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诵君子情,疏通文意,明君子志,诸葛亮的静,诸葛亮的俭,链接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说文解字》:“诫,敕也。”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与兄瑾言子瞻书》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论题     论证方法   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  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                                                            
    任务一:初读——诵君子情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任务二:精读——晓君子义
    要求: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特别注意: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①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 精,险 躁则不能治 性。年与 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没办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任务三:精读——成君子之法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劝诫信,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想成为君子应该怎么做?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静”“俭”二字中,作者重点强调哪一方面?
    静:是立志之根;是修身之本;是治学之基;是去躁之药;是孔明活法,是诸葛亮对其人生最精辟的总结。
    俭:强调以物质生活的低要求来实现摒除杂念、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是对“静”的补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正面)—“才”←“学”←“静”
    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品德高尚 志存高远博学多才 惜时有为
    从“ ”一句中,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告诫儿子诸葛瞻要做一个 的人。
    示例:从“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中,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要做一个不慕名利的人。
    再读全文,想一想,诸葛亮在告诫儿子的时候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立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任务四:拓读——扬君子风
    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诸葛亮享年54岁;人生可分为两个27年。前27年: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宁静修身,积累阶段;后27年:身体力行,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行动诠释志向。
    诸葛亮做到了《诫子书》中所说的了吗?
    出山以后: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
    诸葛亮的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着这座山来盖坟地,冢墓只要能容得下棺木就好,穿当时的衣服入殓,不需要其它器物来陪葬。
    诸葛亮家里没有余财,清贫可见一斑。“受赐八十万斛”的俸禄,从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据诸葛文化研究者介绍,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接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
    诸葛瞻成为了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吗?
    诸葛瞻17岁迎娶蜀国公主,拜骑都尉(比将军略低的武官),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他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 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使者来诱降诸葛瞻,意欲封其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顽强抵抗,然因错失良机,终英勇牺牲,绵竹失守。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后主刘禅出降,蜀国灭亡。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曰:“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毛宗岗(清初文学批评家):“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则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则武侯存。”
    A.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B.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C.惜时。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无数个“诸葛瞻们”……

    相关课件

    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劝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整体感知,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古今异义,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字词句式,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初读文章,梳理文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再读文章,精读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遂成枯落,字词积累,听范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