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选择题 (本大题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太阳光照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图中( )
A.AB是晨线B.AB是昏线C.AN是晨线D.BN是晨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D.丁>丙>乙>甲
4.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D.丁=丙=乙=甲
5.东经153°比东经152°的地方( )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地方时晚D.后看到日出
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图中小岛最终可能与之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若要在甲、乙两图四点中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杭州举行。23日20时,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盛大开幕。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下面小题
。
8.开幕式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9.本届亚运会开幕时,在纽约(约75°W)留学生观看开幕式的时间是( )
A.6:00B.7:00C.17:00D.23:00
10.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日过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上海日落西北方向
C.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运往我国满载石油船只经过北印度洋时成本增加
据《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
A.阴雨天B.太阳直射C.观察角度不同D.太阳斜射
12.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A.南回归线以南 B.北回归线以北 C.南北回归线之间D.赤道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储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4.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岩石类型的对应,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甲—喷出岩B.乙—侵入岩C.丙—沉积岩D.丁—岩浆岩
16.图示⑤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重熔再生 B.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搬运、堆积D.地壳抬升,岩石裸露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18.构成图中甲山地的岩石主要为( )
A.花岗岩B.玄武岩C.沉积岩D.变质岩
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完成下面小题。
19.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
20.“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干旱地区 C.盆地地区 D.丘陵地区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B.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2.丁处板块运动可能形成( )
A.海岭和海岸山脉 B.海岭和海沟 C.岛弧和海沟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彩色丘陵(简称彩丘),地貌学名词。以往常将其与丹霞地貌或雅丹地貌混淆,现在多认为是独立的地貌,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彩丘。研究发现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是在同一类岩层—“红层”上发育而来。“红层”是地质时期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岩层。下图为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图中丹霞地貌区岩石属同一类型的是( )
A.流纹岩B.花岗岩C.片麻岩D.石灰岩
24.彩色丘陵区没有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固结成岩C.水平挤压D.断裂抬升
25.彩色丘陵区( )
A.岩层中心老两侧新 B.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C.地下水易汇聚 D.油气资源富集
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据图推测该地区地壳曾( )
A.间歇式下降5次 B.持续式下降5次C.间歇式上升5次D.持续式上升5次
27.每个河阶上的砾石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搬运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m,植被稀少。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如下图),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蓝窗”景观属于( )
A.流水侵蚀地貌B.风蚀地貌C.海积地貌D.海蚀地貌
29.“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 )
A.海蚀柱B.海蚀崖C.海蚀平台D.海蚀洞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31.形成该河谷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左图为此次地震位置图,右图为福建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图中90秒为倒计时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有关此次台湾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一定位于地壳圈层B.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
C.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产生D.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多个烈度
33.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A.三级阶地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D.河漫滩
35.在某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保持稳定B.垂直下沉C.水平张裂D.垂直上升
36.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运便利B.气候湿润C.军事防御D.适宜农耕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而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①减少污染 ②少占土地 ③缩短里程 ④节省投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8.下列有关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取直道; ④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居民点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综合题(24分)
39.下图为太行山东麓某冲积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冲积扇的特点。(4分)
(2)推断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的特点,并说出推断的理由。(6分)
(3)如果河流上游植被遭破坏,说出图中冲积扇的变化。(4分)
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示意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政区简图。
(1)(4分)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 ;海蚀“桥” ;喀斯特溶蚀“桥” ;风蚀“桥” 。
(2)(2分)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4分)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 ,其成因是 。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1.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称为昼,没被照亮的部分称为夜,这主要是因为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D符合题意;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都不是昼夜现象形成的原因,排除ABC。故选D。
2.图示为北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BN上各地即将从昼进入夜,因此BN为昏线,AN上各地即将从夜进入昼,因此AN为晨线,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的分界线是晨昏线,晨线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昏线上各地即将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周期不长,使得日温差不大,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3.A 4.D 5.B
【解析】3.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四地纬度由低到高到顺序为:甲、乙、丙、丁,所以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甲>乙>丙>丁,排除BCD,故选A。
4.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的变化规律,四地角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丁=丙=乙=甲,排除ABC,故选D。
5.东经153°比东经152°位置更偏东,故地方时更早,更早看到日出,B正确,C、D错误;两者在同一个时区,区时相等,A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15°/h。
6.B 7.C
【解析】6.河流行进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往右偏,南半球往左偏。从图上纬线信息可知,甲图纬度越往北度数越大,为北半球,乙图纬度越往南度数越大,为南半球,两条河流在①、④岸堆积,在②、③岸冲刷,故而在①、④处易与河岸相连接,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7.港口建设应选择在冲刷岸,冲刷岸水较深,避免泥沙堆积而致使船只搁浅,两条河流在②、③岸冲刷,故选择此两地建设港口,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会发生偏转,偏转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8.D 9.B 10.D
【解析】8.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根据“左斜左冬,右斜右冬”可确定二至节气,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为夏至日附近,丁地为秋分日附近,甲地为冬至日附近,乙地为春分日附近。开幕式当天为9月23日,在秋分日附近,故在丁地附近,所以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由材料可知,开幕式时间为北京时间的9月23日20时,由题干可知,纽约位于75°W,属于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小时,结合时间计算东加西减的原则,故开幕式时的纽约时间为7时,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结合上题分析,秋分日该日过后,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不能达一年中最大值,A错误;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上海日落西南方向,B错误;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C错误;该日过后,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洋流为逆时针转动,运往我国满载石油船只逆风逆水,故经过北印度洋时成本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日期的范围: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11.B 12.B
【解析】11.读材料,头上有烈日,说明是白天,且是晴天,A错;只有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是90°,影子在脚底下,人站在上面,看不到,B正确。有太阳,就会有影子,与观察角度无关,C错;斜射一定能看到影子,D错。故选B。
12.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对。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A、C错。赤道上这一天离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也是一年中最小值,D错。故选B。
【点睛】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13.C 14.D
【解析】13.植物残体随着地质时期的沉积作用被埋藏后, 经过复杂物理化学的变化形成煤炭,因此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属于沉积岩,C正确;煤炭的形成过程与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形成过程不一致,ABD错误。故选C。
14.花岗岩是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岩浆冷凝形成,属于岩浆岩;砂岩是泥沙沉积后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大理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石灰岩重新结晶改变物理性质而形成的岩石,属于变质岩。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15.D 16.B
【解析】15.读图可知,甲由岩浆形成并形成沉积物表明其是喷出岩,乙代表侵入岩,丙由沉积物形成应代表沉积岩,丁接触岩浆应代表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图中①代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物;②代表变质作用、③代表重熔再生、④代表岩浆上升侵入,冷却凝固;⑤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⑥代表固结成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组件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17.D 18.B
【解析】17.根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①所在岩浆通道被多层沉积岩层覆盖,形成最早;③岩浆通道也有上覆沉积岩层;②岩浆通道没有受到沉积岩层影响,形成最晚,先后顺序是①③②。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18.由图可知,甲处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玄武岩,且岩层多含有气孔。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玄武岩等。
19.A 20.B
【解析】19.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蘑菇沙漠”景观是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B错误。风力堆积形成沙丘,C错误。流水侵蚀形成峡谷,D错误,故选A。
20.根据图文材料,“蘑菇沙漠"景观是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B正确。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地貌,A错误。地形类型不是风成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点睛】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21.B 22.C
【解析】21.结合图中纬度和地形轮廓可知甲为欧亚板块,乙为太平洋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甲、乙板块分别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D错误。图中显示,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处,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印度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和岛弧,因此丁处最可能是海沟、岛弧,C正确;海岭、裂谷往往形成于板块生长边界,AB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包括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23.D 24.A 25.C
【解析】23.图中丹霞地貌区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流纹岩与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B不符合题意;片麻岩是变质岩,C不符合题意;石灰岩是沉积岩,D符合题意。故选D。
24.据材料可知,“红层”是地质时期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岩层。其形成过程有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B不符合题意;图中岩层有弯曲、断裂,说明经历了水平挤压和断裂抬升,CD不符合题意;图中没有岩浆岩等信息,没有经历岩浆活动,A符合题意。故选A。
25.读图可知,彩色丘陵区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侧老,A错误;向斜岩层的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B错误;向斜槽部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易汇聚,C正确;油气资源因质量较轻,主要分布在背斜顶部,D错误。故选C。
【点睛】按照成因,岩石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等侵入岩或流纹岩、玄武岩等喷出岩;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至低洼处沉积的泥沙物质,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常见的陆源沉积岩有砂岩、砾岩、页岩,海洋环境中的沉积岩有石灰岩;已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
26.C 27.D
【解析】26.依据图文材料,存在五个阶地,说明该地区地壳曾间歇式上升5次,C对。持续式上升不会形成阶地,D错。阶地是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或是地壳的间歇抬升形成,AB错。故选C。
27.每个河阶上的砾石层是堆积作用形成,排除B;冰川沉积形成冰碛物,A错;风力沉积形成沙丘,C错;图中河阶上的砾石层都是地壳稳定时期,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河阶上由流水沉积而成,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28.D 29.A
【解析】28.根据图中信息,“蓝窗”景观位于海上,为典型的海蚀地貌,D正确。该景观位于海上,大部分被海水淹没,因此不可能是流水作用,A错误;风积地貌主要是形成沙丘,B错误;海积地貌主要是形成海滩,C错误。故选D。
29.“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成为了一个孤立的柱子,被称为海蚀柱,A正确;海蚀崖是指海岸边陡峭的悬崖,B错误;海蚀平台是指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C错误;海蚀洞是指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的空洞,D错误。故选A。
【点睛】海蚀地貌: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海蚀柱是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洞穴一般在海蚀崖、海蚀柱、岬角和海岸岩石的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海蚀洞穴等地貌形态。海蚀平台指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
30.C 31.A
【解析】30.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床展宽,河流流速减慢,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进而发育成宽而浅的槽形。由图可知,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发育最早;①地河谷最宽、以侧蚀为主,发育最晚,故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③②①正确,故选C。
31.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A正确;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B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形成峡湾、冰斗、角峰等地貌,而冰川堆积主要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及蛇形丘等地貌,CD错误。故选A。
【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包括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源头,使得河床向源头方向延长,或形成河流袭夺现象。河流流经山区,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时,以下切侵蚀为主,使得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河流流经中下游平原地区,随着河流流速减慢,下切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使得河床加宽,在侧向侵蚀的过程中,伴随着泥沙沉积。
32.B 33.D
【解析】32.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中位于海上,海洋地壳薄,一般5-10千米,震源不一定在地壳圈层中,A错;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B对;地震主要是内力作用引发的,与外力作用关系不大,C错;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错。故选B。
33.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①正确,②错误;地震中横波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纵波造成的损失比较轻;而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故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③错误,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属于推进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为剪切波,它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4.A 35.A 36.D
【解析】3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说明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据图可知,三级阶地离河谷最远,地势最高,说明其形成最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5.阶地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故不同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上升;但在每一级阶地形成时,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此时地壳保持稳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6.早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对河流水的利用大多是农业灌溉,图示阶地位于河流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用水便利,利于农耕,D正确;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聚落选址与水运和防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如农耕重要,AC错误;区域内气候差异小,B错误。故选D。
【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37.B 38.D
【解析】37.由材料知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在缩短里程的同时还能少占耕地,所以不再呈“之”字形,②③正确。但“少走弯路”就要多挖隧道,多建桥梁,工程量大,投资多,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①④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8.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①正确;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②错;山谷地势相对缓和,适合公路选线,但应取弯道,避开河流,③错;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如断层、沼泽等)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不可避开的不利地形,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克服,如过高山可修建隧道;横跨山谷建桥;高山生态环境脆弱区“以桥代路”,尽量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9.(1)形状呈扇形,扇顶面积小,扇缘面积大;扇顶地势高,扇缘地势低。
(2)沉积物的颗径变小,厚度变小。
理由: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扇缘范围扩大;高度升高。
【分析】本大题以冲积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观察图像可得,冲积扇整体呈扇形,扇顶面积小,扇缘面积大;自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到低,趋于平缓,扇顶地势高,扇缘地势低。
(2)由于河流流出出山口后,河道变得开阔,地势平坦,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迅速减弱,导致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所以自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的颗径逐渐变小,沉积物厚度变薄。
(3)当河流上游植被遭破坏,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强,汇入河流的泥沙增多,使得河流搬运能力增强,流出出山口处,沉积物质增加,使得扇缘面积扩大,范围增大,沉积物厚度整体增加,高度升高
40.(1) 乙 丁 丙 甲
(2)风力侵蚀
(3) 三角洲 流水堆积
【分析】本题以中国不同形式的天然桥为背景,涉及其形成的原因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1)读图可知,图中的“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对应乙;“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对应丁;“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是流水化学溶蚀的结果,对应丙;“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它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对应甲。
(2)由第1题分析可知,风蚀桥所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现象也较少,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
(3)图中戊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河流携带泥沙在此处堆积,形成了常见的三角洲地貌。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高一地理期末答案docx、高一地理答题纸A4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高一地理期中答案docx、高一地理答题纸A4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