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同时肠道处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并诱发全身炎症,还会导致大脑胶质细胞和肠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下列有关PD模型小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肠道微生物和肠神经胶质细胞生活的环境均属于内环境
    B. 大脑胶质细胞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
    D. 机体稳态的维持不仅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还依赖免疫调节
    【答案】A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肠神经胶质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肠道微生物生活在肠道内,肠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大脑胶质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物质会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机体稳态的维持不仅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还依赖免疫调节,D正确。
    故选A。
    2.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觉及机体对该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痛反应”。如图为伤害性刺激产生的疼痛反射过程,a~e代表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疼痛信号在b上的传导是双向进行的
    B. g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C. 脚踩到钉子感到疼痛属于非条件反射
    D. 针灸时被针刺却不缩回无需e的参与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根据突触结构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f为传出神经,g为效应器。人足踩到铁钉时,会立即踮脚,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完成的途径是a→b→c→f→g。
    【详解】A、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故疼痛信号在b(传入神经)上的传导是单向进行的,A错误;
    B、g为效应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因此g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B正确;
    C、疼痛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针灸时被针刺却不缩回是经过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反射弧仍然完整,需要 e(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B。
    3. 排尿反射中,脊髓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膀胱,大脑皮层也参与调控排尿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分别使膀胱收缩和不收缩
    B. 即使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也可进行
    C. 成年人“憋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
    D. 截瘫病人脊髓受损后,可能无法完成排尿反射
    【答案】A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A错误;
    B、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是脊髓,因此没有大脑皮层调控,排尿反射就仍然可以进行,B正确;
    C、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是脊髓,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成年人“憋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C正确;
    D、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是脊髓,截瘫病人脊髓受损后,可能无法完成排尿反射,D正确。
    故选A。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出现情感及语言障碍。大脑神经元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在神经元外的沉积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马区受损主要是影响人的长时记忆
    B. 语言和情绪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 患者的V区发生障碍会导致其不能讲话
    D. 及时清除患者脑内的Aβ可能改善其病情
    【答案】D
    【详解】A、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海马区受损主要是影响人的短期记忆,A错误;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情绪也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但不是人脑特有的,B错误;
    C、患者的V区发生障碍会导致其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
    D、大脑神经元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在神经元外的沉积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清除患者脑内的Aβ可能改善其病情,D正确。
    故选D。
    5. 如图是人体内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A、B分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促胰液素的运输不需要导管参与
    C. 胰液经体液运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胰腺中的胰岛还能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C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分析题图,过程A、B分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
    B、促胰液素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其运输不需要导管参与,B正确;
    C、胰液经导管参与运输,C错误;
    D、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D正确。
    故选C。
    6. 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一是通过体液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二是通过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已知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体温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中枢不都位于下丘脑
    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位于腺垂体
    C. 神经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水的重吸收
    D. 幼年时腺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过少会引起侏儒症
    【答案】B
    【分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详解】A、体温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A错误;
    B、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腺垂体,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位于腺垂体,B正确;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神经垂体释放,C错误;
    D、幼年时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导致个体患侏儒症,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D错误。
    故选B。
    7.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C细胞(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和NK细胞(一类无需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等的天然免疫细胞)在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C细胞和NK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DC细胞能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并加工处理
    C. 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非特异性免疫
    D. 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DC细胞和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
    B、DC细胞(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抗原是大分子物质,DC细胞能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并加工处理,B正确;
    C、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的防线,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故选C。
    8. 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会分泌IL-33,以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ILC2分泌的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敏性哮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相同
    B. 除IL-4外,B细胞的激活还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
    C. 个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出现过敏性哮喘症状
    D. 抑制IL-33和IL-4的分泌可减缓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答案】A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详解】A、过敏性哮喘属于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机理不同,A错误;
    B、除IL-4外,B细胞的激活还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正确;
    C、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由此可知,个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出现过敏性哮喘症状,C正确;
    D、分析题意,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会分泌IL-33,以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ILC2分泌的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由此可知,抑制IL-33和IL-4的分泌可减缓过敏性哮喘的发生,D正确。
    故选A。
    9.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致癌因素,目前已知的HPV有200多种亚型,九价HPV疫苗可预防其中9种重要致癌类型,通常要进行三次疫苗接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种九价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各种HPV亚型感染
    B. 接种各种疫苗后均可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C. 接种三次主要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
    D. 免疫系统能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其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C
    【分析】注射疫苗的目的是让人体内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就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而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注射九价HPV疫苗可预防HPV的感染。
    【详解】A、目前已知的HPV有200多种亚型,九价HPV疫苗可预防其中9种重要致癌类型,A错误;
    B、接种减毒的疫苗后可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接种灭火疫苗后会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
    C、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的速度更快,强度更强,所以接种第二剂或第三剂可以刺激机体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
    D、免疫系统能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其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故选C。
    10. 发热是机体在病原体入侵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防御性反应。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宿主后会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这与其细胞壁中的一种特有成分——脂多糖有关。向正常大鼠体内注射脂多糖以模拟病原体感染,可诱导大鼠发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鼠的免疫细胞需依赖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脂多糖
    B. 注射的脂多糖作为抗原,主要激起大鼠的细胞免疫
    C. 大鼠体温上升的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大鼠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可使其体温下降
    【答案】B
    【分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节中枢,一方面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分级调节过程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另外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还会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速度加快减少散热。人在炎热环境中,皮肤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沿相关神经传到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使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保持稳定,在炎热环境中由于大量排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因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实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详解】A、免疫细胞识别外来物质(如脂多糖)通常依赖细胞表面的受体,A正确;
    B、注射的脂多糖作为抗原,主要激起大鼠的体液免疫,B错误;
    C、大鼠体温升高过程中,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体温无法维持平衡而升高,C正确;
    D、大鼠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会增加散热,从而使其体温下降,D正确。
    故选B。
    11. α-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常用于商用的发根粉或发根剂中。下列有关NA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A的分子结构与生长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效应
    B. NAA的作用效果稳定,这可能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分解NAA的相关酶
    C. 用适宜浓度的发根粉处理某植物插条时,处理时间会影响插条的成活率
    D. 探索发根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正式实验时需设置空白对照组
    【答案】D
    【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详解】A、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它的分子结构与生长素完全不同,都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效应,A正确;
    B、NAA作用效果稳定,可能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分解NAA的相关酶,使NAA在植物体内不会被分解,从而能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
    C、用适宜浓度的发根粉处理植物插条时,处理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插条的成活率,C正确;
    D、在探索发根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通过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而导致的实验误差,从而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D错误。
    故选D。
    12. 遮阴反应是指当植物受到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的现象。遮阴反应的调控机理如图所示,图中“R/FR”表示红光/远红光,“+”代表促进,“—”代表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敏色素照光前后,其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B. 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R/FR的值会变小
    C. 低R/FR条件下植物体中D蛋白的含量增加
    D. 遮阴反应不利于植株捕获光能及制造有机物
    【答案】B
    【详解】A、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错误;
    B、植物的叶绿素能吸收红光,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红光的含量减少,R/FR的值会变小,B正确;
    C、低R/FR条件下植物会发生遮阴反应,而D蛋白会抑制遮阴反应,低R/FR条件下,赤霉素既可促进茎秆伸长,又可以使D蛋白含量降低,缓解D蛋白对避阴反应的抑制作用,C错误;
    D、遮阴反应利于捕获更多的光,提高植物遮阴时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利于捕获更多的光,提高植物遮阴时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B。
    13. 胎萌是指植物种子没有经过休眠期直接在植株上或果实内萌发的现象。芒果种子易发生胎萌,种子根穿入果肉、穿出果皮会影响果实品质,给果农造成损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芒果种子的成熟,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B. 人为喷施一定量的脱落酸可推迟或减少芒果种子的胎萌
    C. 与脱落酸合成相关的酶基因突变可促进芒果种子的胎萌
    D. 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的芒果种子可能不易于发生胎萌
    【答案】D
    【分析】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A、随着芒果种子的成熟,种子中的植物激素的含量都会发生变化,A正确;
    B、因为ABA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因此,人为喷施一定量的脱落酸可推迟或减少种子胎萌发生,B正确;
    C、因为ABA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故与脱落酸合成相关的酶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脱落酸,则可促进芒果种子的胎萌,C正确;
    D、因为ABA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的芒果种子由于脱落酸不能发挥作用,故可促进芒果种子的胎萌,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图中a~c分别为构成内环境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通过静脉滴注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b中
    C. c中的O2浓度通常大于组织细胞内的O2浓度
    D. a、b和c中均含有Na+,但蛋白质含量有区别
    【答案】CD
    【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双向渗透,组织液可以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进入血浆。据图可知,a表示血浆,b表示淋巴液,c表示组织液。
    【详解】A、据图可知,a表示血浆,b表示淋巴液,c表示组织液,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
    B、通过静脉滴注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a(血浆)中,B错误;
    C、一般而言,c(组织液)中的O2含量大于组织细胞中的O2含量,O2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
    D、a(血浆)、b(淋巴液)和c(组织液)中均含有Na+,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D正确。
    故选CD。
    15. 研究表明,改变神经元膜外Na+浓度时,静息电位不受影响。某兴趣小组制备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进行相关实验,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将蛙坐骨神经置于适宜Na+浓度的溶液中,其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刺激图甲中A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B. 图乙中ab段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bc段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
    C. 若降低溶液中的Na+浓度,则测得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为55mV
    D. 若降低溶液中的Na+浓度,则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高于30mV
    【答案】ACD
    【详解】A、电刺激图甲中A点,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左侧电极,指针向左偏转;之后兴奋传导到电流计的右侧电极,指针向右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A错误;
    B、图乙中ab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主要是Na+内流导致的;bc段是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主要是K+外流导致的,B正确;
    C、静息电位主要与K+外流有关,改变神经元膜外Na+浓度时,静息电位不受影响,所以降低溶液中的Na+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仍为70mV,而不是55mV,C错误;
    D、若降低溶液中的Na+浓度,Na+内流减少,则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会低于30 mV,D错误。
    故选ACD。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所致。老年甲亢患者的骨密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某医院将100例老年甲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甲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乙组同时给予甲巯咪唑和碘-131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相关激素含量和骨密度(相对值),结果如下图1~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
    B. 相较于正常老年人,老年甲亢患者可能更易发生骨折
    C. 联合使用甲巯咪唑和碘-131治疗老年甲亢的效果较好
    D. 甲巯咪唑通过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来治疗甲亢
    【答案】ABC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会抑制垂体分泌TSH,下丘脑分泌TRH,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人体几乎所有细胞,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A正确;
    B、老年甲亢患者的骨密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相较于正常老年人,老年甲亢患者可能更易发生骨折,B正确;
    C、由图可知,乙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下降的幅度大于甲组,乙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大于甲组,联合使用甲巯咪唑和碘-131治疗老年甲亢的效果较好,C正确;
    D、甲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但是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据图推测甲巯咪唑的作用可能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D错误。
    故选ABC。
    17. MHC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及MHC分子发挥效应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表达出MHC分子需要经历转录、翻译过程
    B. MHC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复合体可能有利于抗原的呈递
    C.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D. 该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答案】ABC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详解】A、MHC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则吞噬细胞表达出MHC分子需要经历转录、翻译过程,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MHC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复合体可能有利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正确;
    D、记忆B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
    故选ABC。
    18. 将某幼小植株置于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出现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的现象,如图Ⅰ。图Ⅱ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植株根和茎的作用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
    B. 缺O2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图Ⅰ中b处生长素浓度可对应于图Ⅱ中点3
    D. 图Ⅰ中c处生长素浓度可对应于图Ⅱ中点1
    【答案】AB
    【分析】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详解】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正确;
    C、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所以点1、2所在曲线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情况,点3、4所在曲线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的作用情况,b处,即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可对应于图Ⅱ中点2,C错误;
    D、c处,即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弱,可对应于图Ⅱ中点3,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钾在人体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体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正常人血钾的含量在3.5~5.5mml/L之间。当血钾含量低于3.5或高于5.5mml/L时,分别会出现低钾血症和高血钾症。下图为人体钾代谢的部分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钾进入内环境首先需要经过______系统。K+对于维持______(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K+还参与产生和维持______电位。
    (2)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可逆浓度梯度转运K+),推测正常人饭后,血钾含量会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若人体中血钠含量降低或血钾含量上升,则可直接刺激______,使其分泌______增加,从而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
    (4)低血钾症患者静脉补钾时需注意______,以保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高血钾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从pH角度考虑,可通过注射一定量的______来缓解症状。尿毒症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高血钾症,其原因是________。
    (5)研究表明,K+通道是K+转移至细胞外的主要途径,而细胞丢钾是细胞凋亡的必要条件。因此,理论上可特异性激活______细胞膜上的K+通道,使其丢钾后凋亡而不再攻击正常组织细胞,以达到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效果。
    【答案】(1)①. 消化 ②. 细胞内液 ③. 静息
    (2)①. 降低 ②. 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促进细胞对K+的摄取,使血钾含量降低
    (3)①. 肾上腺皮质 ②. 醛固酮
    (4)①. 补钾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总量不宜过大 ②. 碱性药物(或NaHCO3)③. 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导致钾离子排出障碍
    (5)自身免疫病中异常增殖的免疫细胞
    【小问1详解】
    消化系统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的钾进入内环境首先需要经过消化系统。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K+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K+还参与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
    【小问2详解】
    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推测正常人饭后,血钾含量会降低,判断的理由是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分泌增多,细胞膜上的Na+-K+泵被激活,血钾大量进入细胞。
    【小问3详解】
    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若人体中血钠含量降低或血钾含量上升,则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
    【小问4详解】
    低血钾症患者静脉补钾时需注意补钾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总量不宜过大,以保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高血钾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从pH角度考虑,可通过注射一定量的碳酸氢钠(NaHCO3)来缓解症状。尿毒症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高血钾症,这是因为尿液是K+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导致钾离子排出障碍。
    【小问5详解】
    K+通道是K+转移至细胞外的主要途径,而细胞丢钾是细胞凋亡的必要条件。因此,理论上可特异性激活自身免疫病中异常增殖的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K+通道,使其丢钾后凋亡而不再攻击正常组织细胞,以达到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效果。
    20. 疼痛已成为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研究人员根据河豚毒素(TTX)可快速且特异性阻断Na+通道的特点,开发出了TTX镇痛剂。TTX镇痛剂和吗啡类镇痛剂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C为神经递质。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强烈的热及化学刺激可引起局部组织释放致痛物质,其能使感受器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并最终在______形成疼痛感觉。在痛觉产生的神经通路中,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方向与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相同。
    (2)神经递质大多数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C与______上的______结合后,可将______(填信号转化方式)。
    (3)推测图中的______(填“A”或“B”)为TTX镇痛剂。吗啡作为镇痛剂的机理是______。长期使用吗啡导致机体产生耐受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点)。
    (4)科研人员欲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探究一定剂量的TTX和吗啡联合用药对机体吗啡耐受性的影响。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以注射吗啡后小鼠置于55℃热板上的痛反应时间作为检测耐受性的指标,吗啡和TTX镇痛剂的剂量不作要求)。
    【答案】(1)①. 兴奋 ②. 大脑皮层 ③. 膜内
    (2)①. 能在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②. 突触后膜 ③. (特异性)受体 ④. 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3)①. A ②. 吗啡可与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而影响突触后膜的Na+内流,阻断痛觉形成 ③. 长期使用吗啡会导致吗啡受体的敏感度下降、吗啡受体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机体产生耐受性
    (4)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吗啡、一定剂量的TTX镇痛剂和吗啡连续处理一段时间后,三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吗啡后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注射吗啡后的痛反应时间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吗啡可与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阻止突触后膜Na+内流,阻断痛觉形成而发挥镇痛作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小问1详解】
    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强烈的热及化学刺激可引起局部组织释放致痛物质,其能使感受器兴奋,并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疼痛感觉。在痛觉产生的神经通路中,兴奋沿神经纤维传递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小问2详解】
    神经递质大多数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其意义是能在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研究人员根据河豚毒素(TTX)可快速且特异性阻断Na+通道的特点,开发出了TTX镇痛剂,据此结合题图可推测图中的A为TTX镇痛剂。吗啡作为镇痛剂的机理是吗啡可与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而影响突触后膜的Na+内流,阻断痛觉形成。长期使用吗啡会导致吗啡受体的敏感度下降、吗啡受体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机体产生耐受性。
    【小问4详解】
    科研人员欲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探究一定剂量的TTX镇痛剂和吗啡联合用药对机体吗啡耐受性的影响。以注射吗啡后小鼠置于55℃热板上的痛反应时间作为检测耐受性的指标,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吗啡、一定剂量的TTX镇痛剂和吗啡连续处理一段时间后,三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吗啡后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注射吗啡后的痛反应时间。
    21.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为确定某新研发的药物IA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正常人血糖浓度为______mml/L。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是由______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的降糖效应相抗衡的激素有______(答两点)。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实验时只能给小鼠注射胰岛素而不令其口服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_。给药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均会明显升高,这主要与______的分解有关。
    (3)IA实际是一种“智能”胰岛素,其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蛋白(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已知胰岛素或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多,结合题图,与外源胰岛素相比,IA用于糖尿病治疗可能更有优势,判断依据是______(答两点)。
    (4)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酮体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的统称,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②. 3.9~6.1 ③. 胰岛B ④.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
    (2)①. 给药种类、时间 ②.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胰岛素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③. 肝糖原
    (3)IA降血糖的效果更持久(IA使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持续的时间更长),IA能避免低血糖风险
    (4)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依赖分解脂肪供能,脂肪酸氧化分解会产生酮体,造成酮体积累
    【分析】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
    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小问1详解】
    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l/L。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故与胰岛素的降糖效应相抗衡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给药种类、时间。实验时只能给小鼠注射胰岛素而不令其口服胰岛素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胰岛素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给药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均会明显升高,主要是促进了肝糖原的分解。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IA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蛋白,且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多。结合题图,与外源胰岛素相比,IA降血糖的效果更持久(IA使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持续的时间更长),IA能避免低血糖风险,故IA用于糖尿病治疗可能更有优势。
    【小问4详解】
    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依赖分解脂肪供能,脂肪酸氧化分解会产生酮体,造成酮体积累,所以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22. 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经树突状细胞摄取及加工处理后,可由MHC分子分别呈递给CD4+T细胞和CD8+T细胞,引起这两类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活化的CD4+T细胞可通过分泌IL-2等途径进一步促进CD8+T细胞的分裂并分化出能识别和裂解肿瘤细胞的子细胞,部分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MHC分子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标签”,其合成及加工场所与分泌蛋白相同,有______(填细胞器)的参与。由CD4+T细胞分泌的IL-2等______和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共同构成了免疫系统。
    (2)据图分析,只有在______和MHC呈递的抗原的共同刺激下,CD8+T细胞才能活化,其能分化为______,进而实现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过程。向患者回输受该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会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对该肿瘤的免疫应答。
    (3)CTLA-4与CD28具有高度同源性,但CTLA-4与B7.1结合会抑制T细胞活化。研究人员制备接种了肿瘤细胞的模型小鼠,将其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对照组注射______。定时测定肿瘤面积,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CD28抗体组肿瘤面积无明显差异,而注射抗CTLA-4抗体组肿瘤面积明显减小,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
    (4)研究发现,IL—2还能促进下丘脑对______激素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保持适当的强度。
    【答案】(1)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②. 免疫活性物质
    (2)①. B7.1 ②. 细胞毒性T细胞 ③. 细胞 ④. 增强
    (3)①. 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 ②. 抗 CTLA-4抗体能阻止 CTLA-4与B7.1结合,从而解除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增强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而抗CD28 抗体可能对T细胞活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或者存在其他调节机制导致肿瘤面积无明显差异
    (4)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抑制
    【小问1详解】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MHC分子的合成及加工场所与分泌蛋白相同,有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共同构成了免疫系统。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只有在B7.1和MHC呈递的抗原的共同刺激下,CD8+T细胞才能活化,其能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实现细胞免疫过程。向患者回输受该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会增强对该肿瘤的免疫应答。
    【小问3详解】
    CTLA-4与CD28具有高度同源性,但CTLA-4与B7.1结合会抑制T细胞活化。该实验的自变量为CTLA-4、CD28的有无,因变量为肿瘤面积的大小,其他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制备接种肿瘤细胞的模型小鼠,将其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对照组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定时测定肿瘤面积,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CD28抗体组肿瘤面积无明显差异,而注射抗CTLA-4与B7.1结合抗体组肿瘤面积明显减小,推测其原因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的B7.1优先与CTLA-4结合,注射抗CTLA-4抗体后CD28才会与B7.1结合发挥作用使肿瘤面积减小。
    【小问4详解】
    IL-2还能促进下丘脑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保持适当的强度。
    23. 草莓的花芽分化需经历一段时间低温处理,接受低温处理的部位,赤霉素前体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促进草莓开花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已知DELLA蛋白会抑制花芽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延缓花芽分化。回答下列问题:
    (1)除植物外,赤霉素还可由______(填生物)产生。草莓植株中,赤霉素不仅影响其开花,还能促进_______(答两点)。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______。
    (2)图中位于______上的GID1是赤霉素的受体蛋白,GID1与赤霉素的结合具有______性,GID1再与DELLA蛋白结合并______(填“促进”或“抑制”)DELLA蛋白的降解。推测外施赤霉素对GID1缺失突变体的花芽分化______(填“起”或“不起”)作用。
    (3)CRY1是草莓的蓝光受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将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草莓与黑暗中的野生型草莓相比较,前者DELLA蛋白的降解慢于后者,而将蓝光刺激下的CRY1突变体植株与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草莓相比较,前者DELLA蛋白的降解快于后者,这均表明蓝光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了DELLA蛋白的降解,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草莓的花芽分化。
    (4)温度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参与调节草莓的开花,除此之外,___________(答两点)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在农业生产中,为使草莓提前开花,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答一点)。
    【答案】(1)①. 某些微生物 ②. 细胞伸长、种子萌发 ③. α−淀粉酶
    (2)①. 细胞膜 ②. 特异 ③. 促进 ④. 不起
    (3)①. 抑制 ②. 不利于
    (4)①. 光、重力 ②. 对草莓进行低温处理(或适时遮光等合理答案)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小问1详解】
    除植物外,赤霉素还可由某些微生物(赤霉菌)产生。草莓植株中,赤霉素不仅影响其开花,还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小问2详解】
    图中位于细胞膜上的GID1是赤霉素的受体蛋白,GID1与赤霉素特异性结合后,GID1再与DELLA蛋白结合并促进DELLA蛋白的降解。推测外施赤霉素对GID1缺失突变体的花芽分化不起作用。
    【小问3详解】
    CRY1是草莓蓝光的受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将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草莓与黑暗中的野生型草莓相比较,前者DELLA蛋白的降解慢于后者,而将蓝光刺激下的CRY1突变体植株与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草莓相比较,前者DELLA蛋白的降解快于后者,这均表明蓝光抑制了DELLA蛋白的降解,不利于草莓的花芽分化。
    【小问4详解】
    温度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参与调节草莓的开花,除此之外,光、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在农业生产中,为使草莓提前开花,可采取的措施有低温处理、外施赤霉素等。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河南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豫北名校期中联考11月)[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豫北名校期中联考11月)[原题+解析版],共19页。

    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pdf、河南省豫北名校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三上学期10月一轮复习联考(二)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三上学期10月一轮复习联考(二)生物PDF版含解析,共3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