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20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20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20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20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地貌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生产功能
【答案】光合作用
2.稳定功能
【答案】自我调节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关键能力】
一、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抓住各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分析相互关系,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西北地区的“干旱”。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为例:
2.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
要抓住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如图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拓展提高】
一、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独特物种丰富的原因
①缺少与外界交流:与大陆脱离的海岛、半岛等,地形较封闭的地区。
②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③历史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④水热条件等自然环境相对较为优越,垂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
四、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1.命题角度
(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分析角度及答题思路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区域是开放的,一个区域因素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其他区域的因素和环境的改变。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
【典例指引】
一、选择题
(2023·湖北)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下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2.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
C.正向山麓延伸D.处于扩张状态
【答案】1.B 2.D 3.B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 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 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 km2,比2006年缩小0.5 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 km2,比2006年缩小0.7 km2,虽然南朝向退缩面积大,但整体上,北朝向冰川较小,南朝向冰川较大,A、B两项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约为3.7%,南朝向退缩率约为1%,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项正确,D项错误。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只有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项正确。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羌塘高原,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并无直接关联,B、C两项错误。
第3题,从各个朝向来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海拔较高的山上退缩。
(2023·湖南)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如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4-6小题。
4.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
5.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东北坡B.西北坡
C.东南坡D.西南坡
6.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4.C 5.A 6.D
【解析】第4题,由统计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个体占群体的比例高于夏季。冬季和夏季的11:00至13:00(正午前后)都处于白天,昼夜长短并不是该时间段冰鼠活动差异的原因,A项错误;天敌数量、食物数量对冰鼠的活动时间的影响,是长时间的,不是出现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内,B、D两项错误;结合文字材料“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可推知,冬季非洲冰鼠需要通过晒太阳调节体温,冬季11:00到13:00气温高,太阳辐射强,此时多晒太阳可以补充自身所需热量,C项正确。
第5题,材料文字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29°14'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北京时间15:00时,非洲南部山地的地方时是15:00-6:04=8:56,是当地的上午;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当地地方时9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天空,山地的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项正确。
第6题,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会增多,并不会减少,②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晒太阳时间会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
(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7-9题。
7.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8.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9.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答案】7.B 8.D 9.C
【解析】第7题,蒙古族活动地区一般纬度高,海拔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时气温低,山地能阻挡来自北方的寒风,起到挡风保暖的作用,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杭盖草原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冬季时蒙古族活动地区温度低,河流大多断流,能提供的水源有限,A项错误;冬季时,牧草枯萎,且被积雪覆盖,并不能提供较多食物,C项错误;游牧民族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放牧,并不靠打猎为生,D项错误。
第8题,降水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影响,在地形方面,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坡度对降水影响小,且杭盖草原面积并不大,小区域内降水量不会有较大差异,A项错误;气温影响蒸发量,但在小区域内主要体现在阳坡与阴坡的差异,与坡度关系较小,B项错误;一般情况下,温度与蒸发量呈正相关,温度较高时,蒸发量较大,牧草生长的水分条件差,不利于牧草生长,C项错误;由“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可知,该地牧草的生长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水分,缓丘坡度小,降水后地表水不易形成坡面径流,下渗较多,土壤水分含量高,更有利于牧草生长,D项正确。
第9题,鼠类属于杂食性动物,杭盖草原河谷中水草丰茂,动植物多,不可能缺少食物,A项错误;河谷中冷空气易集聚,但鼠类主要生活在地下,冷空气对鼠类生存影响不大,B项错误;河谷地区地势低,水源较充足,地下水位高、埋藏浅,土壤水分含量高,不利于鼠类打洞,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河谷地区鼠类的天敌数量,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2023·衡水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图一),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 mm。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草海原先为古河流,15万年前,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图二示意草海形成过程)。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草海湖水清澈,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海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
(1)简述草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草海形成“水下草原”的自然条件。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问题(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进行作答)。
问题①: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
问题②:分析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0.(1)地壳运动,古草海断裂下陷,形成断陷盆地;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侵蚀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周围受流水不断侵蚀形成裂隙,裂隙进一步扩大,岩石崩落堵塞落水洞;该地降水量较大,河流发育,经地表汇水,积水成湖。
(2)湖泊面积大,湖水较浅,为水草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水水质清澈,透光性强,利于水草生长;鸟类及水生动物繁多,排泄的粪便为水草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3)问题①:湖中水草覆盖率高,水生植物丰富;水生植物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水生动物丰富;气候适宜,动、植物食源丰富,鸟类繁多;草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问题②: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湿地水草繁茂,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水深较浅,利于鸟类捕食;纬度较低,冬季温暖而长,利于鸟类越冬。
【解析】(1)根据材料,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由于地壳运动,古草海四周断块不断上升,该地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根据文字材料及草海形成过程图可知,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流水溶蚀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周围受流水不断侵蚀形成裂隙。裂隙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进一步扩大,岩石崩落堵塞落水洞;该地降水量较大,河流发育,经地表汇水,积水成湖。
(2)根据材料,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说明水域面积广阔,湖水较浅,为水草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水水质清澈,透光性强,水中光照较强,利于水草生长;根据材料,草海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鸟类及水生动物繁多,排泄的粪便为水草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形成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
(3)问题①: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根据第二题信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海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说明湖中水草覆盖率高,水生植物丰富;丰富水生植物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水生动物丰富;根据材料,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气候适宜,加上湖中动、植物食源丰富,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鸟类繁多;由材料可知,草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推测其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问题②:说明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根据材料,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说明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草海有着水下草原“的美称,说明湿地水草繁茂;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根据材料,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冬季温暖而长,利于鸟类越冬。
项目
变化性
统一性
内容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意义
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水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土壤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条件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地形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项目
分析思路
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
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
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
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项目
分析思路
生存空间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人类活动
①水质下降,污染加重;②过度捕捞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北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3
13
87.9
东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南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相关试卷
第20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20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20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20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9讲 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9讲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9讲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