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近几年中考有以下几种形式:“本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本文列举数据所起的作用”“举事例的作用”“第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等。只要能辨识说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准确答题。
【考查重点】
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近几年中考有以下几种形式:“本文列举数据所起的作用”“举事例的作用”“第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等。只要能辨识说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准确答题。
【主要题型】
1、本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命题趋势】
1.从选材上看,基本以科技说明文为主,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2.从设题点看,由知识检测向能力考查转变,试题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学科思维。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到青睐与重视。
3.从立意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重在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
4.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
【备考策略】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等。一篇文章并不会运用单一的说明方法,而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我们应该弄清楚说明方去及其特点,并将它们理出来,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语段,分析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一般情况下,可沿溯上文,联系与它紧密相连的句子作答。
考点1.常见说明方法的辨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1列数字、2举例子、3打比方、4作比较、5引用、6分类别、7摹状貌、8下定义、9作诠释、10画图表
【例题剖析】
【例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⑪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1.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2.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3.✬第④段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4.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⑪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考点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例题剖析】
【例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这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作者:胡方浩选自《人民日报》)
6.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7.第③段加点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8.✬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总结
1、举例子
特点: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方法。常用的标志语有“比如”“例如”“如”等。选例子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答题模板: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
特点: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分类标准要统一。
语言标志:一类(种)……,另一类(种)……;(一)(二)(三)等表序数的词。
作用:能使人了解事物的概貌,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使说明更有条理。
答题模板: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文章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不同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
3、列数字
特点:用一些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既能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一定要对数字进行核实。需要提醒的是,表示年月日的内容不是列数字。
语言标志:确数、约数等如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等。
作用: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极具说服力。
答题模板:用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
特点:将两种有着外在或内在联系的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有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对比是为了说明不同点。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等。
作用: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答题模板: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下定义
特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规定性的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常用于科技说明文、政策条文、产品说明书等。
语言标志:……是……;这就是……;……叫(作)……。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答题模板:……是……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6、打比方
特点: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的方法。
语言标志:像、仿佛、如、犹如等。
作用:可将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答题模板: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作诠释
特点:从一个侧面,对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语言标志:……是……,……叫……。
答题模板: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两者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形式。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8、引资料
特点:引用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谚语、神话传说等资料。
语言标志:大多情况有引号。
答题模板:a.引故事神话传说:以…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b.引名人名言: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摹状貌
特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语言标志: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如:有的像……,有的像……。
答题模板: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生动活泼。
10、列图表
特点:用图画、表格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直观。
语言标志:如柱状图、箭头图等。
答题模板: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说明,直观、明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一、(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
①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②6月1日,距离广东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后,通过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③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④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
⑥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浅层土质松软,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钻井液。
⑦针对这些挑战,钻井专家定制了特制钻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也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畅无阻。不仅如此,注气管柱还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1米就有1个监测点,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全方位观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⑧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底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预测达2.58万亿吨,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1.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请梳理内容,补充填写在横线处。
① 。② 。③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④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⑤钻井时漏失钻井液。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⑧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请分析文章以“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为题的作用。
二、(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请阅读《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一文,回答小题。
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蓬,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
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项全能”隐身能力是指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呼吸、感受不到温度。
B.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具备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材料。
C.光的折射现象给了科学家启发,他们由此想到通过操纵光线达到隐身目的。
D.穿上热学超材料的衣服,人体会变成冰,红外仪器无法检测到人体的存在。
6.✬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请分析文中首段的作用。
8.超材料助力人们实现隐身,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些超材料,从而实现“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
三、(2024·辽宁大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地底下为什么埋着“香肠”?
①香肠我们并不陌生,但你听说过“石香肠”吗?在野外,地质工作者常会在地层中看到一种独特的“香肠”——石香肠构造,它就像理藏在地层中的一节节香肠。这种形态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听听地球的回答吧。
②石香肠构造常见于层状地质体中,简单来说,它是由于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同,在某种受力情况下被拉断成节状形态形成的地质构造。石香肠构造具有重要的力学指示意义,可以被地质工作者用来测算地层的各种参数。
③在野外,层状地质体分为沉积岩地层、岩浆岩脉及一些层状变质岩,它们都有可能发生石香肠化。对于石香肠构造而言,原始的岩层建造、不同岩层之间的力学差异、地层受到的压力等,都是让地层发生石香肠化的必要条件。
④下面,让我们以沉积岩为例,看看石香肠构造是如何形成的吧。
⑤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沉积岩。
⑥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水球”,这在已知的宇宙群星中都是罕见的。沧海桑田,地球表面也在不断变化。夏季汛期来临时,河流是浑浊的,这是因为河水的泥沙含量高;而到了旱季,河流流速变缓,泥沙会沉积到水底,河水也随之变清——这就是沉积的基本原理。
⑦当我们把时间拉得接近无限长时会发现,在同一个地方,有时有河流穿过,有时则会变成一汪湖泊,有时又被海水浸过……河流、湖岸、海岸、大陆架、海盆,沉积岩就是在漫长的地表变迁中形成的。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泥沙等沉积物经过长期积累,会形成一层层颜色各异、结构不同的沉积岩层。
⑧沉积岩层不断形成,有的岩层强硬,有的岩层软弱,形成了千层蛋糕一般的地层。在沉积岩的地层中,不同岩性的岩层总是相间存在,也就是说,相邻的岩层往往强弱不同,例如,砂岩层比相邻的泥岩层要更强硬。
⑨地球的构造运动会让地层发生变形。强硬的岩层在构造地质学中常被称为能干层,相比软弱层,能干层更容易断裂。这种相邻岩层之间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形成石香肠构造的必要条件。
⑩在沉积地层变形的过程中,温度和应力场条件会发生变化,地层内部组成、结构、构造也会随之改变。当地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挤压力时,脆性变形的能干层便会断裂成一节节的长条岩体,从岩层的侧面看过去,就像是成串的香肠;塑性变形的软弱层则会被抽拉减薄,将香肠状的断裂能干层包裹。石香肠构造便是这样诞生的。
⑪石香肠构造的形成离不开力的挤压。这些力是从何而未的呢?
⑫在地质环境中,力的来源很复杂。一些地球岩石圈板块活动,例如板块“漂移”、洋中脊“海底扩张”、深部地幔物质“对流”等所产生的力,就可能使沉积岩层受到挤压。这些沉积岩层受到的力,有时以侧向为主,有时以垂向为主,受力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稳定,形成了如石香肠这样的地质构造。
⑬漫步于野外,大自然中的神奇总会让我们感到惊喜。岩石不会开口说话,却能倾诉数百万年以来大地经历的一切。那些伟大、精彩的故事就藏在山海之间,等待着被科学的罗盘指引,让你我发现。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9.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10.阅读③~⑫段,梳理“石香肠”构造形成过程及条件。
1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12.✬第⑧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3部分 专题05:句段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3部分专题05句段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3部分专题05句段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部分 专题02: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3部分专题02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3部分专题02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