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文言文复习
展开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原卷版)
一、 课内文言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
(1)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9.门外戏(玩耍)
10.与人期行(约定)
11.相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愧)
13.下车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3)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4)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4)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1)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字词解释
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
2、之:结构助词,的
3、行:行为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俭:节俭
6、养:培养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8、明:明确
9、明志:明确志向
10、致:达到
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13、才:才干
14、淫:放纵
15、慢:懈怠
16、励:振奋
17、险:轻薄
18、躁:浮躁
19、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0、与:跟随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遂:最终
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5、诫:劝勉、告诫
26、书:书信
(3)一词多义
1、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2、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4)词类活用
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5)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6)文章分析
1、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
1、蒲松龄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3、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读准字音
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 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少时(shǎo)
积薪(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
5、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6、字词分类整理
通假字:
“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一词多义:
①之:
复投之(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③止:
止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⑥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7、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寓言四则》知识点整理
(1)重点字词解释:
1.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
2.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
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
5.闻.之于宋君(闻: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6.问之于.丁氏:(于:向)
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劳力。)
8.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
9.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
10.不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2)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
(1)之
①宋之.丁氏(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者(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④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
(2)其
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人曰(代词,那)
③奈何忧其.坏(代词,它)
(3)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3)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②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③国人道之(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4)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到(这话)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
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
(5)问题梳理:
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或者给你什么启示或者告诉什么道理?)
答: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2.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二、 专项练习
课内阅读
(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3)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 (4)俭以养德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似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B.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C.屠自后断其股 股:屁股 D.屠乃奔倚其下 其:柴草堆
6.翻译。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7.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场主/积薪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
A.止有剩骨(仅,只) B.顾野有麦场(看,视) C.弛担持刀(松弛) D.狼亦黠矣(狡猾)
10.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两只狼与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C.屠户遇狼时内心惧怕一味迁就退让,中途被迫御狼,最后认清了狼贪婪的本质,突然行动,果断杀狼。
D.文章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普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解释加点词语。
(1)目似瞑( ) (2)屠暴起(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乃悟前狼假寐( )
13.文章的故事情节按顺序可概括为屠夫遇狼、_______________、屠夫御狼和_______________。
14.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
【材料二】格林(注:狼的名字)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我知道格林对我有感情,可我万万没想到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还会为病中的我叼来自己存的救命粮。
(节选自李微漪纪实文学《重返狼群》)
问题: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人们对狼的认识也是角度多样。请你分别概括原文及两则链接材料中狼的性格特点。
课外阅读
(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
《隆中对》(节选)
①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②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C.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6.翻译。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7.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认为曹操能做大做强不仅仅是天时更重要的是人谋。
B.诸葛亮建议刘备放弃荆州、益州两地,尽管其占尽地利人和优势。
C.诸葛亮认为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可助霸业。
D.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基本上确立了刘备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方针。
(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道( ) 禁( ) 故( )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奚以知其然也?
(2)民贫则危乡轻家。
2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21.这段文字提出了______的观点,主要运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前一个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B.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C.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D.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3.有同学想把此文言短文改编成课本剧。请根据原文,用现代汉语补全对话。
幕布背景:天色渐暗的街头。
人 物:一群杀红了眼的匈奴兵。
道 具:火把和兵器。
情 节:匈奴兵踢开了友人家的院门直闯卧室。面对病恹恹的友人和荀巨伯,匈奴兵大声呵斥:“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竞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只顾照看友人,头也不抬,镇定自若地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首的匈奴兵转身对后面的人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教材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体现了陈元方的行为、品性正直。请根据本文内容,推断此文出自《世说新语》中《言语》、《德行》、《雅量》中的哪一篇,并简述理由。
(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②,书③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④。或⑤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⑥,必再三易之不厌⑦,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有删改)
【注释】①临:临摹。②率:标准。③书:书法。④尝:曾经。苟且:随便,马虎。⑤或:有时。⑥少:稍微。称意;合意。⑦易:修改,改写。厌:厌倦。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日以十本为率 ( )
(2)书遂大进 ( )
(3)平生于书 ( )
(4)未尝苟且 ( )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B.得一人之使
C.曲肱而枕之 D.必再三易之不厌
2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28.文徵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结合短文,说说文徵明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对比阅读
(2022·陕西渭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2)博学而笃志(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3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B.仁在其中矣 人不堪其忧
C.夫君子之行 友人惭,下车引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3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2.这两篇文章都讲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铅之剑,火浣①之布。其剑长尺有八寸,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②曰:“皇子果于自信③,果于诬理哉!”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浣:洗涤。②萧叔:一个很有见识的大臣。③果于自信:过于自信。
3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其一犬坐于前
语境推断法——词类活用
(1)______
闻之于宋君
(2)______
其剑长尺有八寸
课内迁移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______
传之者妄
字典查询法:①随便;②荒谬;③行为不正。
(4)_______(填序号)
34.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35.结合上下文,任选一个人物,为他选(添)一个表情填在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1)皇子__________曰:“无此物,传之者妄。”
(2)萧叔__________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A.愤怒 B.自信 C.得意 D.不满 E.其他____
36.小尚和小语对寓言的寓意产生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
小尚: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
小语:不,才不一样呢!
(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①绝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③之志,揭④然有所存,恻⑤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⑧。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⑨,不免于下流⑩矣!
【注释】①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③庶几:接近。④揭:高举。⑤恻:恳切。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实现。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3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致: (2)淫: (3)何:
3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永窜伏于凡庸 B.于我如浮云 C.其一犬坐于前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夫 志 当 存 高 远 慕 先 贤 绝 情 欲
4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2)弃凝滞,使庶几之志
41.两篇选文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A____。两篇文章从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B____,【甲】文主要论述的是C____,【乙】文主要论述的是D____。
(2022·辽宁本溪·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②。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仓皇:慌乱。惊惶失措。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4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C.顾野有麦场 狼闻声四顾
D.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4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4.请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少 顷 大 狼 至 入 穴 失 子 意 甚 仓 皇
4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甲】文中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的情节表现出狼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伟大的__________。
(2)【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②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已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节选自李世民《诫皇属》)
【注释】①却:摒除。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________
(3)太宗尝谓皇属曰 尝:_________________
(4)岂敢惮于焦劳 岂:_________________
4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4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逆 吾 者 是 吾 师 顺 吾 者 是 吾 贼 不 可 不 察 也
49.甲文诸葛亮劝诫儿子修身养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乙文太宗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022·广西河池·七年级期末)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⑤!然野心不过遁逸⑥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⑦耶?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候。④啮:咬。⑤信不诬哉:确实不是虚妄啊。⑥遁逸:逃走。⑦贻患:留下祸患。
5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1)投以骨 以:________________ (2)止有剩骨 止:______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 (4)再就枕将寐 寐:________________
5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断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52.翻译甲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53.乙文所写的是狼和主人的有关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4.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世称龙能致雨,而宋儒谓雨为天地之气,不由于龙。余谓《礼》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故《公羊传》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①,不崇朝②而雨天下者,惟泰山”之云。是宋儒之说所本也。《易·文言·传》称,“云从龙”。故董仲舒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③也。大抵有天雨,有龙雨:油油而云潇潇而雨者天雨也;疾风震雷,不久而过者,龙雨也。观触犯龙潭者,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速合乎?洗鲊④答诵梵咒者,亦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⑤乎?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⑥,必规规⑦然胶执一说,毋乃不通其变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节选)
【注释】①肤寸而合:形容云气密集。肤寸:古代长度单位,比喻短小。②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崇”同“终”。③本:这里有依据、依照的意思。④洗鲊:准备祭礼。鲊(zhǎ):一种用盐和红曲腌制的鱼。⑤刻期:约定或限定日期,这里指准时。⑥备:完备,这里指说清楚。⑦规规:浅陋拘泥。
5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称龙能致雨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B.天降时雨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C.不久而过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必规规然胶执一说 公欣然曰《咏雪》
5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董仲舒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也。
(2)天地之气,能如是之速合乎?
5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油油而云潇潇雨者天雨也
58.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杞人为所______忧虑。【乙】文中纪昀针对“天雨”和“龙雨”两种说法,认为______才能把雨的形成原因说得清楚。(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四字短语回答)
(2)【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客观事物?
(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5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____________
(2)饭疏食 饭:______________
60.把语段(一)(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1.语段(一)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62.语段(一)(二)都谈到了共同的话题“志”,语段(二)②③两则围绕“志”,侧重谈了____________,这个内容与语段(一)的“____________”是相互印证的。
(2022·河南许昌·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目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6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意与日去 与日俱增
B.逝者如斯夫 夫君子之行 夫妻同心
C.不舍昼夜 太丘舍去 舍近求远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得其乐
64.翻译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5.语段(二)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具备的三个条件中,除了“立志”,还有哪两个?
66.上面两个文段都提到了“志”,请你简要分析“匹夫不可夺志也”“非志无以成学”侧重点有何不同?
67.(2022·辽宁沈阳·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⑤胠箧(qū qiè):这里指箱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在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山不在高(《陋室铭》)
B.钱帅登之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故如此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D.六幕相联如胠箧 则字平如砥(《活板》)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印“活”;A _____,可以看出排版“活”;“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活”。【乙】文的木塔则求“B _____”,喻皓采用铺木板的方法帮助匠师解决了木塔晃动的问题。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都体现了C _____。(A处请用原文回答,B、C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2·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张自新,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少读书,敏慧绝出。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髫龀①丧父,家计不能支。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②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注:①髫龀:幼年。②黧:黑里带黄的颜色。
6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亦乐乎 乐此不疲 公大笑乐(《咏雪》)
B.温故知新 无缘无故 两狼并驱如故(《狼》)
C.箪食瓢饮 丰衣足食 废寝食者(《杞人忧天》)
D.博学笃志 永志不忘 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69.把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0.“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二者有何异同?
71.结合两个语段,说说张自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2022·河南商丘·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狼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
【乙】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①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②久,冒死啖①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④。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⑤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⑥(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⑦不得死。鸣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
【注释】①坎:坑。②馁:饿。③啖:吃。④支命:活命。⑤负:背。⑥分:估计,大约。⑦遂:于是、就。
7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目似瞑,意暇甚 人解其意
C.盖以诱敌 静以修身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温故而知新
7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4.屠户面临险境,转危为安,他有哪些过人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75.人与动物真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文人笔下动物们的形象也是各不相同。请结合两篇文言文的具体内容,谈一谈“狼”和“熊”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022·贵州遵义·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寄诸弟书
王阳明
蘧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人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①”彼其自以为人心之惟危也,则其心亦与人同耳。危即过也,惟其兢兢业业,尝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执厥中”而免于过。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
【注】①允执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7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夫:______ ②将复何及 复:______
③欲寡其过而未能 过:______ ④安能无过 安:______
77.用现代汉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
7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劝诫的书信文,道理透彻而深切,都表达了作者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
B.甲文诸葛亮强调的“德”是学习的前提和修身养性的基础,是摒除杂念和干扰的精神状态。
C.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这三者紧密缺一不可。
D.乙文王阳明列举古代贤人面对自己的过失及时改正的事例,告诫弟弟要善于及时改正过错。
(2022·广西百色·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⑥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书》)
①恭:肃静、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因为;德:遵从…品德
7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守之以俭者 B.诫子书 周公诫之曰
C.夫君子之行 守之以恭者 D.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80.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书”,在这里指书信,是一种文学体裁。《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C.【甲】文“天君子之行”中“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乙】文“周公诚之曰”中“公”指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
D.【甲】文的“非淡泊无以明志”是双重否定句;【乙】文的“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是判断句。
8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周公权高位尊,但是他能从自身的行为来对伯禽进行诚勉,可见他是个育子有方的父亲。
C.【甲】文从反面来阐述“淫慢、险躁”带来的害处,强调“静”对修身的重要性;【乙】文中周公从“恭、俭、卑、畏、愚、浅”六方面来告诫伯禽要有谦虚谨慎的美德。
D.【甲】【乙】两文都从正反两面来阐述,并且都能举例来论述,很有说服力,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很有意义。
8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病句、排序汇总: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病句、排序汇总: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病句排序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病句排序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字音字形汇总: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字音字形汇总,文件包含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字音字形汇总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字音字形汇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