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教案
展开课 题
3.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课 型
新授课 eq \\ac(□,√)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2023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是上一节波的描述的具体运用,即波的一些物理现象。主要学习的内容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三种现象。此节也是为后面学习光的相关特性做铺垫,在前后章节中起到衔接作用
学习者
分析
学生的思维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归纳推理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过机械波的相关概念,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
学生的能力基础:
1.能够描述生活中波的现象。
2.会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的认知困难:不易将光的折射与机械波的折射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了解机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科学思维∶通过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能够联想到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掌握演绎推理和类比学习的方法。
科学探究:在探究机械波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学习电磁波的衍射时,理解光并不一定沿直线传播的,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以及知道结论来源于实验,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器材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创设情景 引入课堂】
复习导入
波按照传播需要介质与否分为两类:电磁波和机械波
教师提问:
如果按照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我们可以把波分为几类?分别叫做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导入新课
回顾有关波的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水波、声波等属于机械波
通过回忆前面所学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建立电磁波与机械波的联系。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机械波的反射
举例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山在湖中的倒影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回音壁
泳池里水波的反射
教师通过举例初中学生所了解的反射现象,不断深入由此了解机械波即水波的反射现象,逐渐深入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反射定律。
观看图片
回忆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反射
回忆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通过观察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回忆所学知识。因为机械波在生活中比较常见,通过观看机械波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了解波的反射。评价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探索新知: 知识点二:波的折射
实验一:“消失的玻璃棒”
“弯曲的光线”
实验二: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折射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发生折射的原因
实验三:波在深度不同的水域交界面处的折射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讲解水波在交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原因:水波在深度不同水里传播速度不同,满足关系式V=gh
提问学生:波发生折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问题: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总结光的折射定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问题:机械波是不是具有相同的规律呢?
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3.机械波是否也具有相同的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和图片,回忆电磁波的折射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
水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观察实验现象
体会水波在深度不同交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原因:水波在深水区传播的较快,浅水区较慢
思考并回答问题:
波在同种或不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出发,产生认知冲突:既然波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什么还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呢?从而更好的得出波的衍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探索新知: 知识点二:波的衍射
提问:为什么能在墙里面听到外面的声音呢?
总结波的衍射的概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实验四:波长不变的水波穿过不同宽度的狭缝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得出各组的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实验结论:只有逢、孔的宽度或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给出波长及一些障碍物尺寸表
提问:
电磁波会发生衍射现象吗?
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五:用激光照射笔
实验六:用激光笔照射头发丝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教师提问:为什么能在墙里面听到外面的声音呢?
引导学生总结衍射的概念
教师实验演示衍射现象
引导学生实验:以小组的形式得出各组的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教师提问
电磁波会发生衍射现象吗?
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并回答:
声波绕过了墙壁,传播到了耳朵
观察实验现象
进行小组实验:
保持狭缝宽度不变,改变波长的长度;
小组讨论,得到初步结论
巩固概念,理解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观察数据,理解光的衍射。解释“隔墙有耳”现象。
学生猜想并回答
会
不会
大部分同学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观察实验现像:激光在向前传播时被笔挡住了
激光不仅没有被头发丝挡住,还传到了更远的地方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出发,产生认知冲突:既然波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什么还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呢?从而更好的得出波的衍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通过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波的衍射现象以及在实验中得出结论。
根据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额的条件,结合表中的数据,体会波的衍射。结合数据,得出发生“隔墙有耳的现象”的原因是声波和墙壁的尺寸差不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加深学生对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
通过光的衍射现象打破学生原有认知,认为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通过激光笔照射头发丝的衍射条纹,引发学生好奇心,并为后面学习光的相关特性做铺垫。
课堂小结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成
主板书设计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电磁波
机械波
波的衍射
概念
条件
教学反思
高中人教版 (2019)3 变压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wl/tb_c1632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变压器教案</a>,共5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机械波4 波的干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32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章 机械波4 波的干涉教案及反思</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 引入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 波的描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319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波的描述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波的图像,波长,波的图像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