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第1页
    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第2页
    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3.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出题人 : 刘明娜 审题人:王风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材料二: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不可或缺,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原来人文与科学彼此疏远的状态如今被逐步改变,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入。
    B. “价值理性”属于人文文化的范畴,现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都与它相关。
    C. 中国古代优秀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具有某些超越性的意义。
    D. 人文文化可以引领科学技术的正确走向,提供给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理性和审美情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们对科学至上的盲目崇拜在19世纪之前并不明显,直到19世纪以后才渐趋严重。
    B. 日益细密的现代社会分工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我们需要积极地破除这种隔阂。
    C. 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能更好满足人类人文层面的需求。
    D. 科学在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前行势能,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
    3. 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
    B. 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
    C. 作者引用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必要性。
    D. 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除了引用论证,两则材料还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 科学与人文时而对立,时而相融,你认为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5分)
    (二)(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
    这里的人们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天。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他也不喜欢父母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电灯泡上爬满了水珠,他晚上睡觉时感觉是睡在猪圈里。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
    天灶确实不喜欢过年。首先不喜欢过年时的焚纸祭祖,磕头拜年。其次他不喜欢忙年的过程,种种的活儿把大人孩子都牵制得像刺猬一样团团转。人最后还得为自己洗尘,一家老少因为卖力地搓洗掉一年的风尘而个个都显得面目浮肿。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觉得洗澡后的奶奶显得格外臃肿,像只烂蘑菇一样让人看不得。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对天灶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他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奶奶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待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出来抽陀螺。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
    “天灶——”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便问:“你在这干什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肖大伟说。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肖大伟挑衅地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唰”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
    这时天云忽然从她的房间冲了出来,她只穿件蓝花背心,露出两条浑圆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她眼睛亮亮地说:“我去洗!我把辫子都解开了。”
    父亲到仓棚里去找那对红色宫灯去了,它们被闲置了一年,家人都喜欢用天云洗过澡的水来擦拭宫灯。
    天灶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它们都知道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天灶又往锅里添满了水,他将火炭拨了拨,拨起一片金黄色的火星像蒲公英一样地飞。这时奶奶蹒跚地从屋里出来了。
    “天灶——”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
    “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
    “没有。”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天云的我也没用。”天灶垂头说着。
    “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很孩子气地说。
    “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天灶强调说。
    “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
    “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
    奶奶这才有些和颜悦色。
    天灶把锅里的水再次添满。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你不用你爸爸的水?”
    “我要用清水。”天灶强调说。
    夜深深的了。天灶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寒冷的空气,因为他怕体内不断升腾的热气会把他烧焦。这时屋“吱扭”一声响了,跟着响起的是母亲的声音;“天灶,该你洗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他从未有过这样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既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社会风俗的描摹,既有典型人物,又有人物群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北方小镇的浮世绘。
    B. 天灶并不喜欢过年,因为他不喜欢过年的各种规矩礼俗,不喜欢过年的忙忙碌碌,也与自己多年来不能清水洗尘有关。
    C. 小说擅长利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天灶的懂事礼让,天云的天真活泼,都在人物的语言中得以充分彰显。
    D. 天灶觉得洗完澡的奶奶像一只烂蘑菇,拒绝奶奶的提议,面对奶奶的话语并不搭腔,但他依然遵循着家庭中的传统礼法。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奶奶自觉被嫌弃而黯然神伤,不依不饶地追问天灶,直到确定天灶谁的水也不用才和颜悦色,体现出其“老小孩”的形象。
    B. 肖大伟每年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而天灶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脏水洗,两者形成对比,更坚定了天灶要用清水洗尘的决心。
    C. 小说的最后,天灶终于如愿用一盆清水洗尘,“清水”在此似乎成了天灶的“忘忧水”,洗掉一年的风尘,洗掉郁闷烦忧。
    D. 小说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给人一种天真纯洁之感,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展现出散漫随性、平静从容的叙述风格。
    8. 小说强调礼镇的人一年只洗一回澡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 某学习小组要以“矛盾”“成长”“温情”为关键词为本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围绕关键词写出评论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三恕》
    材料二:
    夏,四月,戊寅,禁内宿臣寮聚会。先是,内出欹器一,陈于迩英阁御坐前,谕丁度等曰:“朕思古欹器之法,试令宫人制之,以示卿等。”命以水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率如《家语》之说。帝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朕欲以中正临天下,当与列辟共守此道。”度拜曰:“臣等亦愿无倾满以事陛下。”因言太宗尝作此器,真宗亦尝著论。庚辰,帝制《后述》以赐度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卷第五十二》
    材料三:
    苏翰林易简一日直禁林,得江南徐邈所造欹器,遂以水试于玉堂。一小珰传宣于公,见之不识其名,因密奏。既晓,太宗召对,问曰:“卿所玩者,得非欹器乎?”公奏曰:“然。”亟取进之于便坐,上亲试之以水,或增损一丝许器则随欹合其中则凝然不摇。上叹曰:“真圣人切诫之器也!”公奏曰:“愿陛下执大宝器,持盈守成,皆如此器,则王者之业,可与天地同矣。”上徐笑谓公曰:“若腹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盖公尝嗜饮过中,故托此以规之。易简泣谢惭佩,上亲撰《欹器铭》及草书《诚酒诗》以赐焉。
    10. 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或增损A一丝B许C器D则随欹E合F其中G则凝然H不摇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恶,指哪里、怎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中“恶”意思不同。
    B. 昃是形声字,“日”为形旁,“仄”为声旁,“日中则昃”指太阳过正午就向西偏斜。
    C. 得非,指恐怕,表揣测语气,与《岳阳楼记》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用法相似。
    D. 守成,指保持前人业绩,如常说的“守成保业”;“成”与“成事不说”的“成”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参观鲁桓公的宗庙时,看到一个倾倒的器具,便询问看守人是什么器物,知道器物名称后,他让弟子来观察这一器物注水后的效果。
    B. 宋仁宗一直重视“欹器”,成功试制后,与丁度等大臣加以验证,借此阐发治理天下的决心,并制诏《后述》,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响应。
    C. 苏易简得到徐邈制造的“欹器”后自己用水实验,小太监不认识,秘密报告给了太宗,天一亮,太宗就召见并询问情况,苏易简如实禀报。
    D. 同样面对“欹器”,丁度和苏易简回复皇帝的角度并不相同,丁度坚守为臣事君之道,态度诚恳,苏易简主要表现为对皇帝功业的赞美颂扬。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思古欹器之法,试令宫人制之,以示卿等。
    (2)若腹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
    14. 在古代,“欹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器物备受重视,其主要功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度分水岭①
    卢照邻
    丁年游蜀道,斑鬓向长安。
    徒费周王粟②,空弹汉吏冠③。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
    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
    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注:①唐高宗乾封初,诗人被放逐为益州新都尉,后秩满,漫游蜀中。此诗当为离蜀归京时所作。②周王粟:《史记·伯夷列传》有“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的记载。③“空弹”句:《汉书·王吉传》有“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记载,后以弹冠喻将出仕。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王粟”“汉吏冠”以典故借指自己做官情形,也略带对朝廷的愧疚之意。
    B. 中间句从马蹄、貂裘、层冰、积石等直接写早度路途艰险,与《蜀道难》相似。
    C. “瑟瑟”“苍苍”两个叠词,增强了诗句的韵味,也烘托出诗人此刻复杂的心境。
    D. 结尾两句卒章显志,既有诗人对眼前路途艰险的叹息,也有对宦海人生的感慨。
    16. 本诗前两句有版本作“千年游蜀道,万里向长安”,与“丁年游蜀道,斑鬓向长安”相较,你觉得哪个更好?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自己生死观的句子是 ,

    (3)《石钟山记》文末,作者交代写作这篇记的原因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如果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不如说你是以诗为炬火,推动时代前行的脚步,所以你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广阔的心灵。你的悲愤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如夏日流萤,不时为我们照亮迷人的风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镌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玉米自明朝传入我国,历经几百年的发展,___①___。人们难免好奇,作为“餐桌主力”的玉米,究竟___②___?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
    ___③___,其实跟玉米籽粒本身特殊的构造有关。在植物学分类中,玉米籽粒属于颖果,只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合在一起不能分离,呈闭合状态。而在平时,我们还是习惯性地称玉米籽粒为种子。试想下,“玉米播种”是不是比“玉米播果”更符合我们传统农业生产的习惯?说购买“杂交玉米果实”是不是会让人一头雾水?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请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50个字。(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 (本题共1小题 3分)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四、23.作文(60分)
    世界如镜,映照着无尽的可能。有时,一本书以深刻的道理开启我们的思考之门;有时,一个人用传奇的故事诉说着生命的波澜;有时,一片风景以绚丽的色彩绘就自然的美丽;有时,一段时空以深邃的思想阐明宇宙的奥秘……世界于“我”,既可以是简约的“一”,亦可以是纷繁的“万物”。渺小的“我”和广袤的宇宙,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与交响?请以“世界与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
    出题人 : 刘明娜 审题人:王风华
    【答案】1. C 2. D 3. C
    4. (1)举例论证:材料一为了说明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作者举出杨振宁引用诗句说明的内容;材料二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作者举出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例子。
    (2)对比论证:材料一以半个世纪前的人文与科学的分化与今天两者的关系走近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与科学的发展趋势;材料二以科技的局限与人文的优势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的被需要的迫切性。
    5. (1)社会因素: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但是多元化的社会又导致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相交融。
    (2)人为因素:科学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将科学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
    (3)自身因素:科学与人文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互补,尤其是科学有赖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可知,原文说的是“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为未然状态。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科学……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错误,强加逻辑。由原文“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可知,“价值理性”的脆弱与科学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错误。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科学与人文分离的事实;
    B.“……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结合“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D.“……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错误。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
    举例论证。结合“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可知,材料一为了说明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作者举出杨振宁引用诗句说明的内容;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材料二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作者举出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例子。
    对比论证。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可知,材料一以半个世纪前的人文与科学的分化与今天两者的关系走近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与科学的发展趋势;结合“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可知,材料二以科技的局限与人文的优势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的被需要的迫切性。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社会因素。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可知,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但是多元化的社会又导致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相交融。
    人为因素。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科学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将科学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
    自身因素。结合“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可知,科学与人文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互补,尤其是科学有赖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答案】6. A 7. D
    8. ①使洗澡这一行为颇有仪式感,更突出当地人对腊月二十七洗澡的重视。②为后文天灶坚持想要清水洗尘做铺垫,使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
    9. ①矛盾:小说包含了天云与天灶,肖大伟与天灶,天灶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作品波澜起伏。②成长:对于天灶来说对清水的渴望是他个性意识的觉醒,暗含着成长的渴望与对独立人格的追求。③温情:郑家尊老爱幼,天灶体贴地服务大家洗澡,奶奶的沮丧实则是对家人的在乎,小小的家庭虽有矛盾插曲,但充满温情。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A.“又有人物群像”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个性鲜明,性格突出,并不是以群像形式出现。故选A。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D.“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错,小说既有人物与人物的矛盾,也有天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没有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探究作者用意的能力。
    小说强调礼镇的人一年只洗一回澡,说明对礼镇人来说,洗澡并不是一件寻常、随意的事,因此洗澡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事,必须引起重视,也就自然而然地充满了仪式感。
    对主人公天灶来说,正是因为一年只洗一回澡,如此难得但自己又每年都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脏水洗,天灶才如此渴望能够用清水洗一次澡。因此,作者在开头强调礼镇的人一年只洗一回澡,也是为后文天灶坚持想要清水洗尘做铺垫。而现实与愿望的极限拉扯,也使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矛盾:小说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一系列小冲突。比如,天云和天灶关于今年在谁的房间里洗澡的争吵,肖大伟对于天灶只能就着别人的脏水洗的嘲笑,天灶和奶奶的误会,天灶内心“那种感觉纯粹是在应付……他总是觉得很浊。他也不喜欢父母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因而一直想要自己用清水洗澡,但现实是过去每一年大家都是在他的房间里洗澡,而他也只能就着家人洗过的水洗澡。这些矛盾,也使得作品波澜起伏,充满趣味。
    成长:小说在叙述天灶从存在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一直到最后愿望实现的过程中,也暗含了对于天灶个性成长的展现与思考。能够自己单独的用一盆清水洗澡,而不是每次作为一个小孩,只能成为家人的附庸,按照长幼尊卑只能使用他们用过的洗澡水,体现了天灶个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
    温情:小说中,作者虽展现了天灶和妹妹的斗嘴,天灶和奶奶的误会,但并没有写得剑拔弩张,展现的也不是实质性的家庭纠纷,而是借此传达出浓浓的伦理亲情,其中包含兄妹之情、父母之爱、孝顺长辈等最质朴的情感,真实而温馨。比如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比如天灶年复一年地为家人烧水,比如奶奶对于天灶不肯用她洗澡水的沮丧,是怕孙子嫌弃自己,体现了对家人的重视。
    【答案】10. CEG
    11. A 12. B
    13. (1)我揣摩古人制造欹器的方法,尝试让宫人造出,来展示给各位爱卿。
    (2)如果你肚子里盛酒,能够像这个器物一样有所节制,哪能有沉溺于饮酒的过失呢?
    14. 有警示劝诫的功能,可以作为君子修身、君王治国、臣子辅政之用。
    【解析】【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三则材料,展示了“欹器”在古代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应用。孔子通过“欹器”阐述了谦虚和自律的重要性,宋仁宗和苏易简则借此器表达了治国理政的理念。文章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生动地传达了“欹器”作为警示器物的深刻寓意,强调了中庸之道和持盈保泰的治国之道,体现了古人对权力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水量增加或减少一点点,器物就随之倾倒,而恰好适中,器物就竖直固定不摇晃。
    “器”为后句主语,其前C处断开;
    “器则随欹”是主谓结构,其后E处断开
    “则凝然不摇”前省略了主语“器”,应在“则”前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都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句意:哪有东西盈满了不倒的呢。/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B.正确。
    C.正确。句意:恐怕是欹器吧?/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D.正确。前人业绩/已经做过的。句意:保持前人业绩。/对已经做过的事情无须加以解释。故选A。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响应”原文没有依据,原文表述为“庚辰,帝制《后述》以赐度等”,没有提及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响应。故选B。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试”,尝试;“以”,来;“示”,给……看,展示。
    (2)“若”,如果;“节”,有节制;“安”,哪里,怎么。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说到“此盖为宥坐之器”“明君以为至诫”,欹器有警示劝诫的功能;材料一还说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欹器可以作为君子修身之用;
    材料二说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朕欲以中正临天下,当与列辟共守此道”,欹器可以作为君王治国之用;
    材料三说到“上徐笑谓公曰:‘若腹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盖公尝嗜饮过中,故托此以规之”,欹器可以作为臣子辅政之用。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去参观,在那里看到一件容易倾倒的器物。孔子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啊?”守庙人回答说:“这是国君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欹器。”孔子说:“我听说国君放在座位右边的欹器,空虚时就倾倒,水不多不少时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贤明的国君把它作为最高警戒,所以常常把它放在座位边。”说完回头对弟子说:“灌进水验证一下。”弟子把水灌进欹器,水不多不少时欹器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孔子感叹道:“唉!哪有东西盈满了不倒的呢?”子路走上前问道:“请问保守成业有什么方法吗?”孔子说:“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保守成业;功盖天下的人,用谦让来保守成业;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保守成业;富有四海的人,用谦卑来保守成业。这就是退损再退损的方法。”
    材料二:
    夏四月戊寅日,禁止宫内宿卫的臣僚聚会。以前,宫内有一个欹器,放在迩英阁皇帝座位前面,诏谕丁度说:“我揣摩古人制造欹器的方法,尝试让宫人造出,来展示给各位爱卿。”令人把水灌进去,放入一半水则欹器立得正,水满后便歪倒倾覆了,没有水时则偏斜,大致如同《家语》的说法。仁宗说:“太阳正午则偏西,月亮圆满后便亏损,朕要以中正适度治理天下,一定与各位臣子共同坚守这一原则。”丁度拜谢说:“臣子们也愿保持中正适度为陛下做事。”因此谈到太宗赵光义曾作这个欹器,真宗赵恒亦曾有所评论。庚辰,仁宗撰《后述》赐给丁度等人。
    材料三:
    翰林苏易简有一天在禁宫内值守,发现江南徐邈所制造的欹器,于是就在玉堂上注水实验。一个小太监来向苏易简传达消息,见到欹器后不认识,就秘密上奏皇帝。天亮了以后,太宗召见苏易简问话,说:“你所把玩的东西,恐怕是欹器吧?”苏易简回答说:“正是。”于是马上取过来进献到皇帝的别室,皇帝亲自注水实验,如果水量增加或减少一点点,器物就随之倾倒,而恰好适中,器物就竖直固定不摇晃。皇帝感叹道:“这真是圣人说的用来殷切劝诫的器物啊!”苏易简上奏说:“希望陛下您拥有这大宝神器,保持前人业绩,都像这个欹器一样,那么王者的基业,就可以与天地同岁了。”皇帝慢笑着对苏易简说:“如果你肚子里盛酒,能够像这个器物一样有所节制,哪能有沉溺于饮酒的过失呢?”大概苏易简曾经喜好饮酒且总是过度,所以皇帝依托这个欹器来规劝他。苏易简哭着谢罪,惭愧而又敬仰信服,皇帝亲自撰写《欹器铭》以及草书《诫酒诗》赐给他。
    15. B
    16. 示例一:原句更好。丁壮之年与鬓发花白写出人生短暂,形成了对比;表达出诗人滞留蜀地多年的无限感慨,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示例二:改句更好。“千年”与“万里”从时空角度虚写蜀地漂泊,诗境雄浑而悲壮;满含着诗人滯留蜀地多年的无限感慨,为整个诗歌奠定了感情基调。
    【解析】【导语】卢照邻的《早度分水岭》通过描写蜀道的艰险,表达了诗人离蜀归京途中的艰辛与感慨。诗中运用典故和自然景物,刻画了马蹄穿尽、貂裘敝寒的困境,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结尾两句更是点明了蜀道之难,寓意深远。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从马蹄、貂裘、层冰、积石等直接写早度路途艰险,与《蜀道难》相似”错误。“马蹄、貂裘”是间接描写早度路途艰险,这与《蜀道难》的直接描写不同。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示例一:原句更好。
    “丁年” 指壮年,“斑鬓” 指两鬓斑白,这两个词形成了鲜明的时间对比,写出人生短暂。诗人年轻时踏上蜀道,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已两鬓斑白才走向长安。这种时间上的跨度,更能体现出诗人在蜀地的漫长经历以及经历中的种种遭遇,表达出诗人滞留蜀地多年的无限感慨,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示例二:改句更好。
    “千年”是从时间角度来说自己在蜀地漂泊时间之长,而“万里”是从空间角度来说自己蜀地漂泊,所以,“千年”与“万里”从时空角度虚写蜀地漂泊,并且使得诗歌意境雄浑而悲壮。
    “千年”与“万里”从时空角度虚写蜀地漂泊,满含着诗人滯留蜀地多年的无限感慨,为整个诗歌奠定了感情基调。
    17(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答案】18. 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不如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
    19. ①运用比喻、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悲愤”比作“秋风”,把“思考”比作“流萤”,使用“堆积、照亮”等词语进行比拟,突出了“我们”所受到的影响,表达具体可感,生动形象。②第一、二人称交错使用。强调诗人和“我们”后辈的密切关系以及“我们”所受到的影响,表达富于变化,自由灵活。③使用整句,结构整齐,表达凝练,突出了诗歌的感染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第一处,“如果……,不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与其……,不如……”;
    第二处,“推动……脚步”搭配不当,改为“引领……脚步”或去掉“的脚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看,“你的悲愤如秋风”“你的思考如夏日流萤”两处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悲愤”和“思考”,喻体分别是“秋风”和“流萤”,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为我们照亮迷人的风景”中“堆积”和“照亮”运用比拟修辞,把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形象。
    从人称使用看,语句交错使用了“你的”“我们”这样的人称代词,造成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变换,不同人称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灵活自如。
    从句式看,“你的悲愤如秋风”与“你的思考如夏日流萤”,“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与“不时为我们照亮迷人的风景”两两句式大体一致,前后呼应,构成整句句式,语言整齐,有韵律美。
    20【答案】①已经成为“餐桌主力” ②是果实还是种子呢 ③有这样不同的称呼(每句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人们难免好奇,作为‘餐桌主力’的玉米”,可看出此处是说玉米的重要地位,可利用“餐桌主力”一词,再结合“玉米自明朝传入我国,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故可填“已经成为‘餐桌主力’”。
    第二空,根据后文“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可看出是说对玉米的称呼不同,再结合语境“人们难免好奇,作为‘餐桌主力’的玉米,究竟______?”,此处是一个问句,故可填“是果实还是种子呢”。
    第三空,根据前文看出介绍的是关于玉米称呼的问题,再结合后文“其实跟玉米籽粒本身特殊的构造有关”,可推断此处填“有这样不同的称呼”
    21.【答案】玉米籽粒本身构造特殊,所以既可以称为果实也可以称为种子,但平时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种子。(每小句内容各1分,因果和转折关系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原文第一段“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可看出主要介绍对玉米有不同的称呼。
    原文第二段“……其实跟玉米籽粒本身特殊的构造有关。在植物学分类中,玉米籽粒属于颖果,只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合在一起不能分离,呈闭合状态。而在平时,我们还是习惯性地称玉米籽粒为种子”,可看出是说明玉米称呼和其构造有关系;“试想下,“玉米播种”是不是比“玉米播果”更符合我们传统农业生产的习惯?说购买“杂交玉米果实”是不是会让人一头雾水”,是说称玉米为“种子”更符合传统农业生产的习惯。
    题目要求概括要使用包含因果和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50个字,故概括为:玉米籽粒本身构造特殊,所以既可以称为果实也可以称为种子,但平时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种子。
    22. B B项和例句中引号表示形象化的比喻(特殊含义)。A项表示突出强调 C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讽刺和否定。
    23.作文(答案略)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3.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

    2024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