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一时期()
    A.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 B.距今7000-5000年前
    C.以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元谋人、丁村人、蓝田人等均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其中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排除B项;磨制石器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排除C项;旧石器时代尚未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D项。故选A项。
    2.严文明认为,由于中国史前文化已形成一种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自然地发展为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围许多民族、部族或部族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石。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生生不息 D.地域辽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发展为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围许多民族、部族或部落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点是多个,而且相互融合,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同时随着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因此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是多元一体,B项正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生生不息,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生生不息的问题,排除A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同时随着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即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没有体现地域辽阔,排除D项。故选B项。
    3.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寡反映出贫富差别开始出现,阶级已经萌芽,社会中正孕育着文明因素,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城市出现,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相差悬殊,反映了阶级的出现,表明在此阶段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社会历史已接近文明时代的门槛,D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并未出现阶级分化,排除A、B项;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为主,磨制很少,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处于初期阶段,且早期,社会复杂化程度相对较低,发现的大型聚落及墓葬较少,排除C项。故选D项。
    4.周初,诸侯要到周王室参与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王室的祭典,周天子往往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并表彰其功业。这一变化表明此时()
    A.等级尊卑观念强化 B.礼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C.王权衰落诸侯崛起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诸侯参与助祭到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变为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说明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下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的强大,等级尊卑观念逐渐淡化,排除A项;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王室的祭典,说明礼乐制度受到了挑战,排除B项;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
    5.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请你给它们确定一个主题,其中最为恰当 是()
    A.社会变革 B.诸侯纷争 C.礼崩乐坏 D.思想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问鼎中原”可知,描述的是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反映了周王室衰微的信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描述的是孔子怒斥鲁卿季孙氏僭越周礼的信息;“南门立木”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取信于民,推行变法的信息。由此可见,这些成语反映的主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纷争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礼崩乐坏的现象与题干“南门立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思想领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4年4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了武王墩墓的阶段性发掘成果。武王墩墓位于楚国都城寿春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遗址东约15公里处。据考证,墓中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成语
    典故
    问鼎中原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孰不可忍
    鲁卿季孙氏在他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天子礼)奏乐舞蹈,孔子谓之:“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南门立木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的典型特征。这一考古发现有助于()
    A.印证武王伐纣相关史事的记载 B.深入研究战国晚期楚国的历史
    C.还原楚汉战争发生的来龙去脉 D.了解南方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晚期。根据材料“据考证,墓中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可知,武王墩墓遗址对于研究战国晚期楚国历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B项正确;武王伐纣发生在商朝晚期(公元前1046年),时间上不符合墓中出土文物的时期,排除A项;楚汉战争是秦末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战争,时间上不符合墓中出土文物的时期,排除C项;南方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始于东晋南朝时期,时间上不符合墓中出土文物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7.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战国晚期的秦墓中出土了两片木牍,内容是秦国士兵黑夫写给兄长衷的信,询问自己的“爵位”授予有没有得到落实。由此可推知,战国晚期的秦国()
    A.已击败楚国统一了南方地区 B.形成了完备的邮驿系统
    C.普通民众可借军功获得爵位 D.实现了便捷的商品流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秦国士兵黑夫写信给兄长衷,询问自己的“爵位”有没有得到落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鞅变法后军功爵制在秦国实施,C项正确;湖北原本是战国楚地,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不等于当时秦国已经统一了南方地区,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当时有信息传递系统,无法说明当时邮驿传递信息系统是否完备,排除B项;材料与商品流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思想()
    A.标志着察举制度的形成 B.都受到统治者的青睐
    C.均反映平民的政治诉求 D.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孔子和墨子都提出了自己对于进入仕途的方式,打破了之前以血缘为标准的选官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察举制到汉代才出现,排除A项;孔子和墨子的思想都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排除B项;孔子反映的不是平民的政治诉求,排除C项。故选D项。
    (2022.6·浙江高考·1)
    9.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周”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0.《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上述秦朝的举措()
    A.解决了边境上匈奴的威胁 B.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C.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巩固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北击匈奴,修建长城,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秦朝对北方匈奴的措施,与西南边疆管理无关,排除B项;秦朝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实行郡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下图为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央行政体系以皇权为中心②出现了为皇帝所掌握的中朝
    ③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④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官僚机构,其以皇权为核心,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命管辖,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汉武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说法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朝的暴政导致了()
    A 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军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朝中国。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结合所学,秦朝的暴政致使阶级矛盾尖锐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A项正确;黄巾军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3.在秦朝的法律中,故秦人和新秦人的地位并不对等,所谓的故秦人是关中百姓,新秦人是原六国百姓。秦国的二十等爵在秦灭六国后被推行到天下,东方各国百姓原有的爵位并未得到秦朝的承认。材料意在强调()
    A.秦朝法律存在重大缺陷 B.秦朝的统治蕴含危机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D.二十等爵制更加优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法律对原六国百姓采取了不对等的做法,虽然受到关中百姓欢迎,但法律制度却遭到东方各地的排斥,这说明秦朝的统治蕴含着一定危机,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秦律存在的缺陷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秦国的二十等爵与东方各国的爵制,无法得出其更加优越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4.下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
    A.因河南灾荒而爆发 B.旨在反对秦始皇的统治
    C.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D.破坏了江南社会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09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C项正确;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直接原因是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与河南灾荒无关,排除A项;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秦二世时期,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主要影响北方地区,而非江南,排除D项。故选C项。
    15.据《晋书·乐志》载:张博望(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河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据此可知汉朝()
    A.中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 B.音乐发展依靠外来文化传播
    C.文化发展助力军事强盛 D.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十分深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汉朝时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张骞将西域音乐带回长安;李延年根据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两者将国外的音乐引入汉朝,将本土音乐和外国音乐进行融合,后面用于军事,促进音乐发展,A项正确;音乐发展并非依靠外来文化传播,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音乐用于军事,并不能得出军事强盛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音乐交流,不能得出交流深入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6.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
    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 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 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既整理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还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材料说明《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史记》的记载开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未说明《史记》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史记》首创文学史题材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高度评价了《史记》,但并未展现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排除C 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道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道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道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墓,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牡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丛葬。围绕陶寺道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现人员。此外,在良法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氢中玉城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同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一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答案】(1)因素:权力阶层的出现;等级结构的形成;阶级分化的产生;中心聚落的出现。
    (2)特征:出现最高权力所有者;出现宏伟逮筑和防御工事;群落实现初步统一;相对独立的职官设置;神权与政权的结合;出现集权趋势。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因素,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可知,权力阶层的出现;根据材料一"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嘉莽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可知,等级结构的形成;根据材料一“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基,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丛葬”可知,阶级分化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可知,中心聚落的出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征,根据材料一“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可知,出现最高权力所有者;根据材料一“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材料二“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可知,出现宏伟建筑和防御工事;根据材料一“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可知,群落实现初步统一;根据材料二“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可知,相对独立的职官设置;根据材料二“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可知,神权与政权的结合;出现集权趋势。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材料二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商鞅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的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
    -据杨百胜《商鞅变法法理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春秋时代“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背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答案】(1)具体表现:孔子恢复周礼;老子小国寡民历史意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任意2点即可)
    (2)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列国纷争;
    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私田大量开垦;思想:百家争鸣,适应富国强兵需要的法家思想受到推崇,集权思想应运而生;阶级关系: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影响: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打击了贵族特权;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任答4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的具体表现是孔子恢复周礼;老子小国寡民。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回答百家争鸣的意义,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背景:根据材料“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等角度回答: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列国纷争;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私田大量开垦;思想:百家争鸣,适应富国强兵需要的法家思想受到推崇,集权思想应运而生;阶级关系: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影响:根据材料“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 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得出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打击了贵族特权;根据材料“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得出强化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得出促进了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9.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仲舒传》
    材料二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
    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的理解。
    【答案】(1)背景:黄老无为的思想无法再解决西汉的现实问题;诸侯国问题严重;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突出;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文景之治奠定了统一基础;董仲舒杂糅了道家、法家等思想内容。
    (2)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而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强化大一统的各项举措:如秦朝时期建立专制主义集权体制,这种体制的构建有助于维护统一,特别是地方采用的郡县制度是维护中央集权的有限措施,基本为后世所沿用。到汉朝时期,汉武帝通过政治上的推恩令,基本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限制私商的重农抑商的政策,边疆治理上,打击匈奴,设置机构,稳定了边疆局势,这些措施维系了国家的大一统的同时也基本被后世所延续。另一方思想家也为大一统国家创造理论依据,改造了儒学,使得思想更加符合社会和统治者的需求,由此可知不论是政府的举措还是思想理论的完善在秦汉时期都在大一统的形成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汉(中国)。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西汉时期的社会问题及董仲舒思想的内容及道家思想的弊端进行整理,如:黄老无为的思想无法再解决西汉的现实问题;诸侯国问题严重;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突出;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文景之治奠定了统一基础;董仲舒杂糅了道家、法家等思想内容。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秦汉(中国)。认识:根据材料“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方面对其进行论述,一方面是国家为维护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另一方面可从理论的构建上进行论述。如: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而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强化大一统的各项举措:如秦朝时期建立专制主义集权体制,这种体制的构建有助于维护统一,特别是地方采用的郡县制度是维护中央集权的有限措施,基本为后世所沿用。到汉朝时期,汉武帝通过政治上的推恩令,基本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限制私商的重农抑商的政策,边疆治理上,打击匈奴,设置机构,稳定了边疆局势,这些措施维系了国家的大一统的同时也基本被后世所延续。另一方思想家也为大一统国家创造理论依据,改造了儒学,使得思想更加符合社会和统治者的需求,由此可知不论是政府的举措还是思想理论的完善在秦汉时期都在大一统的形成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

    相关试卷

    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