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82532/0-17296567087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82532/0-17296567087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82532/0-17296567088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82532/1-17296567105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82532/1-1729656710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H 1 ; O 16 ; C 12; Na 23 ;Cl 35.5 ;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故A错误;
B.CO不是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H2O不是酸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各物质归类正确,故D正确。
答案选D
2.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同素异形体的是
A. 石墨和金刚石B. 红磷和白磷C. CO2和COD. 氧气和臭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不选;
B.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不选;
C.CO2和CO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选;
D.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不选。
答案选C。
3. 下列变化中,不能够直接实现转化的是
A. 氯化钡→硫酸钡
B. 氧化铜→氢氧化铜
C. 硫酸镁→氢氧化镁
D. 烧碱→纯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钡和硫酸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钡,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铜,B符合题意;
C.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C不符合题意;
D.烧碱和适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C.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D.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的Fe(OH)3胶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雾气溶胶,属于胶体,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胶体较均一、较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故C错误;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以获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答案选A。
5.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C. 向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最后发生聚沉
D. 胶体中的胶粒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A正确;
B.分散质直径介于1nm ~ 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是混合物,B错误;
C.向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最终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C错误;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D错误;
故选A。
6.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A. KClO3溶液B. CaCl2溶液
C. KCl晶体D. 液态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没有氯离子,故A错误;
B.氯化钙在溶液中电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故B正确;
C.氯化钾晶体中存在氯离子,但氯离子没有电离,不能自由移动,故C错误;
D.液态氯化氢不发生电离,不存在氯离子,故D错误;
本题答案B。
7.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且为电解质的是
A. Cu丝B. 蔗糖溶液C. 熔融的MgCl2D. NaCl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选;
B.蔗糖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
C.熔融的氯化镁为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C选;
D.氯化钠晶体为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D不选。
答案选C。
8. 在某强酸性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Cu2+、、、B. 、、、
C. 、、、D. 、、K+、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溶液中,Cu2+呈蓝色,A不符合题意;
B.在某强酸性的溶液中,能与酸反应,生成CO2和水,B不符合题意;
C.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AgCl沉淀,C不符合题意;
D.在某强酸性的溶液中,、、K+、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D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a(OH)2 = Ba2+ +2(OH)-
B. NaOH=Na++H+ +O2-
C. FeCl3=Fe3+
D. H2SO4=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电离方程式为:Ba(OH)2 = Ba2+ +2OH-,A错误;
B.氢氧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B错误;
C.氯化铁电离方程式为:FeCl3=Fe3+,C正确;
D.硫酸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
④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BaSO4能完全电离,且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则硫酸钡是电解质,故错误;
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③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则硫酸氢钠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故错误;
④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几乎不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氨气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故选D。
11. 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OH-→H2O
B. H++NaOH→ Na++H2O
C.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D. CH3COOH+OH-→ CH3COO-+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H3COOH+OH-→ CH3COO-+H2O,故答案为D。
【点睛】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12. 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 用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符合离子的配比,离子反应为,故A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B错误;
C.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C错误;
D.Cu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离子反应为2Fe3++Cu=2Fe2++Cu2+,故D正确。
答案选D。
13. 在指定条件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溶液:、、、
B. 强碱性溶液:、、、
C.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
D.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硫酸氢钾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在强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与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在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B.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
C. Fe3+→Fe2+的变化过程中,Fe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D.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反应,因此反应前后不一定有氧的得失,B错误;
C.Fe3+→Fe2+的变化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5. 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是氧化剂B. N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Na是还原剂D. H2O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2Na+2H2O=2NaOH+H2↑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
【详解】A.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是还原剂,故A错误;
B.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a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故B错误;
C.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是还原剂,故C正确;
D.反应中,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是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反应,说明原物质是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
【详解】A.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错误;
B.,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B错误;
C.,铬元素化合价从价降低为价,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正确;
D.,氮元素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D错误;
答案选C。
17. 以下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
A. 2Na+2H2O=2NaOH+H2↑B. 2F2+2H2O=4HF+O2↑
C. CaO+H2O=Ca(OH)2D. Cl2+H2O=HCl+HCl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A错误;
B.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为还原剂,故B错误;
C.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氯气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从氧化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物质的性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说明水中的H和O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18.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B. 2NaHCO3Na2CO3+H2O+CO2↑
C
D. 4NH3+5O24NO+6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阴影部分的反应是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
A.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选;
B.2NaHCO3Na2CO3+H2O+CO2↑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选;
C.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选;
D.4NH3+5O24NO+6H2O不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答案选D。
19. 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 1:1B. 2:1C. 1:2D. 3:2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部分S元素化合从0价升高为+4价,发生氧化反应,部分S元素从0价降为-2价,发生还原反应,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C。
20.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发生在同种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A. 2H2S+SO2=3S+2H2OB. 2KMnO4K2MnO4+MnO2+O2↑
C. 2KClO32KCl+3O2↑D. Cu2O+H2SO4=CuSO4+Cu+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2H2S+SO2=3S+2H2O中,H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之间,A不符合题意;
B.2KMnO4K2MnO4+MnO2+O2↑中,KMn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B不符合题意;
C.2KClO32KCl+3O2↑中,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C不符合题意;
D.Cu2O+H2SO4=CuSO4+Cu+H2O中,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Cu2O中一部分Cu价态升高,一部分Cu价态降低),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题,共40分)
21. 在常温常压下,有以下9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干冰 ②氯化钠 ③蔗糖 ④稀硫酸 ⑤溶液 ⑥碳酸氢钠 ⑦氢氧化钡溶液 ⑧氯化氢 ⑨
(1)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
(2)写出物质⑤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
(3)写出物质⑤和⑥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
【答案】(1) ①. ④⑤⑦ ②. ②⑥⑧
(2)
(3)H++HCO=CO2↑+H2O
【解析】
【分析】①干冰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电离产生离子,不是二氧化碳直接提供的离子;
②氯化钠不导电,是电解质;
③蔗糖不导电,是非电解质;
④稀硫酸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NaHSO4溶液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碳酸氢钠不能导电,是电解质;
⑦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氯化氢不能导电,是电解质;
⑨氨气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其中能导电的是④⑤⑦;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⑥⑧;
【小问2详解】
可以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NaHSO4溶液电离出的氢离子和⑥碳酸氢钠电离出的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CO2↑+H2O。
22. 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a+、Mg2+、Ba2+、Cu2+、Cl-、、离子。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发现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变成碱性,无沉淀产生;
③取少量②中的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根据上述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②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a2+、Cl- ②. Cu2+、Mg2+、、 ③. Na+
(2) ①. H++OH-=H2O ②. Ba2++=BaCO3↓
【解析】
【分析】由无色可知一定不含Cu2+,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发现溶液呈强酸性,则一定不含;
②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变成碱性,无沉淀产生,则一定不含Mg2+;
③取少量②中的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则一定含Ba2+,原溶液中不含,结合离子共存及电荷守恒来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a2+、Cl-,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Cu2+、Mg2+、、,可能存在的离子有Na+;
【小问2详解】
②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变成碱性,离子方程式为H++OH-=H2O;③取少量②中的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②中加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CO3↓。
23. 在反应中,_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元素被还原;被还原的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HNO3 ②. Cu ③. Cu ④. N ⑤. 1∶4
【解析】
【详解】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被氧化,Cu为还原剂,部分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2价,被还原,HNO3为氧化剂,Cu(NO3)2为氧化产物,NO为还原产物,当8mlHNO3参加反应时,有2ml被还原,表现为氧化性,6mlHNO3表现为酸性,被还原的HNO3与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4,故答案为:HNO3;Cu;Cu;N;1∶4.
24.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装置如图1所示。
(1)写出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变化为 ___________。
(3)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表示)可近似地用图2中曲线___________表示(填序号);
【答案】(1)Ba2++SO+2H++2OH-═BaSO4↓+2H2O
(2)开始时灯泡较亮,后逐渐变暗直到熄灭,最后又逐渐变亮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钡与硫酸都是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出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了弱电解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H++2OH-═BaSO4↓+2H2O;
【小问2详解】
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开始时导电能力强,灯泡较亮,后逐渐变暗直到熄灭,最后又逐渐变亮;
【小问3详解】
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图中只有C符合,故答案为:C。
25. 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大小为___________。制备时,将___________逐滴滴加至___________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2)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除了可通过观察颜色以外,还有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b.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1-100nm ②. 饱和氯化铁溶液 ③. 沸水
(2)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胶体和溶液,侧面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3) ① Fe(OH)3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②. 2Fe(OH)3+3H2SO4 = Fe2(SO4)3+6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胶体定义,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大小为1-100nm;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至沸水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小问2详解】
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光照射胶体和溶液,侧面出现光亮通道的是胶体;
【小问3详解】
a.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3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b.随后沉淀溶解,是由于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Fe(OH)3+3H2SO4 = Fe2(SO4)3+6H2O。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
H2SO4
纯碱
CuSO4
CO2
Na2O
B
HCl
烧碱
NaCl
CO
CuO
C
CH3COOH
Ca(OH)2
CaCl2
H2O
Mn2O7
D
HNO3
KOH
Na2CO3
SO2
Ca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某酸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