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二轮】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
专题10 河流与地貌的演变-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河流与地貌的演变-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中档题较难,讲解关注作者)
(24-25高三上·山东菏泽·开学考试)博格达山脉位于中国新疆中部,属北天山东段,东西走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界山。下图示意博格达山脉区域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与地质构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曾经发生的主导性地壳运动是( )
A.彼此分离扩张运动B.水平挤压碰撞运动C.垂直上升运动D.垂直下降运动
2.从成因上看,博格达山脉为( )
A.背斜山B.向斜山C.地垒山D.褶皱山
3.推测图中甲地可能为( )
A.断陷盆地B.熔岩台地C.峡谷地貌D.冲积平原
(24-25高一·全国·随堂练习)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④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D.⑤处地形是冲积平原或三角洲
5.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游河谷以V形谷为主
B.冲积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处
C.泥石流多发生于平原地区
D.河道中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24-25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示意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列现象与之关联较小的是因为该河段( )
A.两岸河床岩性较软B.含沙量大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支流汇入
7.三门峡水库如果大量蓄水可能使黄河小北干流( )
A.流城内降水较往年明显增加B.潼关处洪涝威胁加重
C.对两侧河岸的侵蚀能力增强D.春季凌汛现象加重
(2024·广东珠海·一模)美国科罗拉多河上游某地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床发育了深厚的沉积物层。下图为某次暴雨引发的该河水位变化过程河床剖面,P为这一过程中水文站测得的最大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8.该次洪水过程三个时段的河床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I时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I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三个时段,全为流水侵蚀作用
9.III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其成因可能是( )
A.a侧可能为凹岸,以沉积为主
B.b侧可能为凸岸,以侵蚀为主
C.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
D.b侧流速较慢,冲刷大于沉积
(2024·福建福州·一模)汉水,也称为汉江,起源于秦岭山脉的南部,并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在明代之前,汉水在流经大别山时,在山的南北两侧都有分支流入长江。其中,汉水的南支曾是汉水下游的主要河道。后来,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的一段河道发生了自然的裁弯取直现象,如图所示,这导致了汉水南支的水流和泥沙输送受到影响,并最终消亡,形成了现在所见的河道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发生裁弯取直最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减轻B.防洪压力增加C.流量减少D.含沙量减少
12.下列关于汉水南支消亡的主要原因推断正确的是( )
A.长江输入大量泥沙淤积B.汉水北支溯源侵蚀加强
C.长江的顶托作用加强D.汉水北支河槽加深
(24-25高三上·江苏南京·开学考试)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厚厚的冰川覆盖(左图)。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分布着厚厚的火山灰,河波在布满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阱状水系” (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冰岛不冰”是旅游爱好者当中广为流传的说法,下列关于“冰岛不冰”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板块碰撞挤压处,岩浆活动多发,地热资源丰富
B.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D.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14.河流在布漠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是( )
A.岩浆活动—火山灰堆积—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B.火山灰堆积—冰川融化—流水侵蚀—断裂下陷
C.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冰川驶化一流水侵蚀
D.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
(24-25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丹霞地貌是一种以陆相红层为物质基础,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近年来,在陕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连片分布的丹霞地貌,由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其中陕西省靖边县龙州镇有一大片特殊的丹霞地貌,因其岩石纹理形似波浪,被称为“波浪式丹霞”(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对该地“波浪式丹霞”的形成后期影响力最小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冻融风化D.温差风化
16.我国东南部的丹霞地貌多峰丛和峰林景观,陕北的丹霞地貌则多高原峡谷景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B.岩性C.气候D.植被
17.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
A.陆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黄土堆积
B.陆相沉积一黄土堆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C.黄土堆积一地壳下沉一陆相沉积一风化侵蚀
D.风化侵蚀一地壳下沉—陆相沉积一黄土堆积
(23-24高一下·山东青岛·期末)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已知的有30多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和阳高县境内,火山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黑色的浮石(比重小能浮于水面),大约在十万年前黄土开始覆盖,大多火山在黄土之下,部分在外力作用下出露于地表。下图为大同地理示意图(左图)和大同火山岩出露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出露于地表的大同浮石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外力堆积—火山喷发—风化作用B.火山喷发—外力沉积—外力侵蚀
C.火山喷发—外力搬运—风化作用D.风化作用—外力侵蚀—外力搬运
19.从黄土开始覆盖至今,当地气候总体变化趋势( )
A.由冷干到暖湿B.基本不变C.由冷湿到暖干D.一直变干
二、综合题
20.(24-25高三上·湖南益阳·阶段练习)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7月5日,湖南省岳阳市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了管涌险情,致堤坝决口约220m。管涌是指在高水位渗压的作用下,堤基土体内的细颗粒会沿着粗颗粒间的空隙被水流带出堤基外,形成类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导致土壤颗粒被带走,形成空当空洞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堤坝就会发生坍塌,形成决堤。下图示意管涌发生过程。
材料二 洞庭湖区圩堤都修筑在河流中下游或三角洲的河漫滩上,其堤防基础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特点,下部由较粗大的河床冲积物组成,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的较细的河漫滩堆积物组成。这种结构在汛期高水位下易发生管涌。下图示意某河段河漫滩剖面。
(1)试结合材料一,描述团洲垌庭湖一线堤防管涌的发生过程。
(2)试结合材料二,简述“二元结构”中河漫滩沉积物颗粒较细的原因。
(3)遥感技术在本次洞庭湖团洲烷决堤抢险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简要说明其具体的应用。
21.(2024·福建龙岩·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坂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汛期显著,冬春季节多大风。两岸坡面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下图(上)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下图(下)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
(1)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试说明该景观形成的过程。
(2)根据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推测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崩塌、滑坡现象多发,产生的大量石块易堆积在河道内形成堰塞体。推测在堰塞体形成后堰塞体上游段河谷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22.(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西江中心有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砚洲岛(如下图所示),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岛上作物种植季节性强,且缺水严重。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有众多船篙插入岩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
(1)简述砚洲岛形成的地质过程。
(2)结合砚洲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
(3)解释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
(4)说明砚洲岛适合作物种植的季节,以及作物种植缺水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A
【难度】0.15
【知识点】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褶皱山举例、断层和断层地貌、河流堆积地貌
【解析】1.根据该区域岩层和断层线的分布判断,博格达山脉岩层出现明显弯曲,以水平挤压碰撞运动为主导,由此引起断层进而出现周围地壳的相对下降运动,B正确。如果是彼此分离扩张运动,会形成裂谷等地貌,与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不符;垂直上升运动和垂直下降运动一般不会导致地层发生如此明显的弯曲变形,A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在博格达山脉南北两侧有断层夹峙,由此推断该山地是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区域,形成的是地垒山,C正确。背斜山是由背斜构造形成的山脉,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构造;向斜山是由向斜构造形成的山脉,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而图示区域中博格达山脉主要是由断层形成的地垒构造,不是褶皱构造形成的背斜山或向斜山。褶皱山是由褶皱构造形成的山脉,包括背斜山和向斜山等,ABD错误。故选C。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地表岩层为二叠纪地层,周围为比它时代老的石炭纪地层,由此鉴测甲地周围断裂上升。出露较老岩层,中部断陷下降,地表仍为较新岩层,为一断陷盆地,A正确。熔岩台地是由岩浆喷发后形成的平坦地形,与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不符;峡谷地貌一般是由河流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图中没有明显的河流侵蚀迹象;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甲地周围没有明显的河流堆积特征,BCD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一是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中心老,两翼新(新老新)是背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老新老)是向斜。
4.D 5.C
【难度】0.65
【知识点】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泥石流、滑坡、河流水能开发
【解析】4.据图可知,①位于断层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不利于修建大坝,A错误;②处位于山麓地带,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扇,B错误;④处地势起伏不大且落叶阔叶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C错误;⑤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流水的沉积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D正确。故选D。
5.河流上游地处高山地区,地势陡峻,落差大,河流对河床的侵蚀作用主要以下蚀为主,形成V字形河谷,A说法正确;河流从山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出山口由于地形变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B说法正确;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势落差大、地质条件不稳定、有暴雨的地区,C说法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般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江心洲,D说法正确。本题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点睛】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洋时,如果入海口处的水下坡度较平缓,并且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的速度会急剧降低,导致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这种沉积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也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的表现。
6.D 7.B
【难度】0.65
【知识点】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解析】6.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两岸河床岩性较软;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该区域支流有汇入,但是游荡河道形成和支流汇入关系不大,不起主要影响,水量变化大可能有影响,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三门峡水库如果大量蓄水可能使黄河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潼关处洪涝威胁加重,B正确;流城内降水和夏季风有关,水库建设对降水影响不明显,A错误;由于水库抬高上游水位,使小北干流的比降减小,流速减缓,对两侧河岸的侵蚀能力减弱,C错误;小北干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会出现凌汛现象,D错误。故选B 。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②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8.C 9.C
【难度】0.65
【知识点】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解析】8.I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A错误;Ⅱ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加深,B错误;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泥沙在该河段沉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再一次抬升,C正确;综上可知,河床先后经历了淤积一冲刷一淤积的过程,D错误。故选C。
9.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沉积物沉积较多,或者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剩余较多。相对而言b侧性质与a侧相反,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含3种类型: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两侧侵蚀)和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同:①在河谷发育的初期:河流落差较大,侵蚀作用主要以下蚀、溯源侵蚀为主,使得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变长。这个阶段的河谷比较平直,横剖面呈“V形”;②在河谷发育的中期:河流的落差逐渐降低,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下蚀为辅,使得河床在慢慢加深的同时,两侧河谷不断展宽,河道慢慢弯曲;③在河谷发育的后期:河流的落差较小,侵蚀作用主要为侧蚀,使得河谷不断地展宽,河流弯弯曲曲,横剖面呈“U形”。
10.B 11.B 12.D
【难度】0.65
【知识点】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调水淤沙
【解析】10.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发生裁弯取直最可能的季节是夏季,该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水量增大,冲刷能力增强,凹岸侵蚀能力增加,曲流颈更容易溃坝,因此,该河段裁弯取直最可能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裁弯取直后,流速加快,河流对污染物的沉降和沿岸植被吸附作用减弱,下游河段的水污染加重,A错误;汉阳位于河流裁弯取直后的下游,河流流速加快会增加丰水期水流冲出河道的风险,因此,汉阳的防洪压力增大,B正确;汉江的径流量来自大气降水,气候未发生变化,该区域内径流量不变,C错误;水流速度都加快,携沙能力增强,含沙量增加,D错误。故选B。
12.材料可知,汉水南支是在裁弯取直后消亡,推测其原因与汉水有关。且汉水是长江的支流,长江泥沙对汉江影响小,排除A;若是因为长江的泥沙堆积和长江的顶托作用,汉水南支因流速变缓泥沙增多会形成沙洲,但河道水量不会减少甚至消亡,C错误;图中所示区域为汉水中下游河段,地形平坦,不会发生溯源侵蚀,B错误;汉水北支是现有河道,受上游河道裁弯取直影响,下游河流的汉水北支流速加快,下切侵蚀加剧导致河槽加深,可容纳更多的河水,致使河流流向汉水南支水量减少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
【点睛】河道截弯取直可以减少泥沙淤积,加速水流下泄,减少当地洪涝灾害发生,同时可以缩短航运里程。
13.C 14.C
【难度】0.65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地形地貌的演变
【解析】13.“冰岛不冰”的原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C正确;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会造成冰岛得到太阳辐射少,气温应较低,B错误;冰岛地处板块张裂地带(大西洋海岭带),地热资源丰富,A错误;冰岛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冰原覆盖,少森林分布,D错误。故选C。
14.有火山灰沉积,说明以前地势低。该地位于生长边界,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盆地地势低,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形成沉积层。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辫状水系”。综上所述,河流在布满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是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冰川融化一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岛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岛上的气温较高。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大部分地区一月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上。地处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所以说冰岛不冰。
15.A 16.C 17.B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地形地貌的演变、某要素对整体的影响
【解析】15.由材料可知,波浪式丹霞所在位置为陕西靖边县龙州镇,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B不符题意;陕北高原地区,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易受温差风化影响,D不符题意;冬春季节有积雪覆盖,易受冻融风化影响,C不符题意;材料指出该地区丹霞地貌有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故其形成后期受冰川侵蚀影响最小,A符合题意。故选A。
16.我国东南部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很多地区已达到或接近侵蚀基准面,而我国陕北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红层侵蚀程度更轻,C正确;受侵蚀部分为岩层而非土壤,A错误;我国东南部和陕北的丹霞地貌都是红层发育而来,岩性上差异较小,B错误;相较而言,植被对岩层受侵蚀的保护作用差异较小,D错误。排除ABD,故选C。
17.材料显示“黄土盖层之下埋藏巨厚红层”,说明先有陆相堆积形成红层,后有黄土堆积,之后地壳抬升,接受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因此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陆相沉积一黄土堆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B正确,C错误;丹霞地貌为地壳抬升出露侵蚀而成,地势较高,此后不易发生堆积,AD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表面形态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影响,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陆相沉积形成红色砂岩,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后受侵蚀作用改变表面形态。
18.B 19.A
【难度】0.65
【知识点】地形地貌的演变、要素之间的影响
【解析】18.火山岩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岩浆的冷却和结晶过程形成的,地质时期,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岩;由于外力作用的原因,十万年的时间,风力沉积,黄土开始覆盖,大多火山在黄土之下,部分在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出露于地表。所以出露于地表的大同浮石经历的地质过程是火山喷发-外力沉积-外力侵蚀,故此题选B。
19.火山结束喷发后西北季风从西北内陆带来大量黄土沉积,说明此时外力作用以风力沉积为主,来自西北内陆的风以冷干为主,所以此时气候以冷干为主,所以气候先变为冷干;现在有部分火山出露,说明黄土沉积后,流水侵蚀作用强,空气湿度也在增大,同时火山灰作为养料,区域原本受创的植被也在恢复,此时气候为暖湿,所以气候后变为暖湿。所以从黄土开始覆盖至今,当地气候总体变化趋势为由冷干到暖湿。故此题选A。
【点睛】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20.(1)管涌的发生过程:①细颗粒移动:当河湖水位持续上涨,堤内外水位差增大时,渗流压力也随之增加,在渗透水流作用下,较细的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流失;②通道形成:土体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颗粒也会相继被水流带走,逐渐形成渗流通道。③通道扩大:随着上述冲刷过程的不断发展,会在土体中形成贯通渗流通道。最终导致大规模土体流失。当堤身或堤基大量砂土被带走后,形成空洞,堤坝会突然塌陷甚至溃决。
(2)洪水上侵河漫滩后,由于水深较浅,河流断面扩大;河水流速减小,较细积粒泥沙沉积于河漫滩。
(3)①对决堤区域进行实时观测。并迅速获取到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②持续监测洪水的发展情况,包括淹没面积的变化、决口位置和宽度、洪水流向等,为防汛会商和险情一线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③获取周边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土地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抢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难度】0.4
【知识点】河流堆积地貌、洪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分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武汉洪水形成的原因及措施等。考查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及知识的调用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汛期时,江水水位高于武汉市地面高度,且大堤底部两侧是连续的透水砂层,导致江水与武汉地层底下相通,造成江面与地面的巨大压力差,在高水位渗压的作用下,较细的颗粒在孔隙中移动流失,土体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颗粒也会相继被水流带走,逐渐形成渗流通道,由于不断冲刷,会在土体中形成贯通渗流通道,使土体大量流失,在堤身处形成空洞,堤坝会突然塌陷甚至溃决,出现管涌现象,长江水位高于武汉平均地面高度,持续时间长,管涌易引起大堤塌陷,造成决堤。
(2)据材料二的图和相关材料可知,洞庭湖区圩堤都修筑在河流中下游或三角洲的河漫滩上,其堤防基础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特点,下部由较粗大的河床冲积物组成,上部由河水泛滥时沉积的较细的河漫滩堆积物组成,洪水上侵河漫滩后,河流断面扩大,河水流速减小,较细积粒泥沙沉积于河漫滩。
(3)遥感具有快速、动态、实时监控的特点,可以对决堤区域进行实时观测,及时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动态监测洪水的发展情况,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实时数据,获取周边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土地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为抢险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相关资料。
【点睛】
21.(1)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气候干冷,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冬春季节大风侵蚀河漫滩,江心洲泥沙,搬运到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风力下降堆积形成沙坡地。
(2)差异:峡谷段抬升速度快(或宽谷段抬升速度慢)。理由: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或从宽谷段角度进行说明)
(3)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河床下切速度减缓,堆积作用增强,河谷拓宽。
【难度】0.65
【知识点】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地壳运动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与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为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冬春季节气候干冷,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冬春季节多大风,强烈的河谷风挟带大量沙尘,在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堆积形成沙坡地。
(2)根据右图中信息,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根据右图中信息,宽谷段沉积物厚度大,说明河床坡度小,河水流速慢,下蚀较弱,堆积作用明显,而峡谷段抬升速度慢可导致上述结果
(3)堰塞体形成后,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水位上升,侵蚀能力下降,河床下切速度减缓,堆积作用增强,河谷会拓宽。
22.(1)河流侵蚀羚羊峡河段(松软的砂岩),含沙量增大,出羚羊峡后流速减慢 ,(携带的) 泥沙沉积 。
(2)岛屿北侧为河流凸岸 ,泥沙沉积,使岛屿北侧向北扩展;岛屿南侧为河流凹岸 ,流水侵蚀,使岛屿南侧向北退缩。
(3)古代西江为水运要道 ,过往船只多 ;羚羊峡流速快,向上游航行需要依靠人力撑船;两岸岩性较为松软,船篙插入岩石易形成孔洞 。
(4)(夏季) 丰水期岛屿易被洪水淹没,枯水季节 (冬季) 适合作物种植。作物生长季处于旱季,降水不足;岛屿高出河面,灌溉困难 ;岛上土壤质地疏松,保水功能差 。
【难度】0.65
【知识点】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地形地貌的演变
【分析】本题以砚洲岛为材料设置四小问,涉及江心洲的形成过程及演变和人类活动对河道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信息获取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砚洲岛属于江心洲。上游的羚羊峡地势起伏大、且河道较窄,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强,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出了羚羊峡之后,河道变宽,起伏变缓,河流的堆积作用变强,大量的泥沙在砚洲岛处堆积,形成江心洲。
(2)由图片可知,砚洲岛北岸属于北支河流的凸岸,属于堆积岸,泥沙大量堆积,导致岛屿向北侧扩展。而砚洲岛的南岸属于南支河流的凹岸,属于侵蚀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砚洲岛南岸向北退缩。
(3)结合图片分析及“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可知该处为古时重要的水道,过往船只较多,羚羊峡处河道较窄,河流较为湍急,流速较快,向上游划船较为费劲。而岸边为松软的砂岩,在船工长期的撑杆划船过程中,形成了岸边多扎孔的情况。
(4)砚洲岛作为江心洲,在丰水期容易被洪水淹没,而枯水期又大面积的裸露出来,所以枯水期适合种植作物。该地处于岭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说要枯水期是冬季。此季节降水较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较低,灌溉不便,导致缺失,同时沙洲的砂质土壤透水性较强,加剧的植物的缺水状况,所以作物缺失严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C
D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B
D
C
C
A
C
B
B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9河流地貌-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9河流地貌-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9河流地貌-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16河流地貌的发育,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冲刷坑最可能位于横沙通道的,夏季时冲刷坑的位置,推测甲、乙所在区域,据图比较甲、乙两地,则,由图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3河流地貌的发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