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梳理练习 文学与文化常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梳理练习 文学与文化常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含答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梳理练习 文学与文化常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含答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梳理练习 文学与文化常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梳理练习 文学与文化常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梳理练习 文学与文化常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诫子书,寓言四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
    1.《春》的作者是 ,著名散文家、 、学者,字 ,江苏扬州人。其主要作品有散文《 》《 》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 》 《 》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 ”的称号。
    3.《 观 沧 海》一 诗 的 作 者 是 ,字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三曹”。
    4.《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 ,其小说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代表作有《 》《 》等。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字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热风》《坟》《 》等。
    6.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 》 《 》合称为“ 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 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和 家, 家学派创始人,被后 世尊为 并称 ,与 。
    二、选择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里描写了一个“温晴”的冬天。这篇文章的作者的话剧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等。
    B.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
    C.写景抒情散文《春》,描写了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D.明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有《我与地坛》《欧游杂记》等。
    D.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我们学过她的文章《荷叶·母亲》。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观沧海》——曹操——乐府——汉朝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绝——唐代
    C.《次北固山下》——王湾——五律——宋代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散曲——元代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 《世说新语》二则
    1.重点词理解。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丘舍去
    (4)相委而去
    (5)友人惭,下车引之
    2.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 ”。
    3.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4.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
    今义: 。
    (2)太丘舍去
    古义: ;
    今义: 。
    (3)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
    今义: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二、 《论语》十二章
    1.重点词理解。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三十而立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7)三军可夺帅也
    (8)博学而笃志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 ”,意为: 。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温故而知新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在川上曰 川流不息
    B.人不知而不愠 切问而近思
    C.不舍昼夜 太丘舍去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则是无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阅读下列两则语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两者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诫子书
    1.重点词理解。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险躁则不能治性
    2.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志无以成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
    (1)选用原文中的词填空。
    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 ”和“ ”,作者强调想要“明志”“致远”,则需要“ ”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四、狼
    1.重点词理解。
    (1)止有剩骨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4)屠大窘
    (5)弛担持刀
    (6)眈眈相向
    (7)意暇甚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盖以诱敌
    (10)狼亦黠矣
    2.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
    (4)恐前后受其敌
    3.古今异义。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
    今义: 。
    (2)止增笑耳
    古义: ;
    今义: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五、寓言四则
    1.重点词理解。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丁氏对曰
    (4)身亡所寄
    (5)因往晓之
    2.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同“ ”,意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阅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各题。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人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闻而传之者”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古诗文默写
    1.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 。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点出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 。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生气的句子是: , ?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8.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9.《诫子书》中常 常 被人们当作座右铭,表示淡泊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10.《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11.《〈论语〉十二章》中表明一个人应该坚定志向,不要轻易改变的句子是: , 。
    12.《〈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只有博学而深思的人,才能成为有智有德的君子的句子是: , , 。
    1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通过写故园的菊花,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 。
    14.古诗名句填空。
    唐诗里的思念总是让人怦然心动。李白的思念与月相随:“① ,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思念,是鸿雁传书:“ ③ , ④ 。”(《次北固山下》)岑参的思念,是登高遥望长安:“⑤ ,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的思念,是闻笛望乡:“⑥ ,⑦ 。”(《夜上受降城闻笛》)
    15. 【中考趋势·新考法】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梅梅和蕾蕾相约云端打卡博物馆,邂逅别样精彩。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诗文名句或题目。
    第一站打卡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最雄伟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看到一个个秦俑威武雄壮,蕾蕾说道:“你看,当年曹操(1)‘ ,以观沧海’就是期盼这样的君临天下吧。”
    第二站打卡南京,南京越剧博物馆藏在老东门的深巷里,各式越剧名家的服装温婉动人。虽然(2)“ , ”,但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仍然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现代人。
    第三站打卡云南,云南省博物馆正在举办抗战时期云南军人家书展览,面对一个“家”字,梅梅不禁想到了李商隐在(3)《 》中想象与家人团聚的温馨画面:(4) , °
    参考答案
    文学与文化常识
    一、1. 朱自清 诗人 佩弦 荷塘月色 背影
    2. 老舍 舒庆春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人民艺术家
    3. 曹操 孟德 曹丕 曹植
    4.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合欢树
    5. 鲁迅 豫才 呐喊 野草 且介亭杂文
    6. 大学 中庸 孟子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儒 “圣人” 孟子 “孔孟”
    二、1. D
    2. C 点拨:C.《欧游杂记》是朱自清的散文集作品。
    3. C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1. (1)不久,一会儿 (2)趁、乘
    (3)丢下 (4)丢下 (5)拉
    2. 不 否
    3.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4. (1)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子女
    (2)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回头看 注意,照管
    5. (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二、1. (1)按时温习 (2)生气,恼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5)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疑惑 (7)改变 (8)坚定 (9)喜爱,爱好
    2. 说 悦 愉快
    3. (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4. (1)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5)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 (1)B 点拨:B.“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并列。A.川:河流。C.舍:舍弃,丢下。D.信:诚信。
    (2)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不矛盾。句①强调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句②指出学习是思考的前提。
    点拨: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归纳概括。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大意,扫清文字障碍,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强调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这句话指出学习是思考的前提。所以两句不矛盾。
    三、1. (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达到远大目标
    (4)放纵懈怠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轻薄浮躁
    2. (1)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2)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3. (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够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 (1)静 俭 淡泊 宁静
    (2)示例:没有志向,就会学无目标,就不可能学有所成。
    四、1. (1)仅,只
    (2)连接、紧跟
    (3)跟从
    (4)处境困迫,为难
    (5)解除,卸下
    (6)凶狠注视的样子
    (7)这里指神情、态度
    (8)从通道进入
    (9)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一说承接上文,表示原因、理由
    (10)狡猾
    2. (1)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4)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3. (1)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2)罢了 耳朵
    4. (1)骨头已经被投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3)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4)(屠户此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5)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1. (1)待,等到 (2)讲述 (3)应答,回答
    (4)同“无”,没有 (5)告知,开导
    2. 舍 释 解除、消除
    3. (1)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4. (1)丁家人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家挖了水井,省下了一个人的劳力”。“有闻而传之者”把这句话听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
    (2)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忧到“废寝食”。后来杞人在“晓之者”的开导下“舍然大喜”。
    (3)示例: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日月星辰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引导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古诗文默写
    1.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7.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8.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9.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10.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11.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13.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14.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乡书何处达 ④归雁洛阳边 ⑤遥怜故园菊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⑦一夜征人尽望乡
    15. (1)东临碣石
    (2)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3)夜雨寄北
    (4)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试卷

    【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暑假-专题03-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预习作业):

    这是一份【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暑假-专题03-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预习作业),文件包含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暑假-专题03-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解析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暑假-专题03-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作业原卷版docx、暑假初中预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暑假-专题03-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05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检测:

    这是一份05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检测,文件包含05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检测答案docx、05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检测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06 文学常识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检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06 文学常识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检测(部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