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综合训练题
展开汉武帝刘彻在汉景帝的儿子中排行第十,他能够登上皇位颇具戏剧性。刘彻自幼聪明伶俐,深得汉景帝喜爱。他的母亲王娡是个很有野心的女子,在刘彻的成长过程中积极为他谋划。
在刘彻四岁时,就被封为胶东王。当时太子是栗姬之子刘荣。馆陶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于是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却被栗姬拒绝。馆陶公主怀恨在心,转而与王娡结盟。王娡欣然答应让刘彻娶阿娇,并与馆陶公主一起在汉景帝面前诋毁栗姬。
一次,汉景帝生病,希望栗姬在自己死后能善待其他妃子和儿子,栗姬却出言不逊。这让汉景帝对她心生不满。而馆陶公主经常在汉景帝面前夸赞刘彻聪明过人、仁孝有加。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汉景帝最终废黜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即位初期,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局势。太皇太后窦氏喜好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她在朝廷中拥有很大的权力,许多朝廷大事都要经过她的同意。而汉武帝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希望有所作为,积极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例如,他任用了一些儒家学者作为官员,试图改变朝廷的政治氛围。这引起了窦氏的不满,她多次出面干涉,打压汉武帝的势力。汉武帝在初期不得不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董仲舒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董仲舒自幼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生活在一个思想文化活跃的时代,当时百家争鸣的余波尚存,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碰撞。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来维护统治。董仲舒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政治需求,他向汉武帝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董仲舒认为,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仁政思想等,非常适合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他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阐述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理论。
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和人是相互关联的,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如果君主实行仁政,上天就会降下祥瑞;如果君主昏庸无道,上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警示。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君主的权力起到了制约作用,同时也为君主的统治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
大一统思想则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目标。董仲舒主张思想上的统一,认为只有统一思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家思想。他设立了五经博士,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官方学说,培养了大批精通儒家经典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了朝廷官员的重要来源,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虽然在当时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但他本人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汉武帝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董仲舒曾受到一些人的排挤。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涉及对朝政的一些隐晦批评,被主政者认为是妄议朝政,差点受到严厉的惩罚。不过,他的思想依然对西汉乃至后世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传奇
汉武帝时期,匈奴是汉朝边境的最大威胁。匈奴人擅长骑射,经常侵扰汉朝的边境地区,掠夺人口和财物,给边境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卫青和霍去病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两位杰出军事将领。
卫青出身低微,他原本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但卫青为人坚毅勇敢,而且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汉武帝慧眼识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卫青的潜力,开始重用他。卫青首次出征就表现出色,他率领军队深入匈奴腹地,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获颇丰。这一战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汉朝军队的士气。
此后,卫青多次出征匈奴。在河南之战中,他率领大军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攻占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汉朝在此设置朔方郡,移民屯田,不仅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还为汉朝的进一步军事行动提供了前沿基地。卫青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他对待士兵宽厚仁慈,赏罚分明,因此深受士兵们的爱戴。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年少成名,军事才能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霍去病十八岁就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长途奔袭,歼敌两千余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表现大为赞赏,封他为冠军侯。
霍去病最著名的战役是河西之战。他两次出击河西走廊,采用闪电战的战术,迅速击败了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河西之战的胜利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使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而且,霍去病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智慧。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战术,常常以奇制胜。他的军队行动迅速,如同疾风一般,让匈奴人猝不及防。
在漠北之战中,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出击匈奴。卫青在战场上遭遇单于主力,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利用风沙天气的掩护,卫青以武刚车环绕为营,阻挡匈奴骑兵的冲击,然后派骑兵从两翼包抄,最终大败单于。霍去病则率军深入漠北,追击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的一系列战役,使匈奴元气大伤,被迫远徙,从此 “漠南无王庭”,汉朝边境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宁。
张骞通西域的艰难征程
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同时也为了开辟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汉武帝决定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就是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杰出人物。
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西行之路。他们首先要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果然,在经过河西走廊时,张骞等人被匈奴人发现并俘虏。匈奴单于得知张骞的使命后,试图劝说他放弃,并许以高官厚禄,但张骞始终不为所动。匈奴人将张骞扣留了长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但他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后来,张骞趁匈奴人看守松懈,带着部分随从逃脱。他们继续西行,穿越了沙漠、戈壁,翻过了雪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途中,他们经过了大宛、康居等国,最终到达了大月氏。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已经在阿姆河流域安居乐业,不想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停留了一年多,试图说服他们与汉朝结盟,但没有成功。
尽管没有达成与大月氏结盟的目标,但张骞在西域期间,对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他发现西域有许多独特的物产,如汗血宝马等,而且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返回汉朝的途中,张骞为了避开匈奴,选择了另一条路线,但不幸再次被匈奴俘虏。这次他又被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内乱,他才得以逃脱,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最初的军事联盟目标,但他带回的关于西域的信息却为汉武帝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新窗口。此后,汉武帝又多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开辟的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后来被称为 “丝绸之路”,它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等也传入了中国。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佛教等外来文化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推恩令的实施与巧妙策略
西汉初期,刘邦分封了大量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各自的封国内拥有很大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势力逐渐膨胀,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诸侯王与中央政权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汉武帝为了彻底解决诸侯王问题,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推恩令。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以一种看似温和的方式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按照原来的分封制度,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其他儿子则没有继承权。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建立侯国。新建立的侯国隶属于郡,由郡守管辖。
这一政策表面上是皇帝对诸侯王家族的一种 “恩赐”,让诸侯王的其他儿子也能有自己的封地。但实际上,它将一个大的诸侯国分割成了许多小的侯国,这些侯国的面积和实力都远远小于原来的诸侯国,无法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而且,诸侯王子弟们为了获得自己的封地,纷纷支持推恩令,使得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减少了很多阻力。
例如,淮南王刘安一直对中央政权心怀不满,有谋反之意。但在推恩令实施后,他的儿子们都希望能分得封地,对刘安的谋反计划并不积极配合。这使得刘安的谋反计划难以实施,最终被朝廷发觉并挫败。推恩令的实施,成功地解决了西汉自建国以来一直困扰中央政权的诸侯王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西汉王朝更加稳定地发展。
盐铁专卖等经济改革措施的故事
汉武帝时期,由于长期对匈奴作战以及大规模的建设,国家财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汉武帝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盐铁专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盐铁专卖之前,盐和铁的生产和经营大多掌握在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手中。这些人通过垄断盐铁生意,获取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盐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抬高盐价,使得普通百姓吃不起盐。而且,盐铁产业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和战略物资的调配。
汉武帝任用桑弘羊等人负责经济改革。桑弘羊是一位理财高手,他深知盐铁专卖的重要性。在实施盐铁专卖政策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盐官和铁官。盐官负责组织盐的生产和销售,他们招募盐户,让盐户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盐业生产,生产出来的盐由政府统一收购和销售。铁官则负责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制造与销售。政府对盐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监督等。
盐铁专卖政策实施后,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这些收入为汉武帝继续对匈奴作战、兴修水利等大型工程提供了资金支持。但盐铁专卖政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盐铁专卖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而且政府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官僚主义问题,使得盐铁价格居高不下。在后来的盐铁会议上,就围绕着盐铁专卖等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不过,从汉武帝时期的整体情况来看,盐铁专卖等经济改革措施在巩固大一统王朝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故事、轶事和传说生动地展现了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政治思想、军事、外交、经济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西汉王朝在这一时期的繁荣发展和稳定巩固。
初中人教版(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ls/tb_c404967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巩固练习</a>,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实例,教学重难点实例,教学方法实例,课堂活动实例,教学资源实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时作业</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启示,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时训练</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