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9 外力作用-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9 外力作用-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第1页
    专题9 外力作用-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第2页
    专题9 外力作用-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9 外力作用-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9 外力作用-2025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项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中档题较难,讲解关注作者)
    (24-25高二上·安徽·开学考试)贵阳市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也是从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山奇、水秀、石美、洞异”的景观,如图左所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光水色的城市格局又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成为了旅游业态丰富和旅游产品形式多样的典型旅游城市,图右为贵阳市游客量月度分布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塑造“山奇、水秀、石美、洞异”景观的力量是( )
    A.流水溶蚀B.河流堆积C.河流下蚀D.风力侵蚀
    2.据图文信息判断,游客流量峰值集中在7~9月的原因是( )
    A.天气晴好B.节庆频多
    C.避暑胜地D.物价低廉
    (24-25高三上·湖北·开学考试)某地质考察队在某山区考察时,在冰缘区的陡崖坡脚地带发现了大量“倒石堆” (堆积在岩壁下方的石块碎屑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材料推测,与倒石堆地貌形成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B.崩塌C.泥石流D.滑坡
    4.高山冰缘环境发育倒石堆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冻融风化
    5.该地质考察队考察的山区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C.天山D.阴山
    (24-25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洋山河大峡谷的溶洞内,有一枚“荷包蛋”石笋(图)。黄澄澄的“蛋黄”为水中的硫化物沉淀,由中心向周围颜色越来越浅,与外围的碳酸钙“蛋清”融为一体。经专家考察发现,这枚“荷包蛋”是被流水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独特的洞穴地质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蛋黄”颜色由中心向周围的变化说明( )
    A.洞底渗出的水从中心向周围流,含碳酸钙逐渐增多
    B.洞底渗出的水从周围向中心流,含碳酸钙逐渐减少
    C.洞顶滴落的水从周围向中心流,含硫化物逐渐增多
    D.洞顶滴落的水从中心向周围流,含硫化物逐渐减少
    7.形成这枚“荷包蛋”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流水侵蚀石笋变矮→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
    B.流水沉积形成石笋→流水侵蚀石笋变矮→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
    C.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流水侵蚀石笋变矮
    D.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流水沉积形成石笋→流水侵蚀石笋变矮
    8.“荷包蛋”石笋的形成说明( )
    A.溶洞内水汽较为充足B.气候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C.可溶性岩石较为单一D.地下水酸碱性发生变化
    (24-25高二·全国·随堂练习)在干旱或寒冷地区,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岩屑形成倒石堆。下图为某地倒石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形成岩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积作用B.物理风化C.化学风化D.生物风化
    10.图中倒石堆低处岩屑颗粒较大的原因是( )
    A.流水搬运,颗粒大的搬运距离远B.冰川堆积,颗粒大的堆积在低处
    C.外力风化,高处岩屑继续崩解D.重力滚落,颗粒大的滚动更远
    (2025·广东·一模)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发育有独特的喇叭状河谷,向上游方向敞开。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周边山体常有石块崩塌进入喇叭状河谷。下图示意该地喇叭状河谷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喇叭状河谷越向上游越宽,主要是因为上游( )
    A.岩层剥蚀速度慢B.流水下切能力强
    C.地表汇水面积大D.水体停留时间长
    12.在快速崩塌的背景下,喇叭状河谷能维持形态主要是因为( )
    A.风力侵蚀B.物理风化C.流水搬运D.重力搬运
    (24-25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四周多山地丘陵环绕,年降水量在250mm~500mm之间,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左图为贝加尔湖流域示意图,右图为贝加尔湖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下列补给方式对贝加尔湖贡献最小的是( )
    A.大气降水B.承压地下水C.河流D.高山冰川
    14.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的来源是( )
    ①湖岸处的变质岩风化破坏崩解②湖底岩石在水流作用下风化破碎
    ③河流挟带泥沙④断裂带岩石脆弱崩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24-25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下图为无定河流域位置示意图,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350~500毫米,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测毛乌素沙地的扩展方向及物质搬运的主要动力来自( )
    A.西北风力B.西北流水C.东南风力D.东南流水
    17.如果人们在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植树造林,一段时期后会( )
    A.增加流域内降水B.导致土壤表层缺水C.减缓土地荒漠化D.增加无定河径流量
    (24-25高三上·山东济南·开学考试)“岱崮地貌”是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分布的一种特殊地貌景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顶部为垂直节理发育的石灰岩,下部为厚度较大的页岩,由于上下岩层抗侵蚀能力不同,形成了顶部平坦开阔,山顶四周峭壁陡立,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的山体形态。岱崮地貌区的植被受到当地气候、岩性以及地质地貌形态等自然条件以及人为条件的影响。图1为岱崮地貌景观图,图2为崮体的形态特征及地层结构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按照崮的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
    19.推测崮体植被发育状况最好的部位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 )
    A.崮顶;落叶阔叶林B.崮坡;灌丛草地
    C.崮顶;针阔叶混交林D.崮坡;常绿阔叶林
    20.在崮的石灰岩和页岩接触部分,常常可见深浅不一的页岩内凹而石灰岩悬空的情况。使“内凹”产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流水冲蚀B.重力作用;流水溶蚀
    C.风化作用;风力侵蚀D.重力作用;风力侵蚀
    二、综合题
    21.(24-25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肃南县大红山型丹霞地貌(如图)是我国干旱气候区典型丹霞地貌的代表,由紫红色的层状砾岩和砂泥岩所构成,整体呈现“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岩壁上存在数十条层状凹凸地貌,并贴附或悬垂着紫红色的泥条,二者互相交织,形成大红山型丹霞地貌的特色。间歇性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物理风化作用、风蚀作用等对大红山型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1)分析大红山型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岩壁上阳陷和凸出岩层对应的岩石类型,并描述层状凹凸地貌的形成过程。
    (3)推测岩壁上紫红色泥条的形成方式。
    22.(24-25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刨蚀、拔蚀等方式获得大量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被冰川携带而下,通称为运动冰碛。其中,出露于冰面的叫表碛物。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即表面覆盖有不同厚度表碛物的冰川消融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大陆型冰川萎缩。为了探究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区的表碛物对各类型冰川的抑制作用差异,有学者提取了5种类型冰川中的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平顶冰川中没有表碛物覆盖)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并统计了近30年来对应类型冰川的面积变化和年均变化率(下图)。
    研究表明,表碛物厚度差异对冰川消融产生不同影响,较薄的表碛物会加速冰川融化,而较厚的表碛物可以延缓冰川融化。此外,有研究表明规模较小的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2020年表碛物覆盖型冰川的平均规模(11.20km²)远高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的平均规模(0.67km²)。
    (1)据图比较各类型冰川中的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的年均变化率差异。
    (2)分析表碛物厚度差异对冰川消融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简析短期内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冰川萎缩的影响。
    23.(24-25高三上·山东菏泽·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居江心洲(下图)位于嘉陵江青居曲流处,整体呈现三角形,从洲头到洲尾沉积物粒径不断减小。青居曲流颈部建有青居水电站,拦水大坝距青居江心洲洲头15 km,发电尾水排放位置正对洲尾。青居水电站运行后,青居江心洲面积逐渐萎缩,其中洲尾处大幅萎缩,洲头处小幅增长。
    (1)描述青居江心洲的形成过程。
    (2)说明青居江心洲从洲头到洲尾沉积物粒径不断减小的原因。
    (3)分析青居水电站运行后青居江心洲形态演化的机制。
    参考答案:
    1.A 2.C
    【难度】0.65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解析】1.“山奇、水秀、石美、洞异”这样的景观特征通常是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形成的。 流水溶蚀能够侵蚀岩石,形成奇特的山峰、秀美的水景、美丽的石头和奇异的洞穴,A正确; 河流堆积作用主要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山奇、水秀、石美、洞异”的景观,B错误; 河流下蚀作用通常使河床加深,形成峡谷等地貌,与题目中的景观特征不符,C错误;风力侵蚀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不是主要的塑造力量,D错误;故选A。
    2.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夏季气温相对较低,是避暑的好去处。 7 - 9 月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炎热季节,很多游客会选择到气候凉爽的地方避暑旅游,所以贵阳市在这个时间段游客流量峰值较高,C正确;虽然天气晴好可能对旅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节庆频多在材料中未提及,不能作为主要原因,B错误; 物价低廉一般不是吸引游客在特定时间段集中前往的主要因素,D错误;综上所述,游客流量峰值集中在 7 - 9 月的主要原因是贵阳市是避暑胜地,故选C。
    【点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3.B 4.D 5.C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冰川地貌、其它地质灾害
    【解析】3.倒石堆以上岩壁陡峭,大量松散岩屑崩塌堆积,直接形成倒石堆,B正确;地震容易导致崩塌,进而形成倒石堆,但不是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不符合题意,A错误;若发生泥石流,碎屑堆积物会顺坡而下到达谷底,不符合题意,C错误;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整体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与倒石堆不符,D错误。故选B。
    4.高山冰川边缘冻融作用显著,风化作用强烈,岩体易崩解破裂,堆积形成倒石堆,D正确;冰川作用堆积物大小混杂,不符合材料中堆积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的形态,A错误;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作用不会形成倒石堆,BC错误。故选D。
    5.根据材料信息,该山区倒石堆发育在冰缘区的陡崖坡脚地带,可知该山区海拔较高,有冰川发育,秦岭、南岭、阴山海拔不够高,无冰川发育,ABD错误。故选C。
    【点睛】倒石堆地貌是一种由于某种地质力学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是由岩石块状物堆积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地形特征。倒石堆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功能,对于了解地质演化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D 7.C 8.D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喀斯特地貌、要素之间的影响
    【解析】6.石笋为喀斯特沉积地貌,是从洞顶滴落的水沉积而成,排除AB;“蛋黄”为硫化物沉淀,说明洞顶滴落的水中含硫化物,水由中心流向周围,颜色越浅说明硫化物含量越少,D正确,C错误。故选D。
    7.由材料中“这枚‘荷包蛋’是被流水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可知,其形成过程为先由流水沉积作用发育石笋;之后含有硫化物的地下水继续在石笋处滴落,其中硫化物在继续在此沉淀;之后流水侵蚀该石笋使其变矮,最后留下一个根部最终使该地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该石笋的形成需要地下水从洞顶滴落,其中的物质不断沉积而形成,而根据材料可知,“蛋黄”为硫化物沉积,而部分硫化物呈酸性,外围的“蛋清”为碳酸钙物质,在同样的位置,沉积的物质出现了差异,说明地下水酸碱性发生了变化,D正确。溶洞内水汽充足只能说明溶洞的环境湿润,但不能直接导致“荷包蛋”石笋的形成,A错误;气候干湿状况变化不一定能形成如此独特的景观,B错误;可溶性岩石较为单一也不是形成“荷包蛋”石笋的关键因素,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
    9.B 10.D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要素之间的影响
    【解析】9.在干旱的地区,由于温度的变化,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由于热胀冷缩,反复膨胀和收缩,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岩屑;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也属于物理风化,反复的冻融也加速了岩石崩解破碎形成岩屑。综上所述,形成岩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物理风化,B正确;而风积作用常形成沙丘地貌,A不符合题意;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干旱和寒冷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都比较弱,故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B。
    10.由于颗粒较大的岩屑重力较大,若其从较高的坡地滚落,受重力影响其滚动的距离更远,D正确;流水搬运作用具有分选性,通常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会是颗粒小的堆积得更远,A错误;冰川堆积物一般为杂乱堆积,大小颗粒分选性差,B错误;即使高处岩屑继续风化崩解,则掉落的岩屑也会受重力影响,颗粒大的滚动距离更远,C错误。故选D。
    【点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地球外部圈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流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导致岩石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进行,又加剧了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加剧,最终使得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岩石,最终变成粉末状的风化产物。这些风化产物在流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由于速度减弱而沉积下来,最终由于沉积物越堆越多,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11.D 12.C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
    【解析】11.越向上游地区,地势越高,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周边山体常有石块崩塌进入喇叭状河谷,阻挡水流,使水体停留时间长,含有碳酸盐的岩石被水溶蚀,河谷面积扩大,导致喇叭状河谷越向上游越宽,D正确;上游地区,地势高,温差大,岩层剥蚀速度快,A错误;周边山体常有石块崩塌进入喇叭状河谷,阻挡水流,流水下切能力较弱,B错误;上游地表汇水面积小于下游,C错误,故选D。
    12.在快速崩塌的背景下,会形成大量的堆积物,喇叭状河谷能维持形态主要是流水带走堆积物,使河谷内不至于充斥大量堆积物堵塞河道从而改变形态,C正确;风力侵蚀、物理风化都会增加堆积物,AB错误;重力搬运能带走堆积物,但是与流水搬运相比带走的较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地貌在不同河段表现不同:河流上游主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中游主要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展宽;下游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侵蚀则是侧蚀,使河床宽而浅。
    13.D 14.B 15.D
    【难度】0.65
    【知识点】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解析】13.据图可知,贝加尔湖周边地区海拔较低,位于中纬度,因此基本没有冰川融水补给,对贝加尔湖贡献最小的是高山冰川,D正确。贝加尔湖可以接收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通过断层,承压地下水可以补给贝加尔湖;有河流注入贝加尔湖,河流补给是主要补给,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结合所学知识,贝加尔湖为构造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裂谷带活跃,地震频繁,湖泊周边山体岩石崩塌,坠入湖中;据图可知,贝加尔湖周边有多条河流汇入,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到湖底,另外,湖内死亡的生物遗体的不断堆积也使湖底沉积物增加。③④正确。湖岸处的变质岩一般比较坚硬,不易风化破坏崩,且数量较少;湖底较深,湖底岩石不易风化破碎。①②错误。故选B。
    15.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D对。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A错;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B错;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C错。故选D。
    【点睛】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介于北纬51°29′一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该湖是俄罗斯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16.C 17.B
    【难度】0.65
    【知识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解析】16.据图中河流水系分布特征可知,无定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河中游受偏北风(西北风)影响明显,在偏北风的影响下毛乌素沙地的扩展方向是向东南方向发展,AB错误。该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年降水量不大,物质搬运的主要动力来自风力,流水搬运不是主要动力,C正确,D错误。故选C。
    17.在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上升会增加空气湿度,不会明显增加流域内降水,A错误。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加之治沙植物大量耗水,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植树造林会使地下水位呈现季节波动和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土壤表层水分补给减少,加剧土壤表层缺水,对无定河径流量增加不明显,甚至可能减少无定河径流量,B正确,D错误;该地大规模植树造林,对水资源加剧消耗,一段时期后会造成植被死亡,荒漠化加剧,C错误。故选B。
    【点睛】无定河流域西北部沙漠广布,物质来源丰富,地形平坦,地面摩擦力小,动力条件好,加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移动,所以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条件好。
    18.C 19.A 20.C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解析】18.根据材料信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顶部为垂直节理发育的石灰岩,下部为厚度较大的页岩,由于上下岩层抗侵蚀能力不同,形成了顶部平坦开阔,山顶四周峭壁陡立,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的山体形态。”可知,岱崮是由于外力作用差异侵蚀形成的,顶部的石灰岩保留的越少,侵蚀作用越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顶部还保留大量石灰岩,形成的最晚;②顶部已几乎没有石灰岩,形成的最早;③顶部有少量石灰岩分布,形成晚于②,早于①,崮的演化阶段排序是①③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该地位于鲁中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崮顶较平坦,为石灰岩,利于储水,水分条件较好,适宜植被生长,崮坡坡度较陡,为页岩,不利于储水,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发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页岩的上部为石灰岩,受石灰岩的遮蔽作用,遭受流水冲刷较少,A错误;重力作用不会导致岩石内凹,流水溶蚀对页岩作用较弱,B、D错误;石灰岩和页岩交界处,页岩抗风力侵蚀的能力较差,导致页岩遭受侵蚀,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发生风化,形成内凹,C正确。故选C。
    【点睛】岱崮地貌是指以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它们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宏观层面包括沂水、蒙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和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
    21.(1)顶平:早期泥沙沉积,经固结作用形成水平层状沉积岩层;
    身陡:地壳抬升隆起,垂直节理发育;重力崩塌形成陡崖;
    麓缓:岩壁崩塌掉落的岩块堆积。
    (2)凹陷岩层:砂泥岩;凸出岩层:砾岩。两类岩石均为水平层状沉积岩,但抗侵蚀能力不同;(当地物理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强烈)岩性较软的砂泥岩侵蚀明显,形成凹陷岩层,岩性较硬的砾岩侵蚀较弱,形成凸出岩层,组成层状凹凸地貌。
    (3)砂泥岩易风化形成泥粉;少量间歇性降水或融雪混合泥粉形成泥浆;泥浆向下流动小段距离后,因强烈蒸发及后续泥浆无法补充而停止前进,干结形成泥条。
    【难度】0.65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地壳运动
    【分析】本大题以甘肃省肃南县大红山型丹霞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的形成等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构成大红山型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为河湖相沉积岩,岩层水平,顶部平缓;经地壳抬升,沉积在湖底的沉积岩出露,在此过程中,岩层发育垂直裂隙,后期沿垂直裂隙受重力作用崩塌形成陡崖;由上方崩解掉落下来的岩块在底部堆积,在山麓处形成缓坡。
    (2)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丹霞地貌由紫红色的层状砾岩央砂泥岩所构成。虽然砾岩和砂泥岩都是水平层状的沉积岩,但是两种岩石的岩性不同,抗侵蚀能力不同;当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沙作用强,物理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强烈,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岩性较软的砂泥岩被风化侵蚀的更明显,向内凹陷,形成凹陷岩层,岩性较硬的砾岩被风化侵蚀的相对较少,相对凸出,形成凸出岩层,两者共同组成层状凹凸地貌。
    (3)从“紫红色岩层和紫红色泥条”可以推断,泥条的物质来源是组成丹霞地貌的岩层,砂泥岩岩性更软,易被风化成泥粉,而当地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偶尔少量降水混合着泥粉形成泥浆向下流动,由于降水量较少,形成的泥浆量较少,而当地蒸发量大,泥浆在向下流动中,水分散失快,缺少水分的泥浆无法继续流动,同时也没有后续泥浆向下补充,从而使得泥浆干结形成泥条。
    22.(1)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冰斗一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
    (2)表碛物厚度薄,表碛物因反射率低,能够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增温,消融速度快;当表碛物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隔热作用(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冰川消融速度变慢。
    (3)冰雪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加:冰雪反射率下降,蒸发加剧;冰川萎缩﹐地表裸露﹐下渗增强﹔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
    【难度】0.4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冰川地貌、要素之间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区的表碛物对各类型冰川的抑制作用差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冰川面积变化、冰川萎缩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从整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冰川中表碛物覆盖型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的年均变化率差异较大。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冰斗—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
    (2)据材料“表碛物厚度差异对冰川消融产生不同影响,较薄的表碛物会加速冰川融化,而较厚的表碛物可以延缓冰川融化”可知,当表碛物厚度较薄时,表碛物的反射率低,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从而使得表碛物温度升高较快。热量会快速传递给冰川,导致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当表碛物厚度较厚时,厚表碛物会起到隔热作用,阻隔热传递。使得热量向下传递减少,冰川受到的热量影响变小,从而延缓了冰川的消融速度。
    (3)从径流方面,短期内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冰川萎缩,冰雪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加。大量的融水注入河流,可能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从蒸发方面,冰川萎缩使得冰雪反射率下降,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升高,蒸发加剧。这会影响当地的水汽循环,可能改变局部气候。从下渗方面,冰川萎缩后地表裸露,土壤的孔隙度增加,下渗增强。这会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储存,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从降水方面,蒸发加剧会使得空气湿度增加,进而可能导致降水增多。
    23.(1)该处河段河道拓宽较大,并受到洲尾山体阻挡,导致河流流速急剧降低;使得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底形成心滩,心滩进一步发育形成江心洲。
    (2)洲头河道较下游窄,河流流速相对较大,冲刷能力较强,只能沉积大颗粒的砂石;向洲尾方向河道开始拓宽,流速降低,较细颗粒的泥沙开始淤积。
    (3)青居水电站集中泄水增强下游流速,大坝拦沙导致河水含沙量减少;使水流对洲岸的冲刷作用增强,江心洲面积萎缩;青居曲流颈部上、下游落差大,发电尾水流速大,且尾水排放口正对洲尾,使该处严重萎缩;水电大坝距离青居江心洲位置近,集中泄水时对下游底床的冲刷作用强,将较大颗粒砂石搬运至洲头处堆积,使该处小幅增长。
    【难度】0.4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堆积地貌
    【分析】本题以青居江心洲水电站建设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流水堆积地貌特征及成因、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江心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其形成必须有沙源物质、搬运条件、沉积环境三个方面。江心洲上游地区地处山区,河流流速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搬运能力强;据图示信息可知江心洲处河道宽广,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易沉积;受江心洲东部山地阻挡,河流流速减缓,利于泥沙沉积,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底形成心滩,心滩进一步发育形成江心洲。
    (2)积物粒径不断减小说明河流的流速不断减缓,而影响河流流速与河道的宽度有直接关系,据图示可知洲头河道较下游窄,河流流速相对较大,冲刷能力较强,只能沉积大颗粒的砂石,小颗粒物质会被携带而无法沉积;向洲尾方向河道开始拓宽,流速降低,河流搬运能力下降,较细颗粒的泥沙开始淤积。
    (3)据图示可知青居水电站位于江心洲上游地区,水电站中的大坝具有拦截河流泥沙的功能,这会导致流向下游的含沙量减少;水电站会积蓄一部分水,抬高水位,这使得水电站水位和下游水位增加,增强下游流速,使水流对洲岸的冲刷作用增强,江心洲面积萎缩;水电站建设会使青居曲流颈部上、下游落差大,发电尾水流速大,且尾水排放口正对洲尾,洲尾处的泥沙被水电站排放的较快流速的尾水大量侵蚀,使该处严重萎缩;水电大坝距离青居江心洲位置近,集中泄水时对下游底床的冲刷作用强,搬运能力较强,将较大颗粒砂石搬运至洲头处堆积,使该处的面积小幅增长。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D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B
    D
    C
    B
    C
    A
    C

    相关试卷

    2024高考冲刺地理最热50题 自然地理 专题汇总:

    这是一份2024高考冲刺地理最热50题 自然地理 专题汇总,共32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地球上的水专题练习: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地球上的水专题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