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第1页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第2页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第3页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第1页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第2页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6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6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如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 ℃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1-3题。
    1.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2.过冷液滴没有凝结成冰晶的原因,可能是该区域空气中缺少( )
    A.水汽 B.低温环境
    C.凝结核 D.低压环境
    3.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
    A.距离太阳较远 B.距离地面较远
    C.距臭氧层较远 D.距电离层较远
    【答案】1.B 2.C 3.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
    第2题,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若没有凝结核,那么即使在0 ℃之下也不会结冰。故该区域空气中缺少凝结核,故选C项。过冷液滴本身就是一种水汽的聚集,A项错误;过冷液滴形成于温度低于0 ℃的低温环境,B项错误;过冷液滴形成于高空,高空气压低,D项错误。
    第3题,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项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项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C、D两项错误。
    大气混合层是湍流受热对流控制的近地面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大气混合层下层空气湍流强,上层空气湍流弱。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具有相关性。城市污染物中,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国北方某城市一气象观测站每日对当地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8次观测,如图为该观测站测得的三个月内各时段大气混合层高度均值。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该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最大的时段是( )
    A.7~8时 B.13~14时
    C.17~18时 D.22~23时
    5.该城市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其主要原因是( )
    A.11时 大气湍流强加剧了紫外辐射
    B.14时 太阳辐射导致紫外辐射最强
    C.17时 地面辐射放出大量紫外辐射
    D.23时 大气层吸收紫外辐射并反射
    【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由实际生活可知,一天中的7~8时和17~18时,一般是上下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大气污染严重。读图可知,大气混合层高度存在差异,8时大气混合层高度较17时低,这是因为8时左右大气层结构较稳定。大气层结构稳定时,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最大的时段应是7~8时。
    第5题,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由图可知,14时大气混合层高度最大,说明大气层结构最不稳定,对流旺盛,此时污染物易扩散,大气透明度最高,太阳紫外辐射最强,化学反应最强,所以臭氧的浓度最高,B项正确;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11时太阳辐射较强,相比14时大气混合层高度较低,污染物扩散不足,大气透明度较低,紫外线较弱,不会出现臭氧浓度最大值,A项错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不会释放短波辐射——紫外辐射,C项错误;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23时属于夜晚,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紫外辐射基本没有,D项错误。
    “雾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字林》:“寒气结冰,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雾凇是过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挂结于草木枝叶的天气现象。“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犹如在石海沙丘上开出的“玉树琼花”。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雾凇”出现频率高,吸引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据此完成6-7题。
    6.“寒气结冰”形成雾凇的原因是( )
    A.上升气流导致降温 B.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弱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D.暖锋过境前后温差大
    7.为了次日能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适宜摄影爱好者蹲守的天气是( )
    A.飘雪初晴 B.气温回升
    C.晚来风急 D.夜间有雨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寒气”说明气温低,不利于大气上升,A项错误;“见日光乃消”说明“寒气结冰”形成雾凇主要发生在夜间,夜间没有太阳辐射,B项错误;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夜间温度低,水汽容易冷却凝华形成雾凇,C项正确;暖锋过境温度升高,不利于水汽凝华,D项错误。
    第7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雾凇景观的出现需要满足充足的水汽条件、遇冷条件。飘雪说明刚经历过雨雪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初晴说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水汽容易遇冷凝华,形成雾凇,A项正确;气温回升不利于水汽凝华,B项错误;风力大,凝华的冰晶难以挂结于草木枝叶上,容易被风吹落,C项错误;夜间有雨说明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降温慢,不利于雾凇形成,D项错误。
    下图示意2023年7月12日~7月19日我国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0.5 h降雨量与地面长波辐射的关系。据此完成8-9题。
    8.7月12日~7月19日,地面长波辐射( )
    A.峰值与谷值交替出现 B.峰值大致呈上升趋势
    C.谷值的变幅较峰值大 D.谷值呈持续下降趋势
    9.该期间内,降雨对地面长波辐射影响最强的日期可能是( )
    A.7月13日 B.7月14日
    C.7月16日 D.7月18日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7月12日~7月19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地面长波辐射峰值与谷值交替出现,A项正确;峰值波动变化,总体降低,B项错误;谷值的变幅较峰值小,C项错误;由图可知,7月15日~7月16日,谷值略有增加,D项错误。
    第9题,由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地面长波辐射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形成的,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关。降雨可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地面长波辐射。由上题分析可知,地面长波辐射的谷值变幅较小,峰值变幅较大,因此主要从地面长波辐射峰值变化的角度分析降雨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由图可知,7月16日前后0.5 h降雨量较大,且7月16日~7月17日的地面长波辐射峰值较前一日明显减小,说明降雨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最大,C项正确;7月13日、7月14日、7月18日降雨后,地面长波辐射峰值较前一日变化较小,说明降雨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较小,A、B、D三项错误。
    显热通量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为研究青海湖对湖区气候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青海湖附近的陆地上空作为试验区,与青海湖区上空显热通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夏季某日青海湖区与试验区的显热通量差异(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显热通量差异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差异 B.地面辐射差异
    C.大气逆辐射差异 D.热传导差异
    11.近年,青海湖面持续扩大。受显热通量变化的影响,青海湖区( )
    ①昼夜温差增大②夜晚降水增多③陆风势力增强④扬沙天气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材料表明,显热通量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由图可知,该日9时到21时范围内,显热通量差异小于0,说明白天青海湖区比试验区显热通量少,即青海湖区空气从湖面吸收的热量少于试验区空气从地面吸收的热量,其原因是白天地面比湖面吸热升温快,向空气传递的热量更多,因此是地面辐射差异。
    第11题,青海湖面持续扩大,显然湖泊对周围环境的调节能力增强,昼夜温差会变小,①错误;夜晚湖泊气温较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湖面扩大,湖区气流上升强度增大,降水增多,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湖面形成低压,湖面扩大,湖陆气压差异增大,陆风增强,③正确;由于湖面扩大,地下水位上升,湖床裸露减少,沙源减少,扬沙天气减少,④错误。
    如图示意青海省玛沁县(34°26'N,100°17'E)某日一次降雪过程后无积雪覆盖和有积雪覆盖时浅层(0~20 cm)土壤温度梯度(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的日变化,其中柱状线表示无积雪覆盖,曲线表示有积雪覆盖。据此完成12-13题。
    12.无积雪覆盖时,浅层土壤温度( )
    A.白天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B.夜晚随深度增加而下降
    C.凌晨至上午表层温度低 D.下午至晚上表层温度低
    13.积雪覆盖对浅层土壤的影响表现在( )
    A.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升高 B.温度梯度日变化幅度减小
    C.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降低 D.阻断大气与土壤的热交换
    【答案】12.C 13.B
    【解析】第12题,图中温度梯度为正值表明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上升,为负值表明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白天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夜晚随深度增加而上升,A、B两项错误;从图中可以读出12:00~20:00土壤温度梯度为负值,说明下午至晚上表层温度较高,D项错误;0:00~11:00土壤温度梯度为正值,说明凌晨至上午表层温度较低,C项正确。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表有积雪覆盖时,浅层土壤温度梯度日变化幅度明显减小,B项正确;积雪覆盖会使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减小,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增大,A、C两项错误;积雪覆盖导致地表反射率较高,对大气与土壤的热交换有一定的减弱作用,但不能阻断,D项错误。
    贴地逆温是指起始高度为0 m(地面)的逆温。下图为青海格尔木地区2015~2017年贴地逆温发生频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影响该地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植被差异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
    15.以下关于该地逆温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早晨,适宜开展户外活动 B.冬季早晨,山腰冻害较山麓小
    C.夏季傍晚,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D.冬季傍晚,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案】14.C 15.B
    【解析】第14题,地形无季节变化,逆温与植被季节差异关系小,A、B两项错误;冬季夜晚时间长,地面辐射冷却强,逆温发生频率高,C项正确;逆温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与人类活动关系小,D项错误。第15题,读图可知,夏季早晨逆温发生频率较高,空气流动性差,不宜开展户外活动,A项错误;冬季早晨逆温发生频率较大,山腰的气温比山麓高,冻害较小,B项正确;夏季傍晚逆温发生频率较小,空气对流较强,不能抑制沙尘暴的发生,C项错误;冬季傍晚逆温发生频率较高,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D项错误。
    下图为2009年北京市10 月31日18:00至11月1日17:00时的气象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北京市近地面空气运动最为稳定的时间是( )
    A.10月31日19:00B.10月31日21:00
    C.11月1日1:00D.11月1日6:00
    17.11月1日1:00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
    地面辐射加强 B.高空水汽凝结释热
    C.大气逆辐射减弱D.天气转晴、光照加强
    18.0℃层高度的变化( )
    A.导致降水减少 B.有利于降雪出现
    C.造成逆温加强 D.导致地表蒸发增强
    【答案】16.C 17.B 18.B
    【解析】第16题,由图可知,11月1日1:00北京市气温随海拔升高大致呈上升趋势,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1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11月1日1:00气温垂直出现逆温现象,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不会出现逆温,A错误;由于随海拔升高,相对温度增大,水汽容易凝结释放热量,使高空的大气增温,从而形成逆温现象,B正确;此时,北京市相对湿度大,出现降雨,大气逆辐射增强,CD错误;故选B。
    第18题,由图可知,10月31日18:00至11月1日14:00零度层高度呈下降趋势,降水的形式由降雨转变为降雪,说明0℃层高度的变化利于降雪出现,B正确;只是降水的形式发生变化,降水量并不减少,A错误;由图可知,0℃层高度的变造成逆温减弱,C错误;地表蒸发强弱取决于地表温度和地表水分,与零度层高度的变化关系较小,D错误,ACD错误。故选B。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下图1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及其月平均变化,图2是热带季雨林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
    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0.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答案】19.B 20.D
    【解析】第19题,结合已学知识“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图2显示7~9月降水量远大于2~4月,2~4月由于降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此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A错误;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错误;2~4月相比于7~9月西双版纳更远离太阳直射点,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故选B。
    第20题,结合已学知识“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根本来自太阳辐射”,故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影响,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夏季高于冬季,故A错误;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全年均高于大气逆辐射,因此林冠层有效辐射在全年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该地大气的一个热源,(且林冠层也是地面事物、大气的下垫面,为大气热源),故B、C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差值在夏季较冬季小,说明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层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确。故选D。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下面图1为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2为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北京市5月直接辐射大于7月,主要是因为( )
    A.5月太阳高度大于7月B.5月气温日变化大于7月
    C.5月白昼长于7月D.5月大气的散射量小于7月
    22.图2可以反映出( )
    A.太阳高度越小,散射辐射越弱
    B.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
    C.大气散射作用的强弱完全取决于质点的多少
    D.太阳总辐射量阴天大于晴天
    【答案】21.D 22.A
    【解析】第21题,北京市雨季集中在7、8月份,5月降水少,大气中水汽少,被散射的太阳辐射量少,所以5月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大于7月,D正确。北京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在6月22日,5月太阳高度小于7月,且5月昼长小于7月,AC错误;7月阴雨天气多,气温日变化小,5月多晴天,气温日变化大,B错误;故选D。
    第22题,图2可以反映出无论阴天、晴天,太阳高度越小,散射辐射越弱,A正确。阴天不影响太阳高度的日变化,B错。大气散射作用的强弱与质点的多少、大小和太阳高度有关,C错。图2不能反映出太阳总辐射量,同一日太阳总辐射量阴天和晴天相同,D错。故选A。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主要原因是秸秆(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使云层释放的大气逆辐射增加
    C.使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减弱
    24.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主要是因为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 B.获得光照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 D.水分含量大
    【答案】23.D 24.B
    【解析】第23题,秸秆是紧贴于地面的,之间没有足够的大气层,所以谈不上增强大气逆辐射,A错误;秸秆贴于地面,并未燃烧形成烟雾增加云量,无法使云层释放的大气逆辐射增加,B错误;秸秆是地面的覆盖层,阻挡隔离了部分太阳辐射,应使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C错误;与裸地相比,有秸秆覆盖的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因秸秆阻隔而减少,所以热散失较慢,土壤冻结厚度较薄,D正确。故选D。
    第24题,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说明这部分土壤升温速度慢,究其根源是因秸秆覆盖的土壤获得光照较少,升温速度慢,所以土壤融化时间较迟,B正确;冻结时间较迟、水分蒸发较弱、水分含量大等因素与融化时间较迟没有必然联系,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某年3月19日,江苏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下图为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示意图。
    (1)分析江苏省平流雾多发生在春季的原因。
    (2)说明此次平流雾形成期间,江苏省长江北岸地区的天气特征。
    (3)推测江苏省长江北岸此次平流雾在11时大部分消散的原因。
    【答案】25.(1)春季温度不稳定,夜间近地面容易出现降温;海洋暖湿气流活动开始增强,带来大量水汽。
    (2)晴朗;气温较低;东南风为主
    (3)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快;风向改变,水汽来源中断。
    【解析】(1)据材料“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可知平流雾形成首先需要近地面冷却,其次需要充足的水汽供应;而春季温度通常不稳定,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夜间近地面容易出现降温;春季开始海洋上的高压逐渐增强,海洋暖湿气流活动开始增强,带来大量水汽。
    (2)晴朗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快;根据平流雾的形成条件可知此时气温较低,水汽遇能凝结成雾;东南风带来源源不断水汽,是形成的物质基础。
    (3)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形成平流雾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旦风向改变或减弱,水汽来源中断,平流雾会逐渐消失;白天11时,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升高,水汽无法遇冷凝结,雾逐渐消散。
    26.根据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较大、叶面积较大。近年来,青藏高原发生了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丛)向草地扩张,对生长季的地表昼夜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下图)。
    (1)描述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
    (2)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白天地表温度的影响。
    (3)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加剧还是减缓青藏高原气候变暖?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26.(1)夜间地表温度升高;5~6月升温幅度较大;7~9月升温幅度较小(保持稳定)。
    (2)木本植物遮挡阳光,减少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木本植物叶片较大,蒸腾量较大,云量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地表吸收热量较减少;木本植物扩张,林下草本退化,裸露地表增加,地表散失热量增多;综上所述,木本植被扩张地表白天热量收入减少,支出增多,地表温度降低。
    (3)减缓。理由: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日均地表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解析】(1)读图可知,夜间地表温度距平均为正值,说明木本植物扩张使生长季夜间地表温度升高;其中,5~6月地表温度距平数值较大,说明升温幅度较大:7~9月地表温度距平数值相对较小,说明升温幅度较小,地表温度保持稳定。
    (2)读图可知,白天地表温度距平均为负值,说明木本植物扩张使生长季白天地表温度降低。原因主要有:木本植物生物量较大、叶面积较大,会遮挡阳光,减少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木本植物叶片较大,有利于植物蒸腾,蒸腾量较大,空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地表吸收热量较减少;木本植物向草地扩张,导致林下草本退化,裸露地表增加,地表散失热量增多,使地表温度降低。综上所述,木本植被扩张地表白天热量收入减少,支出增多,地表温度降低。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木本植被扩张地表白天热量收入减少,支出增多,地表温度降低,因此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会导致青藏高原日均地表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从而减缓了青藏高原气候变暖。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并部分随河流输出到北冰洋。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勒拿河流域面积大致相当。下图和下表是其相关资料。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气候增暖在北极产生“极地放大效应”的原因。
    (2)分析勒拿河输出的有机碳远远大于鄂毕河的原因。
    (3)勒拿河流域某地冬季日最高气温不会超过-5 ℃,据此推测该地冬季气温升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输出量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27.(1)全球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阳光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多,气温增高。
    (2)勒拿河径流量更大;两者流域面积相当,但勒拿河冻土覆盖率更高,冻土面积更大;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解冻的土壤面积更大;释放的土壤有机碳更多。
    (3)不变甚至减少。气温在0 ℃以下,冻土还在向深处发展,没有解冻,土壤有机碳不会释放。
    【解析】(1)大气受热过程一般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两个角度分析。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吸收、反射和地面反射等部分,全球变暖造成北极积雪融化,降低地面反射率,造成削弱作用减弱;同时地表裸露,由于地表比热容相对较小,会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各个环节可知,地面升温导致地面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又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会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增高。
    (2)依据材料可知,有机碳大量存在于多年冻土中。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勒拿河径流量和多年冻土覆盖率均高于鄂毕河,且两者流域面积相当,全球变暖会造成冻土融化,冻土中有机碳被大量释放后经地表径流携带至两大河流中,结合两河流的基本特征比较可知,勒拿河有机碳含量远远高于鄂毕河。
    (3)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冬季最高气温不会超过-5 ℃,所以即使冬季处于变暖的趋势中,冻土仍然处于冻结状态,不会融化,冻土范围甚至处于扩大状态,所以土壤有机碳输出量不变甚至减少。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蓝莓品质优但产量低。近年来,该地区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35 ℃低温,但在极端天气下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和冻害,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图a、图b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的气温日变化。
    (1)与冬季相比,说出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2)分析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更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
    (3)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
    【答案】28.(1)总体气温更高;白天山谷气温高于山顶,夜晚山顶气温高于山谷;气温日较差更大(气温变化幅度更大);峰值更延后。
    (2)冬季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形成逆温),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3)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数值判断,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日中气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冬季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说明半山坡温度比山谷高。该区域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微地表形态造成的山谷风。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使谷底的气温降低,蓝莓易受冻害。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形成逆温),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且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半山坡,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
    (3)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蓝莓植株高度较矮,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项目
    鄂毕河
    勒拿河
    输出的有机碳(Tg/a)
    5.26
    9.98
    年均气温(℃)
    -0.6
    -8.6
    多年冻土覆盖率(%)
    18
    92

    相关试卷

    第7讲 大气的运动(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7讲 大气的运动(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7讲大气的运动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7讲大气的运动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6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6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透),文件包含第0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习原卷版docx、第0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6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