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各地月考历史试题(75份)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教师:李秋忍审题教师:葛燕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一时期()
A.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 B.距今7000-5000年前
C.以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严文明认为,由于中国史前文化已形成一种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自然地发展为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围许多民族、部族或部族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石。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生生不息 D.地域辽阔
3.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
4.周初,诸侯要到周王室参与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王室的祭典,周天子往往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并表彰其功业。这一变化表明此时()
A.等级尊卑观念强化 B.礼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C.王权衰落诸侯崛起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5.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请你给它们确定一个主题,其中最为恰当的是()
A.社会变革 B.诸侯纷争 C.礼崩乐坏 D.思想解放
6.2024年4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了武王墩墓的阶段性发掘成果。武王墩墓位于楚国都城寿春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遗址东约15公里处。据考证,墓中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这一考古发现有助于()
A.印证武王伐纣相关史事的记载 B.深入研究战国晚期楚国的历史
C.还原楚汉战争发生的来龙去脉 D.了解南方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
7.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战国晚期的秦墓中出土了两片木牍,内容是秦国士兵黑夫写给兄长衷的信,询问自己的“爵位”授予有没有得到落实。由此可推知,战国晚期的秦国()成语
典故
问鼎中原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孰不可忍
鲁卿季孙氏在他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天子礼)奏乐舞蹈,孔子谓之:“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南门立木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A.已击败楚国统一了南方地区 B.形成了完备的邮驿系统
C.普通民众可借军功获得爵位 D.实现了便捷的商品流通
8.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思想()
A.标志着察举制度的形成 B.都受到统治者的青睐
C.均反映平民的政治诉求 D.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9.(2022.6浙江高考·1)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10.《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上述秦朝的举措()
A.解决了边境上匈奴的威胁 B.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C.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巩固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11.下图为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央行政体系以皇权为中心②出现了为皇帝所掌握的中朝
③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④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朝的暴政导致了()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军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3.在秦朝的法律中,故秦人和新秦人的地位并不对等,所谓的故秦人是关中百姓,新秦人是原六国百姓。秦国的二十等爵在秦灭六国后被推行到天下,东方各国百姓原有的爵位并未得到秦朝的承认。材料意在强调()
A.秦朝法律存在重大缺陷 B.秦朝的统治蕴含危机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D.二十等爵制更加优越
14.下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
A.因河南灾荒而爆发 B.旨在反对秦始皇的统治
C.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D.破坏了江南社会的稳定
15.据《晋书·乐志》载:张博望(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河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据此可知汉朝()
A.中西交流推动文化创新 B.音乐发展依靠外来文化传播
C.文化发展助力军事强盛 D.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十分深入
16.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 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 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道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道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道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墓,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牡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丛葬。围绕陶寺道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
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现人员。此外,在良法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氢中玉城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同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一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材料二
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商鞅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的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
-据杨百胜《商鞅变法法理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春秋时代“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背景,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12分)
19.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6分)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仲舒传》
材料二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的理解。(10分)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卷答案
选择题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7.C
8.D
9.A
10.D
11.C
12.A
13.B
14.C
15.A
16.D
非选择题答案
17.
(1)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
出现权力阶层独占的区域,如宫殿区、仓储区等。
墓葬呈现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存在多个层次等级。
有中心聚落,如陶寺聚落在聚落群中处于绝对中心地位。
(2)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建筑有等级差异,如大地湾群落建筑有中心主室与侧室之分,且面积、质量和结构不同。
聚落有分化,部分有防御设施,部分没有,且出现军事将领和巫现人员。
墓葬礼制有等级,不同规模墓葬殉葬品有差异,神权与政权结合。
18.
(1)具体表现: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历史意义:
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
为后世社会科学提供了思想源头。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2)背景:
人口增加,井田制度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
影响:
使秦国土地私有,失去按血缘分封经济基础,推动郡县制建立。
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
19.
(1)背景:
西汉初期,思想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缺乏统一思想。
法制数变,百姓不知所守。(2)理解:
思想上,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大一统”思想得到强化和统一。
制度上,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制度文化,如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一系列制度等。
统治者的推动,秦汉时期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思想家的弘扬,秦汉时期思想家全力以赴地弘扬“大一统”理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科素养绿色评价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