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最新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专题一1 酸和碱(讲义+练习)- 【考点精讲】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1 酸和碱(讲义+练习)- 【考点精讲】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酸的化学性质,盐酸和硫酸的用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中和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pH与酸碱性关系
① pH=7,溶液呈中性;
②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即:OH-的浓度越高碱性越强。
pH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1)①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②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③滴在pH试纸(试纸不能预先用水润湿)上,④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⑤便可读出溶液的pH(注意:读数精确到整数。(简记为:放、蘸、滴、对、读)
(2)pH试纸不能用水预先润湿否则,若溶液是酸性的则酸性减弱pH会偏大;若溶液是碱性的则碱性减弱pH会偏小;若溶液是中性则没有影响pH不变。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知识点二、酸
1.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强腐蚀性。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呈黄色。浓盐酸在空气中打开瓶口,会在瓶口处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浓硫酸: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浓硫酸有较强的吸水性,因而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因而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3.如果不慎将硫酸或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到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烧伤皮肤。
4.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原因是防止酸液沸腾溅出伤人。
5.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空气中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三、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氢气+盐
(常见:铁、铝、锌、镁是活泼金属;铜、金、银为不活泼金属)
(1)盐酸与镁条反应的现象:放出气体;镁逐渐溶解至消失;放热;反应的方程式:Mg+2HCl=MgCl2+H2↑。
(2)盐酸与铁钉反应: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注:单质铁和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铁显+2价,所得溶液是浅绿色。)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水+盐
(1)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
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含Fe3+的溶液是黄色。)
(2)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4.酸与碱反应:酸+碱=水+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2)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酸与部分盐反应:
(1)与碳酸盐反应(含碳酸根离子的盐):酸 + 碳酸盐=水+ 二氧化碳 +盐
① 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
② 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与其它盐反应:酸 + 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②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6.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于水都能解离出氢离子;具有差异性是因为酸根离子不同。
知识点四、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1.工业上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除金属秀。
2.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帮助消化。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用它做干燥剂,但不能干燥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如氨气。
【易错辨析】
(1)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都是物理变化。(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
(3)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酸注入水中(防止暴沸溅出)。
知识点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1.氢氧化钠:纯净的氢氧化钠具有:①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③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因此可做干燥剂; = 4 \* GB3 ④强腐蚀性,故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是因为: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②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钠。
3.氢氧化钙:纯净的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为石灰水。有腐蚀性,是熟石灰、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4.氢氧化钙的制取:从石灰石到生石灰再到熟石灰:CaCO3 CaO+CO2↑;CaO+H2O=Ca(OH)2
5.如果不慎将强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知识点六、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水+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1.碱与酸反应:碱+酸=水+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2)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4、碱与部分盐反应: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不溶性碱: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1)2NaOH+CuCl2=Cu(OH)2↓+2NaCl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
(2)Ca(OH)2+Na2CO3=CaCO3↓+2NaOH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3)Ca(OH)2+MgCl2=Mg(OH)2↓+CaCl2 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5.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具有差异性是因为阳离子不同。
知识点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1.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蒸气用作干燥剂。
(2)化工原料:造纸、印染、炼油、制造化学纤维、生产橡胶;
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检验二氧化碳体存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酸,与蓝矾、水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等。
【易错辨析】
(1)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碳酸钠呈碱性,是盐。
(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而氢氧化钠溶液无吸水性。
(3)因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所以用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4)不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5)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的波尔多液不是溶液而是悬浊液。
知识点八、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其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3.温馨提示:中和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基本反应类型有:①、置换反应;②复分解反应 ③分解反应④化合反应;但是中和反应属于其中的复分解反应。
4.应用:
(1)用于医药卫生
①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3HCl + Al(OH)3 ==AlCl3 + 3H2O。
② 因为铝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影响,现在普遍采用Mg(OH)2代替Al(OH)3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 + Mg (OH)2 == MgCl2+ 2H2O。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如:酸性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H2SO4 + Ca(OH)2 == CaSO4+ 2H2O。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一.酸的化学性质
1.(2023•衡南县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3)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在加入盐酸之前可加入一种物质是 酚酞溶液 。
【解答】解:(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试管C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可设计实验证明试管D中氢氧化钠消失,在加入盐酸之前可加入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加入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1)红;
(2)Fe2O3+6HCl=2FeCl3+3H2O;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酚酞溶液。
考点二.碱的化学性质
2.(2023•绵阳)某同学用NaOH溶液做实验后忘记了塞上瓶塞,几天后,要检验此瓶溶液的变质情况,他从该试剂瓶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如表方法对应结论错误的是( )
【解答】解:A、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则溶液没有变质,故A正确;
B、滴加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碳酸钠,则溶液已经变质,故B正确;
C、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若溶液的pH=10,但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不能说明溶液部分变质,故C错误;
D、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若只有白色浑浊现象,则溶液完全变质,故D正确。
故选:C。
3.(2023•呼和浩特)如图是向稀HCl和稀H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Ba(OH)2 溶液的图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点的溶液pH<7
B.a2点的溶质可能有BaCl2
C.b1点和 b2点的溶液pH=7
D.c2点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解答】解:A、a1点,此时硫酸未反应完,此时pH<7,故A正确;
B、a2点时pH<7,若硫酸反应完,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则可能有氯化钡,若硫酸未反应完,则无氯化钡,故B正确;
C、由A的分析,b1点溶质有盐酸,pH<7;b2点时pH=7,酸全部反应完,故C不正确;
D、c2点pH>7,氢氧化钡过量,可使酚酞变红,故D正确。
故选:C。
4.(2023•淄博)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M段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
B.M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向Q点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D.NP段发生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
【解答】解:A、根据分析,结合图像可知,OM段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故A正确;
B、M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没有开始发生反应的氯化镁,故M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故B不正确;
C、Q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向Q点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故C正确;
D、NP段发生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选故D确。
故选:B。
5.(2023•南通)已知常温下Ca(OH)2溶解度为0.17g。向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随V(盐酸)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含量,实验如下:
步骤1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振荡。
步骤2向冷却后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经换算,消耗m(HCl)=0.7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V3mL盐酸
C.步骤2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Cl+CaO=CaCl2+H2O
D.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67%
【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得到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0.60g;常温下Ca(OH)2溶解度为0.17g,200mL(合200g)蒸馏水中最多能溶解氢氧化钙0.34g,氢氧化钙有剩余,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不能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不是V3mL,故选项说法错误。
C、步骤2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经换算,消耗m(HCl)=0.73g,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x 0.73g
7473=x0.73g x=0.74g
0.74g氢氧化钙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74g×4074×100%=0.4g。
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则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6.67%,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2023•常德)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C.b点处溶液:pH=7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解答】解:A、0﹣a段不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该选项正确。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该选项正确。
C、b点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铁,溶液pH=7,该选项正确。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7.(2023•遂宁)遂宁某中学举办“理科节”主题活动,杨阳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多变的气球”。雅菲用所学知识选择下表4组物质设计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推测气球变化的现象并分析原理(假设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推测和原理分析都正确的个数有( )
A.1B.2C.3D.4
【解答】解: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由于反应产生气体,内压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会观察到气球逐渐鼓起并保持。
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内压减小后恢复,则气球逐渐变瘪,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
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反应消耗气体,内压减小并保持,会观察到气球逐渐变瘪并保持。
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结束一段时间后恢复常温,内压先增大后恢复,会观察到逐渐鼓起,慢慢恢复。
故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B。
8.(2023•乐山)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
C.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解答】解:A、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气体进入小玻璃瓶中,则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小玻璃瓶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少,小玻璃瓶中没有NaOH固体析出;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则小玻璃瓶中有碳酸钠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易溶于水,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2023•腾冲市校级模拟)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1)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并做了延伸探究。
①配制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需NaOH 2 g。
②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测定试管内溶液pH由1变到10,则 X (填“X”或“Y”)是NaOH溶液。由此得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在 t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2℃时,将35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80 g;
③当物质A中含有少量的B时,可以用 降温结晶 法提纯A。
【解答】解:(1)①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需NaOH的质量为200g×1%=2g;
②溶液pH增大,说明加入氢氧化钠增多,因此加入X为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①由图可知,t1℃时,两条曲线相交,说明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60g,所以50g水最多溶解30gA物质,将35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
③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当物质A中含有少量的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
故答案为:(1)①2;
②X;HCl+NaOH=NaCl+H2O;
(2)①t1℃;
②80;
③降温结晶。
10.(2023•衡阳县模拟)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已知:Al(OH)3+NaOH═NaAlO2+2H2O,其中NaAlO2叫偏铝酸钠,是一种盐。
(1)Al(OH)3常用来制作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物,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2)向含有26.7gAlCl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到过量,出现的现象为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 ,反应一段时间后,当偏铝酸钠中的铝元素和沉淀中的铝元素质量相等时,则消耗的NaOH质量是 28 g。
【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①AlCl3+3NaOH═Al(OH)3↓+3NaCl,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发生反应②Al(OH)3+NaOH=NaAlO2+2H2O,则可看到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面沉淀全部溶解;
设与氢氧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y
AlCl3+3NaOH═Al(OH)3↓+3NaCl
133.5 120 78
26.7g x y
133.5120=26.7gx 133.578=26.7gy
x=24g y=15.6g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钠再与15.6g2=7.8g氢氧化铝反应,则氢氧化铝和偏铝酸钠中氯元素质量相等。
设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Al(OH)3+NaOH=NaAlO2+2H2O
78 40
7.8g z
7840=7.8gz
z=4g
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g+24g=28g。
故答案为:
(1)Al(OH)3+3HCl═AlCl3+3H2O;
(2)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28。
考点三.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1.(2023•天门)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反应前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正确。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的总质量逐渐增加,但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始终在增加,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错误。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2023•常德)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酸雨的pH<7,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解答】解: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酸雨的pH<7,但pH<7的降雨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C。
13.(2023•黔江区一模)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加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a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
C.c点所示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b点表示HCl和NaOH等质量反应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B、a点的pH<7,说明溶液为酸性,所以a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说法正确;
C、c点的pH>7,说明溶液为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法正确;
D、b点的pH=7,说明溶液显中性,即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根据化学方程式意义可知,每36.5份质量的稀盐酸恰好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不是等质量反应,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2023•宁德模拟)实验小组用图甲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可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乙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解答】解: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反应温度的升高,所以烧杯中可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也可能盛放稀盐酸,故A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从图乙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故B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60s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故C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
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故D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3•兰陵县一模)如图1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稀盐酸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结合图Ⅱ的微观图示,判断图Ⅲ中①代表的粒子是 氢氧根离子 ,若要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B (填字母);
A.取样,加入锌粉末
B.取样,滴加AgNO3溶液
C.取样,加入氧化铜粉末
D.取样,滴加NaOH溶液
(2)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结合图2分析推测KOH的性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钾
D.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解:(1)滴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结合图Ⅱ的微观图示,氢氧根离子数目减小到0,图Ⅲ中①代表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
A.取样,加入锌粉末,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该选项可行。
B.取样,滴加AgNO3溶液,硝酸银能和盐酸、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判断是否含有盐酸,该选项不可行。
C.取样,加入氧化铜粉末,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程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该选项可行。
D.取样,滴加NaOH溶液,开始溶液不变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即溶液中含有盐酸,盐酸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色,该选项可行。
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氢氧根离子;B。
(2)A.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钾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水,该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钾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该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2023•雁塔区校级二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帮小科补充完整图1性质2箭头上方的物质类别是 非金属氧化物 ,若图1中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符合性质4且能生产红褐色沉淀的一个反应方程式 FeCl3+3NaOH=3NaCl+Fe(OH)3↓ 。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的发生,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在图2所示的反应结束后,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pH进行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 NaOH、Na2SO4 (填化学式)。
(3)图3想验证铁生锈与水有关,应该做的实验是 ②③ 。(填序号)
【解答】解:(1)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若图1中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铁为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
(2)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溶液的pH进行测定,当溶液pH=10时,则溶液显碱性,而生成的硫酸钠和水为中性,由此推断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2SO4;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②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①中铁钉与水接触,不生锈;③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是②③;
故答案为:(1)非金属氧化物;FeCl3+3NaOH=3NaCl+Fe(OH)3↓;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NaOH、Na2SO4;
(3)②③。
17.(2023•安庆模拟)酸碱中和反应是两类物质的一类反应。某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对该类反应进行探究。
(1)分组探究,收集证
①第一组观察到 产生白色沉淀 的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
②第二组将稀硫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测得该过程中温度升高。经讨论分析,此现象不能作为该反应发生的证据,理由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③第三组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回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NO3═NaNO3+H2O 。
④第四组将所选的酸碱溶液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溶液蒸发结晶,理论上可得固体 2.34 g,证明该反应发生了。
(2)得出结论,解释应用
通过探究可知,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该类反应的共性是:不同酸中的H+和不同碱中的OH﹣相互作用生成水分子,此类反应有泛的用途。如农业上常用 氢氧化钙或Ca(OH)2 改良酸性土壤。(填一种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解答】解:(1)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第一组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
②第二组将稀硫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测得该过程中温度升高。经讨论分析,此现象不能作为该反应发生的证据,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生成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NO3═NaNO3+H2O;
④NaOH+HCl═NaCl+H2O
40 36.5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氢氧化钠与氯化氢质量比为40:36.5.可知16g×10% 氢氧化钠溶液与20g×7.3%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设生成固体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16g×10% x
4058.5=16g×10%x
x=2.34g
(2)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Ca(OH)2】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③NaOH+HNO3═NaNO3+H2O;
④2.34g;
(2)氢氧化钙【Ca(OH)2】。
考点四.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18.(2023•天津)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胰液(pH:7.5~8.0)B.唾液(pH:6.6~7.1)
C.胆汁(pH:7.1~7.3)D.胃液(pH:0.9~1.5)
【解答】解:A、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胰液。
故选:A。
19.(2023•上海)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形成的溶液,pH可能为( )
A.4B.7C.10D.13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其pH小于7,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0.(2023•临沂)某学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测得土壤样品呈酸性,其测得结果可能是( )
A.pH=6B.pH=7C.pH=8D.pH=9
【解答】解: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某学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测得土壤样品呈酸性,其测得结果可能是6。
故选:A。
21.(2023•金昌)小李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牙膏显酸性
B.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D.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解答】解:A.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因为已知牙膏的pH为8.5,所以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表中已知洁厕灵的pH是1.4,西瓜汁的pH是5.8,所以洁厕灵的酸性更强一些,故B错误;
C.据表所知肥皂水的pH为10.2,大于7,所以肥皂水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C错误;
D.据表所知牙膏的pH为8.5,肥皂水的pH为10.2,都大于7,所以都呈碱性,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可知蚊虫叮咬可涂抹弱碱性的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3•铁东区一模)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波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增大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强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解答】解:A、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A说法正确;
B、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故B说法错误;
C、洗手液c的pH大于7,显碱性,所以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C说法正确;
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a混合液可能呈中性,pH可能等于7,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3•溧阳市校级一模)常温下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胃液(0.8~1.5)B.胆汁(6.8~7.4)
C.血液(7.35~7.45)D.胰液(7.5~8.0)
【解答】解:A、胃液的pH范围为0.8~1.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B、胆汁的pH范围为6.8~7.4,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胰液的pH范围为7.5~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2023•岳麓区模拟)下列生活经验没有应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解答】解: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和金属氧化物和水,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3•博山区三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
A.苛性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解答】解:A、苛性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又恢复原状,故选项正确。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C、大理石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023•高新区校级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C.CO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Ca(OH)2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解:A、石墨质软,呈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与具有导电性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与具有可燃性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D、Ca(OH)2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与微溶于水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2023•广饶县校级模拟)下列图像与相应操作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B.②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C.③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D.④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解答】解: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稀盐酸,随稀盐酸的不断加入,生成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大,至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加再多的水溶液也呈碱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7或小于7,故错误;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从一开始就生成沉淀,故C错误;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还能溶解一部分硝酸钾,当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是从0开始,故D错误。
故选:A。
7.(2023•彭泽县模拟)下列图像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一定量浓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量生锈铁钉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解答】解:A、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随着浓硫酸的加入溶液温度由室温逐渐升高,当浓硫酸加完,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至室温,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锌粒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固体全部消失,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剂质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加入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溶剂,一方面来自反应生成的水,当硫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不再有水生成,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只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速度变缓,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量生锈铁钉中加入少量稀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增大,至稀盐酸完全反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C。
8.(2023•泰山区校级二模)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水,则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解答】解:A、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甲烷分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0,不是同种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该选项不正确。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氢元素来自于该物质,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该选项正确。
故选:D。
9.(2023•新邵县模拟)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有机高分子一定是有机物,但有机物不全是有机高分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一定是有机物,但有机物不全是有机高分子,还包括有机小分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某一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但汽油去除油污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10.(2023•阜新模拟)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亮同学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可以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是( )
A.牛奶(pH≈6)B.苹果汁(pH≈3)
C.矿泉水(pH≈7)D.肥皂水(pH≈10)
【解答】解: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应该呈碱性。
A、牛奶的pH≈6<7,呈弱酸性,故A错误;
B、苹果汁的pH≈3<7,呈酸性,故B错误;
C、矿泉水的pH≈7,呈中性,故C错误;
D、肥皂水的pH≈10>7,呈碱性,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可以减轻痛痒,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良庆区三模)在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为探究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取少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B.
C.D.
【解答】解:A、取少量混合后的溶液,加入镁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稀盐酸,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出现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与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2023•南明区模拟)向某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发生了中和反应
C.c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为Na+、Cu2+
D.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e
【解答】解:A、a点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未和氯化铜反应,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剩余的氯化氢和未反应的氯化铜,含有三种溶质,故A错误;
B、bc段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是碱和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c点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剩余的氯化铜,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铜离子,故C正确;
D、d和e反应均已发生完,溶液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相等,但是e点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更大,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小,故D错误。
故选:C。
13.(2023•谷城县模拟)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的是( )
【解答】解:A、烧杯中的氯化钠可能是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不一定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故A错误;
B、原烧杯中是水,加入硝酸铵后,溶液温度下降,然后不变,故B错误;
C、镁粉与硫酸锌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ZnSO4═MgSO4+Zn,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小于生成锌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不断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故C错误;D、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一定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4.(2023•承德模拟)如图中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解答】解: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固体质量先不再变化。因固体质量相同,则有催化剂的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少,放出氧气的质量少,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少,剩余固体的质量较大,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B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溶液中钠离子的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硝酸钡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变,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有硫酸钡沉淀产生,故D不正确。
故选:A。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5.(2023•桃城区校级模拟)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两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是 氢气 (填“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利用装置①制取气体时,判断气体已集满的依据是 试管口有大气泡冒出 。
(2)图2是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图中操作X的名称是 读数 ,据测定结果可知两种土样均显 酸 (填“酸”“碱”或“中”)性;该实验不能用于比较A、B土样的酸碱性强弱,其原因是 加入的土壤质量不同,形成的溶液浓度不同 。
【解答】解:(1)由图知,该气体可常温下制取,且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均可常温下制取,但只有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制取的气体是氢气;利用装置①制取气体时,气体收集满时试管口有大气泡冒出。
(2)图2是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用玻璃棒蘸取取待试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故图中操作X的名称是读数;据测定结果可知两种土样pH均小于7,显酸性;该实验不能用于比较A、B土样的酸碱性强弱,其原因是加入的土壤质量不同,形成的溶液浓度不同。
故答案为:(1)氢气;试管口有大气泡冒出;
(2)读数;酸;加入的土壤质量不同,形成的溶液浓度不同。
16.(2023•云南模拟)建立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
(1)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①构成a物质的微粒是 分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物质b的化学式为 N2 。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物质c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B.物质f可以转化为物质a
C.物质e的化学式为HNO2
(2)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随时间变化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1。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 氢氧化钠 溶液。
②图1中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硫酸钠和硫酸 。
(3)如图2是H2SO4、NaHSO4(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出的离子。H2SO4和NaHSO4的水溶液均呈酸性,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H+ (写离子符号);向无色的NaHSO4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红 色。
【解答】解:(1)①分析价类二维图可知,a物质为氨气,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
②物质b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且b为单质,化学式为N2。
③A、物质c是二氧化氮,其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A正确;
B、物质f为含氮元素的盐,且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即f中含有铵根离子,含铵根离子的盐与碱反应可生成氨气,B正确;
C、物质e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物质e的化学式为HNO3,C错误。
(2)①反应前烧杯中Y溶液的pH>7,根据溶液的pH大小可知,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Y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c点时溶液显酸性,说明此时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
(3)根据图2知,硫酸和硫酸氢钠溶液均呈酸性,是因为二者在水溶液中均解离出氢离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
(1)①分子;
②N2;
③AB;
(2)①氢氧化钠;
②硫酸钠和硫酸;
(3)H+;红。
17.(2023•峰峰矿区校级模拟)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某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该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集气瓶中还有空气 。
(2)乙是酸和碱的性质实验。打开弹簧夹,观察到右侧试管中的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这是因为浓盐酸易 挥发 ,进入右侧试管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右侧试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氯化钠 (酚酞除外)。
【解答】解:(1)仪器a是酒精灯;该气体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则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为: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收集装置中存在的错误集气瓶中还有空气,水没有装满集气瓶;
(2)浓盐酸易挥发,打开弹簧夹,挥发出的氯化氢进入右边试管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所以右侧试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钠(酚酞除外)。
故答案为:(1)酒精灯;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集气瓶中还有空气;
(2)挥发;氯化钠。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2023•谷城县模拟)从宏观、微观和量的角度描述化学反应是化学特有的方式。下面是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不同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图示,图C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曲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 稀盐酸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溶质为 NaOH、NaCl (填化学式)。
(3)b点溶液中主要的离子是 Na+、Cl﹣ (填离子符号)。
(4)该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
【解答】解:(1)图C中pH是逐渐减小的,因此是把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7,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NaCl;
(3)b点溶液pH=7,当溶液的pH=7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化学式为:Na+、Cl﹣;
(4)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表示为:H++OH﹣=H2O。
故答案为:(1)稀盐酸;
(2)NaOH、NaCl;
(3)Na+、Cl﹣;
(4)H++OH﹣=H2O。
19.(2023•杜尔伯特县二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食醋 来止痒.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隔离可燃物 .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
(5)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D (填序号).
A.二氧化硫 B.臭氧 C.一氧化碳 D.PM2.5.
(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B .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7)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理是 隔离空气(或氧气) ;
(8)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 NH4NO3撞击¯N2O↑+2H2O .
【解答】解:(1)食醋呈酸性,可以与碱性物质反应;故填:食醋;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3)根据灭火原理,救火员首先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
(4)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故填:乳化;
(5)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故选D.
(6)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纯棉围裙属于天然纤维;故填:B;
(7)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在自行车支架上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利用的是隔绝了空气(或氧气)和水的原理.
故填:隔离空气(或氧气);
(8)硝酸铵受撞击时易分解产生一氧化二氮气体和无色液体﹣﹣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撞击¯N2O↑+2H2O;故填:NH4NO3撞击¯N2O↑+2H2O.
20.(2023•高新区二模)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如图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氦元素与镁元素化学性质 不相似 (填“相似”或“不相似”)。
②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是 Na+ (填粒子符号)。
③硅(Si)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二位,硅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x的值为 14 。
(2)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的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①该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原子 (填“分子”或“原子”),反应生成的副产品丁的溶液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丁溶液用途的是 C (填字母)。
A.除铁锈
B.制药物
C.干燥剂
②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
(3)如图为金属铁、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反应容器中部分水分子没有画出)。
①生成的Fen+中的n= 2 ,如图中A微粒符号为 Cu 。
②反应中实际生成的微粒有A、Fen+、 H2O、H2 。
【解答】解:(1)①镁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氦原子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吗,所以氦元素与镁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
②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是Na+;
③硅(Si)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二位,硅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x的值为2+8+4=14;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SiCl4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Si+4HCl,
①该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反应生成的副产品丁的溶液有很多用途,盐酸可以除铁锈,可以制药物,下列不属于丁溶液用途的是干燥剂,故选:C;
②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3)①由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生成的Fen+中的n=2,从2个Fe原子与4个氢离子的个数关系可知,A微粒符号为Cu;
②反应中实际生成的微粒有A、Fen+、H2O、H2。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一8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义+练习)- 【考点精讲】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6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讲义+练习)- 【考点精讲】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5 气体的制取与净化(讲义+练习)-【考点精讲】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气体的净化与干燥,尾气的处理,装置的连接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