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ATP
    B. 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C. NO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而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
    D. 该过程表明NO作为体液因子对平滑肌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1、气体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2、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A正确;
    B、硝酸甘油在人体内转化成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B正确;
    C、NO可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从而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而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C错误;
    D、NO能作为体液因子对平滑肌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D正确。
    故选C。
    2. 斑马鱼幼鱼皮肤表面张力增大引起Piezl离子通道开放,进而诱导表面上皮细胞(SEC)在DNA不复制的情况下进行分裂。这种“无复制分裂”能保障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失活会影响SEC的无复制分裂
    B. 基因突变导致SEC具有了无复制分裂能力
    C. 无复制分裂有利于幼鱼的快速生长
    D. Piezl离子通道抑制剂可促进无复制分裂的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斑马鱼幼鱼有一个快速生长期,此时其皮肤的表面上皮细胞(SEC)数量必须迅速增加,才能构成生物体与外界之间的保护屏障。斑马鱼幼鱼皮肤扩张过程中的张力使表面上皮细胞能在不复制其DNA的情况下进行分裂(通过涉及离子通道蛋白Piez1开放活性)。这种“无复制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比它们的母细胞更平、更小,DNA含量也比母细胞要少。
    【详解】A、SEC在DNA不复制的情况下进行分裂,则DNA不需要解旋,所以解旋酶失活不会影响SEC的无复制分裂,A错误;
    B、SEC具有了无复制分裂的能力,是由皮肤表面张力增大引起Piezl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的,B错误;
    C、“无复制分裂”能保障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则无复制分裂有利于幼鱼的快速生长,C正确;
    D、Piezl离子通道开放诱导SEC无复制分裂,则Piezl离子通道抑制剂抑制了无复制分裂的发生,D错误。
    故选C。
    3. 下图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核酸检测的基本流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RT-RCR”技术,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其基本原理是DNA的复制,过程中加入与特定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这样每新合成一条DNA链,就会产生一个荧光分子,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为阳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过程都需要加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 若样本被污染,RNA酶将病毒RNA降解,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
    C. 若只考虑一个DNA,其复制了n次,则整个过程中可以检测到2n+1-2个荧光信号
    D. 若样本RNA中A占碱基总数的20%,则通过①产生的DNA中T占碱基总数的20%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①为逆转录,②为复制,两者都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因此①②过程都需要加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正确;
    B、如果样本内的病毒RNA被降解,会导致无法检测出样本内的正确病毒数目,B正确;
    C、复制n次,新形成了2n-1个DNA分子,共新产生2n+1-2个脱氧核苷酸链,由于每新合成一条DNA链,就会产生一个荧光分子,则共有2n+1-2个荧光信号,C正确;
    D、逆转录时,RNA的碱基与合成的DNA链的碱基互补,即A与T碱基互补,U与A碱基互补,RNA为单链分子,DNA是双链,不知RNA中U含量,通过①产生的DNA,仅由A含量无法推出两条链中T的含量,因此无法计算DNA中T占的比例,D错误。
    故选D。
    4.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是雄性动物,图1中各时期图像可能在同一视野中观察到
    B. 基因重组发生在图1中细胞D和图2中的GH段所示时期中
    C. 处于图2中CD、GH、OP段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可能相同
    D. 图2中DE、HI、JK、PQ段都会发生着丝粒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图A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C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D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图2中,AE段核DNA数目加倍后又减半,表示有丝分裂;FK段核DNA加倍一次,连续减半两次,表示减数分裂;LM段染色体数目恢复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表示受精作用;MQ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减半,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A、由图1可知,图A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C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D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该动物是雄性动物,但图中各时期的图像处于不同时期,而视野中大部分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需要移动装片进行观察才可看到各时期的细胞,A错误;
    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发生在图1中细胞D,FK段核DNA加倍一次,连续减半两次,表示减数分裂,且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阶段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图2中AE段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或4N;FK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N;MQ段也表示有丝分裂,其中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N。因此处于图2中CD、GH、OP段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相同,C错误;
    D、图2中DE为有丝分裂末期,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CD段(有丝分裂后期);HI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着丝粒未分裂;JK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IJ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PQ段为有丝分裂末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NO段(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5. 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
    A. 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B. 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导致的组织水肿
    C. 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 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过敏、肾小球肾炎、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淋巴循环受阻等。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主要是因为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浮肿。
    【详解】A、孕妇身体浮肿的原因是胎儿从母体血浆获得了大量蛋白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减小,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吸水,从而出现浮肿现象。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一样,A不符合题意;
    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一样,B不符合题意;
    C、蛋白尿是由于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一样,C不符合题意;
    D、局部组织代谢旺盛,排到组织液,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血浆蛋白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味觉的过程中,兴奋在①处单向传递,在②上双向传导
    B. 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苦味神经元,导致“苦尽甘来”
    C. CeA产生的甜觉会促进GCbt,导致“甜不压苦”
    D. 该实例说明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图中①是神经末稍和细胞连接处,表示突触;②是神经纤维。
    【详解】A、①是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味蕾接受苦味分子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故形成味觉的过程中,兴奋在①②处的传导方向都是单向的,A错误;
    B、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从图中可知,会正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B错误;
    C、据图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的生物学机制是: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当我们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C错误;
    D、由图可知,大脑皮层的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正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所以该实例说明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故选D。
    7. 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它离子。在任氏液中培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盐酸胺碘酮作为钾离子通道阻断剂被用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Na+停止内流,动作电位达到峰值
    B. 加入盐酸胺碘酮后,从a到c的时间会变短
    C. e点时,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D. 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b点会下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 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点位的过程,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据图可知,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都是钠离子通道开放,在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c点Na+停止内流,开始发生钾离子外流,A正确;
    B、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有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需要钾离子通道蛋白协助,盐酸胺碘酮属于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因此,使用足量盐酸胺碘酮处理后,ac段是内向电流,从a到c的时间不变,B错误;
    C、de段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e点时仍维持细胞内钾离子高于膜外的状态,C错误;
    D、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钠离子内流减少,b点会上移,D错误。
    故选C。
    8. 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表示胰岛A细胞,d表示垂体
    B. 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C. 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
    D. 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得,a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A细胞,c为肾上腺,d为垂体,e为肾小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胰岛素,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⑥为促甲状腺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c分泌的激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且能维持体温,该激素为肾上腺素,故c为肾上腺细胞,d表示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同的作用,抗衡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反的作用,激素②胰岛素降低血糖、④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两者之间为抗衡作用,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产热,维持体温,两者之间为协同作用,B错误;
    C、寒冷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逐渐增加,提高代谢,增加产热,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尿量增加,①抗利尿激素减少。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⑥(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多,从而可促进⑦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C错误;
    D、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又能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参与激素调节,故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D。
    9.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可以在吞噬细胞内寄生的低毒性真菌病原体,其表面有多糖类的荚膜。为探究荚膜的致病机理,某研究人员将新型隐球菌野生株(对照组)和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实验组)分别与小鼠吞噬细胞共孵育相同且适宜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隐球菌的吞噬细胞数/观察到的吞噬细胞数)较高。已知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 推测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C. 荚膜降低了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
    D. 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研究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也可寄生在吞噬细胞内,因此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正确;
    B、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说明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C、实验组(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吞噬细胞的吞噬率较高,说明荚膜可提高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C错误;
    D、荚膜可提高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关键基因,可为控制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提供研究方向,D正确。
    故选C。
    10. S蛋白是新冠病毒重要的表面蛋白,是科研人员研制新冠疫苗的抗原依据。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S蛋白的基因装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送入人体,在体内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核酸疫苗是将编码S蛋白的核酸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腺病毒载体疫苗既可以引起细胞免疫也可引起体液免疫
    B. 时间间隔合适的多次接种,可以保证人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 若接种间隔时间过长,会造成相应记忆细胞数量偏少导致免疫预防效果降低
    D. 核酸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均需经转录、翻译产生相应的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DNA疫苗是将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作为疫苗,注射到人体中,通过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持续作出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详解】A、腺病毒载体疫苗具有寄生性,因此进入体内可同时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是免疫系统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A正确;
    B、多次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再次接受到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可快速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B正确;
    C、间隔时间太长,前一次的记忆细胞减少,使得后一次接种的疫苗产生的免疫加强效果下降,所以间隔时间过长、过短都可能影响免疫预防的效果,C正确;
    D、RNA疫苗不需要转录,D错误。
    故选D。
    11. 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下图)。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 顶端弯钩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C. 顶端弯钩的内侧中生长素可能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D. 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答案】D
    【解析】
    【分析】1、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2、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是由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外侧生长更快,内侧生长更慢,可知弯钩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高浓度(内侧)抑制、低浓度(外侧)促进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A正确;
    B、顶端弯钩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通过极性运输至下胚轴处,同时发生横向运输,即弯钩外侧向内侧运输,从而形成弯钩,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可知乙烯可能参与调控,因为当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顶端弯钩的内侧中生长素(浓度更高)可能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
    D、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所以可推测顶端弯钩内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外侧,弯钩内侧的生长速率大于外侧,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保留,统计后求平均值
    C. 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 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并采用样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3、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粗略估算种群密度,A错误;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保留,统计后求平均值,B正确;
    C、两次捕捉时间间隔长短对调查结果有影响,如时间太长导致部分标记物脱落等,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C错误;
    D、东北虎体型大,危险度高,且活动能力强,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不适合采用样方法,D错误。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有多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0分。)
    13. 脊蛙是指除去大脑的青蛙,这种青蛙可用于有关非条件反射的实验。实验人员用麻醉药处理脊蛙的左腿,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左趾尖和右趾尖.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发生缩腿反射,“-”表示不发生缩腿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右腿的反射弧始终未被麻醉
    B. 10分钟后,脊蛙左腿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或两者均被麻醉
    C. 15分钟后,脊蛙左腿的传入神经或感受器或两者均被麻醉
    D. 实验中,传出神经先于传入神经被麻醉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题意分析,用药10分钟后,刺激左趾尖,左腿无反应,右腿仍有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出神经已被麻醉,但左腿传入神经未被麻醉; 用药15分钟后,刺激右趾尖,左腿无反应,右腿有反应,说明右腿的传入神经已被麻醉,但传出神经未被麻醉。
    【详解】A、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发生。用药后15分钟右腿依然发生反射,说明右腿的反射弧始终未被麻醉,A正确;
    B、用药后10分钟左腿不发生反射,右腿发生反射。说明左腿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或两者都被麻醉,B正确;
    C、右腿反射弧始终未被麻醉,而15分钟后,刺激左腿,右腿不再发生反射,说明左腿的传入神经或感受器或两者均被麻醉,C正确;
    D、假定10分钟后麻醉的是效应器,15分钟后麻醉的是传入神经,而传出神经始终未被麻醉,实验结果也符合,D错误。
    故选D。
    14. 下图表示某家庭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情况(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1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3号含两种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B. 若1号含乙病致病基因,则男性群体中乙病发病率将明显高于女性群体中此病发病率
    C. 若1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4号同时患两种遗传病与亲本个体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重组有关
    D. 若1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且4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4号患乙病与1号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有关
    【答案】AC
    【解析】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3、分析题图,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B和b),不确定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
    【详解】A、分析题图,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B和b),题干信息: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乙病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若1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根据1号和2号生出患乙病的4号男孩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含两种病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XBXb,根据题图可知3号一定含有aa,含Xb的概率为1/2,故3号含两种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A正确;
    B、根据A项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B和b);若1号含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群体中乙病发病率与女性群体中此病发病率相等,B错误;
    C、根据A项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B和b),若1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两种病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号同时患两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XbY,其与双亲个体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重组有关,C正确;
    D、根据A项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B和b),若1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4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XX上均为乙病致病基因,并来自卵细胞,而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2号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D错误。
    故选AC。
    15. 豌豆的籽粒饱满对皱缩,籽粒甜对非甜均为完全显性。均为纯合子的粒饱满非甜和粒皱缩甜豌豆杂交得F1,F1测交后,F2中籽粒的表型及比例为饱满甜:饱满非甜:皱缩甜:皱缩非甜=4∶21∶21∶4。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饱满与皱缩、甜与非甜这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
    B. 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籽粒饱满甜豌豆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
    C. F1自交后代中不能稳定遗传占比低于64%
    D. F1产生的配子中,重组型配子占8%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控制豌豆籽粒饱满与皱缩、甜与非甜的两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籽粒饱满甜豌豆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B正确;
    C、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中稳定遗传的即纯合子占42%×42%×2+8%×8%×2=36.56%,有63.44%不能稳定遗传,C正确;
    D、F1产生的配子中,重组型配子为AB(8%)和ab(8%),占总配子的比例为16%,D错误。
    故选D。
    16. 针对某侵入人体的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其中抗原检测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将待测液体加到样本垫的A端,B处含有游离(不与垫子结合)的过量的与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结合的抗体1,C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可与病毒表面同一抗原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D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若C处和D处都变红色,则为阳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此一个新冠病毒就是一个抗原
    B. 病毒侵入人体后激活B细胞需要两个信号,分别是病原体和B细胞直接接触以及树突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C.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分泌
    D. 抗原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发生了3次此类结合
    【答案】CD
    【解析】
    【分析】浆细胞能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抗原是病原体上能引起免疫的物质,并不是整个病原体,A错误;
    B、激活B细胞的信号分别是病原体和B细胞直接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错误;
    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分泌,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种结合有3次,第一次是与样本垫上B处的抗体1结合,第二次与C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2结合,第三次是与D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结合,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60分。)
    17. 种质资源库指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植物种质的仓库,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丰富种质资源库,研究人员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采集九里香种子进行保存。请据此回答:
    (1)储存九里香种子所需的氧气和水分条件为__________。
    (2)以上保存方法下的九里香种子最多仅能储藏5~6个月,为延长其储藏时间,研究人员利用液氮超低温技术进行了相应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种子生活力指种子萌发的能力。冷冻处理对细胞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水分结冰等引起的膜损伤。
    分析A、B、C三组实验数据,可知两种冷冻处理的方法中,对种子生活力整体伤害较小的是__________,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对种子进行切片和镜检,发现含水量30%的种子在这一处理方式下,较另一组出现明显空腔,细胞出现较严重的质壁分离,据此可推测:__________,从而减少质膜破损,降低了对种子的冷冻伤害。
    (3)丙二醛(MDA)含量是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的常用指标,可间接测定膜系统受损程度。生物体内的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产生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为MDA。为进一步研究超低温冷冻处理影响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测定了含水量为7%~11%种子解冻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如下表:
    分步冷冻处理对九里香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具有消除胞内自由基的作用;α-淀粉酶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酶。
    ①据表分析,与冷冻组相比,对照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但丙二醛含量仍较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从而对质膜的损伤大,这也是常规条件下种子保存时间不长的重要原因。
    ②结合表中数据,某同学认为建立超长期种质资源库时,更宜选用含水量为7%的九里香种子进行冷冻处理,请说明其依据:__________。
    (4)避免冷冻损伤是建立超长期种质资源库关注的重要问题。除考虑种子含水量和冷冻处理方式外,综合以上研究成果,请提出其他可行的方案:__________。
    【答案】(1)低氧、干燥
    (2) ①. 分步冷冻组##C组 ②. 使细胞内水分有充分的时间流到细胞外结冰
    (3) ①. 对照组温度较适宜,代谢较旺盛,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较多 ②. 含水量为7%的种子在冷冻处理后丙二醛含量较低,说明膜损伤更少;α-淀粉酶活性更高,更有利于种子萌发
    (4)加入抗氧化试剂减弱质膜的过氧化反应、加入一定试剂防止自由基攻击质膜(保护质膜)、利用一定方法阻断丙二醛的产生、加入一定试剂保证α-淀粉酶活性(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在高温、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强,消耗的有机物多,不利于种子的贮藏;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易造成种子发霉;因此保存种子最好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下。
    2、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小问1详解】
    种子的储存要低氧、干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小问2详解】
    B组是直接冷冻组,C组是分步冷冻组,分析两组实验数据可知,相同含水量情况下,C组种子的生活力更高,因此两种冷冻处理的方法中,对种子生活力整体伤害较小的是C。含水量30%的种子在C组处理方式下,较B组出现明显空腔,细胞出现较严重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据此可推测:分步冷冻使细胞内水分有充分的时间流到细胞外结冰,从而减少质膜破损,降低了对种子的冷冻伤害。
    【小问3详解】
    ①据表分析,与冷冻组相比,对照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但丙二醛含量仍较高,原因可能是对照组温度较适宜,代谢较旺盛,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较多。
    ②表中数据显示:含水量为7%的种子在冷冻处理后丙二醛含量较低,说明膜损伤更少;α-淀粉酶活性更高,更有利于种子萌发。因此建立超长期种质资源库时,更宜选用含水量为7%的九里香种子进行冷冻处理。
    【小问4详解】
    避免冷冻损伤除考虑种子含水量和冷冻处理方式外,综合以上研究成果,还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加入抗氧化试剂减弱质膜的过氧化反应、加入一定试剂防止自由基攻击质膜(保护质膜)、利用一定方法阻断丙二醛的产生、加入一定试剂保证α-淀粉酶活性等。
    18. 油菜为可自花授粉也可异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正常株)。我国科研人员获得了油菜的雄性不育突变株N(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并利用突变株N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将突变株N与正常株油菜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F2中正常株:雄性不育突变株=3:1。
    实验二:将一个Bt抗虫基因转入雄性不育突变株N的染色体中,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无抗虫基因用A⁻表示,将不抗虫的正常株油菜与转基因雄性不育突变株N油菜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1:1,选取F1中抗虫正常株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依据上述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作为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将实验一的F2随机授粉,F3中正常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在实验二中,若F2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株:非抗虫正常株=2:1:1,则其F1的抗虫正常株中上述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油菜中插入的抗虫基因A⁺与B、b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若将两个Bt抗虫基因转入雄性不育突变株N的染色体中,再将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N与不抗虫的纯合正常株油菜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请写出所有可能的类型),选取F1中全部抗虫正常株自交,就油菜的抗虫性状分析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4)实验二F2的表型及比例若为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株: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3:1:3:1,科研人员猜测其原因是含抗虫基因的雄配子不育。请从上述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验证该假设,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
    【答案】18. ①. bb ②. 5/6
    19. ①. A+与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与B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②. 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株: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9:3:3:1
    20. ①. 全为抗虫正常株;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1:1;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3:1 ②. 抗虫:非抗虫=3:1;抗虫:非抗虫=13:3
    21. 实验思路:取F₁抗虫正常株与F₂非抗虫突变株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1:1
    【解析】
    【分析】1、分析实验一:将突变株N与正常株油菜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F2中正常株:雄性不育突变株=3:1,由此可知正常株是显性性状,突变株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F1基因型为Bb。
    2、分析实验二:将一个Bt抗虫基因转入雄性不育突变株N的染色体中,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无抗虫基因用A⁻表示,将不抗虫的正常株油菜与转基因雄性不育突变株N油菜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1:1,F1抗虫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非抗虫正常株A-A-Bb。
    【小问1详解】
    分析实验一:将突变株N与正常株油菜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F2中正常株:雄性不育突变株=3:1,由此可知正常株是显性性状,突变株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F1基因型为Bb。突变株N为雄性不育,杂交实验时只能作母本,其基因型为bb。F1基因型为Bb,F2三种基因型BB:Bb:bb=1:2:1,F2随机授粉时产生的雌配子B、b各占1/2,由于bb雄性不育,所以雄配子只能由BB、Bb产生,即2/3B、1/3b,则F3中雄性不育植株bb=1/2×1/3=1/6,F3中正常株所占的比例为1-1/6=5/6。
    【小问2详解】
    分析实验二:将一个Bt抗虫基因转入雄性不育突变株N的染色体中,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无抗虫基因用A⁻表示,将不抗虫的正常株油菜与转基因雄性不育突变株N油菜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1:1,F1抗虫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非抗虫正常株A-A-Bb;由实验二中F2表型及比例可知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2的表型可知F1抗虫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产生配子为A+b:A-B=1:1,则抗虫基因A+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若抗虫基因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有四种表型,即抗虫正常株(A+_B_):抗虫突变株(A+_bb):非抗虫正常株(A-A-B_):非抗虫突变株(A-A-bb)=9:3:3:1。
    【小问3详解】
    若导入两个抗虫基因,则存在以下三种可能性,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和两个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得到的F1的表型有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1:1;全为抗虫正常株;抗虫正常株:非抗虫正常株=3:1。因此F1抗虫正常株自交,前两种情况产生的后代都为3:1,第三种情况自交产生的后代为13:3。
    【小问4详解】
    若F2表型比为3:1:3:1,则抗虫基因与B、b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选取F1抗虫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作父本,与F2非抗虫突变株A-A-bb杂交。由于含抗虫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则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与A-A-bb产生的雌配子A-b结合,子代表现为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1:1。
    19. 单胺氧化酶(MAO)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研究发现MAO能催化去甲肾上腺素(NE)的降解,从而导致机体出现抑郁症。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药物X的抗抑郁作用,将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慢性温和的刺激方法构建抑郁模型)和药物X组,并测量了各组小鼠的NE和MAO的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模型组中的结果用字母a、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E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NE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膜上_________通道打开,膜电位变为_________。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方式释放,其对于兴奋传递的意义是_________。
    (2)NE也可以作为激素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阐述NE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计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测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b的含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药物X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 ②. 内正外负 ③. 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快速传递##短时间内可以大量释放神经递质
    (2)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起作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都是信息分子
    (3) ①. 提供正常状态下小鼠体内NE、MAO的量,以确定抑郁模型鼠是否建立成功 ②. a下降,b上升
    (4)药物X通过降低MAO的量,减少NE的降解量,使NE的含量恢复到一定程度,从而抗抑郁
    【解析】
    【分析】(1)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造成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小问1详解】
    NE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使膜上的Na+通道打开,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对于兴奋传递的意义是: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快速传递(短时间内可以大量释放神经递质)。
    【小问2详解】
    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小问3详解】
    生物的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都有相应的标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通常需要将观察测定的实验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正常与否或是否出现变化,所以本实验中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对照组,药物X组为实验组,其中设计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提供正常状态下小鼠体内NE、MAO的量,以确定抑郁模型鼠是否建立成功。由题意可知:MAO能催化去甲肾上腺素(NE)的降解,从而导致机体出现抑郁症,据此可预测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的含量下降、b的含量上升。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当NE被降解,含量降低时,会出现抑郁症。实验结果显示:药物X组MAO的量低于空白对照组。由此可见,药物X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是:药物X通过降低MAO的量,减少NE的降解量,使NE的含量恢复到一定程度,从而抗抑郁。
    20. 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体温调节活动。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下图一所示,机体在较高的温度下维持产热和散热平衡的具体过程如下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侵入人体的病毒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EP刺激位于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
    (2)图二中Ⅰ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Ⅱ段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
    (3)当病人处于第Ⅲ阶段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_________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_________分泌量增多,作用于___________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4)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能参与体温调节。为了验证5-HT是否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用相关试剂对小鼠(体温为39℃)进行灌脑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答案】(1)下丘脑 (2) ①. 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②. 基本等于
    (3) ①.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 抗利尿激素 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分别用(39℃的)5-HT溶液和(39℃的)生理盐水对生理状况等相同的体温为39℃两组小鼠进行灌脑实验,其他条件保持适宜且相同,记录并比较灌脑前后两组小鼠体温的变化
    【解析】
    【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小问1详解】
    侵入人体的病毒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EP刺激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
    【小问2详解】
    图二中I段是体温上升期,此时图中运动神经元兴奋使得骨骼肌战栗,从而增加产热;而交感神经则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II 段体温会在新的调定点范围保持相对稳定,此时人体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
    【小问3详解】
    当病人处于第Ⅲ阶段大量出汗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水平衡。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实验目的是验证5-HT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自变量为是否用5-HT进行灌脑实验,因变量是体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实验思路为:分别用(39°C的)5- HT溶液和39°C的生理盐水对生理状况等相同的两组小鼠进行灌脑实验,其他条件保持适宜且相同,记录并比较灌脑前后两组小鼠体温的变化。
    21. 我国2022年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搭载了拟南芥种子进行实验。拟南芥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模式植物。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插条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为外施IBA、NAA、2,4-D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拟南芥主根伸长影响的研究结果。
    (1)图1所示实验结果能否说明I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
    (2)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在探讨植物抗冻害的调控机制时,研究人员发现外施ABA和H2O2均能提高植物的抗冻性。有一种假说是:细胞产生的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ABA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抗冷害作用。现欲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拟南芥植株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观察统计植株的冷害发生率来验证上述假设。现有试剂如下:蒸馏水、ABA、ABA合成抑制剂、H2O2、H2O2清除剂,上述溶液均用蒸馏水配制,浓度适宜。请你利用以上试剂来完成上述实验设计,写明实验思路,并预测假说成立时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将上述拟南芥植株平均分为甲~丁4组,甲组施加蒸馏水,乙组施加等量ABA,丙组施加等量ABA和H2O2清除剂,丁组__________,均置于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观察统计植株的冷害发生率。
    预期结果:__________。
    【答案】(1)不能 (2) ①. 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②. 浓度相对较高时外源IBA、NAA、2,4-D对插条生根均有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下抑制效果2,4-D>IBA>NAA
    (3) ①. 施加等量ABA合成抑制剂和H2O2 ②. 寒冷 ③. 结果:植株的冷害发生率甲组和丙组高于乙组和丁组(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实验设计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2)对照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以便减小实验误差。对照设计有多种形式,如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条件对照(对照组被某些因素处理)、自身对照(对照处理与实验处理在同一受试生物上进行)、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等。(3)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分析题图:图1可知,浓度为0时的生根数为对照组,从图上可以看出其他浓度下生根数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根;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施加IBA、NAA、2,4-D三种生长素类似物与对照组相比,主根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因此施加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抑制。
    【小问1详解】
    I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分析图1可知:浓度为0时的生根数为对照组,从图上可以看出其他浓度下生根数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根;故图1所示实验结果不能说明I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施加IBA、NAA、2,4-D三种生长素类似物与对照组相比,主根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因此施加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后对主根生长的作用是抑制。
    【小问3详解】
    用药前
    用药后5分钟
    用药后10分钟
    用药后15分钟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刺激左趾尖
    +
    +
    +
    +
    -
    +
    -
    -
    刺激右趾尖
    +
    +
    +
    +
    -
    +
    -
    +
    实验组别
    液氮冷冻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A
    常规保存组
    B
    直接冷冻组:
    将适量种子装入冻存管直接投入液氮(-196℃)保存
    C
    分步冷冻组:
    将种子装入冻存管,先在4℃冰箱存放30min;立刻移入-20℃冰箱中存放1h;随即投入液氮(-196℃)保存
    含水量(%)
    处理
    丙二醛含量(μml/mg)
    过氧化氢酶活性:(U/mg)
    过氧化物酶活性(U/g)
    α-淀粉酶活性(U/g)
    11
    对照组
    670±20.8
    8.5±0.2
    59217.4±94.4
    40.9士1.8
    冷冻组
    470±20.8
    4.6±0.2
    40324.4±68.6
    263±0.3
    7
    对照组
    700±11.6
    8.0±0.2
    46100.1±32.4
    308±0.4
    冷冻组
    380±10.0
    5.2±0.2
    38681.9±52.0
    37.9±0.5
    NE(mg·kg-1)
    MAO(mg·kg-1)
    空白对照组
    231
    394
    模型组
    a
    b
    药物X组
    180
    387
    相关试卷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月)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月)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35~7, 长时程增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