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位置 位移免费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位置位移的基本内容,能用位移分析物体的位置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推理和论证的方法,能明确区分路程和位移。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位置位移的特点和规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
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矢量和标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黑板与粉笔
坐标轴模型
物体运动路径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
教师提问:为什么以前的人很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呢?
学生回答:他们在穿越沙漠时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以及还有多远才能走出沙漠,从而在绝望中死去。
教师总结:在物体运动中,它的位置确定和位置变化(位移)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我们通过研究《位置位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 位置的确定
(1)怎样确定客轮(质点)的位置?
教师提问:要确定客轮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经度、纬度和位置变化。
教师总结:要正确地描述质点的位置,需要建立坐标系。
(2)怎样用坐标轴来描述直线运动?
“位置追踪:用数轴记录小车运动轨迹”
实验材料:
一条长直轨道
一辆电动小车
一个标记笔(或电子记录设备)
数轴图纸(或自行绘制在纸板上的数轴)
尺子和铅笔(用于设置起点和标记位置)
实验步骤:
在长直轨道的一端设置一个起点,使用尺子和铅笔在数轴图纸上对应位置标记为原点O。
规定数轴的正方向为小车行驶的方向(例如,正北)。
设定数轴的单位长度,比如每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
将电动小车放置在起点处,并启动它沿着轨道行驶。
当小车停止或到达预定位置时,使用标记笔在数轴上记录小车的当前位置坐标。
重复上述步骤,但这次让小车行驶到不同的距离,并记录每次的终点坐标。
2. 位移的概念
(1)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
(2)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3)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
(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教师提问:求位移时一定要回答什么?
学生回答:方向。
3.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教师提问:位移与路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回答:
位移有方向,路程没有方向。
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路程只跟运动路径有关。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在其他情况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
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
4. 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作矢量。比如:力、速度、位移。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作标量。比如:质量、体积、温度、路程。
5. 例题分析
问题:一辆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沿x轴正方向行驶到点P(8m, 0),然后沿y轴负方向行驶到点Q(8m, -6m)。请问,小车从O点到Q点的位移大小是多少?位移的方向与哪个坐标轴的方向夹角更大?
例题2:一个足球从地面以20°角斜向上踢出,飞行了15m高后落下,并在地面上滚动了3m后停止。请问,这个过程中足球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从踢出点到停止点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既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又能够深入消化知识点。】
(三)巩固训练
学生分组,进行训练PK。
一辆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沿x轴正方向行驶到点P(8m, 0),然后沿y轴负方向行驶到点Q(8m, -6m)。请问,小车从O点到Q点的位移大小是多少?位移的方向与哪个坐标轴的方向夹角更大?
一物体沿不同的路径由A点运动到B点,以下关于该物体位移大小的表述正确的是(考虑到路径的多样性,但位移仅由初末位置决定):
A. 沿曲折路径较大
B. 沿直线路径较大
C. 沿上坡路径较大
D. 无论路径如何,位移大小都相同。
答案:D。
一个足球从地面以20°角斜向上踢出,飞行了15m高后落下,并在地面上滚动了3m后停止。请问,这个过程中足球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从踢出点到停止点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能够让学生通过PK的形式,结合实际应用题,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达到消化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是标量。
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路程只跟运动路径有关。
矢量和标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方向。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理解了位移的概念,掌握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并初步认识了矢量和标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用具,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同时,通过例题分析和巩固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 时间 位移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16289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 时间 位移精品教案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提出问题,学以致用,思考与讨论,拓展与讨论,回顾与思考,播放实验过程视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 位置 位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 位置 位移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位移,矢量和标量,位移-时间图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位移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位移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