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过程中,密封处理有利于醋酸菌的生长
    B.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
    C.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有利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酸奶制作过程中,密封处理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答案】A
    【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的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泡菜制作过程中,主要是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A错误;
    B、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B正确;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在密封也就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正确;
    D、乳酸菌为厌氧菌,密封处理有利于乳酸菌发酵,D正确。
    故选A。
    2.某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导入的诱导基因使成纤维母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过程②属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原代培养
    C.丙细胞既能持续分裂,又能分泌单一的抗体
    D.过程③④所用的培养基中都含有聚乙二醇
    【答案】C
    【分析】①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动物细胞,②是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增殖分化,③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④是培养杂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
    【详解】A、图中过程①导入的诱导基因使成纤维母细胞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过程②为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属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传代培养,B错误;
    C、丙细胞由能无限增殖的甲细胞和能分泌特定抗体的乙细胞融合而成,因此丙细胞既能持续分裂,又能分泌单一的抗体,C正确;
    D、聚乙二醇作为诱导细胞融合的作用,过程③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聚乙二醇,过程④所用的培养基中不需要聚乙二醇,D错误。
    故选C。
    3.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如图所示,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在甲时期去除第二极体会导致胚胎明显缩小,不能正常存活,这一异常可通过向细胞1中注射第二极体的细胞提取液加以改善。在乙时期后去除第二极体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
    B.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
    C.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第二极体会被保留成为胚胎的组成部分以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1、减数分裂的过程:
    (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 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 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详解】A、减数分裂Ⅰ的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导致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细胞被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极体,A正确;
    B、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所以在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所以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D。
    4.如图为酱油的制作流程,其中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该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罐发酵类型为无氧发酵,而发酵池发酵为有氧发酵
    B.发酵池发酵过程中添加的食盐不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C.发酵罐发酵需要将罐内的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
    D.发酵罐发酵与啤酒生产中的糖化不存在大分子降解的过程
    【答案】C
    【分析】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例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在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详解】A、发酵罐发酵主要是米曲霉起作用,类型为有氧发酵,而发酵池发酵是乳酸菌和酵母菌起作用,为无氧发酵,A错误;
    B、高浓度的盐可以使细菌失水,发酵池发酵过程中添加的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B错误;
    C 、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故发酵罐发酵需要将罐内的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C正确;
    D、发酵罐发酵过程中,大豆、小麦、麦麸中的大分子降解,啤酒生产中的糖化过程,淀粉转化为麦芽糖,都存在大分子降解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5.近年兴起的“科技食品”细胞培养肉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制造出来的肉类,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肌卫星细胞应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肌肉分化能力
    B.用纤维素酶处理剪碎的肌肉组织以分离肌卫星细胞
    C.无血清培养基的组分明确可控、病毒感染风险小
    D.生产细胞培养肉存在食品安全、技术滥用的风险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细胞培养肉是将肌肉细胞经分离脱分化得到肌卫星细胞后,在无血清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后经加工形成的。
    【详解】A、由图可知,肌卫星细胞由肌肉细胞脱分化得到,属于干细胞,应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肌肉分化能力,A正确;
    B、用胰蛋白酶酶处理剪碎的肌肉组织以分离肌卫星细胞,B错误;
    C、无血清培养基是人工合成培养基,组分明确可控、病毒感染风险小,C正确;
    D、生产细胞培养肉存在食品安全(如未经检测流入市场)、技术滥用(如用于其他领域)的风险,D正确。
    故选B。
    6.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B.可以预测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
    C.根据特定的生物功能,设计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
    D.根据人们的需要,直接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答案】D
    【详解】A、蛋白质工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A正确;
    B、蛋白质工程的过程为: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B正确;
    C、蛋白质工程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最终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的是基因,通过对基因进行改造来实现对蛋白质的改造,D错误。
    故选D。
    7.某科学小组探索长寿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消毒条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注: 褐化是指培养材料在组培过程中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 并变褐死亡的现象。
    A.消毒处理时间越长, 组织培养成功率越高
    B.消毒处理时间越长, 外植体的污染率越低
    C.诱导培养外植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
    D.组织培养过程中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助于生根
    【答案】A
    【分析】表格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次氯酸钠处理时间和酒精处理时间,因变量为污染率和褐化率。
    【详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消毒处理时间越长褐化率越高,死亡率越高,组织培养成功率越低,A错误;
    B、表中数据显示消毒处理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B正确;
    C、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因为光可以诱导产生微管组织,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C正确;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形成,因此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助于生根,D正确。
    故选A。
    8.表中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观点和理由,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分析】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详解】A、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也能培育出来与传统作物的味道、色彩不同的作物品种,不一定是转基因作物,A正确;
    B、没有或很少有害虫吃转基因作物,说明它们抗虫,但未必威胁人体健康,因为人体结构与害虫的生理结构差异很大,我们可以适当减少转基因食品,B错误;
    C、反季水果不都来自转基因作物,也可能是利用温室大棚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培育的,因此,我们未必只吃应季水果,C错误;
    D、转基因农作物性状优良,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转基因作物,不必用转基因作物替代现有全部农作物,D错误。
    故选A。
    9.《细胞一干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入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 hihep细胞)的成果。 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细胞的DNA和RNA基本相同
    B.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hihep细胞诱导成功彻底解决了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
    D.研究表明,分化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D
    【分析】1、干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的的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
    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A.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细胞的DNA完全相同,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
    B.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但并未完全代替肝脏细胞,故hihep细胞诱导成功不能彻底解决了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C错误;
    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的实验成功,说明分化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试剂以及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紫染色可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状态
    B.苏丹Ⅲ染液可将蛋白质染成橘黄色
    C.二苯胺试剂鉴定DNA结果呈紫色
    D.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需对叶绿体染色
    【答案】A
    【分析】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能溶于2 ml/L 的NaCl溶液。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因此二苯胺试剂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溶液着色,因此,甲紫染色可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状态,A正确;
    B、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
    C、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因此二苯胺试剂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C错误;
    D、叶绿体呈现绿色,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不需要对叶绿体染色,D错误。
    故选A。
    11.诺如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RNA病毒,表面由衣壳蛋白覆盖。它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人体,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诺如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
    B.诺如病毒利用其体内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C.诺如病毒的遗传信息是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诺如病毒表面的衣壳蛋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答案】C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A错误;
    B、诺如病毒利用其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B错误;
    C、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遗传信息是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
    D、构成蛋白质中肽链的氨基酸间是通过肽键连接的,肽键的结构式是-CO-NH-,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错误。
    故选C。
    12.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古核生物,它将需氧细菌吞噬,建立起共生关系,需氧细菌最终演化为线粒体。蓝细菌也通过类似的过程演化成为叶绿体。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支持内共生学说的证据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结构与核DNA一致
    B.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C.线粒体和叶绿体能以类似细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大小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类似
    【答案】A
    【分析】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需氧细菌和蓝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详解】A、若支持内共生学说,则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遗传信息与细菌相似度较高,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结构与核DNA一致,不能作为支持内共生学说的证据,A符合题意;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RNA和核糖体,有自己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与细菌相似, 这支持内共生学说,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自主进行分裂增殖,细菌也能自主进行分裂增殖,这支持内共生学说,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大小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类似,均为环状双链DNA,这支持内共生学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如图为动物细胞内某些物质运输方式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式1所示转运不具有特异性
    B.溶酶体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C.方式3转运溶质属于主动运输
    D.三种运输方式体现膜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
    【详解】A、方式1所示转运为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具有特异性,A错误;
    B、图中H+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因此推测溶酶体内H+浓度高,即溶酶体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B错误;
    C、Na+进入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浓度差势能为溶质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因此溶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C正确;
    D、三种运输方式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14.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慢后快
    C.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浓度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B
    【分析】分析曲线图: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
    【详解】A、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错误;
    C、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减少而导致的,C正确;
    D、根据题意,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故选B。
    15.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然后才能分解成丙酮酸。脱氧葡萄糖(2-DG)可与葡萄糖竞争己糖激酶,但不生成丙酮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己糖激酶可以降低葡萄糖磷酸化所需的活化能
    B.2-DG进入细胞时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协助
    C.2-DG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可抑制细胞呼吸
    D.2-DG可使癌细胞“挨饿”,进而抑制其增殖
    【答案】B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由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属于细胞呼吸。
    【详解】A、酶起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己糖激酶可以降低葡萄糖磷酸化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
    B、脱氧葡萄糖(2-DG)可与葡萄糖竞争己糖激酶,可知2-DG与葡萄糖结构相似,则推测2-DG进入细胞时需要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协助,B错误;
    CD、依题意,脱氧葡萄糖(2-DG)可与葡萄糖竞争己糖激酶,但不生成丙酮酸,故2-DG在细胞内大量积累可抑制细胞呼吸,可使癌细胞“挨饿”,进而抑制其增殖,C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链格孢菌可导致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研究人员在烟草根部土壤中分离纯化出芽孢杆菌L,发现其对链格孢菌有抑制作用。
    (1)称取烟草根部土样制成悬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挑取不同形态的 ,再接种于混有 菌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对链格孢菌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L。
    (2)为探究芽孢杆菌L抑制链格孢菌生长的原理,实验组将芽孢杆菌L接种在A1平板上,B1平板中央接种直径为0.5cm的链格孢菌菌落,把两个培养皿对扣,菌株无接触,5d后观察菌株生长情况,结果如图。
    ①对照组处理为A2平板 ,B2平板 。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芽孢杆菌L可能产生某种挥发性物质抑制链格孢菌的生长,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3)除上述原因外,研究人员认为芽孢杆菌L的发酵液中可能也存在抑制链格孢菌生长的物质。他们将芽孢杆菌L发酵液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获得无菌滤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请补充完善该实验方案。
    ②若抑菌率=(R0-R)/(R0-0.5)×100%,则R应为 组测量的菌落直径。
    (4)若将芽孢杆菌L用于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还需研究哪些问题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菌落 链格孢菌
    (2) 不接种微生物(接种无菌水) 中央接种直径为的0.5cm链格孢菌菌落 实验组和对照组内两培养皿菌株均无接触,对照组链格孢菌菌落直径明显大于实验组。
    (3) a:无菌滤液+固体培养基 链格孢菌的菌落直径 甲
    (4)芽孢杆菌L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芽孢杆菌L用于生物防治的剂量、时期等。
    【分析】1、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1)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着的不同菌落呈现出不同的菌落特征。要筛选出对链格孢菌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L,则培养基中加入链格孢菌起筛选作用。
    (2)①实验目的是探究芽孢杆菌L抑制链格孢菌生长的原理,根据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的要求,A1组接种有芽孢杆菌L,则A2组不接种微生物(接种无菌水);B1组平板中央接种直径为0.5cm的链格孢菌菌落,则B2组平板中央也应接种直径为0.5cm的链格孢菌菌落。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内两培养皿菌株均无接触,对照组链格孢菌菌落直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据此可推测芽孢杆菌L可能产生某种挥发性物质抑制链格孢菌的生长。
    (3)①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芽孢杆菌L的发酵液中可能也存在抑制链格孢菌生长的物质,根据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的要求,a组应添加无菌滤液于固体培养基。因变量为抑菌率,则实验中要测量甲、乙组中链格孢菌的菌落直径,以计算抑菌率。
    ②若抑菌率=(R0-R)/(R0-0.5)×100%,甲组为实验组,则R应为甲组测量的菌落直径。
    (4)若将芽孢杆菌L用于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还要考虑芽孢杆菌L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芽孢杆菌L用于生物防治的剂量、时期等。
    17.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科研人员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用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的具体操作如图1,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原生质体密度对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1)图1中①过程通过酶解法去除 获取原生质体,并向三白草和鱼腥草细胞酶解液中分别加入红、绿荧光色素(带荧光色素的原生质体仍能融合和再生)。过程②利用化学诱导剂 诱导融合,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选择带 的杂种原生质体。
    (2)由图2可知,促进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密度为 个/mL。
    (3)通常情况下,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为判断融合体对动物免疫力的影响,科研人员取同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①表格中C组的实验处理为 。
    ②若实验结果为 ,则支持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提前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答案】(1) 细胞壁 聚乙二醇(PEG) 双色
    (2)1×106
    (3) 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A、B两组小鼠的胸腺重量相同且都大于C组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1表示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①为去除细胞壁,②为原生质体融合,③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④为提取代谢产物。图2柱形图中,随着原生质体密度增大,双核异核融合体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在1×106个·mL-1时, 比例最高,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1)据图示可知,过程①通过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利用化学诱导剂PEG((聚乙二醇))诱导融合,所以过程②利用化学诱导剂PEG诱导融合。由于三百草细胞酶解液中加入了红荧光色素,鱼腥草细胞酶解液中加入了绿荧光色素,所以杂种原生质体应该带红、绿双色荧光色素。
    (2)由图2柱形图可知,在密度为1×106个·mL-1时, 双核异核融合体比例最高,说明促进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密度为1×106个·mL-1。
    (3)①C组为对照组,根据对A、B两组的处理,C组应用等量的蒸馏水。
    ②C组为对照组,若实验结果为A、B两组的胸腺重量相同且都大于C组,则支持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提前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18.Graves病(GD)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研究发现,GD患者甲状腺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导致甲状腺肿大。科研人员通过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治疗GD进行了尝试。
    (1)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 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 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
    (2)实验将骨髓瘤细胞置于恒温培养箱37℃培养,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 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 (填“有”或“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取小鼠M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中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 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 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若进一步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可将若干GD模型小鼠等分为三组,请补充下表单克隆抗体治疗组的实验设计。
    【答案】(1)ICAM-1 阳性(或“抗原-抗体”) (2)选择 无 (3)无限增殖 大量产生抗ICAM-1抗体 (4)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1)用ICAM-1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则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用该抗原来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体,通过“抗原—抗体”杂交进行检测,并且选出阳性(或“抗原—抗体”)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5%的CO2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的只能是杂交瘤细胞,没有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不能生长。所以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故小鼠M的脾脏细胞与实验中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能大量产生抗ICAM-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根据题干中实验目的“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 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可知,实验变量为注射的溶液种类,即抗体、131I。同时实验中需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中应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19.植物的光呼吸是在光下消耗氧气并释放CO2的过程,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作物减产研究人员为获得光诱导型高产水稻,在其叶绿体内构建一条光呼吸支路(GMA途径)。
    (1)图1所示光呼吸过程中,O2与CO2竞争结合 ,抑制了光合作用中的 阶段。同时乙醇酸从叶绿体进入过氧化物酶体在G酶的参与下进行代谢,造成碳流失进而导致水稻减产。
    (2)研究人员将外源G酶、A酶和M酶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使其在光诱导下表达,并在叶绿体中发挥作用。检测发现,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植株干重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可利用图2所示模型解释其原因,但图中存在两处错误,请圈出并改正 。
    (3)研究人员测定了转基因水稻叶片中外源G酶基因的表达量,以及G酶总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3)。
    ①外源G酶基因表达量与PFD(代表光合有效光辐射强度)大致呈正相关,仅在14时明显下降,由此推测外源G酶基因表达除光强外,还可能受 等因素的影响。
    ②据图3可知,12~14时 ,推测此时段转基因水稻光呼吸增强。
    (4)茎中光合产物的堆积会降低水稻结实率而减产,而本研究中GMA途径的改造并未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结合上述研究将以下说法排序成合理解释:尽管GMA途径促进叶片产生较多光合产物→_____水稻茎中有机物不至于过度堆积而保证结实率。
    A.光呼吸增强使得光合产物未爆发式增加
    B.光合产物可以及时运输到籽粒
    C.G酶表达量的动态变化,使中午进入GMA途径的乙醇酸未显著增加
    【答案】(1) R酶 暗反应/CO2的固定
    (2)“A酶”改为“G酶”/“A酶”改为“G酶、M酶、A酶”;GMA途径使得CO2/O2↑
    (3) 气孔导度/CO2浓度/温度 内源G酶表达量显著升高
    (4)C→A→B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碳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详解】(1)据图分析,CO2与R酶结合后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同时O2也能够和R酶结合生成2-PG,所以光呼吸过程中,O2与CO2竞争结合R酶,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进行。
    (2)将外源G酶、A酶和M酶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获得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植株干重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R酶与CO2的亲和力更高,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暗反应。而图2只有A酶一种,要想提高细胞内的CO2浓度,则必须要有G酶,通过G酶可以将乙醇酸转变为乙醛酸,后者需要M酶的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产生CO2用于暗反应。如果只有A酶一种,只能清除体内H2O2,并不能增加CO2浓度。也就是说需要将A酶改为“G酶、M酶、A酶”,如果GMA途径发挥作用,那么细胞内的CO2浓度升高,所以细胞内的CO2/O2↑而不是CO2/O2低,所以需要将CO2/O2低改为CO2/O2↑。
    (3)外源G酶基因表达除光强外,还可能与气孔导度、CO2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据图3可知,12~14时,总G酶和外源G酶的表达量差值最大,说明内源G酶表达量显著升高,推测此时段转基因水稻光呼吸增强。
    (4)本研究中GMA途径的改造并未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合理解释为:尽管GMA途径促进叶片产生较多光合产物→外源G酶基因表达除光强外,还可能受气孔导度/CO2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午进入GMA途径的乙醇酸未显著增加→光呼吸增强使得光合产物未爆发式增加→光合产物可以及时运输到籽粒→水稻茎中有机物不至于过度堆积而保证结实率。故是C→A→B。
    20.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细菌的群体感应:群体感应(QS)是指细菌群体在生长过程中,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细菌产生的自体诱导物如AHL、AIP、AI-2等信号分子在胞外不断积累,诱导菌群的生理和生化特性变化,显示出少量或单个菌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单个细菌的行动是单薄的,然而当它们在一起的时候,集体行动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同时释放大量毒力因子,会对宿主造成致命性伤害。
    某类细菌QS的机理如下图。当细菌密度达到一个临界点,AHL达到一定阈值时与受体蛋白LuxR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LuxⅠ基因和下游其他基因表达。
    另一类细菌的QS由信号分子AIP调控,当AIP达到一定阈值时,激活细胞内靶基因的转录,促进“生物膜”形成、抗生素抗性增强、毒力因子的分泌等生理活动。QS调节形成的“生物膜”是指菌群生长繁殖并被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物(成分包括胞外多糖、蛋白质、脂质和胞外DNA等,形态如膜状)包裹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体。研究表明,“生物膜”为菌群对抗某些抗生素、对抗其他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和对抗宿主免疫杀伤提供了保护屏障。上述两类细菌均能利用信号分子AI-2进行调控。
    近年来,通过干扰特定微生物的QS来实现群体感应猝灭。研究和利用群体感应猝灭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方向。
    (1)引发QS的自体诱导物是一种信号分子,与激素的信号传递相比,自体诱导物作用的重要特点是随细菌密度增加,自体诱导物达到 时发挥作用。
    (2)Q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菌细胞间的通信系统,可作为细菌“通用语言”的分子是 。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S调节形成的“生物膜”与细胞膜成分相同
    b、自体诱导物对AHL分泌的调节存在正反馈调节
    c、在某些致病菌中下游其他基因可能是毒力因子基因
    (4)请写出一种合理的群体感应猝灭的机制: 。
    (5)细菌通过QS表现出单个细菌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使菌群能够感应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协调群体的基因表达,提高物种的 。
    【答案】(1)一定阈值
    (2)AI-2
    (3)b、c
    (4)抑制自体诱导物的产生或降解自体诱导物,使其浓度在阈值以下或利用QS信号类似物,与QS信号受体竞争结合,干扰QS
    (5)适应性或生存和繁衍能力
    【详解】(1)由题干信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细菌产生的自体诱导物如AHL、AIP、AI-2等信号分子在胞外不断积累”可知,自体诱导物作用的重要特点是随细菌密度增加,自体诱导物达到一定阈值时发挥作用。
    (2)Q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菌细胞间的通信系统,由题干信息“上述两类细菌均能利用信号分子AI-2进行调控”可知,AI-2可作为细菌“通用语言”的分子。
    (3)a.由题干信息“QS调节形成的“生物膜”是指菌群生长繁殖并被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物(成分包括胞外多糖、蛋白质、脂质和胞外DNA等,形态如膜状)包裹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体”知,QS调节形成的“生物膜”是微菌落聚集体,而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
    b.由题图知,当细菌密度达到一个临界点,AHL达到一定阈值时与受体蛋白LuxR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LuxⅠ基因表达,进一步分泌AHL,故自体诱导物对AHL分泌的调节存在正反馈调节,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单个细菌的行动是单薄的,然而当它们在一起的时候,集体行动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同时释放大量毒力因子”和“当细菌密度达到一个临界点,AHL达到一定阈值时与受体蛋白LuxR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LuxⅠ基因和下游其他基因表达”可推测,在某些致病菌中下游其他基因可能是毒力因子基因,c正确。
    故选bc。
    (4)抑制自体诱导物的产生;降解自体诱导物,使其浓度在阈值以下(或利用QS信号类似物,与QS信号受体竞争结合,干扰QS),都可使群体感应猝灭。
    (5)细菌通过QS表现出单个细菌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使菌群能够感应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协调群体的基因表达,使物种的适应性(或生存和繁衍能力)提高。
    21.癫痫是一种间歇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大脑特定区域神经元兴奋性持续增强。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中c蛋白的表达量可指示神经元兴奋性变化。
    (1)将C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导入作为 的腺相关病毒,感染小鼠神经元。
    (2)研究人员用特定药物诱导小鼠癫痫发作,出现绿色荧光的神经元兴奋性 。
    ①K+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后可促进K+大量外流并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研究人员构建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不同K+通道蛋白的融合基因并转入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K+通道蛋白基因的插入位点应为图1中的 (选取图中序号)。
    ②诱导癫痫发生后24h,再次诱导癫痫发生,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改造后的神经元膜外电位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为负电位,“+”为正电位,“+/-”越多表明电位越强
    需要第二次诱导癫痫发生后再检测神经元绿色荧光强度的原因是 。
    ③研究表明,KCNA1适合作为癫痫的治疗靶点,结合表中数据,写出支持这一结论的理由 。
    (3)将人脑前额叶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培养皿中共培养,模拟人脑结构,验证融合基因对癫痫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需导入的基因和实验组预期结果分别为 。
    a.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Kv1.1融合基因
    b.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KCNA1融合基因
    c.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
    d.神经元细胞膜上出现较多绿色荧光
    e.神经元持续兴奋时间显著缩短
    (4)综上所述,与K+通道激活剂相比,构建C蛋白-K+通道蛋白融合基因治疗癫痫的优势是 。
    【答案】(1)载体
    (2) 持续增强 c 将表达的K+通道蛋白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便于观察癫痫发生后K+通道对癫痫症状的抑制作用。 与kv1.1相比,KCNA1在神经元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并在较短时间即可观察到细胞膜外电位恢复到正常水平
    (3)c、e
    (4)发生癫痫症状的神经元才会出现C蛋白表达增多,进而导致K+通道激活,可准确作用于发生癫痫症状的神经元,具有靶向性;并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避免影响正常的神经功能
    【分析】1、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使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1)某些病毒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可将C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导入相关病毒,感染小鼠神经元。
    (2)癫痫是一种间歇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大脑特定区域神经元兴奋性持续增强,神经元中c蛋白的表达量可指示神经元兴奋性变化,将C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导入相关病毒,感染小鼠神经元,研究人员用特定药物诱导小鼠癫痫发作,出现绿色荧光的神经元兴奋性持续增强。
    ①K+通道蛋白基因的插入位点应在C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之间,即图1中的c位置,才能将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不同K+通道蛋白的融合基因并转入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
    ②将表达的K+通道蛋白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便于观察癫痫发生后K+通道对癫痫症状的抑制作用。所以需要第二次诱导癫痫发生后再检测神经元绿色荧光强度。
    ③与kv1.1相比,KCNA1在神经元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并在较短时间即可观察到细胞膜外电位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KCNA1适合作为癫痫的治疗靶点。
    (3)验证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不同K+通道蛋白的融合基因对癫痫的治疗效果,自变量应为融合基因中是否含有不同K+通道蛋白。导入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作为对照,导入C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不同K+通道蛋白的融合基因的实验组神经元持续兴奋时间显著缩短,说明融合基因对癫痫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ce符合题意。
    故选ce。
    (4)与K+通道激活剂相比,构建C蛋白- K+通道蛋白融合基因治疗癫痫的优势是发生癫痫症状的神经元才会出现C蛋白表达增多,进而导致K+通道激活,可准确作用于发生癫痫症状的神经元,具有靶向性;并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避免影响正常的神经功能。2% 次氯酸钠处理时间(min)
    8
    10
    12
    75%酒精处理时间(min)
    20
    30
    40
    20
    30
    40
    20
    30
    40
    污染率(%)
    25.6
    21.1
    13.3
    22.2
    16.7
    12.2
    20
    17.8
    8.9
    褐化率(%)
    0
    0
    8.9
    0
    5.6
    14.4
    7.8
    16.7
    16.7
    序号
    观点
    理由

    与传统作物的味道、色彩不同的不一定是转基因作物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也能培育出来

    应避免摄入转基因食品
    没有或很少有害虫吃转基因作物,说明它们抗虫,同时也威胁人体健康

    只吃应季水果
    反季水果都来自转基因作物

    用转基因作物替代现有全部农作物
    转基因农作物性状优良,没有任何风险
    组别
    实验处理
    接种
    检测
    甲组
    a
    将直径为0.5cm的链格孢菌菌落接种在平板中心,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测量b ,
    计算抑菌率。
    乙组
    无菌水+固体培养基
    组别
    A组
    B组
    C组(空白对照组)
    实验处理
    三白草和鱼腥草杂种愈伤组织的蒸馏水提取物
    三白草和鱼腥草直接混合后的蒸馏水提取物
    每天一次等量灌胃,连续一周,检测各组小鼠的胸腺重量
    对照组(A)
    131I治疗组(B)
    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0.1mL无菌生理盐水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131I

    时间
    K通道
    0ms
    10ms
    50ms
    100ms
    200ms
    Kv1.1
    ++
    +
    -
    -
    +
    KCNA1
    +H+
    +
    -
    +
    +H+

    相关试卷

    生物:高二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1(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高二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1(北京专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维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下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2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2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01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