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19 干热河谷-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19 干热河谷-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题技巧】
一、定义: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二、原因
1. 焚风效应(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当气流越过山脉后,在背风坡下沉时,由于绝热增温作用,导致河谷地区温度升高,形成高温现象。焚风效应(即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增温形成的风)也会加剧河谷地区的干旱和高温。
2. 降水少且蒸发旺盛:背风坡气流下沉过程中,水汽不易凝结,导致降水减少,同时河谷地区蒸发旺盛,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程度。
3. 纬度位置与河谷地形:纬度位置较低使得气温本身较高,而河谷地形相对封闭又使得热量不易散发,进一步提升了河谷地区的温度。
4.山谷风:焚风效应是干热河谷的主要成因,但在一些狭窄的河谷地区,山谷风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特别说明:
不是所有的河谷都会形成干热河谷,基本需要以下条件:①河流与山地的相对高差要大,即山高谷深;②位于背风坡;③地势相对狭窄,热量不易扩散。
三、特征
1、气候特征
干热河谷地区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形成了干旱与高温并存的独特气候。
攀枝花市能够种植热带芒果的自然原因:① 攀枝花所处的金沙江河谷,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阻挡作用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②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使金沙江河谷气温较高。③ 山高谷深,河谷地形相对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综上,干热河谷具有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冻害少的有利区位,有利于高品质热带水果的生长。
2、地形地貌
干热河谷地区往往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坡地坡度陡峭,风化严重。这种地形地貌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也为干热河谷的奇特景观提供了基础条件。干热河谷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导致生态脆弱。此外,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植被分布
①植被稀少且独特:由于干热河谷的气候条件极端,植被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导致植被稀少且种类独特。然而,正是这些独特的植物种类构成了干热河谷的奇特景观。有些干热河谷自然生长着热带干旱的典型植被:仙人掌②群落结构与种类:干热河谷的植被群落结构复杂多样,既有适应干旱环境的草本植物,也有能够在高温下生存的乔木和灌木。这些植物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位和群落结构。③特殊植物种类:在干热河谷地区,可以发现许多世界少有、中国唯一的奇妙植物。例如,元江干热河谷就孕育了多种与非洲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相似的植物种类,如霸王鞭、虾子花等。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学研究意义。
4、景观奇特
①生态奇观:在干热河谷地区,越是干热土薄多石的地方,植物越是长得妖艳多姿。这种生态奇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顽强不息。②垂直分布规律逆向相反:在干热河谷周边地区,往往会出现植被与正常垂直分布规律逆向相反的现象。即山地部分较高的地带要比低处潮湿且植被茂盛,而河谷底部则相对干燥且植被稀少。这种现象进一步凸显了干热河谷的奇特之处。
【专项突破】
一、单选题
咖啡树植株较矮,喜静风,抗寒性差,惧强光。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世界纬度最高的咖啡种植区之一,当地咖啡的种植环境较为独特,主要集中于干热河谷两侧的坡地上,咖啡农常将咖啡与芒果套种。图为当地咖啡种植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攀枝花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咖啡树种植地之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B.地形C.土壤D.降水
2.当地独特的种植环境对咖啡生长的不利影响是( )
A.排水条件差B.洪涝灾害多C.采摘难度大D.灌溉成本高
3.该地将咖啡与芒果套种,可以( )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②减少咖啡病虫害③改善光照条件④增加土地肥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③
【答案】1.B 2.D 3.A
【解析】1.攀枝花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咖啡种植区得益于其冬暖,造成攀枝花冬暖的主要原因是山脉阻隔了冬季风,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正确;河流、降水、土壤对于气温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2.攀枝花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气候较干,咖啡种植的海拔较高,排水好,但不易找到灌溉水源,灌溉成本较高,D正确,A错误;该地排水较好,洪涝灾害较少,B错误;采摘难度不是影响咖啡生长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3.咖啡套种芒果,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芒果树高大多叶,为惧强光的咖啡遮挡阳光,改善了光照,①③正确;病虫害主要与虫源、气候条件有关,套种对于减少咖啡病虫害影响较小,②错误;套种后,进入土壤的枯枝落叶数量差异不大,对土壤肥力影响小,④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在我国西南地区高黎贡山主峰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和草甸中,生长着一种植物——碧霞,它的花冠像一个个倒挂的风铃,叶片演变成鳞片状包裹着茎杆,同时鳞片的周围还生有细小的绒毛,左图为岩须景观图。右图为该山热带沟谷雨林(1430m)、干热河谷(783m)和亚高山草甸(3180m)的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岩须的叶片特点主要是为了适应( )
A.强烈的光照B.贫瘠的土壤C.寒冷的气候D.强劲的风力
5.热带沟谷雨林、干热河谷和亚高山草甸分别对应的土壤序号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C.Ⅲ、Ⅱ、ⅠD.Ⅱ、Ⅲ、Ⅰ
【答案】4.D 5.D
【解析】4.结合材料可知,叶片演变成鳞片状包裹着茎杆,鳞片相对更加坚硬,包裹着茎秆可以获得茎秆的支撑力,这些特征均更有利于抵挡强劲的风力,且该地区地处海拔3500米的山地,风力较强,D正确;鳞片状的叶片对适应强烈的光照、贫瘠的土壤和寒冷的气候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5.亚高山草甸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对应Ⅰ;干热河谷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少,对应Ⅲ;热带沟谷雨林植被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养分循环较旺盛,土壤有机质较亚高山草甸少,但比干热河谷多,对应Ⅱ。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地形、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白马雪山地处我国横断山区肀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海拔2300m以下)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该山山坡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等自然带。下图为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疏林灌丛草坡出现坡向和海拔高度( )
A.东坡2300m以下B.东坡3000-3500m处C.西坡2300m以下D.西坡3500~4000m处
7.植树种草可以改善干热河谷内的生态环境。白马雪山植树种草的最佳时间可能是( )
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
【答案】6.A 7.B
【解析】6.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干热河谷地带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最适宜灌木草丛类植被生长。据图可知,东坡2300m以下地区降水量最少,故疏林灌丛草坡带出现在该地区。据此判断A正确,故选A。
7.春末夏初,此时进入雨季,同时有积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尚低,植物蒸腾作用较弱;该时段后降水增多,利于植物生长。夏秋季节降水量大,且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高,不利于植树种草;冬末春初晴天多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据此分析B正确,故选B。
元谋位于滇中高原的北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元谋土林是该地发育的一种流水侵蚀地貌,具有风姿各异的形态。下图为典型的元谋土林景观,其顶部是钙含量偏低,但富含铁、铝的风化壳,如同帽子般盖住了下方的土层,故被俗称为“铁帽”型土林。完成问题。
8.对“铁帽”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湿热B.干热
C.干冷D.湿冷
9.元谋土林中铁帽型土林往往形态更高大,可挺立十几年至上百年而不倒,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干热河谷,容易保存B.雨水难以渗透到下部土层
C.上窄下宽,稳定性比较好D.受植被保护,雨水侵蚀弱
【答案】8.A 9.B
【解析】8.材料可知,“铁帽”是富含铁、铝的风化物,不是原有的地层。推测“铁帽”的形成是原有土层中的铁、铝等物质经过流水的洗刷,逐渐被溶解析出,然后淋滤到不透水层上沉淀堆积形成的。故而所形成时期地表水丰富,外力作用较强,气候湿热,A选项正确;B、C、D表述错误。
9.铁帽型土林百年不倒,主要原因是上方铁帽和不透水岩层的存在,对下方土林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干热河谷多风化、风力侵蚀作用,A错误;图示土林高且窄,稳定性差,C错误;受气候影响,土林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点睛】土林主要形成于外力作用,地表岩层长期受风化作用,产生一系列的垂直或是水平裂隙,流水或是雨水沿裂隙侵蚀。同时土林岩层软硬不一,出现差异侵蚀,最终形成成群的柱状地貌。
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76倍。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
11.整个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演替的主要趋势是( )
A.多向进化B.多向迟化C.单向进化D.同向退化
12.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10.甲河谷原生植被是河谷季雨林,相对于乙丙河谷处的常绿阔叶林及硬叶常绿林、常绿针叶林而言,季雨林对应的是热带植被,而常绿阔叶林及硬叶常绿林对应的是亚热带植被,常绿针叶林对应的是亚寒带植被,所以由甲到乙再到丙热量条件越来越差,而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热量条件应越来越好,据此分析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丙、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据上题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在甲地,原生植被是季雨林、乔木林、稀树肉质灌丛,随着破坏加强,次生植被在原生的三种植被基础上明显退化,再进一步退化则三种原生植被都退化成灌生草丛,随着破坏加剧,再退化成单一的禾草丛,这种植被的退化趋势是同向退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据上题分析得知甲地区为南部干热河谷,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水分不断蒸发,干旱程度不断加剧,越向谷底处越干旱。山谷不同地区的水源条件直接决定了内部不同地区的干旱程度,所以是坡度、水源决定了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河谷地带一般水分充足,植被繁茂,可是在西藏东部的昌都(97.8°E,31.13°N)地区,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大多峡谷确实干旱少雨的“干热河谷”,其河谷中可看到生长茁壮的仙人掌,森林则分布在山顶,形成倒置的垂直植被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水热条件D.海拔高低
14.昌都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是( )
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B.受干热的东北信风影响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下沉气流的增温减湿明显
15.图是“山谷风”示意图,其中与干热河谷森林分布在山顶有关的气流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3.C 14.D 15.B
【分析】13.山地由于海拔和坡向等的差异容易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水热的不同进而影响植被带的变化,所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故选C。
14.昌都地区的干热河谷位于横断山区,该地区山脉呈南北走向,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都无法到达,反而在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所以山谷地区相对山坡来说温度较高,湿度较少,故选D。
15.森林反映的自然条件是水热条件较好,所以从山谷风图当中应当选择一股山顶附近气流上升的图示,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山谷的下沉焚风区别开来,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降温容易成云致雨,故选B。
【点睛】我国横断山区的焚风现象,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影响,造成山谷地区下沉气流显著,在山谷底部分布着耐干旱的植物,人们利用这种自然条件,在干热河谷种植一些热带的水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攀枝花的芒果。
位于云南蒋家沟的某干热河谷因滑坡、崩塌形成了大量不稳定斜坡。其中稳定区位于坡面上沿;失稳区位于坡面中部;堆积区位于坡脚。堆积区由砾石及松散固体物质堆积而成。研究发现其阴坡与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较大,下表为该河谷阴阳坡不同区段样地基本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河谷稳定区与堆积区植被覆盖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稳定区泥沙堆积,利于多数植被生长B.稳定区河流冲淤,利于多数植被生长
C.堆积区焚风效应,不利多数植被生长D.堆积区砾石堆积,不利多数植被生长
17.该河谷阳坡较阴坡植被多样性更丰富的原因是( )
A.阳坡位于河谷以南,热量条件更好B.阳坡地质灾害频繁,植被不断更替
C.阴坡太阳辐射弱,水分条件更充足D.阴坡乔木茂密,抑制了草本的生长
【答案】16.D 17.B
【解析】16.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稳定区位于坡面上沿,坡度较小,侵蚀和堆积作用弱,A、B错误;堆积区坡度大,且多以砾石和松散固体物质为主,缺少土壤,不利于植被生长,D正确;堆积区位于坡脚,两侧均有,所以不是焚风影响导致的植被少,C错误。故选D。
1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阳坡和阴坡除了坡向差异之外,阳坡三个区的坡度均大于阴坡,所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导致植被不断更替,B正确;根据经纬度可知,河谷以南的是阴坡,故A错误;此处是亚热带干热河谷,不管是阴坡还是阳坡水分条件都差,故C错误;表格中阴坡植被基本都是草本植物,缺少乔木,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北半球,山南为阳坡,山北为阴坡;谷北为阳坡,谷南为阴坡。
二、综合题
18.阅读有关云南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北上,引起广泛关注。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活动范围甚至重叠。为了促进不同栖息地亚洲象的交流,相关部门设立了生态廊道。目前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图示为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图。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地区。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当地自然保护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
(1)简述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
(2)分析大面积种植橡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材料三:元江河谷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山高谷深,谷底几乎寸草不生,是中国最热、最干的干热河谷。每年,这片土地约有800毫米左右的集中降雨,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750毫米。某农业科研团队研发的“热谷玫瑰”葡萄在元江河谷试种成功。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从葡萄挂果到成熟期间干热无雨,生长期病虫害不易发生,葡萄不依托农药仍长势很好,且果肉坚实抗颠簸,通过快递渠道,可在60小时内将最佳品质的鲜果送达全国各地。图示为云南省元江河谷位置图。
(3)元江河谷形成干热河谷的原因。
【答案】(1)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小;栖息地碎片化,呈块状(或不连续)分布。
(2)破坏天然植被,加剧水土流失;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原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或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
【分析】本题以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图、元江河谷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生态保护、农业发展的影响、干热河谷的成因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位置还是原栖息地区域,但是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栖息地较为破碎,呈块状不连续分布。
(2)大面积种植橡胶,会破坏天然植被,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水土流失;过度种植,消耗土壤肥力过多,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为保证产量和品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污染加重;大面积种植橡胶后,自然保护区内的原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新平县元江谷地形成干热河谷的原因从地形和大气环流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因为新平县元江谷地所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从地形看,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降水较少,加剧蒸发,干旱,故形成了干热河谷。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河谷是四周被湿润环境包围而下部较干旱、温度较高的独特河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横断山区的河谷地带最为常见。如图示意横断山区位置(左图)及横断山区中同纬度甲、乙两山地的垂直带谱(右图)。
(1)指出乙山地基带植被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横断山区多干热河谷的原因。
【答案】(1)地方性分异规律。理由: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纬度较低,气温高;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山地阻挡夏季风挟带的水汽进入河谷,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区干热河谷为材料,涉及植被带的地方性分异规律,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其山地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实际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不符合该地的地带性植被分布特征,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区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该区域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横断山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地形封闭,河谷地带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使得河谷地区降水少,导致“干”。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扶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
(1)说明金沙江古堰塞湖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3)该研究小组根据谷风猜测,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后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获取了足够证据。推测该研究小组获取的主要证据。
【答案】(1)金沙江地处板块交界处,多断裂带且地震活动频繁,易引发滑坡;滑坡堆积体堵塞金沙江河道,形成古堰塞湖;水体流速变缓,沉积大量的湖相沉积物。
(2)该河谷段地处横断山区,多纵向山脉,河谷受冬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风作用距离长;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植被稀少,对谷风削弱作用较弱(摩擦力较小)。
(3)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分析】本题以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为材料,涉及堰塞湖、谷风以及风沙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部分河段存在古堰塞湖,说明该段河谷中频繁发生的滑坡导致大量沉积物进入河谷,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多地震活动,断裂发育,容易引起滑坡;大量沉积物进入河谷改变了河流局部的水沙关系,致使河谷泥沙强烈堆积,特别是滑坡堆积体导致在坝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后,上游水流速缓慢,进而在河谷中沉积了大量的湖相沉积物。
(2)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谷风的作用距离较长;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3)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坡向
经纬度
区段
海拔(米)
坡度(度)
优势种
植被覆盖度(百分比)
阴坡
103°8'30"E26°14'38"N
稳定区
1550-1600
16
扭黄茅、芸香草、拟金茅
92.2
失稳区
1500-1550
25
芸香草、扭黄茅
62.2
堆积区
1450-1500
30
鬼针草
27.6
阳坡
103°8'6"E26°15'15"N
稳定区
1500-1600
25
扭黄茅、田箐、黄背草
92.1
失稳区
1400-1500
30
扭黄茅、田箐、荩草
62.7
堆积区
1300-1400
40
荩草、铁苋菜
32.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5 霜-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1 季节的判断-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0 季风-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