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邯郸大名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及答案(九科)
2025邯郸大名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邯郸大名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docx、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C-12 N-14 O-16 Na-23 S-32 Si-28 Fe-56 K-39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
B. 氢能源推广使用难在较高的制氢成本、贮氢难与氢氧燃料电池催化剂贵
C. 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 工业上采用电解MgCl2溶液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进行回收处理,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故A正确;
B.现在氢能主要的制备方法有:水解法,催化法等,制取成本比较高;氢气是气体,储存比较困难,故B正确;
C.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故C正确;
D.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氯气、氢气与氢氧化镁,得不到镁;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故D错误。
答案选D。
2. 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开幕。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全球首次创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零碳甲醇制备的原理是综合利用焦炉气中的副产物氢气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若该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总反应的
B. 过程①和过程②都是吸热反应
C. 降低温度,将增大的平衡转化率
D. 两个过程中,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过程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不会改变总反应的,故A正确;
B.过程②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因此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两个过程中,过程①的活化能大于过程②,过程①是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过程①,故D正确;
选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加压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能量和键能均有关系,一般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高
C.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D. 已知:①2H2(g)+O2(g)=2H2O(g) ΔH1,②2H2(g)+O2(g)=2H2O(l) ΔH2,则ΔH1>Δ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压不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A错误;
B.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能量和键能均有关系,一般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物质能量越低,B错误;
C.反应热只与始状态、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同温同压下,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C错误;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和反应①比,反应②多了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放热更多,则ΔH1>ΔH2,D正确;
本题选D。
4. 下列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往电极区滴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 图②中铁丝不易生成
C. 图③中金属比铁活泼,防护过程中电子流入金属
D. 图④中钢铁闸门连接电源的正极可减缓其腐蚀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为锌比铁活泼,所以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Zn2+,铁为正极,铁被保护,故图①中往Fe电极区滴入2滴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不能产生蓝色沉淀,A错误;
B.图②试管内为干燥的空气,铁不易发生腐蚀,B正确;
C.图③金属M活泼为负极,铁为正极,防护过程中电子由金属M流入铁,C错误;
D.图④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可防止钢闸门失电子被腐蚀,减缓其腐蚀速率,D错误;
故选B。
5.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反应:,,下列能说明其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 ⑤
A. ②③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上述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结合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变量不变”分析解答。
【详解】①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中气体的分子数保持不变,则气体压强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据,①错误;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着正反应的进行,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减小,当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正确;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气体的总质量与气体总物质的量的比,因为该反应有固体参加,所以气体的总质量属于变量,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属于变量,当其不发生变化时,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
④不代表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错误;
⑤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比例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答案选A。
6.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对废水中氨氮进行处理的装置如图,两极材料均为石墨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B. 工作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室
C. 标准状况下,每转移电子,负极生成,且左室降低
D.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a极是铵根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得到氮气,因此a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前面A选项分析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该燃料电池为原电池,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则工作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室,故B错误;
C.根据a极电极反应式,标准状况下,每转移电子,负极生成,氢离子浓度增大,左室降低,故C正确;
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 平衡后增大压强颜色变深
C.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D. 工业上采用高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加入固体后颜色变深,浓度变大,方程式为:,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颜色变深是因为容器体积缩小,导致浓度增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
C.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较大会抑制氯气和水的反应,使平衡逆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为放热反应,高压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氨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NH3·H2O是弱碱的是
①用NH3·H2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②NH3·H2O能与HCl发生反应;
③常温下,0.1 ml/L NH3·H2O溶液的pH为11;
④NH3·H2O能与AlCl3溶液反应产生Al(OH)3;
⑤NH3·H2O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⑥NH3·H2O能使紫色石试液变蓝
A. ①③B. ②③⑤C. ③④⑥D. 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用NH3·H2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只能表示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不能表示电解质的强弱,①错误;
②NH3·H2O能与HCl发生反应,只能证明NH3·H2O有碱性,不能表示电解质的强弱,②错误;
③常温下,0.1 ml/L NH3·H2O溶液的pH为11,c(H-)=10-11 ml/L,c(OH-)=10-3 ml/L<0.1 ml/L=c(NH3·H2O),可以证明NH3·H2O是弱碱,③正确;
④NH3·H2O能与AlCl3溶液反应产生Al(OH)3,证明NH3·H2O能够电离产生OH-,具有碱性,不能证明其碱性强弱,④错误;
⑤NH3·H2O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可证明其易溶于水,不能证明其是否具有碱性及碱性的强弱,⑤错误;
⑥NH3·H2O能使紫色石试液变蓝,说明NH3·H2O具有碱性,不能证明NH3·H2O是否是弱碱,⑥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能够证明NH3·H2O是弱碱的只有叙述③,故合理选项是D。
9. 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相同温度条件下,导电能力相同的氢氟酸溶液和盐酸稀释相同倍数时,盐酸的导电能力小于氢氟酸溶液,说明氢氟酸溶液中HF存在电离平衡,即氢氟酸为弱酸,且导电能力相同的氢氟酸溶液浓度大于盐酸,稀释相同倍数时,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依然大于盐酸,所以a点对应比b点对应大,A正确;
B.时先达平衡,则,降低温度,的体积分数增大,则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
C.由图可知,乙比甲先达到平衡,根据压强对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且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减小,但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则平衡时甲、乙反应物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所以该图不能表示压强对的影响,C错误;
D.图为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催化剂,活化能降低,所以图可以表示使用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情况,D正确;
故选C。
10.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 ,该反应在某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恒温恒容时,再充入一定量CO气体,达到新平衡时增大
B. 恒容时,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 恒温恒容时,分离出部分MgO可提高的转化率
D. 恒温时,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恒温恒容时,再充入一定量CO气体,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量增大,二氧化硫量增大,因为平衡常数不变,所以达到新平衡时减小,故A错误;
B.容积不变时,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O大,因此反应从左到右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B正确;
C.MgO为固体,固体的量的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恒温时,增大压强,根据PV=nRT可知,体积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 少量铁粉与100 mL 0.1 ml/L的稀盐酸反应,若想减慢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A. 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B. 加入少量KNO3溶液
C. 加CH3COONa固体D. 加NaCl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少量铁粉与100 mL 0.1 ml/L的稀盐酸反应,制取H2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取决于不足量的Fe,然后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分析判断。
【详解】A.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Fe与Cu及H2SO4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同时由于Fe消耗,导致反应产生H2的产量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加入少量KNO3溶液时,H+与起HNO3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与Fe不能反应产生H2,B不符合题意;
C.加CH3COONa固体后,CH3COONa与HCl反应产生弱酸CH3COOH,使溶液中c(H+)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当反应进行一定程度后,CH3COOH电离产生H+与Fe反应产生H2,由于最终电离产生的H+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最终不影响H2的产量,C符合题意;
D.加NaCl固体,NaCl与Fe及HCl都不反应,且c(H+)也不变,因此对反应速率及H2的产量都无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2. 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一反应,该反应中的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可表示为:X(g)+2Y(g)2Z(g)
B. 0~5min内,用Z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2ml·L-1·min-1
C. 5min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 7min后,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象,物质X和Y的物质的量减小,物质Z的物质的量增大,可以得出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5min内,物质X由0.5ml减小到0.2ml,变化了0.3ml,物质Y由1.0ml减小到0.4ml,变化了0.6ml,物质Z由0增大到0.6ml,则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比为0.3:0.6:0.6=1:2:2,根据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则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2:2,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g)+2Y(g)⇌2Z(g),A描述正确;
B.0~5min时,Z的物质的量增加0.6ml,容器容积为2L,则这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 =0.06 ml·L-1·min-1,B描述错误;
C.达平衡时,物质X转化了0.3ml,转化率为×100%=60%,C描述正确;
D.7min时,各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X、Y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大,Z的物质的量变小,平衡逆向移动,D描述正确;
故选B。
13. 关于盐酸与溶液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了保证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溶液
B. 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玻璃搅拌器、量筒
C. 需要测定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有盐酸的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D. 若用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计算所得反应热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测定盐酸与溶液反应的反应热时,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可以采用稍过量的溶液,故A正确;
B.测定盐酸与溶液反应的反应热时,需要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酸、碱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以及反应后的最高温度,用玻璃搅拌器搅拌,同时反应在烧杯内进行,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玻璃搅拌器、量筒,故B正确;
C.需要测定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有反应前盐酸的温度、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和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故C错误;
D.若用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由于醋酸电离吸热,反应放热更少,则计算所得反应热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C。
14. 电离常数是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重要工具。现有HX、和三种酸,各酸及其盐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酸的强弱关系:
B. 在水溶液中结合的能力:
C. 溶液与过量H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25℃时,浓度均为0.1 ml⋅L的和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多元弱酸在溶液中分步电离,以一级电离为主,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由表格数据可知,电离常数的大小顺序为HX < H2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邯郸大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邯郸大名县一中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化学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邯郸大名县一中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