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
    A. 静脉B. 动脉C. 毛细血管D. 动脉和静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包括静脉血管、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详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因为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压力大,故动脉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运回心脏,故管腔最大,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血流速度最慢。选项B符合题意。
    2. 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患者在医院输液时,针头扎入的是动脉
    B. 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C. 人的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D. 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之一是其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详解】A.在医院输液时,针头通常扎入的是静脉血管。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压力较低,且血流速度较慢,这使得输液过程更为平稳,且不易引起血液外渗,故A错误。
    B.脉搏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冲击所引起的现象。由于动脉血管壁较薄且富有弹性,因此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脉搏。而静脉和毛细血管由于管壁较厚或血流速度较慢,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脉搏现象,故B正确。
    C.人的手臂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青筋”,实际上是位于皮肤表层的静脉血管。由于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含氧量较低,因此呈现出暗红色或青色,透过皮肤可以清晰地看到,故C正确。
    D.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们遍布全身各处,数量众多且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使得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更容易地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故D正确。
    故选A。
    3. 将离体猪心脏的下腔静脉扎紧,把清水注入上腔静脉,水流出的血管是( )
    A. 主动脉B. 上、下腔静脉
    C. 肺静脉D. 肺动脉
    【答案】D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注意:①体循环与肺循环在时间上不存在先后顺序,而是同时进行、协调工作的。②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③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已结扎)灌水入猪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
    故选D。
    4. 某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如果此人的血型为B型,那么最宜输入的是( )
    A. O型血B. AB型血C. A型血D. B型血
    【答案】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同血型之间可能会发生凝集反应。
    【详解】A.O型血虽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被称为 “万能输血者”,但大量出血情况下应输同型血,故A错误。
    B.AB型血的人被称为 “万能受血者”,但B型血的人不能接受AB型血,AB型血输给B型血的人会发生凝集反应,故B错误。
    C.A型血输给B型血的人会发生凝集反应,故C错误。
    D.B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浆中的抗体一致,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最为适宜,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B. 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 父母的血液一定能输给子女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答案】C
    【分析】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对身体无不良影响,献血可刺激造血器官造血,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规定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输血需进行血型匹配,父母与子女的血型不一定相同,所以父母的血液不一定能输给子女。
    【详解】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故A正确。
    B.献血后身体会刺激造血器官加快造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B正确。
    C.父母与子女的血型不一定相同,输血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以父母的血液不一定能输给子女,故C错误。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相对健康,适合献血,同时通过无偿献血可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和充足,体现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和爱心,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 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 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 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A、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A错误;
    B、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B错误;
    C、①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C错误;
    D、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所以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是正确的;
    故选D。
    7. 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B. 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范围大
    C. 体循环能运送养料和氧气D. 肺循环使血液的含氧量减少
    【答案】D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详解】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A正确。
    B.体循环的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毛细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动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范围大,B正确。
    C.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体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气,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C正确。
    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增加而不是减少,C错误。
    故选D。
    8. 登山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 血小板B. 白细胞C. 红细胞D. 血浆
    【答案】C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详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登山队员登峰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心脏结构中,与主动脉相通的是( )
    A. 左心房B. 右心房C. 左心室D. 右心室
    【答案】C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由分析可知,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因此与主动脉相连的是心脏的左心室,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动脉血指( )
    A. 含养料丰富的血B. 含氧和养料都很丰富的血
    C.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D. 含氧丰富、颜色暗红的血
    【答案】C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详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
    故选C。
    11. 患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 )
    A. 含钙丰富的食物B. 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C. 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D. 含脂肪丰富的食物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2. 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b 为消化管壁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静脉血
    B. 若 b 为肾小球,则 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
    C. 若 b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D. 若 b 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答案】D
    【分析】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一般情况下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详解】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A错误。
    B.肾小球的功能是过滤,形成原尿,其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并且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a,c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错误。
    D. 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c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D。
    13. 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是因为( )
    A. 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C. 铁是维生素C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答案】D
    【分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铁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作为血红蛋白的成分。血红蛋白在人体内负责运输氧气。
    【详解】A.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不是。骨骼和牙齿主要由钙盐等构成,故A错误。
    B.蛋白质的形成主要与氨基酸等物质有关,铁在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没有直接作用,故B错误。
    C.维生素C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组成中并不包含铁元素,故C错误。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血红蛋白能够结合氧气并在人体内运输氧气。如果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使用铁制炊具在烹饪过程中会有少量的铁元素进入食物中,进而被人体吸收,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D正确。
    故选D。
    14. 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血浆B. 白细胞C. 红细胞D. 血小板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15.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时,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淋巴管
    【答案】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A.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大,血流速度快,红细胞不是单行通过,A错误。
    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且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红细胞不是单行通过,B错误。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最主要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C正确。
    D.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管壁与静脉相似,外形呈串珠状,D错误。
    故选C。
    16. 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时,不易被观察到的血细胞是( )
    A. 白细胞B. 红细胞
    C. 血小板D. 血浆
    【答案】C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白细胞体积最大,容易被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数量最多,容易被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体积最小,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被观察到,需要在电镜下观察,C符合题意。
    D.血浆不属于血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张华的父亲因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心率为90次/分,血压为16/10.7千帕,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根据测量和化验的结果,推断该人测定值不正常的项目及可能患有的疾病分别是( )
    A. 血压、高血压
    B. 白细胞总数、急性炎症
    C. 红细胞计数、贫血
    D. 血红蛋白、贫血
    【答案】C
    【分析】(1)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
    (2)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A.根据分析(1)可知,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张xx的血压为16/10.7千帕,血压正常,没有高血压,A错误。
    B.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病菌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张xx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白细胞总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因此没有急性炎症,B错误。
    CD.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张xx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血红蛋白检测数值正常,会患贫血,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下图所示),根据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分别属于( )
    A. 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B. 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 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
    D. 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D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图中:甲是小动脉、乙是小静脉、丙是毛细血管。
    【详解】图中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小动脉,乙由分支流向主干是小静脉,丙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 )
    A. 体循环的动脉血压B. 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C. 肺循环的动脉血压D. 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答案】A
    【分析】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一般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详解】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
    故选A。
    20. 下面是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体内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血管
    ②它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它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
    ④它是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
    A. ①④B. ①②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详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D正确。
    故选D。
    21. 如果某人尿检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 肾小囊B. 肾小体C. 肾小球D. 肾小管
    【答案】C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详解】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健康的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上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
    A. 肾小球滤过作用B. 肾小囊重吸收作用
    C. 肾小管滤过作用D.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答案】D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一个肾脏正常的人在形成尿液时,原尿在流经肾小管的过程中,原尿中99%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仅剩下1%形成尿液。所以,每天形成原尿150L,排出的尿液只有1.5L,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 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 )
    A. 毛发
    B. 汗腺
    C. 角质化细胞
    D. 皮脂腺
    【答案】B
    【分析】(1)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其中排泄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2)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体现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详解】皮肤中毛发的作用是保护和保温的作用,A错误;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是排泄的途径之一,B正确;皮肤中角质化细胞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C错误;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其作用是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D错误。
    24. 下列器官中,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B. 膀胱C. 输尿管D. 肾盂
    【答案】B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5.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废物是( )
    A. 尿液B. 汗液 C.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D. 氧气和少量水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二氧化碳只有一条排泄途径,即通过呼吸系统呼出。故选C。
    26.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
    A. 呼吸运动B. 出汗排出C. 尿液排出D. 大便排出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大便排出属于排遗,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7.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场所。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④③⑤构成
    B. 血液流经④滤过到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C. ①和②内流的血液都为动脉血
    D. 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肾小球病变引起
    【答案】D
    【分析】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使大分子蛋白质与血细胞留在了血液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又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少量蛋白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没用的物质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A正确。
    B.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正确。
    C.肾小球的②出球小动脉和①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C正确。
    D.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肾小管病变,D错误。
    故选D。
    28.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通常血液中含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 )
    A. 水B. 葡萄糖C. 无机盐D. 蛋白质
    【答案】D
    【详解】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通常血液中含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选D。
    29. 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
    B.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C. 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 肾小球中的液体是尿液
    【答案】D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ABC.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AB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 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而不是在肾小球中形成尿液,D错误。
    故选D。
    30. 下表是被测试者某血管、肾小囊腔和输尿管内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A. 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
    B. 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
    C. P是尿素,Q是无机盐
    D. P是尿素,Q是葡萄糖
    【答案】D
    【分析】肾小囊腔中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血浆、原尿、尿液中都会有的物质是尿素,血浆和原尿中具有葡萄糖。
    【详解】根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可判断乙是葡萄糖,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判断P是尿素。
    故选D。
    3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反射弧B. 脊髓C. 神经元D. 大脑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A. 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不符合题意。
    B. 脊髓是中枢神经,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C.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符合题意。
    D. 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 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A. 天热出汗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 谈虎色变D.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A、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如天热出汗,A不符合题意;
    BD、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见酸梅,分泌唾液”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的复杂反射,BD不符合题意;
    C、“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的,在知道老虎很厉害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的手突然被热水烫到,手缩了一下,并在缩手时感到疼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在该反射过程中,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
    A. 肌肉组织B. 神经组织C. 结缔组织D. 上皮组织
    34. 在该反射过程中,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和痛觉的形成部位分别位于( )
    A. 大脑、脊髓B. 大脑、脑干C. 脊髓、小脑D. 脊髓、大脑
    【答案】33. B 34. D
    【分析】(1)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各有不同的功能。
    (2)根据获得途径,可以把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3)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能够控制感觉和运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体、神经、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33题详解】
    A.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A错误。
    B.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B正确。
    C.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C错误。
    D.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D错误。
    故选B。
    【34题详解】
    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手突然被热水烫到后,手指上的感受器感受到热水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神经冲动传到脊髓时有一部分沿着脊髓里的白质上行传导大脑里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由此可见,因此,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的形成部位位于大脑,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5. “植物人”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其未受损部位可能是( )
    A. 脑干B. 小脑C. 大脑D. 大脑皮层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所以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A符合题意;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C不符合题意;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D不符合题意。
    36. 某人喝醉了酒,语无伦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酒精影响了他的( )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大脑和小脑
    【答案】D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有呼吸中枢。所以,某人喝醉了酒,语无伦次,走路摇晃不稳,说明酒精影响了他的大脑和小脑。
    故选D。
    37. 人体对外界的信息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对这些反应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 消化系统B. 呼吸系统C. 循环系统D. 神经系统
    【答案】D
    【分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据此解答。
    【详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系统,错误。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对进入肺内的气体进行清洁、温暖和湿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错误。
    C、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错误。
    D、人体具有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形成一个统一的人体,并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进而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正确。
    38. 在一个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被切断,那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射活动不能完成。B. 反射活动能完成。
    C. 感受器仍能接受刺激。D. 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完成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若反射弧不完整或者反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不完整,则反射不能发生。如果传出神经纤维被截,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但是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因此,反射活动不能完成。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39. 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是( )
    A. 有细胞核
    B. 有细胞膜
    C. 细胞体有许多突起
    D.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答案】C
    【分析】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②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详解】ABD.选项中“有细胞核”、“有细胞膜”和“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是人口腔上皮细胞和神经元都具有的特点,ABD错误。
    C.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突起。因此,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是:神经元的细胞有许多突起,C正确。
    故选C。
    40. 下列生理活动中,必须有大脑皮质参与的是( )
    A. 排尿B. 呼吸C. 排便D. 谈虎色变
    【答案】D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就有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 .排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A错误。
    B .呼吸的神经中枢在脑干,故B错误。
    C.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C错误。
    D .谈虎色变,是通过语言、文字中枢形成的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 ,故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本部分包括2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41. 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③是____。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壁较厚的是____(填结构名称)。
    (3)人生病后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我们会发现这种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____(填结构名称)。
    (4)⑤处流动的血液是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答案】(1)①. 主动脉 ②. 左心房
    (2)左心室 (3)右心房
    (4)动脉血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分析心脏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左心房,④是房室瓣,⑤是左心室,⑥是右心房,⑦是右心室。
    (1)图中①是主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③是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接收经肺循环回流的富含氧气的动脉血。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壁较厚的是左心室。因为左心室要将血液泵至全身,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
    (3)人生病后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先进入体循环。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这种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4)⑤是左心室,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因为左心室接收来自肺静脉的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并将其泵入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
    42. 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①是____,③是____。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_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答案】(1)①. 效应器 ②. 神经中枢
    (2)①. 反射 ②. 反射弧
    (3)⑤→④→③→②→①
    【分析】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
    (1)结合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③是神经中枢。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称为反射弧。
    (3)图中⑤表示感受器,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 N.00312267
    姓名:张××
    性别:男
    年龄:45岁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ECK红细胞计数>
    3.39×1012/L↓
    (3.5~5.5)×1012/L
    WBC(白细胞总数)
    4.8×109/L
    (4.0~10.0)×109/L
    PLT(血小板计数)
    140×109/L
    (100~300)×109/L
    HGB(血红蛋白)
    121g/L
    120~160g/L
    报告日期:2024年××月××日 检验者:××× 报告者:×××
    血管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03%
    0.03%
    2%
    Q
    0.1%
    0.1%
    0

    相关试卷

    [生物][期中]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有解析):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有解析),共23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一选,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