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较多的(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C
    【分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详解】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下列食物和保定驴肉火烧搭配,更加营养均衡和健康的是( )

    A. 玉米粥+咸菜B. 鲜肉馄饨+腌辣椒
    C. 鸡蛋汤+咸菜D. 玉米粥+杂拌时蔬
    【答案】D
    【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题干中的保定驴肉火烧富含蛋白质和一些脂肪。
    【详解】A.玉米粥是一种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消化和排便,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咸菜作为一种酸辣开胃菜,可以增加食欲。玉米粥和咸菜的搭配可以提供多种营养物质,但相对来说不够均衡和健康,A不符合题意。
    B.鲜肉馄饨是一种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的食物,脆辣椒具有开胃和促进代谢的作用。这种搭配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但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热量,不够健康,B不符合题意。
    C.鸡蛋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咸菜可以增加食欲。这种搭配可以提供较为均衡的营养,但相对缺少膳食纤维,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粥提供了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杂拌时蔬则提供了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这些食物与题干中的保定驴肉火烧搭配,具有更加营养均衡和健康的特点,且能够满足身体所需,D符合题意。
    故选D。
    3. 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 )
    A. 氨基酸B. 葡萄糖
    C. 甘油D. 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消化。
    故选D。
    4. 绿色食品指的是( )
    A. 绿颜色的食品B. 价格高的食品
    C. 营养价值高的食品D. 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答案】D
    【分析】绿色食品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
    【详解】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价格高的、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而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下图表示餐后一段时间内人体消化系统某器官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则该器官是( )
    A. 口腔B. 肝脏C. 小肠D. 大肠
    【答案】C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A.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没有吸收功能,A错误。
    B.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能初步消化脂肪,B错误。
    C.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为多肽,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餐后一段时间内人体小肠中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C正确。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D错误。
    故选C。
    6.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在口腔被彻底分解为蔗糖
    B. 步骤③之后滴加碘液,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C. 实验过程中全程不需要将试管中的液体振荡摇匀
    D. 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答案】D
    【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淀粉在口腔处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处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1号试管加清水,淀粉没有被分解,故滴加碘液后变蓝;2号试管加唾液,淀粉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故滴加碘液后不变蓝,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全程需要将试管中的液体振荡摇匀,这样可以使反应更充分,C错误。
    D.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饮食与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及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 牙龈出血应多吃水果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A
    B. 肝炎患者不能吃油性大的食物——胆汁分泌不足,脂肪消化能力弱
    C.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装在用淀粉制作的胶囊中服用——胃不消化淀粉
    D. 食不言——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遮住喉口,食物有可能进入气管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A.水果和蔬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牙龈出血的人缺乏维生素C,应多吃水果和蔬菜,故A错误。
    B.肝炎患者的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不能吃油性大的食物,故B正确。
    C.胃不消化淀粉,只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所以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装在用淀粉制作的胶囊中,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故C正确。
    D.因为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易进入气管,所以“食不言”,故D正确。
    故选A。
    8. 如图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 ②是毛细血管,适合进行物质交换
    C. ③是水,具有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D. 血液循环的路线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答案】C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很小,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血红蛋白。红细胞能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①心脏,②毛细血管,③血浆。
    【详解】A.血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管是运输的管道,心脏是物质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则是物质运输的载体,A正确。
    B.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是动脉,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是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适合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C错误。
    D.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9. 李铭最近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下表是他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的一部分。
    根据血常规化验结果,推断出李铭可能患有( )
    A. 炎症B. 坏血病C. 贫血病D. 高血压
    【答案】A
    【分析】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白细胞过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会止血困难。因此可以通过血常规化验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A.分析题中的化验单可知,李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李铭的白细胞测定值是16.0×109/L,明显高于正常值,所以他可能患有炎症,A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B不符合题意
    C.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中医帮病人“把脉”时,会感觉到血管有节奏的搏动,关于该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血管是动脉,流动着动脉血
    B. 该血管的管腔较小,管壁较厚
    C. 该血管的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D. 该血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D
    【分析】三种血管的比较:

    【详解】A.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桡动脉内流动脉血,A正确。
    B.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所以桡动脉的管腔较小,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B正确。
    C.动脉管腔小,管壁较厚,弹性大,动脉出血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C正确。
    D.桡动脉内没有瓣膜,只有四肢的静脉内才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从手背静脉处给胃炎病人输入药液,药液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最合理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丁→乙→甲→丙
    C. 丙→乙→丁→甲D. 乙→丙→甲→丁
    【答案】B
    【分析】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为动脉,所以乙为动脉,甲为动脉分支;由分支流汇集的是静脉,即丁为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即丙为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详解】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要想到达胃部的病灶处,首先要经过体循环、再经过肺循环、最后经过体循环才能由手背到达胃部,具体途径是:手背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胃部毛细血管,药物需要两处经过心脏,一次经过肺才能到达胃部病灶。分析上图中的甲是将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管,乙是将血液由心脏射出的血管,是动脉血管,丁图是将血液由分支汇集到主干的血管,是静脉血管,丙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液的循环途径可以判断,若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运送到胃部,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丁→乙→甲→丙。
    故选B。
    12. 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任何血型的血都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
    C. 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 如果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答案】B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A正确。
    B.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少量的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B错误。
    C.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C正确。
    D.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如果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就会发生生命危险,D正确。
    故选B。
    13. 某一红细胞处于肺静脉的某处,紧接着流经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是( )
    A. 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B.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C.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D. 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详解】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某一红细胞处于肺静脉的某处,紧接着该红细胞沿着肺循环路径流经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泡组成
    B.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 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D. 地上的痰中含有的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呼吸道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A错误。
    B.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正确。
    C.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C正确。
    D.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所以痰中含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呼吸道,D正确。
    故选A。
    15. 图是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探究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模拟装置,关于乙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呼气状态B. 膈肌收缩
    C. 胸廓体积减小D. 肺内气压增大
    【答案】B
    【分析】图中: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实验装置的限制,该模型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
    【详解】图甲属于呼气状态。图乙属于吸气状态,此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故选B。
    16.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是( )
    A. 口腔B. 鼻腔C. 咽D. 喉
    【答案】C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详解】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血管出血等意外伤害。下列急救措施错误的是( )
    A. 救助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并进行控水
    B. 突发脑出血或脑血栓,未查明病因时,不要盲目给患者用药
    C. 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D. 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答案】D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因此救助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并进行控水,A正确。
    B.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因此突发脑出血或脑血栓,未查明病因时,不要盲目给患者用药,B正确。
    C.遇到有病人需要急救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C正确。
    D.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鲜红,因此应该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D。
    18. 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最可能是肾脏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
    A. 肾小囊B. 肾小管C. 肾小球D. 肾盂
    【答案】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这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故选C。
    19. 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完成该反射的传导路径为②→④→⑤→③→①
    B. 若④受损,则人能感觉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C. 参与该反射的⑤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运动中枢
    D. ②是指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答案】B
    【分析】图中③上有神经节,故判断③是传入神经,则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
    【详解】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所以该过程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A错误。
    B.人体的④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作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由于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故人能感觉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B正确。
    C.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⑤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②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D错误。
    故选B。
    20. 小杰的爸爸饮酒后,走路东倒西歪,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请你初步判断被麻醉的是他的( )
    A. 脊髓B. 脑干C. 大脑D. 小脑
    【答案】D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据此解答。
    【详解】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小杰的爸爸饮酒后,走路东倒西歪,不能维持身体平衡。以上情况可能是酒精麻醉了小脑,致使运动不协调,不能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故选D。
    21.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和③B. ②和③C. ②和④D. ①和④
    【答案】A
    【分析】眼球结构和功能如图:

    【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

    近视眼的矫正图:

    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 小张同学散步时,看见前方有“正在施工,请绕行”的标志,便绕道行走,但是宠物狗却不会这样做。其本质原因是人的大脑具有( )
    A. 语言中枢B. 视觉中枢
    C. 运动中枢D. 听觉中枢
    【答案】A
    【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详解】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动物没有语言中枢,因此动物只能对各种具体的刺激做出反射,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反射,这类反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中枢有关。
    故选A。
    23. “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听觉形成在耳蜗中
    B. 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不属于反射
    C.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 这种反射使人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答案】D
    【分析】简单反射又叫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简单反射可以使人体适应不变的环境;复杂反射又叫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复杂反射能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
    【详解】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而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
    B.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及时躲避车辆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
    C.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C错误。
    D.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可以使人体适应不变的环境,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能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D。
    24.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 )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神经→大脑
    B.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C. 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C
    【分析】程序流程图是用规定的符号描述一个专用程序中所需要的各项操作或判断的图示。用在生物学知识的归纳上,起到直观、易于理解的效果。
    【详解】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故可用流程图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A不符合题意。
    B.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视觉,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故用流程图可表示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符合题意。
    D.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其中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促进人体生长的某种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B. 胰岛素C. 生长激素D. 性激素
    【答案】C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不符合题意。
    B.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B不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少年儿童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C符合题意。
    D.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 医院里同时来了两个病人,一个身材矮小且智力低下;一个食量大却很消瘦,且性情易怒。请你分析一下他们的病因是( )
    A. 有可能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B. 有可能是他们营养不良。
    C. 有可能肾上腺素分泌异常导致的D. 有可能性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
    【答案】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
    【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主要表现是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等,故A符合题意。
    B.营养不良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故B不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使反应更加快速,警觉性提高,故C不符合题意。
    D.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是由睾分泌的,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会促进男、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B. 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会早于女孩
    C. 男孩在青春期偶尔遗精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 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答案】B
    【分析】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详解】A.青毒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正确。
    B.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会晚于女孩2年,错误。
    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偶尔遗精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正确。
    D.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正确。
    故选B。
    28.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时,如果防护得当就不会造成感染。下列情况下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A. 与感染者同桌进餐B. 与感染者面对面交谈
    C. 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D. 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
    【答案】C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详解】艾滋病病毒简称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 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病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B. 症状较重时可自己随意增加用量
    C. 非处方药可直接到药房购买D. 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答案】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BD.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使用药物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服药时不可随意增加用量,AD正确,B错误。
    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C正确。
    故选B。
    30. 下列是王晶同学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其中不健康的是( )
    ①买食品不看保质期②通宵学习③饮料当水喝④坚持锻炼身体和参加家务劳动⑤考试考得不好,反思再努力⑥情绪低落时到阳光下去跑步⑦坐着写作业时间长了,站窗前向外远眺一会,并活动颈椎⑧憋尿写家庭作业⑨父母唠叨的时候,主动把自己对学习或生活的规划跟父母沟通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⑧
    C. ①②④⑦D. ①②③⑦
    【答案】B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①身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能力。
    【详解】买食品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①错误。
    学习要劳逸结合,不要通宵进行,保证第二天的学习状态,②错误。
    汽水、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汽水、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③错误。
    坚持锻炼身体和参加家务劳动,④正确。
    考试考得不好,要吸取经验,认真反思后再努力,⑤正确。
    适当运动可以缓解情绪,⑥正确。
    坐着写作业时间长了,站窗前向外远眺一会,并活动颈椎,⑦正确。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憋尿,长期憋尿会对泌尿系统造成危害,⑧错误。
    主动把自己对学习或生活的规划跟父母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多了解自己,也可以对我们进行适当的帮助,⑨正确。
    综上,不健康的是①②③⑧。
    故选B 。
    二、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道题,共70分)
    31. 今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为宣传这一主题,实验小组将半支同一品牌香烟的烟丝,分别加入50mL、40mL、30mL、20mL蒸馏水浸泡一天,获得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取其等量的浸出液进行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作答。
    (1)为使实验设计更加科学,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_________,且选取的水蚤大小、状态一致。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记录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避免实验结果的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的浓度。若清水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是35次,则实验表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_________(填“促进”或“降低”)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3)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器官比较幼嫩和敏感,对烟草中的有毒物质抵抗力比成年人弱,中毒更深。下列关于吸烟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
    A. 吸烟开始年龄越早,时间越久,肺癌发生的几率就越高
    B. 吸烟会损害心脏和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C. 烟草燃烧散发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智力
    D. 吸烟是一种危害不大的消遣,还是交友的敲门砖
    【答案】(1)①. 对照 ②. 偶然性
    (2)①. 烟草浸出液 ②. 促进 (3)ABC
    【分析】1.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进行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体现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等。
    2.该实验测量了水蚤在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等量的烟丝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其浸出液的浓度不同;蒸馏水越少,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目的是为了验证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小问1详解】
    在进行对照实验中,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可以通过对照便于得出正确结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烟草浸出液浓度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外,即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为使实验会更加科学可靠,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对照,该组对实验变量没有进行处理,为对照组,其他各组为实验组,且选取的水蚤年龄、状态一致。在实验中,如果只进行一次实验,偶然性太大,为了避免偶然性,要设置重复实验,并且取平均值,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小问2详解】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该实验的变量,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并且适宜,这样可以排出其他因素的干扰,便于得出正确结论。本实验是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到大,而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由36增加到41,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
    【小问3详解】
    A.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有害物质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根据研究和数据证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并且吸烟开始年龄越早,时间越久,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越大,肺癌发生的几率就越高,故A正确。
    B.吸烟除了危害呼吸系统外,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就会扩散进入血液,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各个器官,从而对心脏和血管以及其他器官造成危害,诱发心血管疾病。根据研究证明,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故B正确。
    C.在吸烟过程中,烟草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一氧化碳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脑部就会胆汁大脑缺氧,从而影响智力,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吸烟的危害非常大,并非危害不大的消遣,也不是交友的敲门砖,吸烟会增加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和器官疾病的发病率,不利于身体健康,故D错误。
    故选ABC。
    32. 生命世界中,小到分子与细胞,大到个体、种群,甚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探究某一功能时,往往从结构入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分四个腔,D是_________,它的壁最厚。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肌的收缩舒张完成了心脏的跳动,不眠不休地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E所示的器官是_________,它具有平滑肌。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可以推动食物前进,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F是人体肾脏外围颜色较深的部位,叫做_________。它基本上不含有肌肉组织。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静静地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从三个器官的组织构成来看,它们具有的肌肉组织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因为它们需要完成的生理_________不同。
    (2)G是_________的结构示意图,它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G和肺泡、肾单位在结构上都具有壁_________(填“厚”或“薄”),数量_________,与_________紧密相贴的特点。它们都能和血液进行_________。
    (3)人体内结构不同则功能不同,结构相似则功能相似。植物和动物也具有相似的现象,这是因为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总是相_________的。
    【答案】(1)①. 左心室 ②. 胃 ③. 皮质 ④. 功能
    (2)①. 小肠绒毛 ②. 薄 ③. 多 ④. 毛细血管 ⑤. 物质交换
    (3)适应
    【分析】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E是胃,F是肾皮质,G是小肠绒毛。
    【小问1详解】
    心脏分四个腔,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其中D左心室的壁最后,与它将血液输送的距离最远有关。E所指的器官是胃,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胃壁上具有平滑肌,能收缩蛇舒张。F是肾皮质,内有毛细血管,所以颜色为深红色。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不同器官要完成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结构组成不同。
    【小问2详解】
    G是小肠绒毛的示意图,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肺泡和肾小球等都具有壁很薄,数量多、与毛细血管紧贴等特点,它们的功能都是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小问3详解】
    人体内结构不同则功能不同,结构相似则功能相似。植物和动物也具有相似的现象,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3. 作为保定首个城市全马赛事,2023保定马拉松赛紧扣“安全、精彩、简约、唯美”四个办赛关键词,打造“一条最美赛道、万名激情跑者、千万热情市民、亿万参与网友”的体育盛会。通过赛事,进一步倡导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挑战自我、坚韧不拔的马拉松精神,号召大家运动起来,增强体质,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美好的品质生活。下图是运动员体内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A、B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相当于100圈400米的操场跑道的长度。整个比赛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运动员在比赛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晨适合多吃一些米饭、面条这样淀粉类食物,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_________物质。糖类最终被消化成物质a_________,在小肠内被_________,进入循环系统。
    (2)马拉松运动员听到裁判鸣枪便迅速起跑,人对发令枪的这种反应不是_________具有的,因此从反射的类型看,听枪起跑属于_________反射。
    (3)聋哑运动员可以通过眼睛接收到周围起跑的人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光线通过_________等结构的折射,最终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_________,获得起跑的信息,开始自己的比赛。
    (4)跑步过程中运动员的呼吸频率加快,使更多的氧气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进入肺泡,并经过_________作用进入循环系统。表示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的是图中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5)跑步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将更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并在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下,血液将更多地流经身体四肢的肌肉细胞。在肌肉细胞内氧气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释放_________,满足剧烈运动的需要。
    (6)运动员肌肉细胞内物质分解产生的尿素、尿酸等废物,在流经肾脏时离开血液,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d_________的一部分。e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最后尿素、尿酸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是随f排出,经输尿管进入_________暂时储存。
    (7)马拉松运动员奔跑过程中物质分解产生的大量热会借助排汗散失掉。汗液中除了尿素,还含有水和_________,所以在赛场会为运动员设置水站,提供水或含有钠、钾的功能饮料,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8)运动员身体的多个系统在神经系统和_________的调节下团结协作,完成马拉松比赛。比赛中运动员要倾听身体的声音,特别是头部或者心脏部位,一旦出现比平时训练中严重的胸闷、头晕或者呼吸不畅的情况,一定要_________比赛,寻求周边医生的帮助,不要勉强自己,不必觉得羞耻。马拉松赛事有很多,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答案】(1)①. 供能 ②. 葡萄糖 ③. 吸收
    (2)①. 先天##生来 ②. 条件##复杂
    (3)①. 晶状体 ②. 视觉
    (4)①. b ②. 扩散 ③. B
    (5)①. 氧气 ②. 养料##营养物质 ③. C ④. 能量
    (6)①. 原尿 ②. 重吸收 ③. 膀胱
    (7)无机盐 (8)①. 激素 ②. 停止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是葡萄糖,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原尿,e是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f是尿液。A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C是组织细胞。
    【小问1详解】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因此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等糖类不能直接被吸收,这些糖类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a葡萄糖,然后被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小问2详解】
    反射分为简单(非条件)反射和复杂(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复杂反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人听枪起跑的反应需要人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形成,属于复杂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
    【小问3详解】
    人视觉形成的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等结构起折射光线的作用。因此,起跑的人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终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小问4详解】
    人呼吸时,从外界获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进入人体的是b氧气。气体从较高浓度区域到较低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作用,氧气通过扩散作用从肺泡进入循环系统。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是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小问5详解】
    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血浆中有各种营养物质,血液循环可以为全身组织细胞C带去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动时,肌肉细胞需要大量能量,肌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满足剧烈运动的需要。
    【小问6详解】
    肾脏具有排出废物的作用,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血液经过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它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d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循环系统,剩余的尿素、部分水和无机盐形成尿液。尿液经输尿管运输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从尿道排出体外。
    【小问7详解】
    人体排出废物的方式有排汗、呼气和排尿。汗液中含有水、尿素和无机盐。
    【小问8详解】
    人的生命活动主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运动员一定要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参加比赛,如果在比赛中感到不适,一定要停止比赛。
    34. 新冠疫情之后,今年三月份的时候甲型流感开始流行。甲型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颤、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极度乏力等症状。这提醒我们,地球上的病毒不是只有新冠病毒一种,对于病毒感染的防范,对于自身免疫力的锻炼,是我们一直要重视的事。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___________。让患甲流的学生居家治疗属于___________,在室内喷洒消毒液属于_________,不聚集、接种流感疫苗属于_________。
    (2)抗疫三年人们接种甲流疫苗的人数减少,是甲流爆发的一个原因。从免疫的角度看,甲流疫苗属于_________。接种疫苗后人体会获得消灭甲流病毒的___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免疫。它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使得人体对入侵的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
    (3)我们免疫系统很像一个永远可以升级的“防毒软件”,时刻在和入侵的各种各样的病毒病菌积极战斗,守护着我们的健康。那么我们可以为在我们体内冲锋陷阵的免疫系统做点什么呢?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两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病原体 ②. 控制传染源 ③. 切断传播途径 ④. 保护易感人群
    (2)①. 抗原 ②. 抗体 ③. 特异性 ④. 三
    (3)①. 锻炼身体##均衡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②. 保持心情愉悦##接种疫苗
    【分析】1、传染病防控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种。
    2、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是指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识别抗原,产生抗体的过程。
    【小问1详解】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病毒是病原体,携带病毒的学生是传染源,所以居家隔离是控制传染源,消毒是抑制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是切断传播途径,不聚众,接种疫苗是对未感染人员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2详解】
    接种疫苗是向身体接种抗原,从而引发机体获得抗体,接种甲流疫苗就是接种这种病毒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消灭这种病毒的抗体,形成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
    【小问3详解】
    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方式有锻炼身体、均衡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悦、接种疫苗等。检查项目
    测定值
    参考值
    RBC(红细胞计数)
    4.9×1012/L
    4.0~5.5×1012/L
    WBC(白细胞计数)
    16.0×109/L
    4.0~10.0×109/L
    PLT(血小板计数)
    140.0×109/L
    100.0~300.0×109/L
    组别




    制取浸出液加入的蒸馏水体积
    50mL
    40mL
    30mL
    20mL
    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
    36
    37
    39
    41

    相关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