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神舟十六号到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期间,“太空菜园”经历了两个航天员乘组的照料,蔬菜生长良好。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对“太空菜园”中种植的新鲜蔬菜进行了采摘,并品尝了这些美味的“太空蔬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空蔬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为蛋白质
B. 太空菜园需要设置适宜强度的光照
C. 同种蔬菜在太空和地球上种植时,其遗传物质可能不同
D. 栽培过程需要补充微量元素Mg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等,其中蛋白质通常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适宜强度的光照有助于蔬菜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其中镁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详解】A、细胞中有机物有蛋白质、糖类、脂质等,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通常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A正确;
B、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设置适宜强度的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利于蔬菜生长,B正确;
C、太空中特殊的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同种蔬菜在太空和地球上种植时,其遗传物质可能不同,C正确;
D、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栽培过程补充微量元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但镁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D。
2.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物质1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 物质2是磷脂分子,其亲水性头部朝内,疏水性尾部朝外
C. a侧为细胞外侧,b侧为细胞内侧
D. 物质3是糖被,其与细胞识别、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表示蛋白质,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3表示糖蛋白(糖被)。
【详解】A、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物质1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物质2是磷脂分子,其亲水性头部朝外,疏水性尾部朝内,B错误;
C、据图,a侧含有糖蛋白,为细胞外侧,b侧为内侧,C正确;
D、物质3是糖被,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信息交流(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B。
3.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并转葡萄糖的模式如图所示,a、b、c为三种转运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运蛋白a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不需要和葡萄糖结合
B.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
C. 转运蛋白b可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具有专一性
D. 小肠上皮细胞将Na+转运至组织细胞间隙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解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
【详解】A、转运蛋白a为载体蛋白,其转运过程需要与转运物质结合,A错误;
B、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需的能量来自Na+顺浓度梯度运输所产生的势能,B错误;
C、转运蛋白b只可转运葡萄糖和Na+,具有专一性,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c将Na+转运至组织细胞间隙,是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ATP,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4. 基因A控制着纺锤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伸长时间和长度。当植物细胞的基因A发生突变,纺锤体的伸长时间和长度会显著缩短,在其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梭形纺锤体
B.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分裂
D.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受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详解】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丝会形成梭形纺锤体,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植物细胞的基因A发生突变后,纺锤体的伸长时间和长度显著缩短,但着丝粒仍可以正常分裂,C错误;
D、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进而影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正确。
故选C。
5.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污染后,桦尺蠖体色黑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树干变黑导致桦尺蠖出现黑色个体
B. 树干变黑提高了浅色桦尺蠖被捕食的概率
C. 环境直接选择了桦尺蠖的表型
D. 黑色基因的频率在该过程中逐渐提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桦尺蠖体色的黑化是因为工业污染导致树干变黑后,黑色个体有更好的生存优势而非变异原因。自然选择会导致在这样的环境中,黑色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殖,黑色基因的频率逐渐提高。因此,树干变黑不会直接导致桦尺蠖出现黑色个体,A错误;
B、树干变黑后浅色桦尺蠖容易被其天敌发现,因此提高了浅色桦尺蠖被捕食的概率,B正确;
C、环境直接作用于桦尺蠖的表现型,导致其发生进化,C正确;
D、树木变黑后黑色桦尺蠖更容易生存,因此黑色基因的频率在该过程中逐渐提高,D正确;
故选A。
6. 下图表示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甲基化过程。酶E作用后的DNA分子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DNA分子不能复制
B. DNA分子不能转录
C. DNA分子的碱基序列改变
D. 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DNA某些区域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
【详解】甲基化不会改变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DNA分子可以复制,但是DNA分子的表达可能被抑制。因此,DNA分子最可能不能发生转录。综上所述,ACD项错误,B正确。
故选B。
7. 下列物质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有( )
①血红蛋白②通道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RNA聚合酶⑥甘油三酯⑦碳酸氢盐⑧纤维素⑨抗体
A. ①②⑤⑧B. ②⑤⑥⑧C. ①③⑥⑦D. ④⑤⑦⑨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血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详解】①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①符合题意;
②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即不属于血浆中的成分,②符合题意;
③葡萄糖属于血浆成分,③不符合题意;
④尿素属于代谢废物,需要靠血浆运输,属于血浆中得成分,④不符合题意;
⑤RNA聚合酶属于胞内酶,催化细胞的转录过程,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即不属于血浆中的成分,⑤符合题意;
⑥甘油三酯就是脂肪,属于血浆成分,⑥不符合题意;
⑦碳酸氢盐可以作为缓冲物质,调节pH值,属于血浆成分,⑦不符合题意;
⑧纤维素属于植物所特有的糖类,不属于血浆成分,⑧符合题意;
⑨抗体属于血浆成分,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为探究肝匀浆是否能维持pH稳定,某同学选择清水、磷酸盐缓冲液和肝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是清水组,实验组是肝匀浆组和缓冲液组
B. 实验开始时无须对清水、缓冲液、肝匀浆的pH进行检测
C. 清水组数据不合理,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
D. 肝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说明肝匀浆中含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磷酸盐缓冲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肝匀浆是否能维持pH稳定,所以肝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其中清水组属于空白对照,缓冲液组属于标准对照,A错误;
B、实验开始时需要对初始pH进行检测,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从而判断其pH的变化情况,B错误;
C、清水组数据不合理,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因为清水不具有缓冲作用,C正确;
D、肝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但肝匀浆中维持pH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磷酸盐缓冲物质,也有可能是碳酸盐缓冲物质,D错误。
故选C。
9.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通透性极高。毛细淋巴管起始端的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淋巴管瓣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淋巴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B. 淋巴液中的成分及含量与组织液中的相同
C. 推测图中单向活瓣可限制淋巴液倒流
D. 某些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A、淋巴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体内物质的交换和免疫功能,A正确;
B、淋巴液与组织液有相似的成分,但含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在进入淋巴管后,淋巴液会发生成分变化,B错误;
C、由图可知:单向活瓣结构可以限制淋巴液倒流,防止淋巴液逆行,C正确;
D、某些淋巴细胞是生活在淋巴液中的,因此某些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D正确;
故选B。
10. 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B. 铃声出现,狗分泌唾液,铃声为非条件刺激
C.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某人听到“酸梅”后会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有些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具备反射,比如单细胞生物,A错误;
B、铃声出现,狗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铃声为条件刺激,B错误;
C、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
D、某人听到“酸梅”后会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D正确。
故选D。
11. 人体的甲状旁腺能够分泌甲状旁腺素(PTH),PTH可促进骨钙的溶解、小肠对钙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分泌的降钙素能抑制骨钙的溶解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TH可以促进血钙浓度升高
B. 降钙素和PTH在调节血钙浓度方面相抗衡
C. PTH分泌过多可能会引起降钙素分泌增加
D. 若降钙素含量过低,则人体会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降钙素是多肽类激素,是由人体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降钙素的作用是能够通过直接抑制骨钙溶解,以及抑制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钙浓度。
【详解】A、PTH可促进骨钙的溶解、小肠对钙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可见,PTH可以促进血钙浓度升高,A正确;
B、PTH可促进骨钙的溶解、小肠对钙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进而促进血钙升高,而的降钙素能抑制骨钙的溶解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可见,降钙素和PTH在调节血钙浓度方面相抗衡,B正确;
C、PTH可促进骨钙的溶解,PTH分泌过多会使血钙浓度升高,进而促进降钙素分泌,C正确;
D、降钙素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若降钙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吸收的钙增多,不会使人体出现抽搐现象,D错误。
故选D。
12. 瘦素主要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可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的合成。瘦素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瘦素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B. 图中的胰岛细胞可受到瘦素与下丘脑的直接调控
C. 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均含有识别瘦素的受体
D. 抑制瘦素的合成可抑制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
【答案】C
【解析】
【分析】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抑制食欲,可作用于下丘脑促进相应生理过程。
【详解】A、由图可知: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促进糖原分解,所以a激素为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A错误;
B、胰岛细胞不受瘦素的直接调控,B错误;
C、瘦素可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所以可以判断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上有识别瘦素的受体,C正确;
D、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瘦素的合成会增强食欲,减少能量消耗,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科研人员为研究亚硝胺、G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每天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亚硝酸灌胃一段时间,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中G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组织病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无表达,“+”表示表达,“+”越多表达水平越高。
A. 控制G蛋白合成的基因可能是原癌基因
B. 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C. G蛋白表达就说明肝细胞发生了癌变
D. 亚硝酸盐是影响G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本实验探究的是亚硝胺、G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自变量是亚硝胺,实验组大鼠每天用适量生理盐水配制的亚硝胺连续灌喂19周,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喂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19周。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对照组大鼠不灌喂亚硝胺,G蛋白无表达,大鼠肝组织无病变;实验组大鼠灌喂亚硝胺,G蛋白表达,G蛋白表达水平较低时,大鼠肝组织无病变,但随G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大鼠肝组织病变越来越严重。
【详解】A、分析表中信息可知,随着G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大鼠肝组织病变由肝硬化向肝癌转变,由此可推测:G蛋白可能是能导致癌变的原癌基因,A正确;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亚硝胺,实验组大鼠每天用适量生理盐水配制的亚硝胺连续灌喂19周,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喂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19周,B正确;
C、G蛋白表达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肝细胞可能不会发生癌变,C错误;
D、亚硝酸盐在一些因素下可以转变为引起细胞癌变的亚硝胺,因此亚硝酸盐是影响G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D正确。
故选ABD。
14. 玉米的蔗糖含量增加导致其甜度增加。这种甜度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些基因表现出完全显性,相关基因的位置以及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基因A的玉米蔗糖含量低的原因是无法合成酶1
B. aaBBDD的玉米具有一定的甜度,原因是淀粉可转化为蔗糖
C. aaBBdd和aabbDD的玉米淀粉转化为蔗糖增加,甜度较高
D. AABBdd和aabbDD杂交得到F1,F1自交后代中甜度最高的玉米的占比为3/32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在基因B和D的作用下,控制合成酶2,在酶2的作用下,蔗糖转化为淀粉;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
【详解】A、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而含有基因A的玉米无法合成酶1,故玉米蔗糖含量低,A正确;
B、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故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具有一定的甜度的原因是淀粉能合成为蔗糖,B正确;
C、aaBBdd和aabbDD的玉米可以合成酶1,但不能合成酶2,故淀粉转化为蔗糖增加,甜度较高,C正确;
D、AABBdd和aabbDD杂交得到F1为AaBbDd,由于基因A/a和D/d均位于4号染色体上,因此F1自交后代中甜度最高的玉米是aabbDD,其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D错误。
故选ABC。
15. 科研人员以大鼠为实验材料研究焦虑与努力动机(愿意付出努力的意愿)之间的关系。按照大鼠的焦虑程度分为低焦虑大鼠和高焦虑大鼠两组,给予两组大鼠刺激,使其处于相同的压力状态,并将其放入操作式条件反射箱中,如图(a)所示,在该箱中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操作,才能获得奖励,大鼠获得奖励的次数越多,表示大鼠的努力动机越强,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正常状态下,焦虑程度对大鼠的努力动机几乎没有影响
B. 低焦虑程度下,一定的应激压力会提高大鼠的努力动机
C. 高焦虑程度下,一定的应激压力会降低大鼠的努力动机
D. 情绪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调节压力能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本实验为研究处于不同焦虑状态的个体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愿意付出努力的意愿)的变化,则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焦虑状态的大鼠,因变量为“努力动机”。
【详解】A、由该实验结果可知,正常状态下,低焦虑大鼠和高焦虑大鼠获得奖励的次数是一样的,说明焦虑程度对大鼠的努力动机几乎没有影响,A正确;
B、低焦虑程度下,应激状态的大鼠获得奖励的次数比正常大鼠获得的奖励次数更多,说明一定的应激压力会提高大鼠的努力动机,B正确;
C、高焦虑程度下,应激状态的大鼠获得奖励的次数比正常大鼠获得的奖励次数少,说明一定的应激压力会降低大鼠的努力动机,C正确;
D、情绪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故选ABC。
16. 郎飞结是指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中的无髓鞘部分。研究表明,郎飞结处具有Na+通道,两个相邻郎飞结之间的轴突膜上没有Na+通道,这使得兴奋以跳跃方式传导,大大加快了有髓鞘纤维处兴奋的传导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到刺激时,髓鞘和郎飞结都会产生动作电位
B. 兴奋在郎飞结之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C. 郎飞结的形成不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
D. 构成髓鞘的细胞与神经元一起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BD
【解析】
【分析】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的Na+内流,使得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但髓鞘处轴突膜中几乎没有钠离子通道,所以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只能在无髓鞘裸露处跳跃式传导。
【详解】A、髓鞘处轴突膜中几乎没有钠离子通道,所以无法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
B、郎飞结是指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中的无髓鞘部分,兴奋在郎飞结之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正确;
C、郎飞结的形成使得兴奋以跳跃方式传导,大大加快了有髓鞘纤维处兴奋的传导速度,有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C错误;
D、构成髓鞘的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并且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一类有益微生物,其菌丝能够侵入植物根系皮层内部。某实验室研究了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的福鼎大白茶接种AMF后的光合特性。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人员首先研究了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两种条件下接种AMF后的菌根侵染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在______条件下接种的效果更好。
(2)下表表示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的福鼎大白茶接种AMF后的光合特性。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②据表分析,干旱胁迫对福鼎大白茶的影响是______,从而导致福鼎大白茶的光合速率______。
(3)表中数据显示,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AMF均能______福鼎大白茶的光合速率。然而,AMF对福鼎大白茶光合速率的影响在这两种条件下的原因有所不同,具体原因分别是_____。
【答案】(1)正常供水
(2) ①. 是否正常供水、是否接种AMF ②. 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气孔相对导度明显降低 ③. 下降
(3) ①. 提高 ②. 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接种AMF主要通过增加福鼎大白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来增强光反应,从而提升光合速率;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MF不仅通过提高叶绿素相对含量来增强光反应,还通过改善气孔相对导度来增强暗反应,进而提升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生物实验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
【小问1详解】
图中数据显示,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接种AMF后,菌根侵染率显著提高,这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接种效果更佳。
【小问2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是否正常供水和是否接种AMF,而因变量则为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气孔相对导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福鼎大白茶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不大,但气孔相对导度显著下降,这减少了CO2的吸收,降低了暗反应速率,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
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接种AMF主要提高了福鼎大白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而没有提高气孔导度,这表明AMF主要通过增强光反应来提高光合速率。然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MF显著提高了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气孔相对导度,从而同时增强了光反应和暗反应,提升了光合速率。
18. 三体是指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研究人员在玉米试验田中发现一株2号染色体的三体玉米。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体玉米发生的变异是______。
(2)玉米的2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B/b。让基因型为Bb的母本与基因型为BB的父本杂交,所得的F1中出现了一株基因型为Bbb的三体。不考虑基因突变,该三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研究人员可利用三体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玉米的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为探究基因A/a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以上述三体玉米进行了相关实验,已知含有两条2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Ⅰ.自然界中抗病基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Ⅱ.研究人员用普通纯合抗病玉米和三体感病玉米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的三体玉米自交得到F2。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根据以上信息分析,F1的表型是______。
②预期的结果及结论:若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若基因A/a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
(2)母本在减数分裂II时,基因b所在的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产生了基因型为bb的雌配子,与基因型为B的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了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
(3) ①. 基因突变 ②. 抗病 ③. 抗病:感病=2:1 ④. 抗病:感病=3:1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小问1详解】
三体玉米含有三条2号染色体,其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小问2详解】
基因型为Bbb的三体可能是由基因型为B的雄配子和基因型为bb的雌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基因型为bb的雌配子则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基因b所在的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而产生的。
【小问3详解】
Ⅰ、自然界中产生新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Ⅱ、若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三体感病玉米的基因型是aaa,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1:1,以普通纯合抗病玉米(AA)和三体感病玉米(aaa)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的F1的基因型为Aa、Aaa,均表现为抗病。选择F1中的三体玉米(Aaa)自交得到F2,由于含有两条2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因此三体玉米(Aaa)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1:2:2,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1:2,故F2中抗病:感病=2:1,若基因A/a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三体感病玉米的基因型是aa,以普通纯合抗病玉米(AA)和三体感病玉米(aa)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的F1的基因型为Aa,表型为抗病。选择F1中的三体玉米(Aaa)自交得到F2,F2中抗病:感病=3:1。
19. 松果体是人体的一种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褪黑素,该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已知褪黑素有助于人体的睡眠,且光信号对视网膜细胞的刺激作用与暗信号对视网膜细胞的刺激作用相反,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调节过程体现了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对于褪黑素的调节的意义是______。
(2)外界的暗信号刺激视网膜细胞产生______,通过反射弧引起褪黑素分泌的变化。据图分析,暗信号的刺激会使褪黑素的分泌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
(3)下丘脑向传出神经传递信号时所分泌的物质叫作______,信号在该反射弧上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
(4)根据材料分析,熬夜使用手机容易失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负反馈 ②. 有利于维持褪黑素含量的平衡
(2) ①. 兴奋(或电信号) ②. 增加 ③.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3) ①. 神经递质 ②.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光信号会刺激视网膜细胞,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暗信号刺激,会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的分泌又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该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该过程褪黑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下丘脑的调控,即暗信号刺激,会通过下丘脑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的分泌又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减少褪黑素的分泌,该调节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因此,负反馈调节对于褪黑素的调节的意义是有利于维持褪黑素含量的平衡。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外界暗信号刺激视网膜细胞后,可引起褪黑素分泌,说明外界的暗信号刺激视网膜细胞产生了兴奋(或电信号),该信号通过以下丘脑为神经中枢的反射弧传递至松果体,使其分泌褪黑素。据图可知,暗信号的刺激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增加。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据图分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小问3详解】
神经细胞间进行信号传递时,神经递质起了信息分子的作用,即下丘脑向传出神经传递信号时所分泌的物质叫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信号在该反射弧上单向传递。
【小问4详解】
熬夜使用手机时,手机屏幕的光信号会刺激视网膜细胞,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
20. 苦涩的药里面即使加了糖,人也能感觉到苦味。研究发现,苦味和甜味的调控机制与位于脑干的味觉中枢有关,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在喝了苦涩的药后会在_________感觉到苦味,兴奋在该过程中以__________形式传递。
(2)图中的X是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________(填“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
(3)苦涩的药中加入糖后,人仍会感觉很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Calb2+神经元和 Sst+神经元是与味觉有关的神经元。实验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激活Calb2+神经元则诱发小鼠大量饮水,而反之激活 Sst+神经元则抑制小鼠饮水。根据以上信息分析,Calb2+神经元是与________有关的神经元,Sst+神经元是与________有关的神经元。(选填“甜味”或“苦味”)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的苦味皮层区 ②. 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2) ①. 抑制性 ②. 突触后膜
(3)甜味物质能在甜味皮层区产生甜觉,但该信号不能传至苦味中枢;而苦味物质产生苦觉信号,可以传至甜味中枢抑制甜觉的产生
(4) ①. 甜味 ②. 苦味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电信号)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1详解】
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某人在喝了苦涩的药后会在大脑皮层的苦味皮层区感觉到苦味。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形式传递。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苦味物质产生的苦觉信号,可以传至甜味中枢抑制甜味的产生,因此图中的X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小问3详解】
甜味物质能在甜味皮层区产生甜觉,但该信号不能传至苦味中枢,而苦味物质产生的苦觉信号,可以传至甜味中枢抑制甜味的产生,故在苦药中加糖仍会感觉很苦。
【小问4详解】
小鼠本能的“偏好”甜食、“厌恶”苦食,激活Calb2+神经元则诱发小鼠大量饮水,从而稀释苦味,由此可知,Calb2+神经元是与苦味有关的神经元,反之激活Sst+神经元则抑制小鼠饮水,则使甜味保留较长时间,由此可知,Sst+神经元是与甜味有关的神经元。
2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趋向年轻化,这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而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机理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识别并结合,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答出2点)。
(2)胰岛素通过促进来______产生更多的GLUT-4,并促进______,使细胞膜上的GLUT-4增多,从而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同时,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①______和过程②______来降低血糖。
(3)某些2型糖尿病是由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导致的。科研人员发现血糖调节因子FGF1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探究FGF1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利用模型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的模型鼠为______的小鼠。根据图2实验结果分析,随着FGF1浓度的增加,模型鼠体内的胰岛素含量逐渐降低,可能是因为FGF1能够______,因而提高了胰岛素功效。
【答案】(1)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 ①. 基因的表达(或GLUT-4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②. 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③. 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④. 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3) ①. 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②. 增加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
【解析】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小问1详解】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调节血糖含量,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胰岛素作用是要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识别并结合,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GLUT4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胰岛素能促进控制GLUT4合成的基因表达(GLUT-4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并刺激含有GLUT4分子的囊泡从胞内移动到细胞膜上,使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进而促进GLUT4分子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因此,据图可知,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①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和过程②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来降低血糖。
【小问3详解】
某些2型糖尿病是由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导致的,为探究FGF1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实验中的模型鼠为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的小鼠。图2结果显示随着FGF1浓度的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胰岛素浓度下降并接近正常值。由于该模型鼠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推测FGF1可能可通过促进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受体合成,增加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等,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功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组别
组织病变情况
G蛋白表达水平
大鼠数量
对照组
无病变
-
120
实验组
无病变
+
19
肝硬化
++
21
肝癌(未转移)
+++
59
肝癌(伴转移)
++++
21
处理
叶绿素相对含量
气孔相对导度
正常供水
2.25
0.032
正常供水+AMF
2.53
0.033
干旱胁迫
2.24
0.025
干旱胁迫+AMF
2.45
0.0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湖南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