生活供养刻薄的表现。孔子也说:“奢侈就会不谦逊,节俭就会固陋。”既然这样,那么节俭本来也是孔子所不抛弃的啊!有人说:“像你所说的这样,那么墨子所主张的,正是孟子所摒弃并批判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说:这是因为他们的根本主张不同。
    材料二: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喜好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学说的理论根源则归于黄老之学。他曾和李斯一同受业于荀子,后来因为向韩王上书未被采纳,便转而研究过往历史的成败变迁,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五篇文章,总共十万余言。秦王见到这些文章后非常喜欢,于是加紧攻打韩国,得到了韩非。李斯自认为才能比不上韩非,非常嫉妒他,就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秦王便下令将韩非交给司法官吏治罪,逼他自杀。韩非是个残忍偏激的人。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都应当用法律来约束,他看轻仁义就像看待粪土一样。法律所制裁的人,即使每天用刀锯来处决,他也不认为这是不仁爱。他肆无忌惮,竟至于说“孔子不懂得孝悌忠信之道”,说“推崇尧、舜、汤、武是扰乱天下的学说”,说“父亲有贤能的儿子、君主有贤能的臣子,只会造成祸害”,还说“君主应该把权术藏在胸中以便驾驭臣下,暗中操控群臣”。唉!这是什么话啊!这是什么话啊!这些话也足够使他丧命了!
    材料三:
    孔子到郯地去,在路上遇到了程子,两人一见如故,交谈了一整天。过了一会儿,孔子回头对子路说:“拿一束帛来送给先生。”子路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孔子又回头对子路说:“拿一束帛来送给先生。”子路不以为然地回答:“我听说,士人如果未经介绍而去见人,女子如果未经媒人而去嫁人,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孔子说:“仲由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野外有茂盛的野草,草上的露珠晶莹又圆润。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眉清目秀多动人。偶然的相遇,正好适合我的心。’如今程子是天下有名的贤士,如果现在不赠给他礼物,就再也见不到他了。在大的德行上不能超越界限,但在小的细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14.答案:墨子和韩非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不同。墨子对儒家持有一定的认同态度,在崇尚节俭等方面与儒家有共通之处;而韩非则完全否定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看轻仁义就像看待粪土一样,主张以法治国。这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的差异。
    解析:从材料一中看出,宋濂提到墨子关于节俭的言论,如“圣王作为宫室,便于主,不以为观乐”等,并称赞墨子为“甚俭者哉”。同时,宋濂还引用了孔子的“奢则不逊,俭则固”来强调墨子与儒家在节俭观念上的共通之处。从材料二中韩非对儒家的批评中看出,如“孔子未知孝悌忠信之道”,“贤尧舜汤武乃天下乱术”等言论,都表明韩非对儒家基本观念的否定,韩非看轻仁义就像看待粪土一样。韩非认为,只有严格的法律才能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点从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作用,而忽视仁义道德的教化作用中可以看出。据此对比分析、筛选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C
    解析:C项错误。“那堪坐此对窗牖”一句道出了诗人难以承受的孤独之重,窗牖之内,是诗人的孤寂身影;窗牖之外,是春日的繁华景象,内外之间的强烈对比,凸显的是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并没有表现诗人的遁世情怀。
    16.答案:诗中的“游子悲”是孤独、思念与无奈之情的多重交织。
    ①首先是孤独之感。无论是“游子悲”,还是“坐对窗牖”,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对友人的思念所致,更是对人生漂泊、无处为家的深刻体悟。
    ②其次是思念之情。对友人的思念,是诗歌情感的核心。从“情人道来竟不来”一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待,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对过往欢聚时光的怀念,更是对友情价值的深刻认识。
    ③第三是无奈之叹。面对友人的爽约、生活的漂泊、时光的流逝,诗人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内涵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并理解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中诗人的“游子”之“悲”。这是一道情感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和解读能力。
    诗歌内容分析:
    诗歌开篇以“燕麦青青游子悲”点明主题,用春日景象映衬游子的悲伤情绪。颔联“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通过描绘柳枝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景象,隐喻诗人内心的漂泊与不安。颈联“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期别离家乡和友人的孤独与无奈。尾联“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则通过友人的爽约,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悲伤与失望。由此可以看出,诗中的“游子”之“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孤独之感:诗人身处异乡,长期别离家乡和亲人,感到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不仅体现在身体上的独处,更体现在心灵上的无处安放。
    思念之情: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构成了诗歌情感的重要部分。他渴望与友人相聚,共饮新丰酒,但友人的爽约让他倍感失望和悲伤。
    无奈之叹:面对生活的漂泊、时光的流逝和友人的爽约,诗人发出了无奈的叹息。他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孤独与悲伤。
    结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1)可以群,可以怨
    (2)小轩窗,正梳妆
    (3)示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三: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解析:
    18.答案:A.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B.一举一动
    解析:对于第一空(A处),需要填入一个形容“向日葵”这一中文名字与向日葵特性相匹配的成语。根据前文描述,向日葵因形似太阳而得名,且其生长特性是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因此其名字“向日葵”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这一特性。在这里,“恰如其分”或“名副其实”都能很好地表达名字与实物特性的高度一致,因此这两个成语都是合适的。其中,“恰如其分”更侧重于形容事物或言语的恰当、合适,与语境相符;“名副其实”则更侧重于名声与实际相符,同样适用于此处。对于第二空(B处),需要填入一个形容向日葵摆头行为的成语。根据后文描述,向日葵的摆头并不是单纯地向光,而是由内部的生物钟在“操控”。这里需要填入一个能够概括向日葵摆头这一整体行为的成语。“一举一动”恰好能够表达这一意思,它指的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与向日葵摆头的整体行为相符合。
    19.答案:A
    解析:文中加粗的“仿佛”是一个用来比喻某种情况或事物看起来像另一种情况或事物的词语。它常常用来形容某种感觉或情况非常相似,几乎一模一样,给人以如实感受的感觉。A.“仿佛”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与文中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B.“仿佛”是说有近似或大概的印象的意思。C.“仿佛”是梗概、大略的意思。D.“仿佛”是相似、近似的意思。故选A。
    20.答案:甲:茎的东侧比西侧长得快
    乙:向日葵还会摆头吗
    解析:首先,需要明确整个文段的主题和逻辑。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向日葵为何会随着太阳转向,以及向日葵摆头机制的科学解释。接下来,根据上下文语境和逻辑来补写括号内的语句。对于甲处,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解释向日葵白天为何会追着太阳跑的句子。根据前文的“生长素就向茎的背光一侧集中,导致茎的两侧生长速度不同,一侧长得快,一侧长得慢”,以及后文的“到了夜间,西侧的增长更快”,可以推断出白天应该是茎的东侧(即向光一侧)比西侧长得快,所以向日葵会追着太阳跑。因此,甲处应补写为“茎的东侧比西侧长得快”。对于乙处,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引出下文生物学家实验的问题。根据前文的“向日葵为何会随着太阳转向”以及后文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学家将一些向日葵放到室内培育”,可以推断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关于向日葵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是否还会摆头。因此,乙处应补写为“向日葵还会摆头吗”。
    21.答案:第②句修改为:是因为两种生长机制的作用
    第⑤句修改为:二是靠着生物钟的控制及光的方向影响
    解析:第②句的错误是句式杂糅。具体来说,错误在于“是因为……的作用使然”这一部分。在这里,“是因为”和“……的作用使然”两种表达方式被杂糅在了一起,导致句子结构混乱。为了修正这个错误,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表达方式,使句子更加清晰流畅。例如:去掉“是因为”,改为“向日葵之所以逐日,是两种生长机制的作用使然”。去掉“使然”,改为“向日葵之所以逐日,是因为两种生长机制的作用”。
    第⑤句的错误是不合逻辑。原句“二是靠着生物钟的控制或光的方向影响”中“或”字的使用会让读者理解为生物钟的控制和光的方向影响是两种独立的、可选的机制,而实际上,根据科学解释,向日葵的逐日行为是生物钟和光照方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使用“和”或“及”来替代“或”会更准确,以表明这两种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修改后的第⑤句是:“二是靠着生物钟的控制及光的方向影响”。
    22.答案:当向日葵每日摆头的行为无法再为其带来吸引蜜蜂的实际作用时,这种行为就会终止
    解析:本题要求将文中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使用拟人修辞的句子,转换为说明性的表达方式,同时保持语意清楚完整、表达流畅且不改变原意。这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改换文中这句话的表达方式,首先要识别修辞手法,原句“当摆头不能再带来好处时,向日葵也就懒得继续奉献每日的表演了”中,“懒得继续奉献每日的表演”是拟人修辞,将向日葵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考生需要准确识别出原句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并把它从句中剖离。然后理解原句的意思,即向日葵在摆头行为无法带来好处时会停止摆动。再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根据题目要求,需要选择说明性的表达方式,即客观、准确地描述事物或现象。最后重构句子:在保持原句意思不变的基础上,使用说明性的语言重新构建句子,确保语意清晰、表达流畅。按此步骤进行分析表达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略
    解析:

    相关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解析,共17页。

    江西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