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第3页
    还剩8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8《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90页。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颓废)
    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B.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D.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2024·云南玉溪·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①,辞意不周。
    (节选自《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释】①草蹙(cù):仓猝,匆忙。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3)去亲为客 去:
    (4)诚足悲忧 诚: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
    7.九年级(3)班的小刚研读【甲】文,认为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破坏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乱”字改为“齐”字,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
    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但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仔细思考,完成下表。
    【2024·海南海口·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
    (《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
    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 tuǐ )B.与奇者( yǔ )
    C.以文义处之( chù )D.遍历诸县 ( zhù )
    9.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四时俱备( ) A.具备 B.完备 C.准备
    (2)晓雾将歇( ) A.歇息 B.消散 C.停歇
    (3)灵运素所爱好( ) A.白色 B.向来 C.不加装饰
    (4)为诗咏以致意( ) A.得到 B.实现 C.表达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11.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024·海南·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欹(qī)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ì):城镇。③芜秽(wú huì):丛生的杂草。④俾(bǐ):使。⑤裨(bì):补助,增添。
    1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xiē)B.夕日欲颓(tū)C.水抵两岸(dǐ) D.徘徊溪之(huái)
    1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清流见底( ) ②南流数十步( )
    流:A.流水 B.传播 C.流动 D.流利
    (2)①未复有能与奇者( ) ②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
    与:A.交往 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C.给 D.和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5.甲文和乙文都写了自然山水,在表达思想感情之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2024·河南周口·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昔人言招隐①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予以庚子仲冬②月同昆仑子来游,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登玉蕊亭之,远眺江影,惝恍③久之。
    (选自王士祯《招隐寺题名记》)
    【注释】①招隐:即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招隐山之。②仲冬:冬季第二个月,农历十一月。③惝恍(chǎng huǎng):若有所失之貌。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吾妻之美我者/美不胜收
    B.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恩将仇报
    C.夕日欲颓/颓然也间者/颓唐不安
    D.烟霞涧毛皆不凡/不能损山之一毛/不毛之地
    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8.甲文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有哪几层意思?
    19.比较甲乙两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乙】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栗⑤。檃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僇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檃(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20.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歇:
    (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3)居是州 居:
    (4)觉而起 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23.请赏析【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乱”“竞”的妙处。
    24.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别概括这两篇文章所寄寓的情感。
    【2024·云南楚雄·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马街在西谿之,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去黄瓜园三十五里,东至雷应山篝口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当大坞适中处,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南抵山,北逾江,共径一百三十里,平坞之最遥者也。东南有聚庐曰官庄,为黔府庄田。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节选自《老残游记》)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 去:
    (4)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即: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东南有聚庐曰官庄,为黔府庄田。
    27.甲文最后一句话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8.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两文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之给你的写作启示。
    【2024·宁夏固原·一模】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南朝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作者隐居曲山时所写。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一次心灵的旅行。《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而北宋欧阳修则在特定境界中予以生动表现自己的情感。
    【乙】
    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
    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①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以与郡官宴集于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②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③!山民虽陋,以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选自欧阳修《与韩忠献王④》)
    【注释】①比:比较。②宠:宠爱,这里指韩琦给欧阳修赠送芍药花。③欣荷:欣喜和恩宠。④韩忠献王:韩琦,曾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 )
    (3)山州穷绝( ) (4)间以与郡官宴集于中(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
    3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见 州 人 靓 妆 盛 服 但 于 城 之 巡 行 便 为 春 游
    32.【甲】文中表达了作者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丙】两文中我们同样看到更多的是“乐”,请结合【乙】【丙】两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的内涵。
    【2024·云南昭通·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①,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之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②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书问不绝 绝: (4)屡加礼聘 屡: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35.甲文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6.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陶弘景怎样的乐趣?
    【2024·河南信阳·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
    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①臣女素耽②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顿觉朗然。
    (选自徐妙锦《答永乐帝书》,有删改)
    【注释】①矧(shěn):况且,何况。②耽:爱,喜欢。
    3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9.结合【甲】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摹景物的。
    40.【甲】文与【乙】文的题材不同,却表达出一种相似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③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④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⑥。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⑦,遥想灵山⑧,有爱嘉名⑨。欣对不足,率共赋诗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⑪年纪乡里,以记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序》)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曾城山,山名。③鲂鲤:均为鱼名。④和:和煦的风。⑤南阜:南山,即庐山。⑥嗟叹:这里意为吟诗作赋。⑦中皋:平泽中的高地。⑧灵山:昆仑山。⑨嘉名:美名。⑩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意思是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⑪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4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43.有人认为甲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用得不好,值得商榷。请谈谈你的看法。
    44.两个文段都写了山川景物,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2024·江苏淮安·二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 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③,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①潦(lǎ): 路之的雨水,积水。②猥:众,多。③草蹙(cù): 仓猝, 匆忙。
    4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始 以 今 日 食 时 /仅 及 大 雷
    4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夕日欲颓( )
    (2)未复有能与奇者( )
    (3) 日逾十晨( )
    (4) 去亲为客 ( )
    47.翻译下列各句。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48.【乙】文作者表达“旅客贫辛”,请你说说贫辛在何处?
    49.《答谢中书书》和本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3·北京海淀·二模】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
    (《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
    【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有备无患
    B.夕日欲颓 颓然也间 断壁颓垣
    C.灵运素所爱好 调素琴,阅金经 素湍绿潭
    D.遂肆意游遨 遂许先帝以驱驰 遂逐齐师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晨雾将要消散,猿、鸟乱糟糟地啼叫着。
    理解:作者高卧山中,却被猿鸟的啼叫惊扰了好梦。这里作者借对猿鸟惊梦的厌倦反衬出自己远离尘嚣的悠闲。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翻译: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在作者看来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很少,中既有对人们不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遗憾,也暗含自己能发现自然之趣的自豪。
    【丙】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翻译:朝廷只让他做文辞之事,并不把有实权的职务交给他。
    理解:朝廷并不相信谢灵运有治世之才,只让他做处理文辞之事。直到出任永嘉太守后,谢灵运的政治能力才得以展现。
    3.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3·云南曲靖·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以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以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也?
    (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之。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③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④思立以以为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3)【甲】文“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做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2023·河南周口·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吾自发①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②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③自慎,夙夜戒④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⑤,辞意⑥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释】①发:出发。②再:第二次。③专:专注 。④戒:叮嘱。 ⑤草蹙 (cù):仓猝,匆忙。⑥辞意:措辞达意。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见底 见渔人,乃大惊 开门见山物思人
    B.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攻不备
    C.夕日欲颓 七十而从心所欲 欲言又止
    D.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皆良实 脚踏实地
    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7.请简要分析文甲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8.甲文在句式和节奏之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9.两个文段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023·辽宁辽阳·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湖山之佳,无如清晓春时。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楣如织,远岫②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岚③光晴气,舒展不一,大是奇绝。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几:原指矮而小的桌子。这里指“几案”。②岫(xiủ):峰峦。③岚:山林中的雾气。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高峰入云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夕日欲颓 颓然也间者《醉翁亭记》
    C.湖山之佳 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曙光薄户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远岫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
    13.【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声响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中描写鸟鸣的句子分别是: , 。
    1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23·安徽芜湖·统考三模】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①,感生平于畴日②,抚弦登陴③,岂不怆悢④!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选自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①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故国之旗鼓”。②畴日:昔日。③弦,弓弦;陴,城墙之的女墙。④怆悢:悲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交辉:
    (2)四时俱备 四时:
    (3)岂不怆悢 岂:
    (4)人之情也 之: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3.【甲】【乙】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3·安徽合肥·统考三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画眉鸟①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受朝中排挤,被贬滁州期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交辉:
    (2)晓雾将歇 歇:
    (3)夕日欲颓 颓:
    (4)始知锁向金笼听 始:
    2.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山花红紫树高低”这句诗意境幽美,请描述画面并加以赏析。
    3.请结合《答谢中书书》《画眉鸟》,简要分析两位作者人生志趣的异同。
    【2022·山西吕梁·一模】
    山川草木皆含情,沧海桑田尽动人。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1.学习古汉语时,读准字音,有助于理解文意。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白头搔更短
    (2)未复有能与奇者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 乘风破浪
    B.浑欲不胜簪 引人入胜
    C.五色交辉 灯火辉煌
    D.清流见底 流光溢彩
    3.正确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______,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______,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______。
    4.古人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写不同的人生感慨、情感操守。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022·广东佛山·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之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也?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
    【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 (2)沉鳞竞跃( )
    (3)与山僧饭讫而去( ) (4)然是中有深趣矣( )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5.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2022·云南玉溪·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干:连接。②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绿萝。④信:的确,确实。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
    (2)晓雾将歇 歇: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
    (4)孤峰入汉 汉: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3.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
    4.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之的共同点。
    【2022·安徽·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②,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限日:遮挡阳光。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_____________
    (3)素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
    (4)遂葺宇之 遂: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古人常常从仰视角度描绘山之险峻,甲乙两文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借描写美景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2022·之海·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丙】
    送陈经秀才序(节选)
    欧阳修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①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②鳖,可供膳羞。山两麓③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④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⑤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擉: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
    1.【甲】诗作者是_______,【乙】文作者陶弘景是_______(朝代)人,【丙】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四时俱备( ) (2)而可以登高顾望(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4.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丙】文写的则是夏天景色。
    B.【丙】文和【乙】文中水的特点是清澈,【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
    C.【甲】诗和【丙】文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
    D.三篇诗文写景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5.从描写的景物看,【甲】诗选择了________、乱花、浅草等早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表达游湖的喜悦之情;【丙】文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突出游玩之乐。
    6.【乙】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________”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猿鸟乱鸣
    成语推断法:天花乱坠
    (2)性甘淡泊
    查阅词典法:①甜;味道好(跟“苦”相对)②美好的,使人满意的③情愿;乐意④味美的东西
    (填序号)
    (3)盖人生境遇各殊
    课内迁移法: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俱备
    词语推断法:德才兼备

    (2)夕日欲颓
    查阅词典法:①欲望,愿望。②想要,希望。③情欲,贪欲。④将要。(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3)临长流
    课内迁移法: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文
    名句解读
    相关名句
    春望
    作者通过描写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写①______情感。
    ②______
    答谢中书书
    文章以议论收束,既写出能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③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作者④______的感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材料
    情感相似处
    情感相异处
    甲文
    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
    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
    乙文
    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
    《答谢中书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教师版)
    【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颓废)
    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B.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D.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
    1.A
    2.C
    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4.《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解析】
    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有误,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故选A。
    2.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之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写的是作者与同伴每天的行为,它们的后面都应该停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是说任何一个偏远的地方都去过,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故选C。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2)句重点词语:觉,睡醒;起,起来;归,回家。
    4.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甲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乙文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之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之寻找某种寄托。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之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2024·云南玉溪·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①,辞意不周。
    (节选自《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释】①草蹙(cù):仓猝,匆忙。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3)去亲为客 去:
    (4)诚足悲忧 诚: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
    7.九年级(3)班的小刚研读【甲】文,认为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破坏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乱”字改为“齐”字,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
    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但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仔细思考,完成下表。
    【答案】
    5.消散 参与(欣赏、领悟) 离开 实在、确实、的确
    6.(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你恐怕也想知道我的情况,我姑且写下所见。
    7.不同意。“乱”指不整齐,纷杂随意。这里描述的是猿和鸟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没有秩序和条理。叫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如果将“乱”字改为“齐”字,则失去了这种自然和随意的美感,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不符。
    8.A: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B:表现出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解析】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歇:消散。
    (2)句意: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欣赏,领悟。
    (3)句意:离开亲人成为客居之人。去:离开。
    (4)句意:确实足够让人感到悲凉和忧愁。诚:实在,确实,的确。
    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2)重点字词:恐:恐怕、担心。欲:想要。聊:姑且、随便。书:书写、记录。所睹:所看到的景象。
    7.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之,结合之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可知,“乱鸣”描绘的是黎明时分,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毫无规律,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乱”字使用巧妙,它不仅刻画了猿鸟在清晨时分的自然状态,而且与前文“晓雾将歇”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早春景象。如果改为“齐”字,意味着叫声整齐划一,失去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与作者所要展现的山川之美和生机盎然的氛围相悖。因此,不同意改为“齐”。
    8.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分析以及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诗文描绘了山川的早晨和傍晚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景物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也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愉悦心情。根据“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山水的赞叹和喜爱之情,进一步强化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根据乙文“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可知,诗文营造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与甲文形成对比。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幅萧索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因为作者离开家乡,思念家人,所以景物也变得冷清萧条。根据“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妹妹的担忧和关爱之情,体现了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司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自从我冒寒雨出发以来,整个行程中很少见到太阳。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怆。夕阳就要西沉,晨雾即将弥漫之际,孤鹤在寒风中悲鸣,飞鸿在远处哀吟,樵夫一声叹息,船夫又一次哭泣。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冷暖变换难以适应,你务必自己当心,早晚当心保重,不要为我挂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中的情况,故且写下所见所感。途中仓促草就,措辞达意恐或不周。
    【2024·海南海口·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
    (《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
    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 tuǐ )B.与奇者( yǔ )
    C.以文义处之( chù )D.遍历诸县 ( zhù )
    9.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四时俱备( ) A.具备 B.完备 C.准备
    (2)晓雾将歇( ) A.歇息 B.消散 C.停歇
    (3)灵运素所爱好( ) A.白色 B.向来 C.不加装饰
    (4)为诗咏以致意( ) A.得到 B.实现 C.表达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11.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8.A
    9. A B B C
    10.(1)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朝廷对他只以文士相待,不授以处理实际事务的官职。
    11.示例:①谢灵运自幼好学,读书多,有文学才华,有较好的审美能力;②谢灵运热爱自然山水,遍访山水名胜;③谢灵运政治不得志,有闲暇肆意遨游。④谢灵运游览山水时常常吟诗寄情,能用文学创作表达游历山水的感受。
    【解析】
    8.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B.与奇者( yǔ )——yù;
    C.以文义处之( chù )——chǔ;
    D.遍历诸县 ( zhù )——zhū;
    故选A。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
    (1)句意:四季都具备。备:具备;
    故选A。
    (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故选B。
    (3)句意:谢灵运向来非常喜欢。素:向来;
    故选B。
    (4)句意:以咏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致:表达;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 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2)句重点词语: 唯,只是;处:对待;相许:应允。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乙文中“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可知,谢灵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并称为江左第一,这证明了他具有极高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根据乙文中“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可知,谢灵运对自然山水有着特别的热爱和兴趣,这种热爱驱使他去探寻和欣赏山水之美。
    根据乙文中“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可知,谢灵运在政治之并不顺利,这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游历山水,从而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山水之美。
    根据乙文中“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可知,谢灵运在游历山水时,常常吟诗寄情,以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理解,也使得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谢灵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所作文章的美妙,和颜延之同为江东第一。朝廷只是把他作为文学人物对待,不把实权性的官职给他。把他调出京城去担任永嘉太守。郡中有名山名水,谢灵运平素非常爱好。出任太守既然很不得志,于是便肆意遨游,走遍了各县,常常超过十天或一月。所到之处就是以咏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
    【2024·海南·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③,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欹(qī)嵌:石块错斜嵌插在溪岸的样子。②邑(yì):城镇。③芜秽(wú huì):丛生的杂草。④俾(bǐ):使。⑤裨(bì):补助,增添。
    1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xiē)B.夕日欲颓(tū)C.水抵两岸(dǐ) D.徘徊溪之(huái)
    1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清流见底( ) ②南流数十步( )
    流:A.流水 B.传播 C.流动 D.流利
    (2)①未复有能与奇者( ) ②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
    与:A.交往 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C.给 D.和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5.甲文和乙文都写了自然山水,在表达思想感情之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
    12.B
    13.A C B D
    14.(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5.相同点:都通过对秀丽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借小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却无人赏爱,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字音。
    B.夕日欲颓(tū)——tuǐ。故选B。
    13.本题考查字义。
    (1)①句意: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流,流水。故选A。
    ②句意:向南流了数十步。流,流动。故选C。
    (2)①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故选B。
    ②句意: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与,和。故选D。
    14.本题考查译句。注意关键词:
    (1)交辉,交相辉映。
    (2)佳木,好的树木。异,奇异。相,互相。荫,遮蔽。
    15.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相同之处:甲文描写美景,抒发自己的感慨 “欲界之仙都”,作者认为自然美景就是人间天堂,这是作者对自然风景的高度评价,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乙文描写美景,加以评论“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同样表达自己对美景的赞赏愉悦之情。
    异:甲文通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表达出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待与谢公比肩之意,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乙文中作者通过“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引发自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从而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情。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2024·河南周口·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昔人言招隐①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予以庚子仲冬②月同昆仑子来游,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登玉蕊亭之,远眺江影,惝恍③久之。
    (选自王士祯《招隐寺题名记》)
    【注释】①招隐:即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招隐山之。②仲冬:冬季第二个月,农历十一月。③惝恍(chǎng huǎng):若有所失之貌。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吾妻之美我者/美不胜收
    B.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恩将仇报
    C.夕日欲颓/颓然也间者/颓唐不安
    D.烟霞涧毛皆不凡/不能损山之一毛/不毛之地
    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8.甲文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有哪几层意思?
    19.比较甲乙两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
    16.D
    17.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18.①表现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带有自豪之感。
    19.甲文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之口。乙文叙事多用散句,不事雕饰,写景则用整齐的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带给读者散淡自然的感觉,引人遐思。
    【解析】
    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美丽、美好/认为……美/美丽;
    B.将要/助词,不译/用;
    C.坠落/倒下的样子/消沉、萎靡;
    D.都是“草木、植被”的意思;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五色,泛指各种色彩;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俱备,都具备,都有。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作者提及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领略这奇丽景色,表达了对谢灵运这位山水诗人的钦慕之情,因为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他能欣赏到山水之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与谢灵运在审美之有相通之处;
    “未复有能与奇者”意思是谢灵运之后很少有人能真正领略山水之奇,暗示了世人对秀美山水的忽视和不能欣赏,有一种惋惜之情在中;
    同时,作者说自谢灵运后无人能欣赏此奇景,也暗含了自己能领略到这奇景之美,有自许之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身审美能力的自信与自豪。
    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等都是典型的四字句对偶,句式整齐,如山峰之高耸与水流之清澈相对,石壁之色彩与交相辉映相对,青林与翠竹相对,四时与俱备相对,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晓雾将歇”和“夕日欲颓”是较为整齐的句式,而“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则相对灵活,整齐中有变化,整体读来朗朗之口。
    乙文中,叙事多用散句,如“予以庚子仲冬月同昆仑子来游”,就是很自然随意的叙述,没有特别的修饰和雕琢,非常平实自然。写景用整齐句式,如“招隐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相对整齐;“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在形式之也较为规整,节奏舒缓。这种描写不像刻意追求对仗工整那样严谨,体现出一种自然随性,从而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如“红叶满山”让人仿佛能看到漫山的红叶之景,“石骨刻露”能引发对嶙峋山石的遐想,“泉流萧瑟”能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潺潺泉水的画面,引人遐思。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过去的人说招隐寺那里水深山秀,烟霞、山涧、草木都不同凡响。我在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和昆仑子一同前来游玩,满山都是红叶,石头的轮廓清晰露出,泉水流淌发出萧瑟的声音。登之玉蕊亭,向远处眺望江水的影子,恍惚了很久。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乙】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栗⑤。檃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之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以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僇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檃(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20.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歇:
    (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3)居是州 居:
    (4)觉而起 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23.请赏析【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乱”“竞”的妙处。
    24.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别概括这两篇文章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
    20.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1.消散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居住 睡醒
    22.(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23.“乱”字用得好,它生动地写出了猿,鸟此起彼 伏鸣叫的状态,渲染了清晨热烈欢快的气氛;“竞”字用得也好,它描摹出了水中鱼儿争相跳跃的样子,静中有动,传达出热闹欢腾的气氛,反衬出黄昏的清静幽寂。
    24.《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解析】
    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语法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这句话描述了出游的情景。“檃也”交代出游的时间,“则施施而行”描述了出游的状态,“则”是转折词,故此断开。“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句式相似,是对整个出游状态的概括。综合分析,可据此断句为:檃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3)句意:住在这个州里。居:居住;
    (4)句意:睡醒了就起来。觉:睡醒。
    2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高峰:巍峨的山峰;入:耸入;云:云端;清流:明净的溪流;见底:清澈见底;
    (2)醉:醉了;则:就;更相:互相;卧:睡觉;梦:做梦。
    23.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
    “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写出了猿的柔声啼唤和鸟的恣意鸣啭;“竞”字有争相之意,写出了“夕日欲颓”时鱼儿竞相跃出水面的欢悦情景。这两个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山林从早到晚的生机勃发同时以动衬静,写出了山林的静谧。
    24.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甲】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乙】文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之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之寻找某种寄托。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如“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之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2024·云南楚雄·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马街在西谿之,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去黄瓜园三十五里,东至雷应山篝口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当大坞适中处,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南抵山,北逾江,共径一百三十里,平坞之最遥者也。东南有聚庐曰官庄,为黔府庄田。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节选自《老残游记》)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 去:
    (4)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即: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东南有聚庐曰官庄,为黔府庄田。
    27.甲文最后一句话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8.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两文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之给你的写作启示。
    【答案】
    25. 消散 坠落 距离 就,就是
    26.(1)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个季节都具备了。
    (2)东南方向有一些聚集的房屋,(这个村庄)叫作官庄,是贵州府的庄园和田地。
    27.①作者认为自己能够从山川美景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②希望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8.示例:①学会动静结合。②景物描写要有角度变化。③学会精选动词进行描绘。
    【解析】
    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2)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3)句意:向南距离元谋县二十五里。去:距离。
    (4)句意:茶房就在马街坡的北面。即:就,就是。
    2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青:青葱;翠:翠绿;四时:四季;俱:全,都。
    (2)聚庐:聚集的房屋;为:叫作;黔:贵州。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这句话是说谢灵运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也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同时,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示例: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既写了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等静态景物,又描绘了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动态之景,动静结合,全面展现山水之美;乙文“马街在西谿之,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去黄瓜园三十五里,东至雷应山篝口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当大坞适中处,东西抵山”则详细描述了马街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非常具体。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描写景物,包括静态与动态、整体与局部等。此外, 善用多种描写手法: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高水清的特点;乙文通过准确的方位描述来展现马街的布局。这提醒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使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都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马街在西谿之之,向南距离元谋县二十五里,向北距离黄瓜园三十五里,向东到雷应山篝口十里,向西到溪西坡五里,处于大山坞的正中间位置,东西到山边,总共直径十五里,向南到山边,向北越过江,总共直径一百三十里,是平坦山坞中最遥远的。它的东南有聚居的房屋称为官庄,是贵州府的庄园和田地。茶房就在马街坡的北面。
    【2024·宁夏固原·一模】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南朝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作者隐居曲山时所写。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一次心灵的旅行。《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而北宋欧阳修则在特定境界中予以生动表现自己的情感。
    【乙】
    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
    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①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以与郡官宴集于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②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③!山民虽陋,以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选自欧阳修《与韩忠献王④》)
    【注释】①比:比较。②宠:宠爱,这里指韩琦给欧阳修赠送芍药花。③欣荷:欣喜和恩宠。④韩忠献王:韩琦,曾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 )
    (3)山州穷绝( ) (4)间以与郡官宴集于中(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
    3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见 州 人 靓 妆 盛 服 但 于 城 之 巡 行 便 为 春 游
    32.【甲】文中表达了作者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丙】两文中我们同样看到更多的是“乐”,请结合【乙】【丙】两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的内涵。
    【答案】
    29.消散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极(极点) 有时
    30.(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
    (2)(我)在这里能够和郡中百姓快乐共处,实在是之天给我的丰厚赏赐!
    31.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
    32.示例:①山水之乐。甲文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作者虽被贬谪,却有欣赏山水美景的快乐;乙文作者寻泉、修亭、种花、春游,也多有山水之乐。
    ②与民同乐。甲文“太守之乐乐”表达出作者以百姓之乐为乐,乙文作者“与郡人共乐”也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情感。
    【解析】
    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2)句意为: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之。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句意为:山州这地方偏僻荒凉。绝:极(极点)。
    (4)句意为:有时我也和同郡的官员们在这个地方设宴集会。间:有时。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2)句重点词语:自此:从这时开始。得:能够。共乐:一起快乐。实:实在,确实。赐:恩赐。
    3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我看到州里的人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盛装,只到城墙之面走一圈就当作是春游了。
    “见州人靓妆盛服”说明了州人的装扮情况,是一个独立的意群。“但于城之巡行”描述了州人的具体活动,是另一个独立的行为单元。“便为春游”是对前面行为的总结和定义,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意义单元。
    正确划分为: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
    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据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以及丙文“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构小亭于泉侧”“思得佳木美草植之”“于城之巡行便为春游”等可知,欧阳修的“乐”首先体现在山水之乐之。他虽被贬至滁州,但依然能从自然美景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快乐。根据乙文“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乐”,以及丙文“与郡人共乐”等可知,欧阳修的“乐”还体现在与民同乐之。他不仅仅独自享受山水之美,更重视与当地百姓共同分享这份快乐,体现出他作为一方父母官的民本情怀。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感,使他的“乐”更加深厚和有意义。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确实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
    【乙】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之,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之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之。
    【丙】我恭敬地再次向您表达敬意:山州这地方偏僻荒凉,以前缺少水源。就在去年夏天和初秋时节,偶然在州城西南的丰山山谷中发现了一股泉水,水质甜美而清凉。我因此喜爱这里的山势回环,就在泉水旁边建了一座小亭子。又在附近整理出一块地作为教练场,时不时召集州里的士兵、弓箭手,在这里练习射箭,以便防御饥荒年份的盗贼。有时我也和同郡的官员们在这个地方设宴集会。我正可惜这里的幽静雅致,想找些好的花木来种植,忽然承蒙您赠送我十种芍药花,真是十分感谢和高兴啊!我这个山民虽然浅陋,也喜欢畅游山水。在这个春天的寒食节,我看到州里的人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盛装,只到城墙之面走一圈就当作是春游了。从此以后,我们郡里的人们就能够一同享受这种快乐了,实在是您赐予我们的厚礼啊。真是感到万分惭愧感激!
    【2024·云南昭通·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①,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之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②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书问不绝 绝: (4)屡加礼聘 屡: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35.甲文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6.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陶弘景怎样的乐趣?
    【答案】
    33.消散 坠落 断 多次
    34.(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2)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没有一件不前来向他咨询的,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 35.①山水的动静结合:高峰为静,流水为动。②光色的动静结合: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③景物的动静结合:高峰石壁为静,猿鸟沉鳞为动。(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6.①欣赏山林之美的乐趣。②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解析】
    3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2)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3)句意为: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绝,断。
    (4)句意为:多次给他送去礼物。屡,多次。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1)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四时:四季。
    (2)时人,当时的人们;无不:没有一件;谓,称。
    35.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静,清澈水流,直视水底为动;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写出了山川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写出山川秀美,盎然生机。
    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中“未复有能与奇者”的意思是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中蕴含了作者对山川的赞美,沉醉中的愉悦;
    【乙】文中“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的意思是远望高高的山,俯瞰广阔的湖,(虽然)知道这难以容身居住,但却常常想要接近它们。表达作者看见高山和阔湖,不仅心向往之,表达作者对自然之景的喜爱,向往隐居山间的想法。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画土灰中学习书法。等到长大,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以之为耻辱。不到二十岁,他就被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朝请。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永明十年,他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之,之奏章辞去官职。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
    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之。于是他在山的中部建造了一处住宅,自号“华阳陶隐居”。他游历遍访各座名山,寻求仙药。本性喜爱山水,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二听到松涛响,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他对弟子说道;“我见到权贵之家,华屋大厦,虽然见识过华贵之欢愉,却没有向往之心。远望高高的山,俯瞰广阔的湖,(虽然)知道这难以容身居住,但却常常想要接近它们。
    梁武帝早年已经和他有交情,等到登之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经常派使者前去探望他,多次给他送去礼物。但他并不出仕,只是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地放养在水草之间,另一头牛戴着金笼头,有人手拿绳子牵着,用棍棒驱赶它。梁武帝笑着说道:“这个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做的,想要学在烂泥里摇尾巴的龟,怎么会有被我招进宫任职的道理?”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来向他咨询的,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
    【2024·河南信阳·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
    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①臣女素耽②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顿觉朗然。
    (选自徐妙锦《答永乐帝书》,有删改)
    【注释】①矧(shěn):况且,何况。②耽:爱,喜欢。
    3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9.结合【甲】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摹景物的。
    40.【甲】文与【乙】文的题材不同,却表达出一种相似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37.(1)纷乱(2)③(3)大概(是)
    38.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9.①作者运用静态描写的手法描写高峰、石壁、林竹,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描写流水、猿鸣鸟叫、游鱼跃水、雾散日落等景物,②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川美景既清幽宜人又生机勃勃的特点。 40.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愿深入繁华,只想远离尘世,寻得清静的志向。
    【解析】
    3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猿鸟乱鸣”句意: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根据成语推断法,“天花乱坠”的意思是天之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能说会道,言语动听而不切实际。乱:纷乱。
    (2)“性甘淡泊”句意:性情(却)甘于远离名利。根据查阅字典法,“甘”的意思是情愿,故选③。
    (3)“盖人生境遇各殊”句意:大概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根据课内迁移法,“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盖:大概(是)。
    3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
    39.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绘动态和静态元素,以创造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景物: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光色: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声响: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瞑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能够表现出景物既清幽,又富有生机。
    4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通读甲文,可知笔触清新隽逸,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由选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可知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通读乙文可知文风深沉素雅,叙写了自己向往的清静之境,由“矧臣女素耽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顿觉朗然”可知作者不愿深入繁华,只想远离尘世,寻得清静的志向。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我出生长大都在富贵的门第,性情(却)甘于远离名利。不羡慕禁苑和深宫(这样的富贵人家),(不喜欢)豪奢排场(的生活);不学园子里艳丽的桃花,邀请别人欣赏;愿意作为山中的小草,独自经历旺盛与枯萎。聆听墙外秋虫的鸣叫声,有人嫌弃它凄凉悲伤;看到窗前清冷的月亮,我却觉得那光辉十分清澈。大概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因此观看欣赏美景会有不同的乐趣。何况我一向喜欢寂静,在这样幽静开阔、清冷寡淡的地方,与荣华富贵的场景隔绝开来,心情和胸怀瞬间变得疏朗起来。
    【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③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④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⑥。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⑦,遥想灵山⑧,有爱嘉名⑨。欣对不足,率共赋诗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⑪年纪乡里,以记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序》)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曾城山,山名。③鲂鲤:均为鱼名。④和:和煦的风。⑤南阜:南山,即庐山。⑥嗟叹:这里意为吟诗作赋。⑦中皋:平泽中的高地。⑧灵山:昆仑山。⑨嘉名:美名。⑩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意思是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⑪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4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43.有人认为甲文中“猿鸟乱鸣”的“乱”字用得不好,值得商榷。请谈谈你的看法。
    44.两个文段都写了山川景物,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
    41.具备;具有 ④ 面对
    42.自谢灵运(谢康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3.我认为“乱”字用得精妙。“乱”字富有动感,写出了早晨鸟鸣时此起彼伏的热闹情境,渲染出勃勃生机;同时还“以声衬静”,衬托出山林的幽静美好。
    44.同:都赞美了山川景物之美,表达了热爱自然的志趣。异:甲文段还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段还表达了时光逝去、青春难再的感伤之情。
    【解析】
    4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四季常存。备:具有。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备:具有。
    ②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欲:将要;
    故选④。
    ③句意: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临:面对。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今天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表章流下了眼泪。临:面对。
    4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未,没有;复,再;与,欣赏;奇,奇丽景色。
    4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首先要否定认为用得不好的观点,然后分析“乱”字的作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的意思: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乱”形象地写出了猿、鸟“鸣”的状态,“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宁静的氛围,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以声衬静,衬托出山林的幽静美好。
    44.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甲)文作者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论今,强调山川之美,表达他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以及酷爱自然的情怀。“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作者期望与谢公比肩,体现了他归隐林泉的志趣。(乙)文作者偕邻游斜川,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一面感年时易往,一面喜景物宜人,抒发了沉醉山水、酷爱自然的感情。“欣对不足,率尔赋诗”,体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辛酉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之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2024·江苏淮安·二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乙】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 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③,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①潦(lǎ): 路之的雨水,积水。②猥:众,多。③草蹙(cù): 仓猝, 匆忙。
    4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始 以 今 日 食 时 /仅 及 大 雷
    4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夕日欲颓( )
    (2)未复有能与奇者( )
    (3) 日逾十晨( )
    (4) 去亲为客 ( )
    47.翻译下列各句。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48.【乙】文作者表达“旅客贫辛”,请你说说贫辛在何处?
    49.《答谢中书书》和本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45.始 以 今 日 食 时 /仅 及 大 雷
    46.坠落 奇丽的景色 超过 离开
    47.(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2)(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
    48.冒雨出发,整个行程中少有晴天;路程不但遥远而且危险;食宿艰难;天气寒冷。
    49.不相同。《答谢中书书》借写晨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本文通过“夕景”“晓雾”“孤鹤”“游鸿”等意象,渲染了一幅萧索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和对妹妹的关爱。
    【解析】
    4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大意为:直到今日早饭时,才到达大雷岸。
    “食时”表时间,译为早饭时,作时间状语;“及”作谓语动词,译为“到”;“仅”作为副词,译为“才”,修饰谓语动词;
    根据题目要求,限一处,应在“仅”前断开。
    4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1)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落下;
    (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奇:奇丽的景色;
    (3)句意:日子超过十天。逾:超过;
    (4)句意: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去:离开。
    4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
    歇:消散;乱:此起彼伏;诚:的确,实在;悲忧:悲怆忧愁。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旅客贫辛”意思是旅途行客贫苦艰辛,根据原文“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可知作者冒雨出发,整个行程中少有晴天,路程不但遥远而且危险;“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可知食宿艰难,天气寒冷。
    49.本题考查情感内容理解。
    《答谢中中书》中主要描绘的是山川之美,因此,在写景时描绘的晨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美景的喜爱,表现自己也有发现美的眼睛,与谢灵运自比。而乙文描绘的“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的景象,是为了表达“诚足悲忧,不可说也”的感受,营造了一种萧索的意境,从而表达作者内心的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和对妹妹的关爱。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自从我冒寒雨出发以来,整个行程中很少见到太阳,加之秋日雨大水涨,山间溪水一下子流入长江,在无边广阔的水面之渡过或逆流,在险绝的路之游历。夜间在山路之进餐,连起荷叶屏障在水边过夜。旅途行客贫苦艰辛,水路壮阔漫长,直到今日晚饭时,才到达大雷岸。跋涉千里路程,日子超过十天,寒霜刺骨,悲凉的秋风割人肌肤。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怆。夕阳就要西沉,晨雾即将弥漫之际,孤鹤在寒风中悲鸣,飞鸿在远处哀吟,樵夫一声叹息,船夫又一次哭泣。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狂风呼啸、奔雷阵阵,夜间必须提防前路。
    冷暖变换难以适应,你务必自己当心。早晚当心保重,不要为我挂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中的情况,故且写下 所见所感。途中仓促草就,措辞达意恐或不周。
    【2023·北京海淀·二模】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朝廷唯以文义①处之,不以应实②相许。出③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④朔⑤。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
    (《宋书•谢灵运传》,有删改)
    【注】:①文义:这里指文辞之事。②应实:这里指有实权的职务。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职。④旬:十天。⑤朔:一个月。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有备无患
    B.夕日欲颓 颓然也间 断壁颓垣
    C.灵运素所爱好 调素琴,阅金经 素湍绿潭
    D.遂肆意游遨 遂许先帝以驱驰 遂逐齐师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晨雾将要消散,猿、鸟乱糟糟地啼叫着。
    理解:作者高卧山中,却被猿鸟的啼叫惊扰了好梦。这里作者借对猿鸟惊梦的厌倦反衬出自己远离尘嚣的悠闲。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翻译: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在作者看来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很少,中既有对人们不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遗憾,也暗含自己能发现自然之趣的自豪。
    【丙】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翻译:朝廷只让他做文辞之事,并不把有实权的职务交给他。
    理解:朝廷并不相信谢灵运有治世之才,只让他做处理文辞之事。直到出任永嘉太守后,谢灵运的政治能力才得以展现。
    3.从乙文内容来看,康乐公谢灵运“能与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D
    2.乙
    3.①谢灵运自幼好学,读书多,有文学才华,有较好的审美能力;②谢灵运热爱自然山水,遍访山水名胜;③谢灵运政治不得志,有闲暇肆意遨游;④谢灵运游览山水时常常吟诗寄情,能用文学创作表达游历山水的感受。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备:具备/详细/准备;
    B.颓:下坠/衰败,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坍塌,崩坏;
    C.素:平常/没有装饰的/白色的;
    D.遂:都是于是,就;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甲】理解不正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意思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描写的是早晨山中生机勃勃的情景,结合“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没有“者高卧山中,却被猿鸟的啼叫惊扰了好梦”之意,也没有“借对猿鸟惊梦的厌倦反衬出自己远离尘嚣的悠闲”。
    【丙】理解不正确。根据“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出任太守既然很不得志,于是便肆意遨游)可知,出任永嘉太守后,谢灵运的政治能力仍然没有得以展现,而非“直到出任永嘉太守后,谢灵运的政治能力才得以展现”。
    故选【乙】。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乙文“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谢灵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文章的美妙,和颜延之同为江东第一)可知,谢灵运自幼好学,读书多,有文学才华,有较好的审美能力;
    根据乙文“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遍历诸县,动逾旬朔”(郡中有名山名水,谢灵运平素非常爱好。……走遍了各县,常常超过十天或一月)可知,谢灵运热爱自然山水,遍访山水名胜;
    根据乙文“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出任太守既然很不得志,于是便肆意遨游)可知,谢灵运政治不得志,有闲暇肆意遨游;
    根据乙文“所至辄为诗咏以致意”(所到之处就是以咏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可知,谢灵运游览山水时常常吟诗寄情,能用文学创作表达游历山水的感受。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谢灵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文章的美妙,和颜延之同为江东第一。朝廷只是把他作为文学人物对待,不把实权性的官职给他。把他调出京城去担任永嘉太守。郡中有名山名水,谢灵运平素非常爱好。出任太守既然很不得志,于是便肆意遨游,走遍了各县,常常超过十天或一月。所到之处就是以咏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
    【2023·云南曲靖·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以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以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也?
    (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之。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③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④思立以以为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3)【甲】文“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做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答案】
    (1)①消散。②坠落。③大约。④这样。
    (2)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3)它写出了猿鸟交鸣的状态,展现出晨景的热烈欢跃气氛。
    (4)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②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③句意: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可:大约。
    ④句意: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然:这样。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2)行,行走。若,好像。张盖,车棚。
    (3)考查对句中词语的鉴赏品析。
    “猿鸟乱鸣”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乱”字写出鸟儿鸣叫的状态,写出了叫声的此起彼伏,使画面极具动感,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衬托出作者此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甲文画线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意思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这句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表达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写出了自己的隐逸情怀。
    乙文画线句子意思是指西湖美景,作者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只是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去欣赏山水呢?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官场的鄙弃,对山水的痴情,对大自然的企慕,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综之所述,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小的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2023·河南周口·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吾自发①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②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③自慎,夙夜戒④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⑤,辞意⑥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释】①发:出发。②再:第二次。③专:专注 。④戒:叮嘱。 ⑤草蹙 (cù):仓猝,匆忙。⑥辞意:措辞达意。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见底 见渔人,乃大惊 开门见山物思人
    B.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攻不备
    C.夕日欲颓 七十而从心所欲 欲言又止
    D.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皆良实 脚踏实地
    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7.请简要分析文甲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8.甲文在句式和节奏之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9.两个文段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5.A
    6.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意思对即可) 7.①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借景抒情的基调。②共谈者指的是有高雅情趣之人,表明作者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意思对即可。)
    8.①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②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③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9.甲文借写晨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乙文通过“夕景”“哓雾”“孤鹤”“游鸿”等意象,渲染了一幅萧疏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见:都是看见;
    B.备:完备/详尽/防备;
    C.欲:将要/意愿/想要;
    D.实:实在/诚实的人/坚实;
    故选A。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7.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之,根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意思“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可知,共谈者指的是有高雅情趣之人,表明作者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结构之,根据本句位于文首,结合下文紧扣“山川”二字来写可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借景抒情的基调。
    8.本题考查句式特点。
    根据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文本一多用四字句形成对偶,读起来朗朗之口,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根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可知,本文长短句相结合,整散句相结合,于整齐中有变化,富有变化的美感。
    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借写晨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可知,动静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写出了蓬勃的生命气息,蕴含着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根据乙文“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通过“夕景”“哓雾”“孤鹤”“游鸿”等意象,渲染了一幅萧疏的画面,结合“樵苏一叹,舟子再泣”可知,烘托出作者忧伤苦闷的心情。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我自从冒着寒雨出发,整个行程中很少见到太阳。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怆)!夕阳就要西沉,晨雾即将弥漫,孤鹤在寒风中悲鸣,飞鸿在远处哀吟,樵夫一声叹息,船夫再次哭泣。(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冷暖变换难以适应,你务必自己谨慎,早晚当心保重,不要为我挂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途中的情况,故写下所见所感。途中匆忙,措辞达意恐或不周。
    【2023·辽宁辽阳·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湖山之佳,无如清晓春时。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楣如织,远岫②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岚③光晴气,舒展不一,大是奇绝。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几:原指矮而小的桌子。这里指“几案”。②岫(xiủ):峰峦。③岚:山林中的雾气。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高峰入云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夕日欲颓 颓然也间者《醉翁亭记》
    C.湖山之佳 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曙光薄户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远岫朗润出林,长江浩渺无涯。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
    13.【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声响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中描写鸟鸣的句子分别是: , 。
    1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10.D
    11.(1)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2)远远的山峦耸出林间,显得明朗润泽,长江浩渺无际。
    12.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
    13.猿鸟乱鸣 莺声鸟韵
    14.同:都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异:【甲】文还有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解析】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耸入,插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B.动词,坠落/名词,意志消沉;
    C.助词,可以翻译成“的”/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两个“户”都是名词,可以翻译成“门”;
    故选D。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中重点词语有:俱,全,都;句意为: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2)句中重点词语有:出,超出,超过;朗润,明朗润泽 。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清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句意为:远远的山峦耸出林间,显得明朗润泽,长江浩渺无际。
    1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当伴着残月来到馆舍,眼前会现出另一番景致,平静的水面之倒映着小楼。“景生残夜”和“水映岑楼”分别是作者“乘月至馆”后看到的景象,且“景生残夜”和“水映岑楼”是并列关系,中间应停顿。
    所以断句为:当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
    1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先找到两篇文章中的“鸟”,再锁定该句即可。
    甲文中“猿鸟乱鸣”的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乙文中“莺声鸟韵”的意思是:黄莺的叫声和着鸟鸣的旋律;
    所以甲、乙两文中描写鸟鸣的句子分别是:猿鸟乱鸣,莺声鸟韵。
    1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文画线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文画线句“大是奇绝”的意思是:非常奇特美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因为看到了美丽宜人的景色所以沉醉于山水之间,发出了赞美自然,喜爱自然的感叹,这是二文所表达感情的共同点。
    但甲文画线句除了是作者发自内心对眼前景象的慨叹之外,还提及了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古有康乐公志同道合,今有谢中书为知己好友,如此美景有古今知音与作者共谈,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愉悦之感在此相融并发。所以甲文还有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湖山最好的景致没有比春天的清晨更好的了。当伴着残月来到馆舍,眼前会现出另一番景致,平静的水面之倒映着小楼,淡青色的晨光照在台阶之,微风吹着衣襟,黄莺的叫声和着鸟鸣的旋律,让梦中之人惊醒。披之衣衫去树林,只见曙光照在门之,明朗的朝霞照在几案之,微风散去,太阳升起,堤岸之芳草霏霏,春光就像锦缎,远方的山峦就像刚洗完澡,江面辽阔无边,晨雾在空中或舒或动,呈现千姿百态,非常奇特美妙。
    【2023·安徽芜湖·统考三模】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①,感生平于畴日②,抚弦登陴③,岂不怆悢④!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选自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①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故国之旗鼓”。②畴日:昔日。③弦,弓弦;陴,城墙之的女墙。④怆悢:悲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交辉:
    (2)四时俱备 四时:
    (3)岂不怆悢 岂:
    (4)人之情也 之: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3.【甲】【乙】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交相辉映; 四季;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怎么”“难道”;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意思对即可)
    2.(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正因为如此廉颇才渴想能重为赵将,吴起临别西河才掩泪悲伤。(意思对即可) 3.【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劝降陈伯之,表达了作者爱祖国、爱民族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
    (2)句意为:四季长存。四时:四季。
    (3)句意为:难道不伤怀。岂:表示反问、相当于“哪”“怎么”“难道”。
    (4)句意为: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2)重点词语:所以:的原因。廉公:廉颇。思赵将:仍想作赵国的将帅。吴子:吴起。泣西河:望着西河哭泣。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蕴含着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根据【乙】“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您每当登之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难道不伤怀)和“将军独无情哉”(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可知,表达了作者爱祖国、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之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难道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
    【2023·安徽合肥·统考三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画眉鸟①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受朝中排挤,被贬滁州期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交辉:
    (2)晓雾将歇 歇:
    (3)夕日欲颓 颓:
    (4)始知锁向金笼听 始:
    2.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山花红紫树高低”这句诗意境幽美,请描述画面并加以赏析。
    3.请结合《答谢中书书》《画眉鸟》,简要分析两位作者人生志趣的异同。
    【答案】
    1. 交相辉映 消散 坠落 才
    2.(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丽的景色了。
    (2)山花烂漫,鸟儿在树之之下穿梭,具有动态感,体现出画眉鸟的自由。
    3.相同点:热爱自然,对自由自在、闲适惬意生活的向往。
    不同点:陶弘景渴望远离官场、归隐林泉;欧阳修积极进取,对束缚个性、排挤人才的不满。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
    (2)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歇,消散。
    (3)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4)句意: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始,才。
    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自,从。未复,再也没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者,……的人。
    (2)考查诗句赏析。
    画面: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赏析:“树高低”写出画眉鸟在任意的跳跃。这句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自由自在、百啭千啼的鸣叫,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这句诗富有动态的美感,表现了画眉鸟的自由与快乐。
    3.考查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归隐林泉的向往。
    《画眉鸟》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贬官外任后的忧郁情怀。表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拘系与禁锢的强烈憎恶和否定。
    【参考译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022·山西吕梁·一模】
    山川草木皆含情,沧海桑田尽动人。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1.学习古汉语时,读准字音,有助于理解文意。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白头搔更短
    (2)未复有能与奇者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 乘风破浪
    B.浑欲不胜簪 引人入胜
    C.五色交辉 灯火辉煌
    D.清流见底 流光溢彩
    3.正确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______,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______,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______。
    4.古人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写不同的人生感慨、情感操守。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
    1.(1)sā (2)yù
    2.C
    3.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 爱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少 娱情山水的愉悦
    【解析】
    1.本题考查加点字注音。
    (1)白头搔更短:读音为,bái tóu sā gèng duǎn;句意为,白发越搔越短。
    (2)未复有能与奇者:读音为,wèi fù yǒu nénɡ yù qǐ qǐ zhě;句意为,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山水妙处的人了。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陷落/冲开;
    B.经受/胜景、佳境;
    C.闪耀的光/闪耀的光;
    D.流水/像水那样流动不定;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
    (1)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
    (2)欲,想要;颓,坠落;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春望》中首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诗人睹物伤感,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和对国家的热爱。所以①空可填“爱国”。
    ②根据解读中的“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可知,“破”写的是国破城荒,“深”写的是荒无人迹,所以②空应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③根据“未复有能与奇者”的意思是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山水妙处的人了。可见领略山川美景的人很少有,所以③空应填“少”。
    ④作者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所以第④空应填“娱情山水的愉悦”。
    【参考译文】:
    春望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之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022·广东佛山·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之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也?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
    【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 (2)沉鳞竞跃( )
    (3)与山僧饭讫而去( ) (4)然是中有深趣矣( )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5.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答案】
    1. 都 水中潜游的鱼 离开 这
    2.⑴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之下;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白鸥矫翼,露湿青皋 /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春山可望,轻鲦出水
    (答中一句即可)
    5. 喜爱/赞叹、赞美,欣赏,喜爱 自得/期待 遗憾/惋惜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季都具备。俱:都;
    (2)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3)句意为: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去:离开;
    (4)句意为: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是:这。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2)自:从。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之,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句意为: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足下方温经”主谓结构,应在“经”后停顿;“猥不敢相烦”动宾结构,应在“烦”后停顿;“辄便往山中”动宾结构,应在“中”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根据题干“山川相映之美”的提示,找到【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可得答案;
    (2)根据题干“光影配合之美”的提示,找到【乙】文“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之下”等,选一处作答即可;
    (3)根据题干“动静相称之美”的提示,找到【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等,选一处作答即可;
    (4)根据题干“动静相衬之美”的提示,找到【乙】文“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等,选一处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1)根据【甲】“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蕴含的赞美之情和【乙】“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的赞赏之意,可知,两文的情感相似处是:赞美(或喜爱、赞叹、欣赏、喜爱等);
    (2)根据【甲】“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可知有自得或期待之意;
    (3)根据【乙】“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可知有人遗憾或惋惜之意。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都具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之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之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之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之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2022·云南玉溪·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干:连接。②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绿萝。④信:的确,确实。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
    (2)晓雾将歇 歇: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
    (4)孤峰入汉 汉: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3.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
    4.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之的共同点。
    【答案】
    1. 四季 消散 坠落 银河、天河
    2.(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归来的鸟,比翼竞飞。
    3.运用仰观和俯察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4.示例:①热爱自然,娱情山水;②避世退隐,鄙弃名利;③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四季常存。四时:四季;
    (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3)句意:夕阳快要坠落。颓:坠落;
    (4)句意:山峰直插银河。汉:银河、天河。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自”(从)、“未复”(再没有)、“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赏析。“高峰入云”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是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山之高;“清流见底”的意思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是从俯视的角度写出了水之清。对称句式,凝练清新。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答谢中书书》一文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美”字点明全文中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更是盛赞了此处景致如仙界般美好,沉醉山水、娱情于山水的情感自然流泻。结合当时南北朝时期黑暗的社会背景,各种矛盾冲突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之的慰箱和解脱。“欲界”与“仙都”写出了作者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心志,也是作者在“欲界”与“仙界”之间的纠结,这样便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峰百重,清川万转”体现出刚健和秀丽相结合的美,实足令人陶醉。“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描写了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这两个动景,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秋露为霜,春罗被径”写出了山景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娱情山水的快意。结尾两句说“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当终日为俗务杂念所缠绕时,一旦面对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由此流露出作者醉心山水,避世隐退的心志,但在现实面前又产生了出世与入世一时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根据以之分析,两文在思想感情之有共同点:他们热爱自然,享受娱情山水的快乐;他们有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心志;他们也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乙】
    故彭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秋露变为霜,春萝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2022·安徽·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②,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限日:遮挡阳光。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_____________
    (3)素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
    (4)遂葺宇之 遂: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古人常常从仰视角度描绘山之险峻,甲乙两文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借描写美景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四时:四季 与:欣赏 素:向来 遂:于是
    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3. 高峰入云;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4.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和归隐山林的高洁情趣。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四时俱备”的意思是:四季都有。四时:四季。
    (2)“未复有能与奇者 ”的意思是: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与:欣赏,领悟。
    (3)“素重幽居”的意思是:(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素:向来。
    (4)“遂葺宇之”的意思是:于是就在那山之筑了房子。遂:于是。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2)唳,叫;英英,声音和盛的样子;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仰视角度就是从低处往高处向之看,甲文中“高峰入云”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这句写出了山的高,从下往之看山峰直插入云端。乙文中“森壁争霞,孤峰限日”的意思是: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阳光。峭壁能够与天之的云霞争个高下,山峰能遮住阳光,说明了峭壁、山峰的高峻。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之,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也就是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先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感慨收束,即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乙文“既素重幽居,遂葺宇之”,表现了作者对此地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结尾的“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难道是虚言吗”,用反问的语气,明显流露出作者淡泊名利、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之情。故甲乙两文的作者借描写美景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隐山林的高洁情趣。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我之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阳光;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邃的溪谷里蓄着一潭绿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于是就在那山之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林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答案】
    1.A
    2.【乙】
    3. 美 险 实是欲界之仙都 真雄旷之极观也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的”的意思;
    B. 能够/能够/才能/能够;
    C. 系动词/系动词/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正确,与“非”相对;
    D.自从/自己/自然/自己。
    故选A。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与理解语句内容。
    【甲】翻译中的“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不正确;理解中的“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不正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是此起彼伏的意思,并非“杂乱”;用猿、鸟鸣叫声来突出自然的生机活力、和谐。
    故选【乙】。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概括内容。
    结合甲文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可知,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由此可知山的特点是高且美;
    结合乙文中“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可知,从空中下坠万仞,而山峰两旁似也没有底,由此可知,庐山的特点是非常高、险;
    结合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作者在夸赞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由此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结合乙文“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可知,作者认为庐山的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相互不稍逊色,真是雄伟宽阔的最佳景观!由此可知,“真雄旷之极观也”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下山走了二里路,沿着旧路,向五老峰前进。汉阳峰、五老峰,都是庐山南面的山,有如两支角相对,而犁头尖则介于两者中间,退到后面,所以两座山峰相望很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我刚到岭角,遥望峰顶很平坦,不能详尽完全地看到五老峰的面目。等到到达峰顶,只见风很猛烈,没有流水,空寂而无人居住。因游遍五老峰,才知道这是山的北面,有一座山冈与之相连。山的南面,则是从山绝顶平剖,分成五支,从空中下坠万仞,非常高险,外没有重峦叠嶂的遮蔽,视野非常宽广。然而五座山峰排列一线,自己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同时看到五峰;只能登之一峰,而峰两旁似也无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相互不稍逊色,真是雄伟宽阔的最佳景观!
    【2022·之海·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丙】
    送陈经秀才序(节选)
    欧阳修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①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②鳖,可供膳羞。山两麓③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④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⑤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擉: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
    1.【甲】诗作者是_______,【乙】文作者陶弘景是_______(朝代)人,【丙】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四时俱备( ) (2)而可以登高顾望(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4.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丙】文写的则是夏天景色。
    B.【丙】文和【乙】文中水的特点是清澈,【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
    C.【甲】诗和【丙】文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
    D.三篇诗文写景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5.从描写的景物看,【甲】诗选择了________、乱花、浅草等早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表达游湖的喜悦之情;【丙】文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突出游玩之乐。
    6.【乙】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________”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答案】
    1. 白居易 南朝(南北朝) 六一居士
    2. 都 看,回头看(环顾)
    3.(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 (2)B
    4.D
    5. 早莺、新燕 浮泛 膳羞
    6. 钦慕(追慕、追随) 自豪(自得、自诩)惋惜(遗憾)(谢灵运、自己、世人三个角度任选二) 欣然得山水之乐
    【解析】
    1.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 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送陈经秀才序》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季都存在,俱:都;
    (2)句意为: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顾:看,回头看。
    3.(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实,确实;是,这里;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
    (2)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和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弄懂句子含义,再与各个选项进行对比。“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意思是,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而:却;劳,疲劳;虽,即使;厌:厌倦;
    故选B。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将每一个选项放入文本中进行比较辨析。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表述有误,根据乙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的内容可知,本文描写的是四季常景,并不是仅仅写“春天景色”;
    B.“【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表述有误,《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之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文中并未体现水的寒冷;
    C.“【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表述有误,根据乙文中“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夕日欲颓”的描写可知,乙文中景物描写也采用了远视;
    故选D。
    5.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内容可知,作者先写仰视所见禽鸟,早莺在歌,春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根据【丙】文中“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的内容可知,作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作为佐餐的佳肴。又从“浮泛”“膳羞”两方面,突出了游玩之乐。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乙】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的内容可知,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钦慕已久的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世人无视山水之乐的惋惜。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丙】文中“欣然得山水之乐”意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可用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参考译文】
    【乙】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丙】
    然而伊水的流水最为清澈见底,河水发出潺潺之声在山石问飞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可以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可作为佐餐的佳肴。两山的山脚都沉浸在水中,没有危崖峭壁和曲折难行的险境,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在漫长的夏日来游览,只有十八里路程,可以清晨出游傍晚归来。所以游览龙门的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猿鸟乱鸣
    成语推断法:天花乱坠
    (2)性甘淡泊
    查阅词典法:①甜;味道好(跟“苦”相对)②美好的,使人满意的③情愿;乐意④味美的东西
    (填序号)
    (3)盖人生境遇各殊
    课内迁移法: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俱备
    词语推断法:德才兼备

    (2)夕日欲颓
    查阅词典法:①欲望,愿望。②想要,希望。③情欲,贪欲。④将要。(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3)临长流
    课内迁移法: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选文
    名句解读
    相关名句
    春望
    作者通过描写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写①______情感。
    ②______
    答谢中书书
    文章以议论收束,既写出能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③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作者④______的感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材料
    情感相似处
    情感相异处
    甲文
    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
    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
    乙文
    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

    相关试卷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6《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6《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90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5《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5《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11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2《诫子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2《诫子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9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