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出题人:陈学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通过现代的各种观测手段,人类认识到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以下有关宇宙的定义,正确的是( )
A. 肉眼能看见的所有物质B. 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无限的
C. 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D. 也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B. 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C. 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137亿光年D. 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即1光年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C正确。肉眼能看见的所有物质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A错误。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B错误。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也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但不是宇宙的全部,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A错误。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B正确。目前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最远距离约137亿光年,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137亿光年,C错误。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是9.46万亿千米,D错误。故选B。
【点睛】我们所能观察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这一范围被称为“可观测宇宙”,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宇宙大小,其实就应该是一个137亿光年为半径的球体。
下表为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3. 火星表面温度为210K,低于地球表面温度,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B. 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
C. 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 公转周期比地球长
4. 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行星温度主要是由与太阳距离决定的。由表格数据可知,火星与日平均距离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温较低,A正确。质量和体积不会影响温度,B错误。大气的主要成分、公转周期对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地球上有大气层,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B正确。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导致地球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不太大,A错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是导致地球有大气层的原因,C错误。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对地球的大气层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行星表面温度的主要因素是距离恒星的远近,距离恒星较近接受的辐射就多,温度偏高;距离恒星远,接受的恒星辐射就少,温度就偏低。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 由南向北递减B. 由北向南递减
C. 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6.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源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大气上界,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处获得太阳辐射最高(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高,辐射集中),随着纬度增加,年太阳辐射总量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辐射逐渐分散),即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在北半球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在南半球大致地由北向南递减,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太阳源源不断地太阳辐射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部分到达地球表面,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能量,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地球上火山爆发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源源不断放射的能量。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表层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是( )
A. 极光现象B. 磁暴现象C. 有线电话D. 北斗导航
8. 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
A. 1年B. 4年C. 7年D. 10年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1、太阳黑子的多少变化对地球大气降水有明显的影响。2、耀斑会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干扰无线通讯,强烈时会产生磁暴。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太阳活动还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苏扬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防震抗震知识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培训时,为示意地震构造做如下实验:将一根木棍用力折断,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同心圆来表示地震波的传递(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木棍断裂之处,可用以表示地震发生时的( )
A. 震中B. 震中距C. 震源D. 震源深度
10. 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经纬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包括( )
A. 马上夺门而出B. 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 直接从三楼跳下D. 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为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木棍断裂之处,应表示地震发生时的震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可以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D正确;若来的及逃跑,要有秩序,听从指挥逃到空旷的地方,不要马上夺门而出,那样容易被挤到踩踏,造成伤亡,A错误;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会错过避险和逃生机会,B错误;不要从三楼跳下,那样会摔伤,C错误。故选D。
【点睛】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 文字记载B. 考古资料C. 标本与化石D. 地层和化石
12. 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是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D正确。不是依据文字记载 、考古资料 、标本与化石,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由图观察可知,①中出现的化石类型在丙地层中也存在,所以与对应的地层是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层的岩石的作用。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若岩层出现缺失,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升,终止了堆积过程;二是当时有堆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有堆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变化,没有了堆积物来源。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下题。
13.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14. 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 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B. 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答案】13. B 14.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一鱼类一恐龙,B正确;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太古宙一元古宙一古生代,C错误;动物的进化顺序是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地球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动物进化的顺序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一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类;植物的进化过程是: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在河谷两侧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 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A. 河漫滩B. 一级阶地C. 二级阶地D. 三级阶地
16. 图中河流阶地( )
A. 位置越高,地面越平坦B. 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C. 土质较为肥沃D. 洪水期被水淹没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据图可知,三级阶地离河谷最远,地势最高,说明其形成最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D错误;地形、颗粒物大小无法判断,A、B排除;河流阶地原先是河漫滩后地壳抬升形成,因此土质较为肥沃,C正确。故选C。
【点睛】河流阶地是原先的河流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为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在某些地形区,随着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 )
A. ①④②③B. ④①③②C. ④①②③D. ①④③②
18. 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分布最多的可能是( )
A. 云贵高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东南丘陵D. 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河流愈来愈曲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图片中由④到①,河流愈来愈曲,到③,河流截弯取直,到②,牛轭湖形成。因此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④①③②,B项正确,ACD错,本题选B。
【18题详解】
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侵蚀作用中侧蚀作用相对较强,凹岸不断受到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流愈来愈曲,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因此,牛轭湖多形成于平原地区,B项正确,云过高原、东南丘陵 、喜马拉雅山脉都属于山区,很难形成牛轭湖,故ACD错,本题选B。
【点睛】牛轭湖是平原或高平原地区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它通过对河流两侧土壤的影响,对河流周边湿地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下图为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形成图中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流水搬运B. 流水侵蚀C. 流水堆积D. 海浪侵蚀
20. 下列地貌中,与图中地貌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巫峡C. 黄土高原的沟壑D. 黄果树瀑布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和平原构成,应为河口三角洲地貌,河口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因此形成图示地貌(三角洲)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C符合题意;三角洲的形成与流水搬运和流水侵蚀有间接作用,不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排除AB;三角洲的形成与海浪侵蚀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C。
【20题详解】
前题分析可知,图中地貌为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与图示地貌形成原因相同,因此A符合题意;巫峡是峡谷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B错误;黄土高原的沟壑和黄果树瀑布均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与图示地貌成因不同,排除C、D。故选A。
【点睛】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汇入湖泊、河流而形成的三角洲又叫内陆河流三角洲。三角洲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
A. ①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
22. 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
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
A. ①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山高谷深,坡度陡,①正确;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性条件是降水,山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时易出现山体滑坡,②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作用好,不易出现山体滑坡,③错误;即使没有人为的因素,某些地区也可以出现滑坡,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滑坡沿滑移面向下的山体物质会掩埋山脚处附近的村庄,①正确;滑坡沿滑移面向下的山体物质会淤塞河道,甚至形成堰塞湖,②正确;滑坡不会引发火灾,③错误;沙尘暴的形成与滑坡无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B。
【点睛】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影响因素: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震、降雨和融雪、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
在浙江高速公路旁的挖方边坡的坡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的防护工程最主要是防范下列灾害中的( )
A. 地震B. 滑坡C. 泥石流D. 风沙
24. 下列不是图中边坡网格状建设主要功能的是( )
A. 加速径流B. 生态修复C. 保持水土D. 道路美化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该地位于浙江省,降水多,风沙活动少,边坡坡度大,通过工程加固,主要是为了防范滑坡灾害,减轻对高速公路的影响,B对,D错;这种工程措施无法防范地震灾害,A错;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不是该工程主要防范的地质灾害,C错。故选B。
【24题详解】
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减缓径流,减轻对路基的侵蚀,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草木的生长,有利于生态修复,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边坡上网格状装置,有利于草木的生长,可美化道路,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一般位于沟谷,有水的参与,且夹带有大量沙石。
2020年9月15日6时40分,四川省木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导致大批人员被困。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 暴雨洪涝B. 地势陡峭C. 山石松动D. 植被破坏
26. 发生泥石流时,逃生时应( )
A. 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B. 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 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D. 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大量冰雪融水或江河、水库溃决后的急速地表径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质,并具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的特殊洪流。结合所学可知,暴雨洪涝、地势陡峭、山石松动和植被破坏都是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但题干问的是“诱发因素”,据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谷中,诱发因素应该是暴雨洪涝,A正确,BCD排除。故选A。
26题详解】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险、远离泥石流路径,应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即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故C正确,A错误;泥石流发生时,山体和植被的稳定性都较差,故借助大树躲避和向山顶攀爬都是较危险的行为,BD错误。故选C。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742~3200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常年盛行西北风,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雅丹体( )
A. ①为背风坡B. ②为迎风坡C. ①处朝向西北D. ②处朝向西南
28. 伴随雅丹地貌的发展过程,该地区( )
A. 气候逐渐由干变湿B. 海拔逐渐由低变高
C. 地势逐渐趋向平坦D. 垄脊长度逐渐变长
【答案】27. C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常年盛行西北风,西北方向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风沙运动过程中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①为迎风坡,朝向西北方向,A错误,C正确;②为背风坡,朝向东南方向,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地区,故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衰亡过程中气候逐渐由湿变干,A错误;风力侵蚀过程中,雅丹体海拔逐渐变低、地势趋向平坦、垄脊长度逐渐变短。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图示地貌名称为( )
A. 沙丘B. 冲积扇C. 三角洲D. 冲积平原
30.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31. 该类地貌可能广泛分布在我国的( )
A. 东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西南地区
【答案】29. A 30. B 31. C
【解析】
【2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貌为风力堆积地貌,四个选项中只有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并且结合等高线,图示地貌形似新月,故名新月形沙丘,A正确;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平原都是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故结合指向标和沙丘等高线疏密情况可知,西北侧为迎风一侧,该地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某地区主导的外力作用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决定,我国西北地区深处内陆,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成地貌发育,C正确;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降水较多,属于我国湿润或半湿润区,多以流水地貌为主,ABD错误。故选C。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面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为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数)两项数值很高。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沉积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风力堆积
33. 图中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①③②D. ③②①
【答案】32. D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故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流水沉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不是黄土高原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ABC错误。所以选D。
【33题详解】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颗粒大的黄土先堆积,颗粒小的黄土后堆积,所以黄土颗粒由大到小为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也可以表达为围绕某一个粒度的颗粒集中趋势的大小离差程度。碎屑颗粒的分选程度受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一般水动力能量高的沉积环境碎屑颗粒的分选性较好,风对风成沙丘的分选性最好,其次为海(或湖)滩沙,河流沙的分选性往往较差,而冰川沉积物的分选性最差。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35. 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B. 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 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D. 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答案】34. A 35. A
【解析】
【34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①正确;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②正确;降低沙障成本不是沙障的作用,③错误;沙障对蒸腾和降水影响较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5题详解】
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铁路不受风沙掩埋,A正确;图示沙障已经位于荒漠地区,不能减少沙坡头荒漠化,B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几率小,C错误;沙障固沙是一种防治土地沙化的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D错误,故选A。
【点睛】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用沙障保护交通线。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
A. A→B→CB. B→C→A
C. B→A→CD. C→A→B
37. 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 )
A. 杨树B. 桦树
C. 沙拐枣D. 柳树
【答案】36. D 37. C
【解析】
【36题详解】
通过图中的沙丘大小以及植被高低判断荒漠化的防治过程。图中C沙丘最高,为治理初期,B基本无沙丘,沙漠化得到较好治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7题详解】
沙拐枣为寥科灌木。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固沙造林先锋树种,我国西北各省荒漠地带都有分布,种类较多,约有20余种,其中多数为小灌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二、综合题(共26分)
38.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___,F是____。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____,B是____。
(2)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____,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的传播变化情况是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H是____。
【答案】(1) ①. 横波 ②. 纵波 ③. 莫霍面 ④. 古登堡面
(2) ①. 增快 ②. 消失
(3) ①. 地幔 ②. 内核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中E是横波,速度慢; F是纵波,速度快。E和F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大陆地面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这里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A是莫霍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减速,这里存在另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B叫古登堡界面。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明显增快,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完全消失。
【小问3详解】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C是地幔,D是外核,H位于地心为内核。
3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麓地带山谷出口处常发育有洪积扇。图1、图2分别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谷出口处洪积扇示意图及剖面图。
(1)阐述图中祁连山西段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2)当地农田多位于洪积扇的边缘,从地形和土壤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祁连山西段气候干旱,山谷出口处有暂时性河流(时令河)流出。这些河流流出山谷出口后,摆脱了侧向约束,河道变宽,水流分散;而且山麓地带地形变缓,流速减慢,流水挟带的泥沙物质便大量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2)洪积扇的边缘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厚度大、组成物质颗粒细。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洪积扇示意图及剖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堆积、农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西段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山谷出口处有暂时性河流(时令河)流出。这些河流流出山谷出口后,摆脱了侧向约束,河道变宽,水流分散,流速减慢,而且山麓地带地形变缓,流速减慢,流水携带的泥沙物质便大量铺散沉积下来,其中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形成洪积扇。
【小问2详解】
洪积扇的边缘地形较为平坦,便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洪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洪积扇的边缘土壤厚度大、组成颗粒细,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球
火星
与日距离(百万千米)
149.6
227.9
质量
1.00
0.11
体积
1.00
0.15
大气密度
1.00
0.01
大气主要成分
N₂、O₂
CO₂
表面温度(K)
288
210
自转周期
1天
1.03天
公转周期
1年
1.88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高二地理答题卡pdf、高二地理期中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河北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高一地理答题卡1pdf、高一地理答案1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